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赵鹏军, 吕迪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城市与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small towns of China: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121 townships

ZHAO Pengjun, LYU Di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he Centre for Urban Planning and Transport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收稿日期:2018-04-16修回日期:2019-02-14网络出版日期:2019-05-25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47


Received:2018-04-16Revised:2019-02-14Online:2019-05-25
Fund supporte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571147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赵鹏军(197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交通规划E-mail:pengjun.zhao@pku.edu.cn




摘要
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是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空间映射,是小城镇规划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合理的空间结构能够促进小城镇功能的发挥和用地效益的提升。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某一区域或者某一类型的研究,全国层面的调查研究较少,造成当前理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较低。采用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121个镇的调查数据,对中国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揭示其特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 由于镇区人口少、规模差异小,不同人口规模小城镇之间的土地利用结构有差异,但是不突出。② 多数小城镇受镇区产业空心化影响,用地结构的居住服务功能较为显著。③ 小城镇镇区用地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工业用地占比高。④ 受大城市辐射和虹吸作用影响,近郊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城市化现象明显。⑤ 土地所有制与用地结构密切相关,国有土地占比高的镇,公共设施用地比例高。本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小城镇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小城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中国

Abstract
Land use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spatial feature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lso a key issue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small towns because proper land use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function and land use efficiency.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land use structure in townships of China is dominated by the studies which either focus on a given region or one certain type of townships, while a nation-wide study is missed. As a result, a generalized knowledge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townships remain scarce. This paper aims to fill the research gap. Using the data of 121 townships from a survey conducte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 Rur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its mechanisms in townships in China.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show that: (1) There is a small variation in land use structure between the townships due to a small size of total population and slight difference in population size between them; (2) Residential land use occupies a high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area of land use in most townships due to industrial hollowing-out; (3) Land use structur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higher level of economic growth,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land use; (4) Land use structure in the townships which are located near to the large cities shows a clear trend of urbanization-featured land use due to the spillover effects and siphonic effects from these large cities; (5) Land use structure in the townships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land ownership an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land is related with a higher level of land use for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would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s of enrich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practical values of guiding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ownships of China.
Keywords:small town;land use;land use structure;China


PDF (2725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赵鹏军, 吕迪. 中国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地理学报[J], 2019, 74(5): 1011-1024 doi:10.11821/dlxb201905013
ZHAO Pengju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small towns of China: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121 townships. Acta Geographica Sinice[J], 2019, 74(5): 1011-1024 doi:10.11821/dlxb201905013


1 引言

小城镇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亦指出“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对于聚集产业和解决农村人口问题至关重要,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地域载体和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1],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土地利用结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类用地的比例关系和空间构成形式,是各级土地规划的远景发展控制性指标和依据[2]。土地利用结构主要包括土地的要素组成结构、数量比例结土地的高效利用。小城镇镇区指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3]。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指镇区各类用地面积的组成和比例,是当前及过去小城镇经济、社会活动的直观表现和结果,是小城镇镇区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和各类规划控制的重要指标。

中国小城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土地利用问题。如用地粗放增长,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用地结构不合理,建筑布局凌乱;耕地违法被占,违法用地难以控制[4];规划相对滞后、失控,土地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5,6,7,8,9]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现象都与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开展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刻不容缓。

目前专门研究小城镇镇区用地结构的较少,且仅研究和揭示地区性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研究结论缺乏普适性,缺乏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研究。本文拟通过全国121个小城镇的数据,按类型、分区域进行深入定量定性分析,更加全面揭示中国小城镇镇区用地结构特征。本研究对于优化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2 当前研究进展

2.1 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研究

目前小城镇的土地利用研究涉及到地理学、建筑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涉及到生态、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2000-2005年形成了研究高峰,目前已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尚未构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存在概述性、实证研究多,理论研究少;地区性研究多、全国性调查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等问题。研究焦点多集中于小城镇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和建议[4],土地利用优化[10]、土地利用动态变化[11],土地集约利用[12]可持续性利用[16,17]、小城镇土地管理制度[18,19,20]等方面,研究视角多共同关注镇域和镇区。目前专门探讨小城镇土地利用特征的文献较少,研究多以特定地区为例[21,22,23,24,25],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多作为小城镇土地利用特征[25,26]、土地利用问题中的一方面去探讨。

2.2 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证研究回顾

目前聚集研究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较少,多以某一区域、县市范围为例,研究和揭示地区性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缺乏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研究,研究结论缺乏普适性,且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内在机制缺乏探讨。目前已有文献多从3个方面开展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研究。

① 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如张素兰等以吴江市梅堰镇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最佳土地利用结构规划方法[2];邱强研究了三峡库区小城镇土地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和对策[21]

