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Ag@SiO<sub>2</sub>耦合结构设计及其对薄膜太阳电池的响应调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Ag@SiO2纳米耦合结构同时具有等离激发和衍射散射特性, 可有效调控光波的行进路径和能量分布, 在薄膜太阳电池陷光领域极具潜力. 本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和严格耦合波分析, 建立三维电磁仿真模型, 研究Ag@SiO2耦合结构对非晶硅电池光谱响应的调控机理, 通过优化设计, 得到高陷光电池器件. 结果表明: 当Ag和SiO2特征尺寸分别为18和150 nm时, 共振波和衍射波达到最优耦合, 通过耦合结构进入电池响应层的透射光谱最大, 相应量子效率显著增强. 与同尺寸的平面电池相比, 其光电转换效率从7.19%提高到7.80%, 相对提高了8.48%.
关键词: Ag@SiO2耦合结构/
陷光/
衍射散射/
等离激发

English Abstract


--> --> -->
微纳尺度光学调控是薄膜太阳电池设计核心之一, 通过先进的光子管理技术, 薄膜电池可以在维持低成本等优势的同时达到相对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1-5]. 传统的光子捕获方法受限于自身机理, 难以突破基于热平衡理论的Yablonovitch极限(Y极限)[6,7]. 设计具有高响应、宽波段的新型陷光结构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焦点. 纳米尺度的金属/介质结构能与入射光波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 可有效调控光波行进路径和能量分布, 因而在光子设计领域备受关注[8-10]. 目前为止, 基于金属/介质的陷光研究主要以Ag, Au, SiO2等单一纳米结构为主[11-13]. 如Atwater 和Polman等[1]设计了一系列金属纳米结构, 研究发现, 纳尺度金属结构对入射平面波有强烈的散射、耦合及束缚作用, 电池光子吸收和转化效率因而显著提高. 在共振波段, 这一模式的陷光倍数可以超越Y极限. Li等[14]研究了不同形貌Ag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发特性, 通过棱镜形纳米颗粒的高次模谐振, 在较宽波段增强了有机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 电池光生电流提升了17.91%, 最终的能量转换效率提高了19.44%. Dennis[15]通过SiO2介质球散射, 把光波限制在高折射率材料中, 此方法可使a-Si电池短路电流密度达到13.77 mA/cm2, 相比平面结构提高了12%. 尽管如此, 为了达到预期的光波调控效果, 介质和金属的特征尺寸分别约需要600和100 nm[11]. 这种尺度一方面会破坏电池原有的界面结构, 增加复合损失; 另一方面, 金属自身的寄生吸收损失也不容忽视. 因而, 这种单一结构的陷光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12].
与上述单一的金属或介质结构相比, 以金属Ag为核、SiO2介质球为壳层构成的Ag@SiO2纳米耦合结构既保留了纳金属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作用, 同时外层的SiO2介质又可以增强光子散射和光波导作用. 此外, SiO2壳层的引入避免了金属Ag与电池的直接接触, 陷光单元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 对减少寄生吸收、复合和反射损失大为有益[16-18]. 2017年Wang等[19]证实Ag@SiO2的引入能有效抑制钙钛矿薄膜晶粒间的针孔, 提升电子传输能力以及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 通过Ag@SiO2耦合结构的局域等离激发增强, 相应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提高了18.03%.
研究金属核和介质壳层之间的光波耦合关系, 设计最优的核壳比率是进一步增强光子捕获效率的关键. 本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以及严格耦合波分析(rigorous coupled wave analysis, RCWA), 建立三维电磁仿真模型, 研究分析了Ag@SiO2耦合结构与入射光波的作用机理, 并通过Ag@SiO2的衍射散射和等离共振调控薄膜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 得到最大的光电转换效率. 在已有的实验报道中, Ag@SiO2核壳结构具有球体、棒状、线状和立方体等形貌[13,14]. 由于球形结构具有中心对称性, 产生的衍射波和共振波因而也具有对称性, 容易实现耦合调控. 此外, 相对而言, 球形结构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且更易制备[11]. 因此, 本文研究针对球状Ag@SiO2展开.
仿真模型如图1(a)所示, 电池从上到下依次为ITO (80 nm)/a-Si:H (400 nm)/AZO (130 nm)/Ag (100 nm). Ag和SiO2设置为同心球, 置于电池迎光面, 周期紧密排列, 二者的直径分别用${D_{{\rm{Ag}}}}$${D_{{\rm{Si}}{{\rm{O}}_{\rm{2}}}}}$表示. 模拟参数设置如下: XY方向设置为周期性边界条件(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 PBC), Z方向设置为完美匹配层(perfect matched layer, PML), 空间网格步长设置为 1 nm, 即$\Delta x = \Delta y = \Delta z = 1$ nm, $\Delta t = 0.576$ ns. 仿真过程中用到的材料折射率(n)和消光系数(k)如图1(b)所示[20].
