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三维离散元方法探究奥克托今颗粒落锤撞击点火机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炸药颗粒的冲击点火机理一直是人们关注并不断研究的课题, 但是迄今为止进展缓慢. 随着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 三维离散元方法(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meso-element method, DM3)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且直观的研究炸药冲击点火的有效手段. 本文基于三维离散元方法对奥克托今(HMX)颗粒在落锤撞击条件下的撞击变形和升温点火进行了研究, 模拟计算表明, 炸药的颗粒尺寸、堆积程度、内部缺陷以及落锤的冲击力大小都将影响HMX颗粒的升温点火和燃烧蔓延. 同时, 基于以上结果, 本文提出了尖顶变形加热点火机制以及平顶颗粒剪切加热机制. 特别地, 含内部缺陷的HMX颗粒在冲击条件下将出现两种情况: 尺寸较大的颗粒在孔洞处出现温度优势, 颗粒尺寸较小的温度优势出现在尖顶位置.
关键词: 三维离散元/
奥克托今颗粒/
点火

English Abstract


--> --> -->
计算颗粒力学(computational granular dynamics, CGD)包括硬球模型[1]和软球模型(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2], 而软球模型也称为离散元方法[2,3]. Cundall首先提出了离散元方法[4-6], 随后探讨了土壤的本构关系[7]以及塌陷滑移[8], 并应用在地学上[9-11]. 国内, Wang[10]介绍了离散元方法, Tang等[12,13]建立了冲击合成的二维离散元方法(two-dimensional discrete meso-element method, DM2). 近年来, DM2和DM3的应用包括了炸药的冲击响应[14]、铁的冲击相变[15,16]、颗粒堆积 [3]、颗粒流动[17]、颗粒分层[18]、动物的运动行为[19]等.
炸药颗粒在外界冲击下的点火和燃烧蔓延机制制约着炸药的研发和应用[20-23]. 一般情况下, 普遍认为冲击波作用使凝聚炸药起爆[24,25]和促使炸药形成热点. 理论界公认的观点是Campell等[26]提出的冲击反应追赶模型, 即冲击波传播过程中, 炸药颗粒出现化学反应, 炸药迅速完成反应, 形成高速传递的爆轰波, 紧接着追上原冲击波阵面. 随后, Walker和Wasley[27]发现在低速下, 爆轰出现在冲击波入射面. 冲击波作用下热点的形成包括孔洞坍塌[1,28]、剪切带[3]、入射面[27]等. 其中HMX (octahydro-1, 3, 5, 7-tetranitro-1, 3, 5, 7-tetrazo- cine)是性能最好的炸药颗粒之一[29], 拥有高能量和高密度, 探究其冲击爆炸过程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目前, 对非均质炸药HMX颗粒点火特性的研究无论在实验[30]上, 还是在理论计算[14,23,25,28]上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是, 对于HMX点火特性的离散元模拟主要集中在DM2阶段[14,28], 并且缺乏对能量波阵面传播的研究. 因此, 本文基于三维离散元技术[31], 对HMX炸药颗粒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模型假定将整体的材料介质定义为离散的并具有细观尺度的粒子“元”, 元拥有自己的质量、比热、相互作用等[31]. 离散元的三维堆积方式采用点阵排列, 堆积的球形和其他形状统称为“颗粒”.
两个元之间选用经典牛顿运动方程[23,31]:
$\left\{ \begin{aligned}& {m^i}{{\ddot r}^i} = \sum\limits_{j = 1}^{{n_i}} {{F^{ij}}} + {b^j}, \;\;\;\;\;\;\;\;\;\;\;\;\;(i = 1,2, \cdots N)\\& {J^i}{{\ddot \theta }^i} = \sum\limits_{j = 1}^{{n_i}} {{q^{ij}}} \times {F^{ij}} + c^i,\;\;\;\;\;(i = 1,2, \cdots N),\end{aligned} \right.$
其中, 元i对应的质量与转动惯量为$m, \;J$; 位置与角矢量为$r, \;\theta $; 作用力与力臂为$F, \;q$; 外力和外力矩为$b, \;c$; n为体系中离散元的总数.
元与元之间的势函数选用Hugoniot关系推导的中心势[32]:
${P^{ij}} = {A^{ij}}{\rho _0}C_0^2\frac{{(1 - {r^{ij}}/r_0^{ij})}}{{{{[1 - \lambda (1 - {r^{ij}}/r_0^{ij})]}^2}}}\frac{{{{ r}^{ij}}}}{{{r^{ij}}}},$
其中, ${P^{ij}}$为作用力, ${\rho _0}$为初始密度, ${C_{\rm{0}}}$为声速, $\lambda $是Hugoniot关系$D = {C_0} + \lambda u$中的参数, ${r^{ij}}$为元之间的距离, ${A^{ij}}$为元之间的作用面积.
假定塑性与摩擦的能量消耗转全部化为温度, 则温升为[28,31]
$\Delta {T^i}=\frac{{{\rm{d}}{E^i}}}{{{m^i}C_v^i}},$
其中, ${\rm{d}}{E^i}$为元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消耗, ${m^i}$为元的质量, $C_v^i$为元的比热.
点火模型采用Arrhenius化学反应模型, 到达反应温度${T_{{\rm{re}}}}$后, 元开始进行化学反应[32]:
$k=A\lambda \left({{\rm{e}}^{-\frac{{{E_a}}}{{RT}}}}\right),$
其中, k为反应的速率常数, ${E_a}$ 为元的活化能, R为普适气体常量, T为热力学温度, ${\rm{0}} \leqslant \lambda \leqslant {\rm{1}}$表示反应度.
HMX爆炸膨胀采用JWL状态方程[24]
$p=a\left(\!1 \!-\! \frac{\omega }{{{r_1}v}}\right){{\rm{e}}^{ - {r_1}v}} \!+\! b{\left(\!1 \!-\! \frac{\omega }{{{r_2}v}}\!\right)^{ - {r_2}v}} \!+\! \frac{{\omega {Q_r}}}{V},$
其中, p是HMX爆炸产生的压力; V是元对应的体积; ${Q_r}$为元中的能量; $a, \;b, \;{r_1}, \;{r_2}, \;\omega $为相关参数.
离散元HMX的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
密度/
g·cm–3
摩擦
系数
元的半径/
μm
元的能量${Q_r}$/
MJ·kg–1
比热$C_v^i$/
J·g–1K
1.830.35106.191.1