② 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例如严志强等以广西北流市为例探讨了基于信息熵的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从土地利用多样性和均衡度考察了北流市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动态[22]。李俊锋等以多样化指数和洛伦兹曲线分析了安徽省庐江县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集中度,利用不同类型土地产值分析了土地结构效益[23]。陈西蕊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有关数量结构分析方法,对1998-2008陕西韩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27]。潘梅花等以广东潮州市古巷镇为例研究了4个特征年的镇域土地利用结构、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特征,分析了半城镇化地区小城镇用地结构工矿用地增长速度快、居住用地变化缓慢的特征。

③ 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研究。如刘赏选取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永兴县中部、西部、东部9个典型的乡镇土地利用的结构效益进行研究分析[26]。关注小城镇镇区建设用地结构特征的较少,陈美球等以8个省市12个小城镇的镇区建设用地结构数据,得出镇区用地结构不合理,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所占比例偏低,而居住用地偏高[6]。总体来看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尚在起步期,多以镇域范围内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9类用地视角考察[23, 27]

3 研究方法

3.1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为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小城镇调查121个小城镇镇区数据,121个镇的选择采用分层抽样,主要考虑镇本身发展水平,与大城市的距离因素、镇的区域典型代表性等。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3~4个镇(图1)。从地理区域来看,91%的镇位于胡焕庸线以东的东部季风区,其中北方区占41%,南方区占50%。从地形条件来看,山地、丘陵和平原的数量相当,分别为41个、35个、36个,高原的镇较少,仅9个。从经济地带分为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部分,总体来看较为均衡,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分别为32%、22%、36%,东北地区占10%。平均每个镇的镇区常住人口规模为9012人,中位数为6500人。0.5万人以下、0.5万~1万人和1万人以上各占1/3。从小城镇的职能类型来看,农村服务镇、工业镇、旅游镇和商贸镇分别占34%、25%、26%、15%。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全国调研镇分布图

Fig. 1Distribution of China's township samples in this study



3.2 关键指标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中将镇区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10大类。本文将仓储用地和生产设施用地统一计入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中商业用地单独统计,商住混合用地各按50%分别计入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将镇区对外交通用地统一计入道路用地。在此基础上将镇区建设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绿地、道路用地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七类(图2),镇区非建设用地尤其是镇区外围缺乏明确边界,统计数据易有误差,故本文不考察镇区非建设用地。本文从小城镇人口、产业、经济、区位、权属五大方面考察全国小城镇镇区建设用地结构宏观特征。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典型镇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Fig. 2Land use map of the selected township samples



3.3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小城镇镇区建设用地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小城镇镇区用地总体用地概况的定量分析,明确小城镇镇区总体土地利用特点,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对比分析法,将121个小城镇与对应106个地级市2016年的用地结构数据(①数据来源: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城市和小城镇用地结构差异;同时通过不同区域、经济、规模、权属等多方面的定量综合分析,反映中国小城镇镇区建设用地结构特征,深化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特征的认识,并探讨特征形成机制。

4 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整体特征

4.1 镇区建设用地总体特征

小城镇镇区规模总体偏小,平均建设用地呈现全国自东向西逐渐递减趋势,工业发展型小城镇建设用地平均规模最大。121个镇平均人口规模约为0.9万人,建设用地平均规模为1.45 km2,中位数为1.03 km2,东北地区平均为2.37 km2,东部地区为1.56 km2,中部地区为1.45 km2,西部地区为1.09 km2。从小城镇职能类型来看,工业发展型小城镇建设用地平均规模最大为1.97 km2,约为商贸流通型小城镇的2倍,其次为旅游发展型小城镇(1.44 km2)、农业服务型小城镇(1.37 km2)。

4.2 分类人均建设用地

4.2.1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小城镇镇区居民住宅多为1~3层住宅楼,再加上前后院子,人均居住用地远大于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21个镇平均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131.7 m2/人,其对应地级市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6.4 m2/人,小城镇人均居住用地约为城市的5倍 (图3)。人均居住用地在小城镇各类建设用地中远高于其他各类型用地,从地域来看,东北地区(256.5 m2/人)远高于其他地域(东部124.4 m2/人,中部107.9 m2/人,西部116.6 m2/人),从小城镇职能类型看,由于镇区居住模式多为居民自建房,居住空间模式差异不大,其人均用地指标差异主要由于居住用地所占比重造成。农业服务型小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为141.3 m2/人,由于该类型小城镇居住用地占比高,人均居住用地远高于其他类型小城镇(其中商贸流通型135.9 m2/人,工业发展型111.1 m2/人,旅游发展型105.8 m2/人)。

图3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2016年镇区与对应地级市人均建设用地对比

Fig. 3Comparison of average construction land area between the township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ities in 2016