图 1 器件模型与结构参数 (a)Ag@SiO2和薄膜电池结构示意图; (b)材料折射率(n)和消光参数(k)
Figure1. Cell device model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in film solar cell and Ag@SiO2; (b) the refractive index (n) and extinction (k) of materials.

首先研究Ag和SiO2特征尺寸变化时对薄膜电池光谱响应的影响. 固定${D_{{\rm{Ag}}}} = 20$ nm, ${D_{{\rm{Si}}{{\rm{O}}_{\rm{2}}}}}$从20 nm逐步增加到300 nm, 步长为5 nm. 平面光波从电池上端垂直入射, 经Ag@SiO2散射耦合后进入电池响应层(a-Si:H), 模拟得到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光谱如图2所示. 为了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需要最大化进入响应层的光子数量, 即最大化透射光谱.
图 2 SiO2对电池响应光谱的调控 (a)反射光谱; (b)透射光谱; (c)吸收光谱
Figure2. Regulation of SiO2 on response spectrum of solar cell: (a) Reflectance spectrum; (b) transmitted spectrum; (c) absorption spectrum.

图2(b)可知, 透射光谱受SiO2介质特征尺寸调控发生明显变化. 当${D_{{\rm{Si}}{{\rm{O}}_{\rm{2}}}}} \! <\! 50\!$ nm时, 透射光谱整体偏低, 这是由于Ag 纳米颗粒的反射所致. 此区域中${{{D_{{\rm{Ag}}}}} / {{D_{{\rm{Si}}{{\rm{O}}_{\rm{2}}}}}}}$比值较大, 即Ag在Ag@SiO2耦合结构中占比较大, 大部分光子在进入ITO层之前直接被反射回空气层. 图2(a)所示的反射光谱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这一区域, 最高的反射率超过了80%. 随着${D_{{\rm{Si}}{{\rm{O}}_{\rm{2}}}}}$尺寸继续增大, 反射明显降低, 大部分光子得以进入Ag@SiO2, 并与Ag纳米颗粒发生强烈的等离共振. 但由于等离共振对短波段光子的吸收, 如图2(c)所示, 当${D_{{\rm{Si}}{{\rm{O}}_{\rm{2}}}}} < 100$ nm时, 短波光子吸收率在70%左右, 最终只有大部分长波光子进入响应层. 当${D_{{\rm{Si}}{{\rm{O}}_{\rm{2}}}}} > 150$ nm, 共振吸收逐渐减弱; 而当${D_{{\rm{Si}}{{\rm{O}}_{\rm{2}}}}} > 200$ nm时, Ag在耦合结构中的占比减弱明显, Ag颗粒对光波的等离束缚也随之减弱. 总体而言, 当${D_{{\rm{Si}}{{\rm{O}}_{\rm{2}}}}} = 150$ nm时, 进入响应层的透射光谱最强.
根据以上结果, 固定${D_{{\rm{Si}}{{\rm{O}}_{\rm{2}}}}} = 150$ nm, ${D_{{\rm{Ag}}}}$从0逐步增加到150 nm, 步长为5 nm, 模拟得到进入响应层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光谱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 当${D_{{\rm{Ag}}}} < 10$ nm, Ag的等离激发很弱. 如图3(b)所示, 随着${D_{{\rm{Ag}}}}$逐渐增大, 共振也随之增强, 伴随强烈的短波段光子共振吸收. 当${D_{{\rm{Ag}}}} \!>\! 10$ nm后, 中波段共振吸收也开始加剧. ${D_{{\rm{Ag}}}} \!> \! 60$ nm后, 如图3(a)所示, 反射损失逐渐变得明显. 当${D_{{\rm{Ag}}}} = 18$ nm时, 透射进电池响应层的光谱整体最强.
图 3 Ag对电池响应光谱的调控 (a)反射光谱; (b)透射光谱; (c)吸收光谱
Figure3. Regulation of SiO2 on response spectrum of solar cell: (a) Reflectance spectrum; (b) transmitted spectrum; (c) absorption spectrum.

