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杨炯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4-12


杨炯炯

姓  名:
    杨炯炯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
研究领域:
    认知神经科学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100080
电子邮件:
    yangjj@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

1999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大心理系任讲师,2002年8月起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以访问学者身份从事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fMRI研究。已发表近50篇学术论文,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和多篇SCI论文。获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主持的科研项目:

    项目主持人,学习方式和先前经验对记忆巩固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31571114,2016.1-2019.12。
    项目主持人,远期记忆的脑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31171078,2012.1-2015.12
    项目主持人,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资助项目,Role of the amygdala in processing threatening animals and manipulable objects,2008.9-2013.8
    项目主持人,人类加工不同情绪属性的刺激类型的脑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30870769,2009.1-2011.12
    项目主持人,联想记忆的脑机制及其功能组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3.1-2007.12
    项目主持人,内侧颞叶和额叶在联想启动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0000054,2001.1-2003.12

 

教学工作:

承担着本科生“认知神经科学”和研究生 “记忆专题”课程的教学工作。

1. 记忆和情绪的神经机制

学习记忆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功能。我们所经历的一些事件,所学习的一些知识,即使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仍然能够保留下来,并影响着我们当下的记忆和其它认知活动。而要形成稳定的长时记忆,记忆的编码、巩固和提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记忆巩固的神经机制一直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近年研究者们发现,记忆巩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就有可能在不同条件或因素作用下,记忆巩固依赖于不同的的神经机制。其中情绪等因素对记忆巩固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记忆巩固和情绪记忆的神经机制。本实验室将通过一系列研究,以脑功能成像和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学习记忆类型的脑机制进行研究,包括情节记忆、联想记忆、内隐记忆和情绪记忆等,对记忆巩固的发生和影响因素进行脑机制的探讨,阐明依赖于海马和依赖于海马外皮质的记忆巩固过程发生的条件,为记忆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证据和支持。

2. 脑损伤病人和老年人的记忆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是许多人的愿望,记忆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而记忆能力的下降是老年人和许多脑损伤病人的普遍认知障碍,如老年痴呆、外伤和脑中风等。如何提高正常人的记忆能力,改善老年人和脑损伤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或保持他们的记忆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对记忆巩固的神经机制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对达到这一目标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对记忆巩固的脑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以正常老年人和脑损伤病人为被试,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记忆相关障碍的发生机制,从而为这些病人的认知康复提供理论依据,为正常人和老年人提高记忆能力提供科学指导。

SCI 论文

Wang Y, Yang JJ*. Effects of arousal and context on recognition memory for emotional pictures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Experimental Aging Research, 2017, 43:124-148.

Yang JJ*, Zhan LX, Wang YY, Du XY, Zhou WX, Ning XL, Sun Q, Moscovitch M. Effects of learning experience on forgetting rates of item and associative memories. Learning and Memory, 2016, 23: 365-378.

Fang Z, Li H, Chen G, Yang JJ*. Unconscious processing of negative animals and objects: role of the amygdala revealed by FMRI.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6, 10:146. doi: 10.3389/fnhum.2016.00146.

Zhao YB, Sun Q, Chen G, Yang JJ*. Hearing emotional sounds: category representation in the human amygdala. Social Neuroscience, 2016. DOI: 10.1080/17470919.2016.1267040

Shao HY, Opitz B, Yang JJ, Weng XC. Recollection reduces unitized familiarity effect. Memory, 2016, 24: 535-537. doi:10.1080/09658211.2015.1021258

Cao ZJ, Zhao YB, Tan TT, Chen G, Yang JJ*. Distinct brain activity in processing negative pictures of animals and objects --- the role of social contexts. Neuroimage, 84: 901-910, 2014.

White SF*, Adalio C, Nolan ZT, Yang JJ, Martin A, Blair RJR. Specificity to emotion and animacy: Neural response to threatening and animate stimuli.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8: 7141-9, 2014.

Yang JJ*, Zhao P, Zhu ZJ, Mecklinger A, Fang ZY, Li H. Memory asymmetry of forward and backward associations in recognition task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9(1): 253-269, 2013.

Tan TT, Li H, Wang YY, Yang JJ*. Are we afraid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stimuli in identical ways? Evidence from 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s. PLoS ONE, 8(9): e73165. doi:10.1371/journal.pone.0073165, 2013.

Coker-Appiah DS*, White SF, Clanton R, Yang JJ, Martin A, Blair RJR. Looming animate and inanimate threats: The response of the amygdala and periaqueductal gray. Social Neuroscience, 8(6): 621-630, 2013.