4.2.2 人均商业用地面积 小城镇商业和居住用地混合度较高,多为底商上住模式,且大多数小城镇都有固定日期的露天集市,小城镇的人均商业用地相对于人均居住用地较低,由于用地粗放,人均商业用地面积远大于城市,其商业多服务镇区及周边农村地域,商业服务水平低。121个镇平均人均商业用地面积20.8 m2/人,对应地级市人均商业用地面积为5.4 m2/人。

4.2.3 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小城镇的公共设施多面向镇域服务,有些项目如粮棉、土特产收购、生资、信用社、农机配件、供销社、种籽站、兽医站等,城市多不具备。城市公共设施多分三级甚至四级设置,而小城镇一般不超过两级,城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居委会、派出所、油粮副食、菜场、储蓄所、邮政所属居住用地,小城镇则属独立的公共建筑用地。小城镇在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取决于地方的财力,不同地域差异性较大,无明显规律。工业型小城镇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高于其他类型小城镇,121个镇平均人均公共设施面积23.9 m2/人,虽然人均面积大,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4.2.4 人均工业用地面积 小城镇的工业多为乡镇企业,用地与居住混杂,未形成明显工业片区。121个小城镇约8%小城镇无工业用地,平均人均工业用地面积为33.8 m2/人,对应地级市为20.2 m2/人。从不同地域看,东部区域高于中西部(东北地区61.3 m2/人、东部地区41.3 m2/人、中部地区24.5 m2/人、西部地区25 m2/人)。从不不同职能类型看,工业发展型小城镇最高为55.2 m2/人,旅游发展型小城镇最低为22.9 m2/人。

4.2.5 人均道路用地面积 大多数小城镇仅有一两条贯穿镇区干道,其他道路相对狭窄,小城镇的主要道路作为小城镇的核心公共空间,除承载交通功能外,也是露天集市的交易场所。121个镇平均人均道路面积28.5 m2/人,对应地级市为13.3 m2/人。不同地域小城镇人均道路用地差异较小,农业型、工业型、旅游服务型小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较为接近,商贸流通型小城镇相对交通便捷度、道路面积有相对较高需求,人均道路面积为34.1 m2/人,约为其他类型的1.5倍。

4.2.6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公共绿地包括: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用来衡量小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重要指标。121个镇平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 m2/人,中位数为18.8 m2/人,对应地级市平均人均公共绿地为8.3 m2/人。西部地区小城镇人均公共绿地最最高为13.3 m2/人,东部地区最低平均为7.7 m2/人;商贸流通型小城镇最低为8.8 m2/人,工业型小城镇最高为13.4 m2/人。

4.2.7 人均市政基础设施用地面积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的短板,在现行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中亦没有对基础设施用地控制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取决于地方经济水平和财政拨款。121个镇约5%的小城镇无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平均人均基础设施面积6.7 m2/人,中位数为13.2 m2/人,对应地级市为2.9 m2/人。从不同地域、不同功能类型来看,小城镇人均基础设施面积无明显规律。

4.3 镇区人均建设用地

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水平高,远大于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水平。121个镇镇区平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253 m2/人,中位数为200.7 m2/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300 m2/人约占3成,近7成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超《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确定的人均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最大指标140 m2/人。从地域分区看,东北地区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最高为438.6 m2/人,约为国家控制最高标准的3倍,中部最少为212.7 m2/人,东部和西部较为接近,约为240 m2/人,121个镇对应地级市人均建设用地为115.2 m2/人,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约为城市的2.2倍(图3)。

4.4 镇区土地经济效益

平均建设用地地均GDP为 2.4万元/km2②(②因GDP数据缺失删除19个镇样本,其中黑龙江省1个,北京市1个,天津市2个,山东省4个,湖南省3个,贵州省2个,陕西省2个,四川省2个,青海省2个。),低于1万元/km2占比26.2%,高于10万元/km2的占比14.6%。工业发展型小城镇经济效益远大于旅游发展型、商贸流通型、农业服务型小城镇,东部小城镇经济效益好于中部、西部小城镇。

4.5 镇区土地空间布局

中国是一个地域差异十分巨大的国家,不同地域的小城镇即使在产业结构和地形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也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空间表达和特色。总体来看小城镇镇区用地空间布局受地形、道路、河流、传统村落四大要素影响较多,多为单中心紧凑型布局结构,总体呈现紧凑单体、带状单体、分片群体、组团群体四类形态。调研121个镇中紧凑单体占比29.75%,带状单体占比为46.28%,分片群体占比为4.13%,组团群体占比为19.83%。

4.6 镇区土地建设强度

小城镇的建筑多以居住建筑为主,自建房比例高,建筑层数1~3层,121个镇平均容积率0.72,总体容积率一般不超过1,保持比较舒适宜人的建设强度。小城镇的建筑模式多为低强度、高密度,从建筑密度来看,121个镇平均建筑密度28.2%,工业发展型小城镇平均建筑密度最高,其差异性主要由工业用地比例高、建设密度大导致。

