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齐湘兵和李文辉课题组在药物化学顶级期刊 《J. Med. Chem.》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esign of Dimeric Bile Acid Derivatives as Potent and Selective Human NTCP Inhibitors” 的研究论文(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jmedchem.1c0007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影响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约有 2.9 亿人口罹患慢性乙肝感染, 每年约 78 万人死于乙肝引起的肝脏疾病或者肝癌。丁肝病毒(HDV)作为乙肝病毒的卫星病毒,只有在乙肝病毒存在的情况下才可以复制。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的共感染往往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并有更高的概率发展至肝硬化或者肝癌。李文辉实验室于2012年首次发现牛磺胆酸钠共转运多肽(NTCP)为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进入肝脏细胞的功能性受体,为乙肝感染和丁肝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打开了新的大门,基于此研究成果而开发的稳定表达人NTCP的HepG2细胞系(HepG2-NTCP细胞)提供了便捷有效的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体外感染模型,为研发靶向NTCP从而抑制乙肝/丁肝感染的药物提供了有力平台。
自从乙肝受体发现以来,基于靶向NTCP的药物发现有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今年由德国MYR GmbH公司研发的世界首个NTCP抑制剂-Myrcludex B在欧洲作为用于治疗慢性丁肝感染的药物获得上市批准,为NTCP作为具有临床价值的全新药物靶点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Myrcludex B是一种源自HBV Pre-S1多肽的大分子药物,口服利用度低,仅限于静脉内或皮下给药,且价格昂贵。因此,针对 NTCP 的小分子抑制剂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研发价值和市场潜力。
宿主-病原体感染或者蛋白与蛋白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多为多价多位点强相互作用,而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小分子一般都是相对低亲和力并且与单个受体结合位点的单价模式,所以通过小分子靶向这类多价结合的大分子是最具挑战性的策略。为了提高小分子调控功效,设计多位点协同相互作用的多价小分子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如HCV非结构蛋白5A(NS5A)抑制剂和通过抑制IAP激活cytochrome c依赖的细胞凋亡的双价Smac模拟小分子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分子构建成多价分子,与大分子的结合能力都会增强,多价小分子的核心单体骨架结构,单体分子连接方式,甚至是整体分子构型和刚性等都会影响多价分子的综合结合强度。除了设计多价分子的协同效果增强结合活性以外还需要全面考量和评价多价分子的成药性并进行生物利用度等优化,因为大部分这类药物分子设计都超出传统药化经验规则。
该研究中,作者偶然发现了熊去氧胆酸(TUDCA)聚合而成的二聚胆酸衍生物(DBAD)具有高效抑制NTCP功能的活性,而不同连接形式的二聚体产生的抑制效果显著不同。基于具有活性的二聚体结合模式,作者进一步设计并合成了上百种不同链接方式,不同骨架和不同构型的二聚胆酸分子。通过进行抑制乙肝病毒感染实验,作者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的结构-活性关系(SAR)研究,发现了具有高活性和高持续性抑制NTCP功能的胆酸二聚体。此外,该研究还发现NTCP氨基酸序列157–165片段可能与二聚胆酸的结合有关,并造成了二聚胆酸对于不同种属NTCP抑制能力上的差异。研究团队接下来通过优化[AB-MPS]数值,针对性地构建优势环系骨架,刚性构型和优势官能团等策略,对二聚胆酸衍生物进行了深入的成药性优化。并最终得到了对人NTCP具有高度选择性,高亲和力和优良生物利用度的强效化合物DBA-41(NQL-90)。对其在人NTCP敲入小鼠中的体内功效研究中表明,DBA-41能够影响人NTCP敲入小鼠体内的胆酸水平,但在给药过程中小鼠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或体重均未观察到差异。这些结果证明了DBA-41在抑制NTCP底物摄取方面的体内功效,同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被开发为HBV感染抑制剂的潜力。
综上,齐湘兵实验室与李文辉实验室合作开发了一类抑制乙肝受体NTCP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的胆酸二聚体小分子,详细的药化研究最终得到一类高生物利用度并且具有临床开发潜力的药物分子。该类小分子药物设计是通过多价结合模式抑制NTCP活性的第一个实例,其中许多具有出色的抑制活性和优良的物种选择性。全面的药化研究特别是成药性优化策略为抑制NTCP介导的HBV病毒进入和底物转运提供了新的药物开发设计策略,也可以用作描述NTCP介导的病毒进入和底物转运的分子机制的有用工具。
李文辉实验室博士生刘阳,严欢和齐湘兵实验室博士生张磊,王志强对本工作有重要贡献,其他作者包括吴青翠,宋潇,孙国梁, 周忠敏, 彭博, 严丽蔚等。该研究由科技部973项目、北京市科委、清华大学等资助,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
全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jmedchem.1c00078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齐湘兵/李文辉实验室合作开发高效二聚体胆酸类NTCP抑制剂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相关话题/药物 设计 乙肝 生物 实验室