Yang JJ*, Wang AB, Zhu ZJ, Yan M, Chen C, Wang YZ. Distinct processing for pictures with animals and objects: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 Emotion, 12(3): 540-551, 2012.

Yang JJ, Bellgowan PSF, Martin A*. Threat, domain-specificity and the human amygdala. Neuropsychologia, 50: 2566-2572, 2012.

Yang JJ*, Cao ZJ, Xu XH, Chen G. The amygdala is involved in unconscious encoding and retrieving of fearful faces. Brain and Cognition, 80: 15-22, 2012.

Xu XH, Zhao YB, Zhao P, Yang JJ*. Effects of level of processing on emotional memory: gist and details. Cognition & Emotion, 25(1): 53-72, 2011.

Yang JJ*, Xu XH, Du XY, Shi CT, Fang F. Effects of unconscious processing on implicit memory for fearful faces. PLoS ONE, 6(2): e14641. doi:10.1371/ journal.pone.0014641, 2011.

Yang JJ*, Weng XC, Zang YF, Xu MW, Xu XH. Sustained activity within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during an implicit memory task. Cortex, 46: 354-366, 2010.

Wang Y*, Zhao JH, Yang JJ, Ma L, He S, Weng XC. Functional dissociation of the left ventral occipito-temporal cortex in direct and indirect retrieval of color feature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9, 1553-1559, 2009.

Yang JJ*, Mecklinger A, Xu MW, Zhao YB, Weng XC. Decreased parahippocampal activity in associative priming: Evidence from an event-related fMRI study. Learning and Memory, 15: 703-710, 2008.

Yang JJ*, Wu M, Shen Z. Exaggerated color perception in a patient with visual form agnosia. Neurocase, 13(5-6): 411-416, 2007.

Yang JJ, Wu M, Shen Z*. Preserved implicit form perception and orientation adaptation in visual form agnosia. Neuropsychologia, 44, 1833-1842, 2006.

Yang JJ*, Zeng S, Luo Q, Guan L, Kuang P, Gong H, Lichty W, Chance B. Hemispheric asymmetry for encoding unrelated word pairs? A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study. Space Medicine & Medical Engineering, 18 (5): 318-323, 2005.

Yang JJ, Weng X*, Guan L, Kuang P, Zhang M, Sun W, Yu S, Patterson K. Involvement of the medial temporal lobe in priming for new associations. Neuropsychologia, 41 (7): 818-829, 2003.

Li P, Gong H, Yang JJ, Zeng S*. Left prefrontal cortex activation during semantic encoding accessed with 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imaging. Space Medicine & Medical Engineering, 13 (2): 79-83, 2000

 

其它论文

方方,蒋毅,李兴珊,刘勋,杨炯炯,周雯。认知心理学:探索人类的智能。中国科学院院刊,27:13-21,2012

杨炯炯,赵艳兵。杏仁核参与情绪记忆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述评。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2): 355-361,2009.

杨炯炯,翁旭初,管林初,匡培梓。不同注意条件下的知觉启动及其机制。心理科学, 27 (1): 101-103,2004

Yang JJ, Guan LC, Kuang PZ, Weng XC. Priming for New Associations and its Brain Mechanisms. Journal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1, 1, 135-139,2004

杨炯炯,翁旭初,管林初,匡培梓,张懋植,孙伟建,于生元。内侧颞叶系统在知觉启动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心理学报, 35 (6): 761-766,2003。

杨炯炯,周晓林。逆行性遗忘的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6 (2): 319-322,2003。

杨炯炯,沈政。载人航天飞行中微重力环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6 (6): 463-467,2003。

杨炯炯,翁旭初,管林初,匡培梓,张懋植,孙伟建,于生元。额叶在启动效应中的作用机制:对额叶损伤病人颜色命名和词命名任务的分析。心理学报, 35 (5): 610-616,2003。

杨炯炯,翁旭初,管林初,匡培梓,张懋植,孙伟建,于生元。额叶参与对新异联系的启动效应――来自脑损伤病人的证据。心理学报,34(1):36-42,2002。

杨炯炯,周晓林,张亚旭,尹岭。逆行性遗忘、额叶与远期记忆的组织。心理学报,34(2):141-147,2002。

杨炯炯,尹岭,张亚旭,周晓林。脑外伤病人记忆功能的康复特点。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0(1):68-70,2002。

杨炯炯,周晓林,陈煊之。大脑执行功能障碍与相关疾病。中华精神科杂志,35(2):122-124,2002。

杨炯炯,骆清铭。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生理科学进展,33(3):265-268,2002。

杨炯炯,曾绍群,骆清铭,管林初,匡培梓,龚辉,Britton Chance。左前额叶参与非相关词对的语义编码过程——来自光学成像的佐证。心理学报,33(1):48-54,2001。