4.7 镇区土地利用权属

从小城镇镇区用地权属看,镇区建设用地呈现出以集体建设用地为主体的特征,平均集体用地占比6成以上(③因用地权属数据缺失,删除12个数据缺失镇,其中北京市1个,安徽2个,湖北3个,贵州1个,海南1个,甘肃1个,内蒙古2个,宁夏1个。),集体建设用地占镇区总建设用地比例超过80%的近4成,全部为集体用地的占比4.31%,全部为国有土地的占总数的4.31%。公共设施用地国有土地占比最高,其次为市政设施用地、绿地、商业设施用地、工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中集体用地占比7成以上,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地、中集体建设用地比例均超半数以上。

5 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5.1 用地结构在不同人口规模小城镇有差异,但规模效应不突出

不同人口规模的小城镇之间土地利用结构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人口规模小于0.5万人小城镇镇区平均商业、工业用地比重最低,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比例明显高于人口规模大于0.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在0.5万~1万人的小城镇居住用地比重最大,占比为60.61%,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比重最低(2.22%);道路用地、绿化用地不同规模小城镇用地比例差异不大,人口规模大于1万人小城镇商业用地,占比为10.92%,工业用地占比为19%,明显高于人口规模小于1万人的小城镇(图4)。总体来看虽然存在差异,但是规模效应不突出。各类用地在不同人口规模小城镇之间的变化不大,除人口规模小于0.5万小城镇平均工业用地比例标准差低于其他人口规模5%左右外,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基础设施用地标准差较为接近。这主要由于目前中国多数小城镇人口规模不足3万,普遍人口规模较小,自身人口规模差异小,难以形成集聚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导致用地差异不显著。

图4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42016年不同人口规模小城镇镇区建设用地结构

Fig. 4Propor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mong the townships in terms of population size in 2016



5.2 小城镇用地结构体现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功能强,受主导产业影响大的特点

小城镇在本质上是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为主的聚落[28],由于多数小城镇中心区的产业空心化,使得小城镇发展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从而使得小城镇的产业体系仍以农业为主[29],造成居住是大部分镇区居民基本需求的核心职能,工业、文旅等拓展职能在小城镇中占比少(图5)。因此在小城镇镇区建设用地构成中,居住用地占比最大,占比50%以上;其次为工业用地(18.89%)、道路用地(13.13%)、公共设施用地(8.96%)、商业用地(9.1%)、绿地(5.16%)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2%)。总体来看生活用地比高、生产用地占比少、生活用地约占半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足、绿地、基础设施用地匮乏、土地利用混合度高、无明显功能分区。从《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对镇区用地比例控制要求来看,除公共设施用地占比在规范控制比重范围内,居住用地占比高出标准最高值12.89%,道路用地在规范控制标准范围内、绿地略低于规范控制标准。此外,由于小城镇与城市在区域经济中核心功能差异导致,小城镇与城市的用地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居住和工业用地上(图6),全国121个调研小城镇镇区平均居住用地比例(55.89%)远高于所对应的城市(31.16%),工业用地比例(18.89%)低于城市(20.65%),商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略高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略低于城市(表1),由于小城镇地广人稀,农村人口相对于城市密度不大,投入回报规模效应低,这就导致农村交通、教育、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不足,用地占比少,且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低,此外小城镇周边农林用地多,镇区绿地占比远少于城市绿地比例,不足城市一半。

图5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52016年121个镇镇区居住用地比例直方图

Fig. 5Proportion histogram of residential land in 121 townships in 2016



图6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62016年镇区与对应地级市用地结构对比

Fig. 6Comparison of construction land proportion between the township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ities in 2016



Tab. 1
表1
表1小城镇镇区平均用地结构与规范控制对比表
Tab. 1Comparison of construction land proportion between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planning controls in 2016
用地分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含仓储)道路交通用地绿地
小城镇平均用地比例(%)55.898.9618.89(工业、仓储)13.135.16
镇用地规范控制用地比例(%)28~4310~20-10~196~12
对应地市平均用地比例(%)31.1610.3420.65(工业、仓储)15.4311.78
城市用地规范用地控制比例(%)25~405~815~30(工业用地)10~2510~15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Tab. 2
表2
表2距离大城市不同车程小城镇镇镇区建设用地结构(%)
Tab. 2Propor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mong the townships in terms of their distance to large cities in 2016 (%)
分项名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绿地道路用地基础设施用地
对应地市平均用地比例(%)26.449.088.9820.188.2613.412.93
距离大城市车程≤ 2 h53.559.198.5920.945.7913.101.94
距离大城市车程2~5 h61.318.4510.3613.673.5713.472.65
距离大城市车程≥ 5 h75.459.8710.273.340.4112.510.66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小城镇的土地利用受主导产业影响大,用地结构与小城镇主导产业耦合度较高。依据小城镇主导产业特点,将小城镇划分为农业型、工业型、商贸型和旅游型四类。研究发现用地结构与小城镇主导产业耦合度较高,农业服务型小城镇居住用地比例(52.76%),工业型小城镇工业用地(20.43%),旅游服务型小城镇商业用地(6.72%)、商贸服务型小城镇道路用地(14.65%)比例最高(图7),可见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土地利用结构方式与特点。