表1HMX的计算参数
Table1.The calculating parameters of HMX.

以HMX为主体的单质炸药, 采用3D-DEM分别建立了反映HMX炸药颗粒细观结构特征的三维离散元计算模型, 包括单个颗粒模型(图1)和多个颗粒模型(图2).
图 1 单个HMX颗粒离散元模型
Figure1. Discrete element model for a single HMX particle.

图 2 多个HMX颗粒离散元模型
Figure2. Discrete element model for HMX multi-particles.

2
4.1.颗粒尺寸对点火燃烧的影响
-->模拟中采用HMX颗粒炸药, 落锤的质量为1.50 g, 下落高度为30 cm; 模拟中采用的颗粒尺寸分别为100, 500, 和1000 μm (对应的离散元半径分别为10, 50, 和100 μm). 从图3图5中可以看出, 颗粒小的样品对撞击的响应更快, 这是由于其尺寸较小导致塑性变形生成的热量较少. 因为热膨胀使元的体积增加, 温度越大, 半径越大. 可以看出, 颗粒小的样品元的半径增加量和温度上升幅度不如颗粒较大的样品.
图 3 颗粒尺寸为100 μm的HMX颗粒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过程
Figure3. The response of HMX particles with the size of 100 μm.

图 5 颗粒尺寸为1000 μm的HMX颗粒炸药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过程
Figure5. The response of HMX particles with the size of 1000 μm.

图 4 颗粒尺寸为500 μm的HMX颗粒炸药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过程
Figure4. The response of HMX particles with the size of 500 μm.