Nature Communications| 张昱实验室首次在单细胞水平系统性地描绘了乳腺癌浸润B细胞图谱
2021年4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张昱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tlas of breast cancer infiltrated B-lymphocytes revealed by paired single-cel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EMBO Reports | 蒋辉实验室发现线粒体应激反应维持线粒体膜电位并解析其分子机制
2021年3月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蒋辉实验室在《EMBO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OXPHOS deficiency activates global adaptation pathways to maintai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Cell Reports封面 | 王涛实验室发现PINK1在调节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机制
2021年3月2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王涛实验室在《Cell Reports》杂志发表题为“Roles of PINK1 in regulation of systemic growth inhibition induced by mutations of PTEN i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JACS|李超实验室发现了一种醇类化合物与芳基卤代物之间的脱羟基偶联反应
醇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廉价易得、且通常无毒稳定,是许多合成反应的理想底物。Sp2–sp3碳碳键的构建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因此开发一种可以直接利用普通的烷基醇构建C(sp2)–C(sp3)键的方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但由于烷基醇中C–O键的解离能大、不易裂解,羟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Current Biology | 袭荣文实验室发现干细胞微环境调控新模式
成体干细胞在体内的长期维持依赖于其周围的微环境(niche), 构成微环境的细胞及基质成份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提供了必需的信号因子等物质。这种干细胞的微环境调控模式在二十多年前首次在果蝇生殖干细胞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随后在其他类型成体干细胞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验证。类似的,干细胞的分化同样需要微环境的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Elife | 王晓东实验室发现抑制睾丸衰老的新机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指一类由细胞内精细生物化学机制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 其中包括细胞凋亡(Apoptosis),凋亡性坏死(Necroptosis),炎性死亡(Pyroptosis),和铁死亡(Ferroptosis)等多种死亡类型。Necroptosis最早发现能被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过激活受体结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王涛实验室发现新型E3泛素连接酶SORDD1/2介导的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通路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王涛实验室在《PLOS Genetic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Suppression of retinal degeneration by two novel ERAD ubiquitin E3 ligases SORDD1/2 in Drosophil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eLife | 杜立林实验室揭示自噬激酶Atg1的激活机制
2020年9月10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杜立林实验室在《eLife》在线发表题为“Atg1 kinase in fission yeast isactivated by Atg11-mediated dimerization and cis-autophosphoryla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王涛实验室发现线粒体和内质网之间的脂交换对维持细胞生存的重要作用
2020年10月2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王涛实验室在《PLOS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PE homeostasis rebalanced through mitochondria-ER lipid exchange prevents retinal deg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韩霆/齐湘兵实验室发现新的介导蛋白降解的分子胶
2020年8月17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韩霆/齐湘兵课题组合作在eLif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a molecular glue promoting CDK12-DDB1 interaction to trigger cyclin K degrad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