图7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72016年不同职能类型小城镇镇区平均用地结构

Fig. 7Propor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mong the townships in terms of their function types in 2016



5.3 用地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地域差异性明显,工业化是塑造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关键要素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导致小城镇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业化是影响小城镇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工业用地比例在中国不同地域小城镇中差异显著。总体来看工业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区域,工业用地比例最高,占比为23.64%,但其公共绿地(3.75%)、基础设施(1.42%)占比却最低,这也反应了在发达地区小城镇镇区生活忽视公共绿地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绿地供给不足,市政基础设施滞后。东北地区小城镇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居住占比最高(64.27%),公共设施用地占比最少(4.82%)。随着近年国内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小城镇乡镇工业得到一定发展,中部地区小城镇工业用地比例占比13.95%,工业发展水平与接近东北地区,但道路用地比例最低为8.89%。由于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体制特点,基础设施用地比例总体区域差异不明显,西部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用地比例最高为2.85%(图8)。

图8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82016年不同地区小城镇镇区建设用地结构

Fig. 8Propor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mong the townships in terms of their location in 2016



从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小城镇平均工业用地占比大,产业用地比重高。人均GDP不足1万元的小城镇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比例最高,工业用地、绿地、基础设施用地占比最少,与人均GDP大于1万元的小城镇用地结构差异明显(④ 因GDP数据缺失删除19个镇样本,其中黑龙江省1个,北京市1个,天津市2个,山东省4个,湖南省3个,贵州省2个,陕西省2个,四川省2个,青海省2个。)(图9图10)。主要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乡镇企业繁荣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较较大,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小城镇为内需型经济,以居住和服务周边农村功能为主导,居住、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高,公共服务在小城镇财政扶持多,相对配套较为健全,小城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占比影响较小,而基础设施用地由于国家目前财政投入有限,呈现出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的正相关,而道路用地占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小城镇中差异不大。

图9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92016年不同经济水平工业用地比例

Fig. 9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land use at different economic levels in 2016



图10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02016年不同地区小城镇平均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

Fig. 10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land use of the total construction land among the townships in terms of their location in 2016



5.4 受城市郊区化影响显著,近郊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城市化现象明显

小城镇用地结构随着距离周边大城市远近变化规律明显,距离大城市越近用地结构城市化特征越明显。在调研的121个小城镇中,84个镇距离大城市2 h内,31个位于2~5 h内,大于5 h有6个镇。随着与大城市距离增加,小城镇居住用地的比例逐渐增高,工业用地、绿地比例逐渐减少,商业、公共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呈先增加后逐渐下降趋势。大城市2 h车程内小城镇具有明显的交通与区位优势,成为承接城市工业外溢的首选承接地,经济效益能够得到城市的有效辐射和带动,工业水平较其他小城镇发达。大城市有辐射作用的同时也具有虹吸效应,部分公共设施和服务行业可接受城市辐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相对较低。

5.5 土地所有制与用地结构密切相关,国有土地占比高的镇,公共设施用地比例高

中国现行设镇标准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试行的,绝大多数镇是通过经民政部门审批后由集镇改为建制镇的,导致小城镇土地既有集体土地,又有国有土地,且集体土地占绝大多数。调研镇中近4成小城镇集体建设用地占镇区总建设用地比例超过80%。从不同用地类型来看,公共服务设施中,国有土地占比最高约为65%,居住用地中国有土地占比最低约为27%(⑤ 因用地权属数据缺失,删除12个数据缺失镇,其中北京市1个,安徽2个,湖北3个,贵州1个,海南1个,甘肃1个,内蒙古2个,宁夏1个。)。这主要是由于小城镇土地配置机制和管理体制导致的,由于小城镇镇区中集体用地的流转,法规、管理体制不健全[30],此外城市用地在审批过程中存在手续繁、过程长、费用高的特点。因此,部分小城镇实际上还仍沿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审批制度,即分户报批,保持集体土地性质不变,按农村农民建房规定办理[6],尤其是镇区居住用地,导致小城镇镇区中国有土地占比低,公共设施主要由政府投资,且一般学校、医院、镇政府等公共服务设施占地大,不改变集体用地性质操作相对难度大,多按照国有用地权属进行建设,这就导致了国有土地占比高的镇,公共设施用地比例高(图11)。

