痒觉是动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类重要的感知系统。相比于视觉、听觉、嗅觉、痛觉、温度感知等感觉系统,痒觉的研究起步较晚。2012年美国科学院院士董欣中教授研究团队发现在背根神经节中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器可以感知氯喹及脑啡肽原降解产物(BAM8-22)引起的瘙痒信号,但这些信号不能引起疼痛,而后小鼠中此受体被命名为MRGPRA3,自此,痒觉受体家族逐渐被人们熟知。
MRGP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在啮齿动物和人类中约有50 名成员,人源中分为八个亚家族,其中MRGPRX2主要分布在肥大细胞(mast cell)中, 它可以感知包括聚阳离子化合物和多肽等多种分泌素(secretagogues)引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进而引起假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s)。虽然瘙痒可以引发抓挠行为,对机体起到防御保护作用,但受体过度激活会导致过敏、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万古霉素引起的红人综合征(red man syndrome,RMS),是一种包括脸部、颈部和上半身的发痒的红斑性皮疹,其发生机制为抗生素和毒素通过与肥大细胞上的MRGPRX2相互作用引起脱颗粒,进而介导该疾病的发生。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许多FDA批准的药物如利拉鲁肽、恩夫韦肽、亮丙瑞林等都可以通过激活MRGPRX2在过敏患者中诱发瘙痒症状及过敏性反应,导致这些药物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从分子层面解析MRGPRX2如何识别不同的配体并激活下游通路,对于理解痒觉感知产生的机制及靶向该受体的新药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图1 不同配体作用下痒觉受体MRGPRX2与Gi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
2021年11月17日,医学部孙金鹏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高宁教授联合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Structure,fun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human itch receptor complexes”。该研究中,研究团队先是对痒觉受体MRGPRX2对多肽和过敏性药物的感知药理学进行了详细的表征。为进一步揭示其识别机制,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不同配体作用下痒觉受体MRGPRX2与Gi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图1),发现了痒觉受体非常独特的配体识别口袋;并结合生化和细胞实验揭示了痒觉受体识别不同配体的通用机制,发现了痒觉受体特有的激活方式,该研究系统的揭示了痒觉感知的分子机制,为靶向痒觉受体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及结构基础。
具体发现包括:
1、与传统GPCR不同MRGPRX2有着较浅的结合口袋
从MRGPRX2复合物结构中,研究者发现不论化合物配体还是多肽配体与Toggle switch 的距离都要比传统的GPCR(如大麻素受体CB1)远很多(图2),所以这类受体有着不同于传统GPCR的较浅的配体结合口袋,也正是这种较浅的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模式以及N端及胞外环的可塑性造就了痒觉受体配体的多样性,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痒觉受体家族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多种多样的有害刺激从而引发瘙痒。
图2 MRGPRX2受体与CB1受体配体结合口袋的比较
2、揭示了MRGPRX2 识别多聚阳离子化合物及短肽的通用机制
许多带有正电荷的碱性小分子,如含有THIQ motif (tetrahydroisoquinoline)的化合物均可以激活MRGPRX2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进而引发瘙痒,这些碱性化合物由于带有大量正电荷对细胞产生很大损伤,研究人员解析了在带有阳离子的碱性小分子化合物compound 48/80 (C48/80)作用下,MRGPRX2与Gi 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发现受体上分别由E164/D184 和D254形成的两个酸性口袋可以识别化合物上正电荷的碱性基团(图3)。
另外许多内源短肽以及FDA批准的多种短肽类药物也可以激活MRGPRX2,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多个短肽的结构及生化细胞数据,发现了受体识别短肽类配体的通用基序,即φp9(X0-1) R/Kp10(X2) φp13(X2-3) φp16(X3) R/Kp20(图3),含有该基序的短肽可以激活MRGPRX2引起瘙痒。该研究深入揭示了痒觉受体识别不同配体的通用机制,为临床开发避免瘙痒等副作用的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3 MRGPRX2受体识别配体的通用机制
3、发现了MRGPRX2 独特的激活机制
传统的GPCR通过第六个跨膜螺旋(TM6)中 “toggle switch” 色氨酸 W6.48的构象改变使受体激活,但在MRGPRX2中,该位置的W6.48被甘氨酸G6.48替代 ,更有趣的是,G6.48与TM3上的Y3.36形成氢键,使TM6形成一个显著的上侧弯折,这种特殊的结构方式介导了痒觉受体MRGPRX2的激活,同时TM6中参与激活的关键motif G6.48XXF6.52以及TM3中Y3.36在整个MRGPRX家族都是保守的(图4),因此这是痒觉受体特有的全新激活模式,这些新的发现扩展了人们对GPCR激活机制的认识。
图4 MRGPRX2受体的激活机制
在同期,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Bryan L. Roth/Jonathan F. Fay团队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Brian K. Shoichet团队合作发表了背靠背文章“Structure, fun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human itch GPCRs”,通过冷冻电镜解析了与痒感知相关的GPCR孤儿受体MRGPRX2和MRGPRX4的三维结构,并通过大量的功能实验研究探索了其相关功能。该文章与本文的工作相互映衬。
