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真空磁场热处理温度对不同厚度的Ni<sub>88</sub>Cu<sub>12</sub>薄膜畴结构及磁性的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利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方法, 在Si衬底上制备了Ni88Cu12薄膜, 并且研究了膜厚以及真空磁场热处理温度对畴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薄膜晶粒长大,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发现不同热处理温度下薄膜表现出不同的形貌特征. 热处理前后的薄膜面内归一化磁滞回线结果显示, 经过热处理的Ni88Cu12薄膜条纹畴形成的临界厚度降低, 未热处理的Ni88Cu12薄膜在膜厚为210 nm时出现条纹畴结构, 而经过 300 ℃热处理的Ni88Cu12薄膜在膜厚为105 nm就出现了条纹畴结构. 高频磁谱的结果表明,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 Ni88Cu12薄膜的共振峰会有小范围的移动.
关键词: 条纹畴/
Ni88Cu12/
热处理

English Abstract


--> --> -->
近年来, 磁性薄膜广泛应用于磁记录[1,2]、滤波器[3]等高频电子器件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对电子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其工作频率, 相应地, 对应用于其中的软磁材料的共振频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Kittel方程[4], 制备具有高面内各向异性场Hk[5,6]的薄膜是提高软磁薄膜共振频率的有效方法. 在实验中一般可以通过倾斜溅射[7,8]、磁场热处理等方法诱导面内单轴各向异性, 从而提高共振频率. 然而, 高的面内单轴各向异性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器件具有方向局限性, 这大大地限制了软磁薄膜在微波器件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 具有条纹畴结构的薄膜在动态情况下具有转动各向异性, 从而可以解决高频电子器件方向性的问题. 条纹畴的形成是各向异性能、退磁能、交换作用能和畴壁能相互竞争达到能量最小时形成的畴结构[9], 在这种畴结构中, 薄膜的磁矩周期性向上或向下排列, 并且与膜面有一个夹角[10,11]. 当施加一个足够大的外磁场时, 条纹畴的方向就会重新取向. 坡莫合金是人们最早研究条纹畴结构的体系之一[12-14], Ben Youssef等[15]详细研究了厚度对条纹畴高频性能的影响. 接着许多研究者研究了Co[16], FeCo[17], CoZr[18], FeCoHf[19], FeCoAlON[20] 等磁性较强的体系中的条纹畴结构. 与这些磁性强的体系相比, 磁性比较弱的Ni基合金磁性薄膜关于条纹畴的研究较少. Ni具有较大的磁致伸缩系数, 导致磁矩进动过程中阻尼较大, 不利于高频方向的应用. 将少量的Cu掺杂到Ni薄膜中有利于降低其磁致伸缩系数, 从而有利于高频性能的提高. 本文利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厚度的Ni88Cu12薄膜, 并对其进行不同温度的真空磁场热处理, 发现热处理后薄膜出现条纹畴结构的临界厚度变小, 并可在小范围内对共振频率进行调控.
本文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方法在2 cm × 2 cm的Si(100)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厚度的Ni88Cu12薄膜(图1). 实验中使用的靶材是纯度为99.9%的纯Ni靶, 在Ni靶表面均匀贴上铜片进行共溅射, 采用倾斜角度为25°的样品托进行斜溅射. 溅射过程中, 系统本底真空值为4.7 × 10–5 Pa, 溅射气体使用的是高纯Ar气, 溅射气压为0.5 Pa, 溅射功率是100 W. 实验中通过控制沉积时间改变薄膜的厚度, 溅射沉积速率为0.104 nm/s, 其中52 nm的Ni88Cu12薄膜溅射时间为500 s. 薄膜制备完成后, 将样品分成两组, 一组直接测试, 另外一组进行真空磁场热处理之后进行测试, 磁场强度为4000 Oe ($1\;{\rm{Oe}} = {1}/{{4{\text{π}} \times {\rm{1}}{{\rm{0}}^{ - 3}}}}\;{\rm{A/m}}$). 热处理温度为300 ℃和400 ℃. 热处理时真空优于3 × 10–5 Pa, 保温30 min后自然冷却.
图 1 斜溅射制备磁性薄膜示意图(HA, 难轴方向)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oblique sputtering for preparing magnetic films (HA, hard axis).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别测试了所制备薄膜的结构、形貌和静态磁性, 使用X射线反射法测试膜厚. 使用能量色散谱(EDS)确定薄膜的成分. 使用磁力显微镜(MFM)观察了薄膜表面的磁畴结构, 在测试MFM图像时, 先在薄膜面内易轴(EA)方向施加约为2000 Oe的磁场, 使条纹方向沿面内加场方向, 将磁场退掉后测试MFM图像. 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PNA E8363B)和单端短路微带线法测试样品的高频磁谱, 测试频率范围为100 MHz—9 GHz. 以上所有测量均在室温进行.