2
4.2.落锤下落高度对点火燃烧的影响
-->模拟中采用颗粒尺寸为100 μm的HMX炸药颗粒, 落锤的质量为1.50 g; 下落高度分别为30和40 cm. 下落高度为30 cm/40 cm的HMX颗粒炸药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过程如图6/图7所示. 从图6图7中可以看到, HMX颗粒在撞击作用下被压实并产生塑性变形; 在塑性功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热并导致离散元半径的逐渐增加. 刚开始半径变大的部分为与落锤接触的部分离散元, 随后内部的离散元半径增加, 并在97 μs时迅速增加, 同时边缘处的增加幅度大于内部离散元.
图 6 下落高度为30 cm的HMX颗粒炸药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过程
Figure6. The response of HMX particles with the falling height of 30 cm.

图 7 下落高度为40 cm的HMX颗粒炸药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过程
Figure7. The response of HMX particles with the falling height of 40 cm.

可以看到, 半径最先变化的地方是与落锤接触的颗粒顶部, 这是由于颗粒受撞击后塑性变形放热; 随后半径增幅较大的转为边缘处的离散元.
2
4.3.颗粒堆积对点火燃烧的影响
-->模拟中采用HMX颗粒炸药, 落锤的质量为1.50 g, 下落高度为30 cm, 颗粒尺寸为100 μm; 模拟中分别采用的堆放颗粒数为1, 7和19. 颗粒数为1的HMX颗粒炸药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过程如图3所示. 颗粒数为7的HMX颗粒炸药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过程如图6所示. 颗粒数为19的HMX颗粒炸药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过程如图8所示. 结合三幅图中样品厚度和温度的关系, 得到如图9所示的不同颗粒数样品厚度与温度的关系. 可以看到, 颗粒堆积程度影响着炸药的点火燃烧. 同等条件下, 颗粒数越少, 塑性变形时间越短, 则温度越容易上升.
图 8 颗粒数为19的HMX颗粒炸药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过程
Figure8. The response of HMX particles with the particle number 19.

图 9 不同颗粒数样品厚度与温度的关系
Figure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thickness of particles.

2
4.4.尖顶球型炸药颗粒冲击燃烧过程
-->图10所示, 颜色变红表示温度升高, 当t = 10 μs时, 尖顶突出位置被压平, 发生塑性加热过程; 当t = 20 μs时, 在原尖顶处出现高温, 发生局部点火; 随后当t = 30—50 μs时, 燃烧区域逐渐扩大; 当t = 60—68 μs时, 燃烧区达到样品颗粒边沿, 燃烧产物冲破边沿约束, 产生的物质碎片从侧面喷出现象. 从某“点”发生点火, 后逐渐扩展燃烧的特点与实验观察结果非常相似, 说明实验中点火发生在某颗粒的尖顶突出部分.
图 10 尖顶球型炸药颗粒冲击燃烧模型
Figure10. The combustion model under impact of spherical explosive particles.

2
4.5.平顶大尺寸球型炸药颗粒的冲击过程
-->球型颗粒冲击点火发生在顶端, 原因是应力集中, 发生大变形, 大量塑性功转化为热能. 但平顶球状粒子顶部呈平台状, 不存在早起尖顶大变形加热过程, 在顶部热点点火过程可能会被推迟, 甚至抑制. 那么点火机制是否呈现新特点呢? 本文从如下两个方面描述.
1)平顶颗粒剪切加热效应: 由于45度方向剪切应力最大, 早起在该方向形成滑移面, 此时塑性功与摩擦产生大量热, 形成剪切加热带. 如图11中所示, 剪切带与上下断面相交区域发热更明显.
图 11 平顶颗粒剪切加热效应
Figure11. Shear heating effect of flat-topped particles.

2)上表面局部点火及燃烧区扩展过程: 图12为0—80 μs温度分布变化, 每幅图间隔10 μs, 红色代表最高温度6000 K. 在0—30 μs, 颗粒经历一次压剪破裂, 分为两半. 左边一片, 在上表面边沿形成“尖顶”结构. 在40—80 μs, 再现局部点火和燃烧蔓延现象, 其特征与尖顶颗粒非常类似. 该结论支持尖顶大形变加热点火机制.
图 12 上表面局部点火及燃烧区扩展过程
Figure12. Local ignition of surface and the process of expansion.

