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面向真实世界的立体思维能力——《经济地理学思维》评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余金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24



Online:2021-02-25



PDF (571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余金艳. 面向真实世界的立体思维能力——《经济地理学思维》评介. 地理学报[J], 2021, 76(2): 503-503 doi:


科学思想与方法的创新及应用是学科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的首批重点项目,“地理学方法研究”出版了《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丛书,包括专著、教材、译著三大系列,共32册的丰硕成果。《经济地理学思维》便是这批优秀成果中的上乘之作。

《经济地理学思维》由刘卫东研究员负责全书设计与统稿,并联合贺灿飞、梁进社、苗长虹、王姣娥等十余名****共同完成,旨在通过介绍和阐述经济地理学思维的特点、独特研究视角等,树立与培养观察现实世界的“立体”思维框架和能力。

该书先从经济地理学面临“科学性”“独特性”“社会定位”等困惑谈起,引导读者思考学科究竟以怎样的知识结构与独特视角观察和理解世界。之所以产生困惑,是因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广泛,借用诸多其他学科理论,从事大量综合性实践工作,导致外界和初入门者误以为经济地理学门槛低。对此,该书从经济地理****为何能够从事国家重要的实践性工作(如西部大开发、主体功能区划等)切入,反观经济地理学的独到之处,就是“观察真实世界的立体思维能力”。这一能力使得经济地理****在社会经济领域能够面向社会和政府的真实需求,扮演空间管理“系统工程师”的角色。经济地理学是一个看似“门槛”很低、实则不易把握的战略性学科,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该书通过系统回顾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发展历程及中国发展特色,从“学科的世界观”角度探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工具,指出经济地理学贯穿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五个基本概念是“地方”“流”“空间”“尺度”和“差异”,也代表了经济地理学观察世界的基本视角,并基于此思辨了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观、技术方法及数据获取、分析和表述方法等。

全书大部分篇幅用于详细阐释面向真实世界的立体思维模式,包括对空间格局的刻画方法——区位、空间分异、空间结构,对空间格局驱动力的认知方式——地方综合、空间联系与相互作用、尺度关联,以及贯穿于此的时间过程。该书指出,在立体思维模式下,经济地理****认识的当今世界经济空间是一个“鸟巢”式空间,上下左右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此思维模式是经济地理学的骨架,****的细分研究都可以放到这个骨架之上,使其羽翼丰满。

该书各章阐释思维模式的同时,还例证了如何运用这些思维模式,以梳理(地域)空间管理、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从理论走向社会实践,并确立学科在社会中的定位。该书结合具体案例,以立体思维论证贯穿始终的认知对象判别、空间格局刻画、驱动力认知等,展示了区域划分思想、地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调控、主体功能区划等“经济地理学所擅长的空间管理思维”,以及如何在实践工作中起到“系统工程师”的作用。同时,该书强调这些有“显示度”的应用性工作“犹如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那部分”,但“一座冰山能够立在大海,必须有海面以下更为庞大的部分来支撑,这些水下部分就是默默无闻的学术研究”,从而重申了理论研究对实践工作的基础作用。

最后,该书从哲学的“经世”与“致知”角度,探讨了经济地理学思维的转变及其“现代性”。作者通过对全球化与地方化的思辨,对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讨论,得出“知行合一,回到研究本身”的结论。

笔者研读多遍,愈发觉得该书逻辑结构设计严密合理,集思维体系探索与工具方法思辨于一体,下面与大家分享该书最重要的几个特色。

首先,秉承学科使命,明确经济地理学思维特点和社会定位。作为在高考、公务员考试、校园招聘目录等之中不那么显眼的专业,经济地理学的“大众缘”似乎有限,即使在科研体系中,****也面临科学问题、学科地位、归属感的疑虑。但这可能只是我们忙碌工作中的一闪思绪,而大多数初****要照猫画虎,用数据和计量完成分析,青年****要做城乡规划、写咨询报告养家糊口,有一定成就后要宣传思想、争取资源,大家鲜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与总结。作者们直面这一难题,将思考目标直指经济地理学思维特点和社会定位,最终给出的答案是“观察真实世界的立体思维能力”和空间管理“系统工程师”的社会定位。这一观点既反观于实践工作中的技术支撑视角,又根植于学科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既肯定了学科积累,又前瞻了学科发展。全书思路清晰、定位准确,能够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共鸣、找到归属感并引发思考。这种对学科本质的反思,对学科思维方式的升华,对学科世界观的集成,无不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力透纸背的学科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产生对这一份勇气和坚持的敬佩。

其次,凝练核心要素,构建经济地理学思维框架和整体观。经济地理活动繁复多样,如何简化真实世界的构成元素及其有机联系,是经济地理学能否快速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积累知识和理论的重要支撑。有别于常规的区域、产业等条框式划分,该书不拘泥于构建大而全的知识体系,而是从时空思维、尺度思维着手,提炼核心要素,构建经济地理学思维框架,树立学科的整体观,为深入学习和获得立体思维能力提供基础。具体而言,该书认为思维框架的核心要素包括区位、区域分异、空间结构、地方综合、空间联系、尺度关联,这些是经济地理学最基本的思维工具和视角,需要****通过科研和实践认知其间联系,组合成立体思维能力。全书详细讨论这六个核心要素,结合案例阐释如何将研究对象放到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尺度的空间加以观察,分析其空间格局、发展趋势等。由此,读者可以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积累立体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系统地开展研究。相信很多****也有同感,经济地理学研究兴趣点过于广泛、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甚多,研究中很容易陷入具体细节或技术方法而忽视整体。意识到可能走偏时,我通常会选择回归基础,对照该书提到的核心要素,从时空和尺度回看研究对象,思索自己的研究思路是格局、过程还是驱动力,是否有偏离研究目标,每每收益颇丰。

第三,坚持道器并重,注重研究工具和案例引证,可读性强。思维框架的构建,能够使具体研究在体系中找到归宿、明晰逻辑思路,但如何“科学”地开展研究、产生新的知识,如何体现研究方法的独特性,也是经济地理****经常面临的困难。对此,该书没有只谈“研究方法”,而是从“研究工具”出发,从世界观、方法论、技术方法几个层次剖析研究方法,认可服务于现实需求的、不局限于数学模型的“宽泛的实证主义”。对抽象于“真实世界”的数据,该书也展开思辨,认为经过校验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可以满足经济地理学研究需求的。在具体章节中,对每一核心要素相关的方法论和具体技术方法,作者也都引证鲜活的典型案例,使得对于研究工具的论述不会流于空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立意深刻却非高头讲章,而是行文流畅、娓娓道来,作者仿佛是坐在你对面聊天的朋友,可读性非常强。诸如该书中用“游牧”形容应用工作与学术研究的关系,用“朝圣”形容探索过程,用“鸟巢”形容立体思维模式,用“冰山”形容理论和经验等,都给读者留下很多记忆点,有助于学术思想的传播推广。

该书的出版时间是2012年,其对于经济地理学思维特点和社会定位的成功探索,是经济地理学研究在新时期的重要综合集成和提升。时隔8年回望,经济地理****承担了更多更重要的实践性工作,如“一带一路”、美丽中国建设等,学科地位也得到很大提升。该书8年内的6次加印,也证明其观点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诚然,经济地理学思维方式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书可能只是一个新起点,还需广大****共同努力,但至少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学科 空间 工作 经济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