图2(a)(c)分别为未经热处理的Ni88Cu12薄膜在不同厚度下的MFM图像. 实验中, 在膜厚为52, 105和157 nm的薄膜中未观察到明显的条纹畴结构, 图2(a)仅显示了105 nm时的情况. 当膜厚达到210 nm时薄膜中出现了条纹畴结构, 畴宽约为150 nm, 随着膜厚的增加, 条纹畴结构更加明显, 如图2(c)所示, 畴宽增加, 约为180 nm. 图2(d)为不同厚度的Ni88Cu12薄膜的面内归一化磁滞回线, 测试方向为薄膜EA方向. 可以看出, 随着膜厚的增加, 出现条纹畴结构后, 面内磁滞回线的Mr/Ms急剧下降. 在较薄的薄膜中Mr/Ms较大, 也未观察到条纹畴结构, 说明比较薄的薄膜中磁矩更趋向于在面内排列. 而当薄膜较厚时, 会有一部分磁矩偏离膜面, 从而在面外会有一个垂直分量[10]. 可以用Q来表示磁矩偏离膜面的情况:
图 2 未进行热处理的膜厚为(a) 105 nm, (b) 210 nm和(c) 262 nm的Ni88Cu12薄膜的MFM图像; (d)不同厚度Ni88Cu12薄膜的面内归一化磁滞回线; (e)薄膜的Mr/Ms随薄膜厚度的变化
Figure2. The MFM images of (a) 105 nm, (b) 210 nm and (c) 262 nm-thick Ni88Cu12 films before heat treatment; (d) in-plane normalized hysteresis loop of Ni88Cu12; (e) remanence ratio vs. film thickness.

$Q = {K_{\rm{p}}}/(2{\text{π}}M_{\rm{s}}^{\rm{2}}), $
其中Kp是垂直各向异性常数, Ms是饱和磁化强度. Q是垂直各向异性能和退磁能的比值, 当Q < 1时, 薄膜中的磁矩趋向于在面内排列. 当Q > 1时, 超过临界厚度tc, 薄膜中磁矩排列与面内具有一定的夹角, 产生在面外交替的垂直分量, 当畴壁能大于退磁能, 会形成磁矩在面外交替排列的条纹畴, 相邻条纹间畴壁处的磁矩呈现螺旋排列, 相邻条纹畴磁矩交替向上或向下排列, 当退磁能大于畴壁能时, 磁矩只能在面内排列, 不能形成条纹畴[21-24]. 当薄膜厚度增加到一个临界值时, 垂直于膜面排列的磁矩增加, 磁滞回线结果表现为Mr/Ms减小, 实验中发现厚度达到210 nm时出现明显的条纹畴结构, 这一结果与文献[25]报道类似, 因此, 我们猜测未热处理的Ni88Cu12薄膜出现条纹畴的临界厚度在157 —210 nm之间.
图3是厚度105 nm的Ni88Cu12薄膜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XRD图谱和相应的SEM形貌图. 从图3(a)可以看出, 热处理前后的样品均出现了Ni88Cu12合金(111)面的衍射峰, 其2θ ≈ 44.5°, 根据谢乐公式[26], 利用主衍射峰的半高宽, 估算出热处理前样品的晶粒尺寸约为11 nm, 400 ℃热处理后晶粒长大, 约为16 nm. 在热处理前, 薄膜表面十分致密, 经过300 ℃热处理后表面形貌发生了变化, 400 ℃热处理后薄膜表面形貌与300 ℃相比变得更为致密. 我们猜测表面形貌的变化是因为薄膜300 ℃热处理后晶粒长大, 与周围的晶粒固溶, 因而在成核点附近的晶粒长大, 从而形成岛状; 而400 ℃热处理后晶粒进一步长大, 覆盖晶粒间的空隙, 形成相对致密的表层.
图 3 (a)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热处理前后的XRD图谱; 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在(b)热处理前、(c) 300 oC热处理后和(d) 400 oC热处理后的SEM形貌图
Figure3. (a) XRD pattern of 105 nm-thick Ni88Cu12 film before and after heat treatment; the SEM surface morphology of 105 nm-thick Ni88Cu12 films (b) before heat treatment, (c) after 300 oC heat treatment, and (d) after 400 oC heat treatment.