图1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12016年不同国有土地比例下镇区建设用地比例散点图

Fig. 11The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state-owned land in 2016



6 结论与讨论

目前已有小城镇用地结构的研究,多从单一地区对小城镇用地结构进行简单的数量分析,缺乏对全国层面对小城镇用地结构宏观特征的总结和理论探讨。利用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小城镇调查121个小城镇镇区调查数据,从全国层面对小城镇的用地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类型、分地区定量定性分别考察不同要素对小城镇用地结构的影响,总结了全国层面小城镇用地结构的宏观特征,并探讨了特征形成机制。

研究发现:① 目前小城镇人口规模总体偏小,规模差异小,受小城镇人口规模经济效应对用地影响,不同人口规模小城镇之间的土地利用结构有差异,但是不突出。② 用地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地域差异性明显,工业化是塑造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关键要素,工业用地比例在中国不同地域小城镇中差异显著,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区域,工业用地比例最高。③ 小城镇用地结构体现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功能强,受主导产业影响大的特点。由于小城镇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小城镇的功能、产业的空间投影,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土地利用结构方式与特点。中国大部分小城镇仍处在第一产业为主导,工业化初期阶段,镇区小城镇居住生活服务功能强,居住用地成为镇区居民最基本的主导需求,导致小城镇形成生活用地比重高,生产用地比重少的总体特征。农业型小城镇以居住为主导功能,居住用地比例最大,工业型小城镇工业用地比例最大,旅游服务型小城镇商业用地、商贸服务型小城镇道路用地比例最高;④ 受城市郊区化影响显著,近郊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城市化现象明显。受大城市辐射与虹吸效应影响,随着与大城市距离增加,小城镇居住用地的比例逐渐增高,工业用地、绿地比例逐渐减少,商业、公共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呈先增加后逐渐下降趋势。⑤ 此外,土地所有制与用地结构密切相关,国有土地占比高的镇,公共设施用地比例高。

小城镇镇区用地结构优化建议:① 加强小城镇产业导入,增强小城镇集聚吸引力,提升人口规模,发挥人口规模效益,成为优化小城镇用地结构的关键。② 进一步提高小城镇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绿地比例,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用地比例。③ 在小城镇用地规划相关控制标准中可结合距离大城市、县城远近对用地结构比例予以不同的控制要求。④ 进一步改革小城镇的土地使用制度,构建小城镇土地配置的新机制,盘活集体土地,构建多元化小城镇土地市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本文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由于调研基础数据受限,本文仅对于一个时间截面的镇区建设用地数据进行研究,缺乏对多个截面的对比分析;第二,由于中国小城镇数量多、地区差异性明显,本文在揭示全国范围内小城镇镇区用地结构特征的同时,注重总体宏观特征的描述,缺乏地区差异性的深入描述;第三,对于小城镇镇区用地结构特征形成机制,本文进行了特征形成机制解释,缺乏理论层面的探讨。有鉴于此,有以下拓展方向:① 可基于更新的镇区用地数据,进行多期截面数据研究;② 进一步增加小城镇样本数据,在小城镇用地结构特征中细分不同地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用地结构特征研究。③ 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土地利用特征形成的理论研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Shi Yishao .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Urban Planning Forum, 2000(1):30-32.

DOI:10.3969/j.issn.1000-3363.2000.01.007URL [本文引用: 1]
笔者认为,未来农村城镇化的政策导向发是降低农民进镇的门槛条件而非降低设镇的标准,农村城镇化的主旋律是小城镇升级、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现需一系列制度创新来保证;在小城镇开发建设中,要注意塑造和运用土地级差调节机制。
[ 石忆邵 . 小城镇发展若干问题
城市规划学刊, 2000(1):30-32.]

DOI:10.3969/j.issn.1000-3363.2000.01.007URL [本文引用: 1]
笔者认为,未来农村城镇化的政策导向发是降低农民进镇的门槛条件而非降低设镇的标准,农村城镇化的主旋律是小城镇升级、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现需一系列制度创新来保证;在小城镇开发建设中,要注意塑造和运用土地级差调节机制。

Zhang Sulan, Yao Shimou . Th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king Wujiang City Meiyan town overall planning for land use of small towns
Research on Urban Development, 1997(3):42-45.

[本文引用: 2]

[ 张素兰, 姚士谋 . 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与可持续发展: 以吴江市梅堰镇总体规划为例
城市发展研究, 1997(3):42-45.]