基于以上优化结果, 选择${D_{{\rm{Si}}{{\rm{O}}_{\rm{2}}}}} = 150$ nm和${D_{{\rm{Ag}}}} \!=\! 18$ nm构建Ag@SiO2耦合结构, 并按图1(a)构建非晶硅薄膜电池, 研究耦合结构对电池光谱响应和光电转换效率的调控. 为直观对比, 同时计算了相同响应厚度的平面、Ag单独存在、SiO2单独存在和Ag@SiO2耦合结构四种电池. 电学性能采用理想的二极管模型计算, 具体方法如下: 对于给定的太阳辐照光谱$S\left( \lambda \right)$, 特定波长$\lambda $中所包含的入射光子${n_S}\left( \lambda \right) = \dfrac{\lambda }{{hc}}S\left( \lambda \right)$, 在这一波段产生并被电极收集的电子-空穴对${n_{{\rm{e}}\text{-}{\rm{h}}}}\left( \lambda \right) = \dfrac{\lambda }{{hc}}{\eta _{\rm{i}}}{\eta _{\rm{s}}}S\left( \lambda \right){A_{\rm{i}}}\left( \lambda \right)$, 总辐照功率${P_{{\rm{in}}}} = \displaystyle\int {S\left( \lambda \right)} {\rm{d}}\lambda $. 其中, hc分别为普朗克常数和真空中的光速, ${\eta _{\rm{i}}}$${\eta _{\rm{s}}}$分别为电极对载流子的收集效率和电极对入射光子的遮挡比率, ${A_{\rm{i}}}\left( \lambda \right)$为电池响应层的吸收率. 电池相应的外量子响应效率${\varepsilon _{{\rm{EQE}}}}\left( \lambda \right)$、光生电流密度${J_{{\rm{sc}}}}$以及电池转换效率$\eta $分别为
${\varepsilon _{{\rm{EQE}}}}\left( \lambda \right) = \dfrac{{{n_{{\rm{e}} \text-{\rm{h}}}}\left( \lambda \right)}}{{{n_{\rm{s}}}\left( \lambda \right)}},$
${J_{{\rm{sc}}}} = \int {e{n_{{\rm{e}} \text-{\rm{h}}}}\left( \lambda \right)} {\rm{d}}\lambda ,$
$\eta = \dfrac{{{J_{{\rm{sc}}}}{V_{{\rm{oc}}}}{f_{{\rm{FF}}}}}}{{{P_{{\rm{in}}}}}},$
其中, e为电子电量, ${V_{{\rm{oc}}}}$${f_{{\rm{FF}}}}$分别为电池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 其值取自文献[21]中的测量数据.
图4为计算得到的电池光谱响应特性和光电转换性能. 从图4(a)图4(b)可以看出, 相比平面结构, Ag, SiO2, Ag@SiO2三种纳米结构的引入都有效增强了电池总的吸收效率和相应的量子响应效率, 其中最优的响应曲线为Ag@SiO2. 耦合结构对电池的响应提升在500—650 nm之间表现尤为明显, 这是Ag颗粒等离共振激发和SiO2介质球衍射散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比SiO2曲线, Ag@SiO2在650和700 nm 附近响应明显增强, 对应Ag颗粒的共振激发频率. 而与Ag独立存在相比, 耦合结构在500—750 nm之间响应整体增强, 说明SiO2介质球的引入增强了衍射散射, 使更多光子进入到电池器件. 光子在Ag@SiO2电池各非响应层中的损耗情况如图4(c)所示. 可以看出, 中短波段的光学损失主要出现在a-Si_P和ITO中, 而长波段的损失主要出现在AZO和a-Si_N中, Ag纳米结构自身的寄生吸收损失只有2%左右. 光子在不同结构中的能量分布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如图5所示, 当SiO2介质球单独存在时, 由于受介质球散射调制, 光波局域分布在介质球的两端. 而在Ag@SiO2耦合结构中, 可以同时观察到强烈的等离共振和衍射散射. 通过共振波和散射波耦合, 光子捕获能力显著增强.
图 4 不同结构电池光谱响应特性和光电转换性能 (a)电池吸收曲线; (b)量子响应效率; (c)非响应层中的光学损失; (d)伏安特性曲线
Figure4. Spectr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performance of solar cell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a) Total absorption of cell devices; (b)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c) optical loss in inactive layers; (d) current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图 5 光子在不同结构中的能量分布($\lambda $ = 650 nm) (a) SiO2介质球; (b) Ag@ SiO2耦合结构
Figure5. Distribution of photons energy in different structures ($\lambda $ = 650 nm): (a) SiO2; (b) Ag@SiO2.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在短波段, 耦合结构的响应明显低于平面电池, 这一方面是Ag颗粒的反射损失所致, 另一方面, 由于介质球对光子的衍射散射, 光波原有的干涉相消被破坏, 这也部分导致了反射损失的增多. 对应四种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d)所示, 可以看出, 与平面电池相比, Ag, SiO2, Ag@SiO2增加了电池的光生电流, 相应的光电转换效率从${\eta _{{\rm{flat}}}}\! =\! $7.19%提高到${\eta _{{\rm{Ag@Si}}{{\rm{O}}_{\rm{2}}}}}\! =\! $7.80%, 效率相对提高了8.48%.