图4(a)是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在热处理前后的归一化磁滞回线, 可以看出, 热处理后薄膜的饱和场Hs发生了变化, 由300 ℃时的745 Oe变为400 ℃的1350 Oe, 热处理温度升高, Hs变大, 并且随着Hs的变大, Mr/Ms从300 ℃的0.52减小至400 ℃的0.24. 除了52 nm的Ni88Cu12薄膜之外, 其他厚度的薄膜经过热处理后都呈现出典型条纹畴结构的磁滞回线[12], MFM结果也观察到明显的条纹畴结构.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条纹畴变得越明显, 如图4(d)所示. 而热处理前的磁滞回线是没有条纹畴特征的回线, MFM测试的结果也没有观察到条纹畴结构, 如图4(b)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 在300 ℃热处理后薄膜出现了条纹畴结构, 而热处理前薄膜厚度增加至210 nm才出现条纹畴结构, 这表明300 ℃热处理会降低Ni88Cu12薄膜出现条纹畴的临界厚度. 300 ℃热处理后条纹畴出现的临界厚度在52—105 nm之间. 除了厚度为52 nm的薄膜外, 其他厚度的Ni88Cu12薄膜的HsMr/Ms也表现出类似的性质. 这是因为热处理后, 52 nm厚度的Ni88Cu12薄膜仍未达到条纹畴出现的临界厚度, 所以没有观测到条纹畴结构.
图 4 (a)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在热处理前后的归一化磁滞回线; (b)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在热处理前、(c) 300 ℃热处理后和(d) 400 ℃热处理后的MFM图像
Figure4. (a) In-plane normalized hysteresis loop of 105 nm-thick Ni88Cu12 film before and after heat treatment; The MFM images of 105 nm-thick Ni88Cu12 films (b) before heat treatment, (c) after 300 oC heat treatment, and (d) after 400 oC heat treatment.

300 ℃热处理后Ni88Cu12薄膜的临界厚度降低, 主要是垂直各向异性常数Kp的增加所致, 可以根据饱和场Hs和临界厚度tc的关系式[27]进行说明:
${H_{\rm{s}}} \approx {K_{\rm{p}}}\bigg(1 - \frac{1}{{\sqrt {1 + Q} }}\frac{{{t_{\rm{c}}}}}{t}\bigg), $
其中t是Ni88Cu12薄膜的厚度. 热处理前, 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并没有出现条纹畴结构, Mr/Ms较大, 为0.78, 即薄膜面外排列的磁矩很少, Q < 1, 临界厚度推测在157—210 nm之间. 而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经过300 ℃的热处理后, 出现了明显的条纹畴结构, 说明薄膜面外排列的磁矩增加, 此时的Q > 1, 临界厚度明显减小至105 nm以下, 而经过热处理后Hs有明显的增加, 因此, 可以根据(2)式推测出Kp增大, 从而导致条纹畴的出现. 由此, 可以得到300 ℃热处理会降低Ni88Cu12薄膜出现条纹畴的临界厚度. 300 ℃热处理后条纹畴出现的临界厚度在52—105 nm之间.
图5给出了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样品热处理前后的磁谱图, 可知薄膜在经过热处理后共振峰线宽变窄. 热处理前Ni88Cu12薄膜的自然共振频率约为2.1 GHz, 在300 ℃热处理后减小至1.95 GHz, 在400 ℃热处理后又增长至2.0 GHz. 根据Kittel[4] 方程:
图 5 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热处理前后磁谱
Figure5. Permeability spectra of 105 nm-thick Ni88Cu12 film before and after heat treatment.

${f_{\rm{r}}} = \frac{\gamma }{{2{\text{π}}}}\sqrt {{H_{\rm{k}}}({H_{\rm{k}}} + 4{\text{π}}{M_{\rm{s}}})}, $
其中, $\gamma $是旋磁比, 4πMs是饱和磁化强度, Hk是各向异性场. 在热处理前薄膜具有弱各向异性, 通过磁滞回线面积法计算可得, 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具有28 Oe的面内单轴各向异性场, 经过热处理后薄膜面内单轴各向异性几乎消失. 因此薄膜在热处理前自然共振频率较高, 热处理后面内单轴各向异性几乎消失, 影响样品共振频率的因素主要是4πMs, 300 ℃热处理的Ni88Cu12薄膜与未热处理的薄膜相比4πMs下降, 为3.01 × 105A/m, 而400 ℃热处理后4πMs增加, 为5.9 × 105A/m. 因此共振频率随着4πMs变化而变化. 由此, 可通过调节热处理温度来小范围调控共振频率. 另外热处理后薄膜的共振峰线宽变窄, 这可能是由于热处理后薄膜内部应力得到释放, 薄膜内部结构不均匀和磁无序现象减少, 导致阻尼变小, 从而导致热处理后薄膜的共振峰变窄, 这一点与文献[28-30]结果类似. 经过热处理后的薄膜共振峰变窄, 则可以通过热处理温度的不同对薄膜的高频性能进行调节.