[本文引用: 2]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wn Planning Standards (GB 50188-2007). Beijing: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ess, 2007: 3-5.
[本文引用: 1]

[ 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3-5.]
[本文引用: 1]

Yan Jinming, Cai Yunlong . The choic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the rational land use in small towns
China Land Science, 2000,14(4):27-30.

DOI:10.3969/j.issn.1001-8158.2000.04.008URL [本文引用: 2]
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历史必然性 ,论述了我国城镇化模式走重点发展小城镇的道路是一个切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从辨证的角度剖析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论述了小城镇发展和合理用地的总体思路。
[ 严金明, 蔡运龙 . 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与小城镇合理用地的思考
中国土地科学, 2000,14(4):27-30.]

DOI:10.3969/j.issn.1001-8158.2000.04.008URL [本文引用: 2]
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历史必然性 ,论述了我国城镇化模式走重点发展小城镇的道路是一个切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从辨证的角度剖析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论述了小城镇发展和合理用地的总体思路。

Wang Xiaoming, Wu Quanyuan . Research on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in small towns.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1,11(Suppl.1):37-38.

URL [本文引用: 1]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措施
[ 王筱明, 吴泉源 .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11(Suppl.1):37-38.]

URL [本文引用: 1]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措施

Chen Meiqiu, Wu Cifang . Analysis of land use problems in small towns in China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2(4):15-21.

URL [本文引用: 3]

[ 陈美球, 吴次芳 . 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问题剖析及其对策探讨
中国农村经济, 2002(4):15-21.]

URL [本文引用: 3]

Ren Ping, He Wei, Jiang Guiguo ,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n small towns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05(5):430-431, 437.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05.05.015URL [本文引用: 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小城 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城镇土地规划混乱、污染严重、粗放利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走土地可持续利用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在介绍了土地可持 续利用的概念和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后,深入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 任平, 何伟, 蒋贵国 , . 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现状及对策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5):430-431, 437.]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05.05.015URL [本文引用: 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小城 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城镇土地规划混乱、污染严重、粗放利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走土地可持续利用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在介绍了土地可持 续利用的概念和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后,深入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Du Wei .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2001(4):33-35.

DOI:10.3969/j.issn.1007-7685.2001.04.008URL [本文引用: 1]
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小城镇建设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提高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完善职能,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 杜伟 .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纵横, 2001(4):33-35.]

DOI:10.3969/j.issn.1007-7685.2001.04.008URL [本文引用: 1]
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小城镇建设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提高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完善职能,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Hao Guocai .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Urban Development, 2004(13):78-81.

DOI:10.3969/j.issn.1002-3062.2004.07.032URL [本文引用: 1]
一、存在的问题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建制镇19811个,建制镇数量已超过乡的数量,占乡镇的比重达50.7%。迅速发展的小城镇已经成为聚集乡镇企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的压力。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存在
[ 郝国彩 . 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开发, 2004(13):78-81.]

DOI:10.3969/j.issn.1002-3062.2004.07.032URL [本文引用: 1]
一、存在的问题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建制镇19811个,建制镇数量已超过乡的数量,占乡镇的比重达50.7%。迅速发展的小城镇已经成为聚集乡镇企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的压力。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存在

Fang Weixuan, Yang Hui, Fang Bin . Research on the land 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trategy in small towns based on the commute behavior: Take Yangzhong as an example
China Land Sciences, 2017,31(2):40-47, 97.

DOI:10.11994/zgtdkx.20170215.095614URL [本文引用: 1]
研究目的:从居民的通勤行为特征中寻求小城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路径,为产城融合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构建通勤流矩阵,运用ArcGIS路径分析测算通勤距离,并通过缓冲区分析通勤距离在空间上的特征,并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通勤距离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回归方程,分析通勤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小城镇通勤方式以便捷型工具为主,通勤高峰集中于上下班,通勤距离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短距离占比增大。主要结论: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短距离通勤集聚更具有“同心圆”特征,核心力更强。工业化带动的聚集结构呈现出“条带形”态势,与区域工业布局结构有较密切的关系,也与城镇化和工业化扩增融合有关。短距离通勤集聚区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由“双核”向“单核”结构发展,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way to optimize the land use structure of small towns in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commute behavior,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The methods employed are building a commuter flow matrix, measuring the commute distance by path analysis of ArcGIS, analyzing the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te distance by buffer analysis and comparing it with the land use type so as to reveal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mmute distance by establishing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commute distance and the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regions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short-distance commuter agglomeration exhibits a feature of “concentric circle”, of which the core force is stronger. The agglomeration structure driven by industrialization has a “strip-shaped” trend,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expansion and integ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short-distance commuter agglomeration area will change from the “dual-core” to “single-core” structure a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level. In conclusion, w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issues above.
[ 方玮轩, 杨惠, 方斌 . 基于通勤行为的小城镇土地利用与格局优化对策研究: 以扬中市为例
中国土地科学, 2017,31(2):40-47, 97.]

