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高级经济地理学》评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陆玉麒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



Online:2021-06-25



PDF (288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陆玉麒. 《高级经济地理学》评介. 地理学报[J], 2021, 76(6): 1571-1572 doi:


在给北京大学研究生开设“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近20年的基础上,贺灿飞教授经过进一步的系统化梳理与提炼,著述了《高级经济地理学》教材,于2021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本面向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在我国经济地理学教材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代表着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生教学即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该教材的第一个特色是立足前沿,博采众长。该教材引用了大量的中外文文献,共计3543篇,平均每章近180篇。教材充分消化吸收了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展示了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方法论流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梳理与凝炼提升,旨在以系统性的学科知识理清当代经济地理学演化的内在规律。

该教材的第二个特色是系统性强,涵盖了投入与产出、微观与微观、企业与区域、地方与全球、传统与新兴等领域。概略说来,该教材可分为以下五个系统性的模块。

第一模块为第一至第四章,系统梳理了经济地理学的总体演化脉络。第一章在讨论计量革命如何推动经济地理学成为空间科学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重要研究领域的进展,同时还强调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实践导向、理论导向和方法多元化特征;第二章着重讨论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重点分析了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思潮及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第三章在分析经济地理学社会转向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新区域主义及其关联的文化转向、制度转向和关系转向,并介绍了对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影响;第四章分析介绍了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发展出的新经济地理学,对比分析了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模块为第五至第七章,综合分析了当代经济地理学的3个主要学术流派,即演化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与全球生产网络。其中,第五章重点从企业惯例演化、产业集群演化、企业网络演化、制度与企业惯例协同演化、区域产业衍生与区域韧性以及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等方面梳理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第六章梳理了经济地理学的政治经济研究路径,讨论了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中的政治经济视角,阐述了资本主义多样化与多样化资本主义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第七章系统介绍了全球生产网络的研究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上梳理了基于全球生产视角的区域发展研究。

第三模块为第八至十四章,重点介绍了当代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其中,第八和第九章介绍了产业地理的发展脉络,基于文献归纳了产业地理重要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产业集聚现象、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机理、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效应以及产业集群的研究进展;第十章关注了劳动力地理学,强调新古典经济地理学视角、激进经济地理学视角和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不同研究范式;第十一章介绍了金融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金融中心、金融主体空间分布与演化过程、金融网络与区域相互作用以及金融化研究;第十二章论述了创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突出了创新的测度、知识空间和技术空间的研究;第十三章介绍了消费地理研究,重点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与消费地理,强调零售业跨国公司的地理扩张及其策略;第十四章关注了经济地理学的环境研究,从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污染企业区位以及环境研究的新经济地理视角等方面梳理了环境经济地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四模块为第十五至十七章,重点介绍了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第十五章旨在阐释经济地理学如何认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地理,进一步展示了全球经济地理格局与过程以及中国经济地理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化特征;第十六章系统总结了跨国公司地理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了跨国公司空间扩张、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格局及其形成机理;第十七章介绍了国际贸易理论及其最新进展,梳理了贸易与地理的关系以及贸易地理研究。

第五模块为第十八至二十章,重点介绍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治理。其中,第十八章从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和趋异理论切入,分析评述了各类经典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发展理论,突出了全球—地方互动、全球价值链与全球生产网络;第十九章关注了区域政策与空间治理,深入剖析了经济地理学对激励政策、创新政策和均衡政策以及政策借鉴研究;第二十章梳理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致知之路,包括视野全球化、尺度微观化、方法科学化、内容特色化、研究理论化以及知行合一化。

该教材的第三个特色是把准了当代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最新脉络与发展趋向。自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处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自2010年以来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但人均水平却至今尚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术总结与提炼,依然是我国需要借鉴的重要内容。

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看,古典经济学(1776—1870年)、新古典经济学(1870—1950年)、广义政治经济学(1950年以后)三个阶段对应着经济人基本假设内涵的不断变化和拓展。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的内涵扩大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才是西方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制度转向、社会转向的学理基础。那么,这样的研究转向是否有普适性?或者说,对我国未来的研究是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更进一步分析,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达,就会越关注“人”的因素,更关注技术、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导致研究尺度越来越小,这就是研究尺度微观化的原因所在。因此,该教材有关经济地理学的各类学术思潮与主要研究领域的分析评价,一方面代表了当代最新的经济地理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应用,也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

与社会化转向对应,科学化同样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地理学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特色。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不仅仅是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更是代表了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地理学社会转向的不满,希望计量革命时期开创的经济地理科学化的回归。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所有社会科学中,唯有经济学达到了“科学”的水准,科学化才是经济学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特色与优势,因此,无论当代经济地理学经历着何种程度的社会化转向,科学化必然是当代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特色与学科优势。

从经济地理角度讲好“中国故事”,是该教材的另一重要特色。贺灿飞教授自2003年从美国留学工作回国以后,即开始组建经济地理学研究团队。花了将近20年时间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地理学知识进行了中国化的过程,同时试图立足中国,将中国近40年来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进行规律化的梳理与总结,试图讲好“中国故事”。在该教材中,基本上每章最后都讨论了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要素、演化过程及其内在规律,最后一章更是聚焦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讨论了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特色以及未来发展之路。就本人的认知而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东亚特定的文化底蕴等因素,应该是构建中国经济地理叙事故事的关键要素。

总之,该教材不仅分析评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就,同时还立足中国,试图从经济地理视角系统梳理中国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演化机理,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分析总结中国的成功经验,非常适合作为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地理 教材 介绍 空间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