杨炯炯,翁旭初,管林初,匡培梓。联想启动与知觉启动的比较研究。心理学报,33(2):111-116,2001。

曾绍群,杨炯炯,龚辉,骆清铭,Britton Chance。用近红外光学漫射成象方法观测语义编码在前额叶的响应。光子学报,29(1):1-4,2000

杨炯炯,岳文浩,芦宗玉,江虹,韩丹春。脑梗塞病人精神症状的研究及绞股蓝的改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3(3):78-79,1999。

杨炯炯,隋南,Albert Chen,匡培梓,姜树军,吴卫平,匡培根。巴曲酶对大鼠颞叶梗塞后学习障碍的改善作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2(4):195-198,1999。

杨炯炯,匡培梓,管林初,翁旭初。老年记忆障碍与前额叶功能。中国老年学杂志,19(3):129-131,1999。

杨炯炯,翁旭初,管林初,匡培梓。启动效应的脑机制研究进展。生理科学进展,30(3):263-265,1999。

杨炯炯,管林初,翁旭初,匡培梓。联想启动效应及其脑机制的研究现状。心理科学,22(3):250-253,1999。

杨炯炯,翁旭初。前额叶在记忆中的作用——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心理学动态,7(2):13-18,1999。

杨炯炯,翁旭初,管林初,匡培梓。加工水平及词对类型在新异联系形成中的作用,心理学报,31(3):257-265,1999。

沈政,杨炯炯。当代认知神经科学。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1(6):31-34,1999。

杨炯炯,岳文浩。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8,6(1):47-50。

杨炯炯,岳文浩,韩丹春,江虹,芦宗玉。脑梗塞病人及正常老年人倒背数字特点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6(增刊):3-4,1998。

杨炯炯,岳文浩,韩丹春,江虹,芦宗玉。绞股蓝治疗脑梗塞后脑功能障碍的诱发电位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7(4):250-252,1998。

隋南,杨炯炯,Albert Chen,匡培梓,姜树军,吴卫平,匡培根。单侧颞叶皮层梗塞对大鼠空间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心理学报,30(3):320-325,1998。

杨炯炯,隋南,Albert Chen,匡培梓,姜树军,吴卫平,匡培根。丹参改善大鼠颞叶梗塞后空间认知加工障碍的研究。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5(4):198-202,1998。

杨炯炯,岳文浩,韩丹春,芦宗玉,江虹。绞股蓝对脑梗塞后病人脑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2):65-68,1997。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陈萍
    姓  名: 陈萍 职  称: 讲师 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 儿童语言获得 儿童社会发展 儿童异常发展 联系电话: 0086-10-62751834(o)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machen@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个人资料陈萍,女,1965年11月出生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易春丽
    姓  名: 易春丽 职  称: 讲师 研究领域: 儿童家庭心理咨询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哲学楼 100871 电子邮件: lisa.yi@163.com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 临床心理学专业教育经历◆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本科◆ 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 硕士◆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余聪
    姓  名: 余聪 职  称: 教授 研究领域: 视知觉 联系电话: 010-6275-7056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yucon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1985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毕业,1995年获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张智勇
    姓  名: 张智勇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社会心理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 联系电话: (010)6275-8271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zzhan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教育背景:● 1981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先后获北大理学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纳家勇治
    纳家勇治姓  名: 纳家勇治 职  称: 研究员 博导 研究领域: 陈述性记忆的神经机制 联系电话: 010-6276 5734(O)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yujin@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Yuji Naya博士自2013年9月起,担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陆昌勤
    姓  名: 陆昌勤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 研究领域: 管理心理学 职业健康心理学 职业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联系电话: (010) 62750065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邮编 100080 电子邮件: lucq@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陆昌勤博士,北京大学心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张航
    姓  名: 张航 职  称: 研究员 博导 研究领域: 视知觉 动作 决策 计算建模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hang.zhan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2002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张亚旭
    姓  名: 张亚旭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 研究领域: 认知心理学 认知神经科学 心理语言学 句子加工 双语认知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yxzhang (at) pku_edu_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张亚旭 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1998),北京大学心理与认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臧寅垠
    姓  名: 臧寅垠 职  称: 研究员 博导 研究领域: 临床心理学 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相关障碍 实施科学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哲学楼 100871 电子邮件: Yinyin.Zan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臧寅垠研究员2008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 (原第一军医大学)心理学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易莉
    易莉姓  名: 易莉 职  称: 研究员 博导 研究领域: 异常儿童心理学 孤独症谱系障碍 认知发展 眼动研究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yilipku@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易莉研究员于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