本文采用FDTD和RCWA对Ag@SiO2纳米耦合结构的等离激发、衍射散射、光波调控等特性作了探讨. 基于耦合结构对太阳电池响应光谱的优化调控, 设计了高光电转换效率的薄膜电池. 当Ag和SiO2的特征尺寸分别为18和150 nm时, 进入电池响应层的透射光谱最大, 同时耦合结构自身的吸收和反射损失最小. 以此构筑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为7.80%, 与相同响应厚度的平面电池相比, 效率相对提高了8.48%.
相关话题/结构 光谱 光子 纳米 光电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结构反转二维光子晶体的拓扑相变及拓扑边界态的构建
    摘要:构建了二维六角蜂窝晶格的两种结构,让散射体和基体材料反转.由于特有的点群对称,该晶格在布里渊区中心具有类比电子体系的p轨道和d轨道.在散射体和基体反转的两种结构中,p轨道和d轨道也直接实现了反转.定量分析了产生轨道反转的原因来自于低频局域共振产生空气带和介质带的反转.通过p轨道和d轨道的宇称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金属离子掺杂提高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发光性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由于其卓越的光电子性能,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X射线成像、太阳能电池及光电探测等领域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纳米晶相比,全无机钙钛矿CsPbX3(X=Cl,Br,I)纳米晶具有更优异的光电性能和更高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CsPbX3纳米晶的光致发光量子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金薄膜衬底上介质-金属核壳结构的光学力调控
    摘要: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系统研究了金薄膜衬底上介质-金属核壳结构所受的光学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核壳结构与衬底之间强的等离激元模式杂化效应,其所受的光学力相较于单个核壳结构实现了一个数量级的增强;同时,通过改变激发波长,实现了局域电场分布的调控,以此观察到了核壳结构光学力方向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530 W全光纤结构连续掺铥光纤激光器
    摘要: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结合溶液掺杂法制备了掺Tm3+石英光纤预制棒,并拉制成纤芯/包层尺寸约为25/400μm的双包层掺Tm3+光纤,通过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测得其中Tm2O3和Al2O3的浓度分别为2.6wt%和1.01wt%,在793nm处测得的包层吸收为3dB/m.基于上述大模场掺Tm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可实现宽频带光波非对称传输的自准直效应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摘要:利用光子晶体的自准直效应和能带特性,设计了一种能实现宽频带光波非对称传输的二维光子晶体异质结构.该结构实现宽频带、高正向透射、非偏振选择的非对称传输.横电(transverseelectric,TE)偏振光非对称传输波长带宽可达532nm,在光通信波长1550nm处正向透射率和透射对比度分别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构建垂直金纳米棒阵列增强NaYF<sub>4</sub>:Yb<sup>3+</sup>/Er<sup>3+</sup>纳米晶体
    摘要:以金纳米棒垂直阵列(gold-nanorodsverticalarray,GVA)为衬底,SiO2为隔离层,构建GVA@SiO2@NaYF4:Yb3+/Er3+纳米复合结构.在近红外980nm激发下,通过改变中间隔离层SiO2的厚度,研究GVA对NaYF4:Yb3+/Er3+纳米晶体上转换发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高灵敏度复合环形腔结构的光纤激光拍频位移传感方案
    摘要:提出并验证了一种高灵敏度复合环形腔结构的激光拍频位移传感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环形腔复合直腔的谐振腔结构,利用激光拍频传感原理实现传感系统信号的解调.该结构通过掺饵光纤放大器提供增益,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作为传感头兼直腔反射镜,利用π相移光栅进行窄带滤波.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激光拍频频率随传感头应变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下的SF<sub>6</sub>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特性
    摘要:SF6作为气体绝缘介质广泛应用于气体绝缘设备中,其电弧等离子体得到广泛研究,但对SF6电弧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特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在SF6环境中利用飞秒激光自聚焦产生的光丝引导高压放电,诱导产生SF6等离子体;利用光谱系统采集300—820nm波长范围内的SF6等离子体光谱,对光谱谱线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压电纳米发电机的柔性传感与能量存储器件
    摘要:柔性电子与柔性传感器件未来将广泛应用在物联网、可穿戴、可植入系统中,例如人体健康监控、触觉感知人造感官以及智能机器人电子皮肤等.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的能量转换特性,使其不仅可以作为供能器件,而且可以作为传感器件提供传感信号,可以解决柔性电子与自驱动技术中存在供能与性能的限制.纳米发电机利用调控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可穿戴能源器件
    摘要:随着电子器件向着小型化、功能化的方向迈进,可穿戴电子器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可穿戴电子器件的能源供给问题目前仍亟待解决.基于摩擦起电与静电感应耦合效应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成本低、选材广、柔性等特点,可以收集人体的低频、不规律能量并高效地转化为电能,在可穿戴带能源器件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