利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厚度的Ni88Cu12薄膜, 对制备态的薄膜, 当厚度达到210 nm时出现明显的条纹畴结构. 不同厚度的Ni88Cu12薄膜热处理后晶粒长大, 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貌; 厚度为105 nm的Ni88Cu12薄膜经过热处理后剩磁比Mr/Ms下降, 饱和场Hs增加, 导致Kp增加, 进而热处理后条纹畴出现的临界厚度降低. 热处理前后的Ni88Cu12薄膜磁谱测试表明, 经过热处理后的样品共振峰变窄, 可以小范围调控共振频率.
相关话题/结构 测试 实验 薄膜 图像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磁流变液构成的类梯度结构振动传递特性
    摘要:提出了一种磁流变液构成的类梯度结构,并通过理论建模、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了该结构的振动传递特性.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具有液固转换的特殊理化性质,而液固转换过程就是磁流变液的振动传递阻抗变化过程.因此,基于磁流变液的这一特性,通过控制磁场,构建了类梯度结构.基于弹性波传递的一维波动方程,建立了垂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超临界Lennard-Jones流体结构特性分子动力学研究
    摘要:研究超临界流体在不同压力和温度的结构特征有助于深刻理解并有效利用超临界流体.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超临界压力、拟临界温度附近流体的结构及密度波动曲线的排列熵,分析状态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压下,径向分布函数随温度升高,第一峰值位置逐渐向右移动,但右移幅度随着压力偏离临界点距离的增大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钙钛矿电池纳米陷光结构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近年来纳米陷光结构在钙钛矿电池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纳米陷光结构的引入可以改变光子在电池中的传输路径以及被电池吸收的光子能量.将纳米陷光结构用于钙钛矿电池中的不同界面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电池对光的吸收,最终提升电池效率.如何有效地应用陷光结构是进一步提升钙钛矿电池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a-Si:H薄膜中Si<sub><i>y</i></sub>H<sub>x</sub>结构组态的原子模拟研究
    摘要:氢化非晶硅薄膜(a-Si:H)中SiyHx结构组态对薄膜应用性能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的分析测试手段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分析了a-Si:H/c-Si薄膜中SiyHx结构组态,以及衬底温度对其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各SiyHx组态中的Si-H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电介质/半导体结构样品电子束感生电流瞬态特性
    摘要:电子束照射下电介质/半导体样品的电子束感生电流(electronbeaminducedcurrent,EBIC)是其电子显微检测的重要手段.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研究了高能电子束辐照下SiO2/Si薄膜的瞬态EBIC特性.基于Rutherford模型和快二次电子模型研究电子的散射过程,基于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双稳态结构中的1/2次谐波共振及其对隔振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典型的双稳态系统—屈曲梁结构为例,基于等效模型,结合解析、数值和实验手段,研究了双稳态结构中的1/2次谐波共振特性、演化过程、参数调节规律及其对隔振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非线性刚度系数或激励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系统会在一定带宽下产生显著的1/2次谐波共振;随着激励幅值增加,阻尼系统的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纳米流体液滴内的光驱流动实验及其解析解
    摘要:在光透过性的流体介质中添加具有高光响应特性的纳米颗粒,可以形成光驱动纳米流体,实现对光能的高效利用.本文针对光驱纳米流体流动行为开展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研究,这是实现光驱纳米流动精确调控的理论基础.首先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液滴中直径为300nm的Fe3O4颗粒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受Marango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涡轮导向器对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涡轮导向器对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在不同当量比下开展了实验研究.基于高频压力传感器及静态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详细分析了带涡轮导向器的旋转爆轰燃烧室的工作模式以及涡轮导向器对非均匀不稳定爆轰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当量比较低时,爆轰燃烧室以快速爆燃模式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双共焦波导结构二次谐波太赫兹回旋管谐振腔设计
    摘要:准光共焦波导具有功率容量大、模式密度低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减少模式竞争对回旋管互作用的影响,有利于高次谐波太赫兹回旋管的设计.为提高太赫兹准光回旋管的互作用效率,在共焦柱面波导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高频互作用结构—双共焦波导结构,设计了一种330GHz二次谐波双共焦结构回旋管谐振腔并对其进行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光学共振增强的表面铯激活银纳米结构光阴极
    摘要:金属光阴极因其超短脉冲发射和运行寿命长的特性从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较高的功函数和较强的电子散射使其需要采用高能量紫外光子激发且光电发射量子效率极低.本文利用Mie散射共振效应增强银纳米颗粒中的局域光学态密度,提升光吸收率和电子的输运效率,并利用激活层降低银的功函数,从而增强光阴极在可见光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