2
4.6.含孔洞球状炸药颗粒的冲击点火特性
-->图13所示, 颜色对应温度变化T (K), HMX颗粒含离散元$8704$个, 其中内部包含孔洞. 在10—30 μs, 颗粒之间温度都独自升高; 当t = 40 μs时, 在某一个颗粒的某一个离散元处出现了高温, 并形成热点; 在40—60 μs, 颗粒之间开始接触, 其热点远远超过周围其他离散元的温度, 特征与尖顶颗粒一致; 在60—90 μs, 颗粒之间的孔洞在冲击波作用下逐渐消失, 孔洞附近某处升温很快, 并超过了最初的热点, 预示着孔洞周围的颗粒碎裂, 破裂颗粒的塑性形变与摩擦产生大量热, 孔洞附近的元就会产生明显的升温. 颗粒在该尺寸(含孔洞)情况下, 研究结果支持孔洞点火的机制[32].
图 13 含孔洞颗粒(离散元${{256}} \times {{34 = 8704}}$个)受撞击后的的点火特性
Figure13.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particles (discrete elements ${{256}} \times {{34 = 8704}}$) under shock force.

如果将离散元尺寸下降到${{93}} \times {{35 = 3814}}$个, 如图14所示, 颜色对应温度变化T (K). 在10—30 μs, 与颗粒尺寸较大的情况相比, 颗粒温度升高也都是独自的, 但温度升高较快; 当t = 40 μs时, 形成高温热点, 远远高于周围其他离散元的温度, 与颗粒尺寸对炸药点火影响相同; 在60 —90 μs, 发现尺寸小的颗粒(含孔洞)与尺寸较大的颗粒(含孔洞)相似, 其孔洞在冲击作用下逐渐消失, 伴随周围的元温度升高, 但对于小尺寸来说, 其孔洞附近的温度没有超过最初热点周围的温度, 且中心区域周围温度的升高也超过了孔洞周围. 所以, 在多个小尺寸颗粒(含孔洞)的情况下, 该结论不支持孔洞点火的机制[32].
图 14 含孔洞颗粒(离散元${{93}} \times {{35 = 3814}}$个)受撞击后的的点火特性
Figure14.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particles (discrete elements ${{93}} \times {{35 = 3814}}$) under shock force.