总之,该研究分别从原子分辨率和药理学深度阐释了痒觉受体家族感知致痒物并进行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建立了痒觉感知的重要生化理论基础,为止痒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孙金鹏课题组杨帆博士、博士生郭璐璐、王佳、张超、高宁课题组博士生李余(已毕业,现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后)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国鹏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孙金鹏和高宁为本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经费资助,以及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电镜实验室、高性能计算平台、生科院仪器中心、国家蛋白质基础设施(北大分平台)的技术支持。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医学部孙金鹏与生科院高宁联合团队揭示了痒觉感知的分子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0
相关话题/细胞 结构 药物 北京大学 系统
新材料学院的潘锋团队融合原位增强拉曼实验与量子化学计算揭示界面水分子结构
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院二十周年之际,新材料学院的潘锋团队与厦门大学的李剑锋团队合作,融合原位增强拉曼实验与量子化学计算从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界面水分子的有序结构及高效电催化制氢机理,为提升电催化反应速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解开了界面水分子结构如何调控电催化反应这一科研难题,该研究成果最近发表于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金红芳教授团队发现血管细胞间通讯的新机制
RedoxBiol:金红芳团队发现血管细胞间通讯的新机制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金红芳团队在国际生物学领域顶刊RedoxBiology(IF:11.79)上发表了题为"Compensatoryroleofendogenoussulfurdioxideinnitricoxidedeficiency-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郭雪峰课题组发展了单分子事件谱研究溶剂的微观结构
溶剂在化学反应和生命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溶剂效应的全面理解可以指导我们破译化学反应和生命过程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优化合成条件和调节生物过程的驱动力。长期以来,对溶剂的理解和表征可以概括为:(1)内在性质:化学势、偶极矩和介电性质;(2)相互作用方式(静态无序):氢键、π-π堆积、疏水相互作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林杰课题组揭示基因表达随细胞体积增大呈现非线性变化的机制
为了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细胞需要保持蛋白质和其他功能分子浓度保持在一个较为恒定的水平。对于大部分蛋白质和mRNA,在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它们的数量与细胞体积呈线性关系,因此它们的浓度基本保持恒定。然而,总存在一些基因产物表现出非恒定的浓度,也就是说它们的数量与细胞体积呈现超线性(superlinear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化学学院刘志博课题组与合作者报道新型核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刘志博课题组在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Eur.J.Nucl.Med.Mol.Imaging)上发表题为“18F-BoraminoAcidPET/CTinHealthyVolunteersandGliomaPatients”的研究论文(DOI:doi.org/10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课题组与合作者首次揭示基因组“无用”序列稳定染色质三维结构及细胞稳态机制
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非编码RNA、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座子等。作为在基因组中占比约98%的非编码区域,仍有大量是功能未知的,这些曾被认为是基因组中“垃圾”的区域,已被逐渐证实存在重要功能。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或其他细胞生命活动,然而,除了研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白凡课题组揭示细菌细胞通过液-液相分离形成无膜细胞器提升耐药性
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phaseseparation,LLPS)是细胞内很多重要生命过程的关键驱动机制。在真核细胞中,LLPS能让各种相关的生物分子富集,帮助细胞形成各种无膜结构,如P颗粒(P-granules)、核仁(nucleoli)、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高鹏研究员课题组利用低剂量原子成像方法揭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结构与分解路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高鹏研究员课题组与合作者利用低剂量成像技术实现了杂化钙钛矿(CH3NH3PbI3)在原子尺度上的结构表征,并揭示了其分解路径。2021年9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原子尺度揭示CH3NH3PbI3结构及分解路径》(Atomic-scaleimagin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汪旸团队和任仙文团队合作发现皮肤T细胞淋巴瘤大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以及新型治疗靶点
2021年9月28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汪旸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任仙文研究员合作在Blood在线发表了题为“PEG10amplificationat7q21.3potentiateslarge-celltransformationincutaneousT-celllymphom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汤富酬和李铁军课题组合作开发基于分子网络特征整合单细胞数据的新方法
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多个全球性的、大规模的细胞图谱项目相继启动,例如人类细胞图谱计划等。然而,把来自于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或者只有很少重叠细胞类型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集进行准确有效的整合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因为当前整合单细胞数据的方法需要校正批次效应从而达到整合分析的目的,而上述所涉及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