基于三维离散元技术, 得到了冲击波冲击作用下炸药颗粒点火的机制, 具体的结论如下:
1)在相同的冲击条件下, 离散元颗粒尺寸较小导致其塑性变形生成的热量较少, 升温点火较慢.
2)颗粒堆积程度影响着炸药的点火燃烧. 同等条件下, 颗粒数越少, 塑性变形时间越短, 则温度越容易上升.
3)球形颗粒出现某“点”开始点火, 后逐渐扩展燃烧的特点与实验观察结果非常相似, 说明实验中点火发生在某颗粒的尖顶突出部分.
4)平顶颗粒出现剪切加热效应, 45度方向剪切应力最大, 出现剪切加热带. 后续出现的局部升温点火蔓延与尖顶点火类似.
5)在冲击压缩下, 带孔洞的炸药会在孔洞处产生明显的升温. 本研究支持尺寸大的HMX颗粒在孔洞处的点火机制, 反之, 如果颗粒尺寸太小, 本研究认为点火出现在尖顶而不是孔洞处.
相关话题/过程 塑性 计算 颗粒 质量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氩气空心阴极放电复杂动力学过程的模拟研究
    摘要:利用流体模型模拟研究了氩气空心阴极放电的动力学过程.数值模型考虑了直接基态电离、基态激发、分步电离、潘宁电离、解激发、两体碰撞、三体碰撞、辐射跃迁、弹性碰撞和复合反应等31个反应过程.计算得到了电子密度,Ar+密度,激发态氩原子Ar4s、Ar4p、Ar3d能级的密度,电势和电场强度等的分布特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大质量转动沃尔夫-拉叶星的形成及内部核合成研究
    摘要:沃尔夫-拉叶(Wolf-Rayetstars,WR)星是一类非常特殊的恒星,具有强烈的星风损失,造成氢包层丢失,仅具有裸露的氦核.WR星被认为是Ib/Ic型超新星的前身星,研究WR星的形成及内部核合成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转动恒星的角动量转移和元素扩散方程,研究了影响WR星结构与演化的各种物理因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多维混沌系统的多过程图像加密方案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常常在各类计算机硬件以及多种网络之间进行,传统的信息加密方案已逐渐不再适用.因此,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密算法近年来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结合小波包变换、压缩感知、混沌系统等理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多维混沌系统的多过程图像加密方案被提出.该加密方案实现了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金属原子催化作用下缺陷石墨烯薄膜的自修复过程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金属原子存在条件下缺陷石墨烯的自修复过程.模拟采用了Ni和Pt两种金属原子作为催化剂,通过改变系统温度,得到了多组模拟结果.观察对比了模拟结束时获得的原子构型图,并通过计算修复过程中石墨烯内5,6,7元环的数量变化,研究了不同金属原子对缺陷石墨烯的催化修复效果,发现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液态五元Ni-Zr-Ti-Al-Cu合金快速凝固过程的高速摄影研究
    摘要:采用电磁悬浮和自由落体两种无容器熔凝技术,并借助高速摄影实时分析方法,研究了液态五元Ni40Zr28.5Ti16.5Al10Cu5合金的深过冷能力和快速凝固机制.在电磁悬浮条件下,液态合金的过冷度可达290K(0.21TL).当深过冷熔体快速凝固时,高速摄影观察发现悬浮液滴表面呈现点状和环状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Au纳米颗粒负载WO<sub>3</sub>纳米花复合结构的二甲苯气敏性能
    摘要:本文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Au纳米颗粒负载的WO3纳米花材料,并运用XRD,SEM,TEM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详细研究了其对二甲苯的气敏性能.首先对Au的浓度和气敏元件的工作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0.4μlAu纳米颗粒负载的WO3对二甲苯的灵敏度最高,最佳工作温度为25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光束质量优化的90°像旋转四镜非平面环形谐振腔型设计与分析
    摘要:为改善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OPO)激光输出光束质量,设计了一种90°像旋转四镜非平面环形腔型结构.通过建立单位球等效计算方法,对此种特殊腔型结构存在的像旋转角进行计算,并由此确定了适用于中红外OPO运行的90°像旋转谐振腔结构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非对称轴环形腔中光场模式自再现模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稀土永磁体及复合磁体反磁化过程和矫顽力
    摘要:稀土永磁体即使内秉性质相同,但矫顽力可能相差很大.本文以Pr-Fe-B磁体为例,从热激活反磁化即反磁化临界过程探讨决定矫顽力的关键因素.Pr-Fe-B晶粒表层缺陷区与晶粒内部耦合推动反磁化畴形核从而去钉扎,晶粒表层缺陷区的各向异性对克服晶粒内部势垒具有贡献,因此反磁化形核场和矫顽力大大降低.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单分子器件的拉伸与断裂过程第一性原理研究: 末端基团效应
    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含S以及含N末端基团的分子结的拉伸与断裂过程.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尖端为锥形的金电极,当末端基团为—S时,拉断分子结的作用力大小为0.59nN,大于H原子未解离的—SH从金电极上断裂所需的0.25nN作用力,但明显小于—S末端从平面金电极上断裂下来的约1.5nN的作用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氧化对单颗粒层纳米金刚石薄膜硅空位发光和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制备了单个颗粒(domain)组成的纳米金刚石薄膜,薄膜中单个颗粒由尺寸超过100nm的金刚石晶粒与非晶碳复合而成.对薄膜进行氧化处理后,其硅空位色心的光致发光强度增强了22.7倍.扫描电镜及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氧化后的样品中存在由尺寸超过100nm的晶粒组成的花瓣状金刚石聚集体,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