DOI:10.11994/zgtdkx.20170215.095614URL [本文引用: 1]
研究目的:从居民的通勤行为特征中寻求小城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路径,为产城融合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构建通勤流矩阵,运用ArcGIS路径分析测算通勤距离,并通过缓冲区分析通勤距离在空间上的特征,并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通勤距离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回归方程,分析通勤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小城镇通勤方式以便捷型工具为主,通勤高峰集中于上下班,通勤距离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短距离占比增大。主要结论: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短距离通勤集聚更具有“同心圆”特征,核心力更强。工业化带动的聚集结构呈现出“条带形”态势,与区域工业布局结构有较密切的关系,也与城镇化和工业化扩增融合有关。短距离通勤集聚区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由“双核”向“单核”结构发展,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way to optimize the land use structure of small towns in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commute behavior,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The methods employed are building a commuter flow matrix, measuring the commute distance by path analysis of ArcGIS, analyzing the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te distance by buffer analysis and comparing it with the land use type so as to reveal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mmute distance by establishing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commute distance and the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regions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short-distance commuter agglomeration exhibits a feature of “concentric circle”, of which the core force is stronger. The agglomeration structure driven by industrialization has a “strip-shaped” trend,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expansion and integ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short-distance commuter agglomeration area will change from the “dual-core” to “single-core” structure a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level. In conclusion, w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issues above.

Wang Xin .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e regimental town based on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D]. Beij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17.

[本文引用: 1]

[ 王新 .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团场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研究
[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7.]

[本文引用: 1]

Chen Meiqiu, Huang Xihua . Discussion on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in small towns in China
Homeland Economics, 2001(3):19-22.

DOI:10.3969/j.issn.1672-822X.2001.03.008URL [本文引用: 1]
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实施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地利用是小城镇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人口的聚集、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土地这个基本载体.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小城镇土地利用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主要原因,对提高我国小城镇土地集体利用水平,进行了相应对策措施的探讨.
[ 陈美球, 黄细花 . 我国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探讨
国土经济, 2001(3):19-22.]

DOI:10.3969/j.issn.1672-822X.2001.03.008URL [本文引用: 1]
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实施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地利用是小城镇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人口的聚集、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土地这个基本载体.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小城镇土地利用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主要原因,对提高我国小城镇土地集体利用水平,进行了相应对策措施的探讨.

Xue Junfei, Qiu Daochi, Wei Xin , et al. 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tensive land use level in small towns: A case study of Beibei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Reg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2,21(4):46-50.

DOI:10.3969/j.issn.1003-2363.2002.04.011URL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直接反映小城镇土地利用的集约程 度.文章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一套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得 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F,并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从而达到定量衡量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目的.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的研究表明,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是比较适宜的.
[ 薛俊菲, 邱道持, 卫欣 , .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探讨: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21(4):46-50.]

DOI:10.3969/j.issn.1003-2363.2002.04.011URL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直接反映小城镇土地利用的集约程 度.文章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一套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得 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F,并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从而达到定量衡量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目的.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的研究表明,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是比较适宜的.

Wang Lijie, Zhang Yukun . The review on studies of intensified and optimized land use in small towns
Urban Planning Forum, 2007(2):72-76.

DOI:10.3969/j.issn.1000-3363.2007.02.014URL
在收集和整理国内有关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优化研究的期刊及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述评。针对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的定量研究、个体研究、专题研究将会成为研究的趋向。
[ 王丽洁, 张玉坤 . 我国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优化研究述评
城市规划学刊, 2007(2):72-76.]

DOI:10.3969/j.issn.1000-3363.2007.02.014URL
在收集和整理国内有关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优化研究的期刊及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述评。针对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的定量研究、个体研究、专题研究将会成为研究的趋向。

Cheng Zhiqiang, Cao Lei, Qiu Daochi . Evaluation 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in Yubei District of Chongqing
Economic Geography, 2006,26(Suppl.1):157-159.

URL
以重庆市渝北区35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建立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诊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其分值将35个乡镇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四个级别,并以ARCGIS9.0为技术平台,分析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向在西南——东北方向上为最大,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变化最平缓的方向;重心位于渝北区西南方;MoranI为0.13,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向聚集,但聚集程度不强。
[ 陈志强, 曹蕾, 邱道持 . 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经济地理, 2006,26(Suppl.1):157-159.]

URL
以重庆市渝北区35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建立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诊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其分值将35个乡镇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四个级别,并以ARCGIS9.0为技术平台,分析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向在西南——东北方向上为最大,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变化最平缓的方向;重心位于渝北区西南方;MoranI为0.13,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向聚集,但聚集程度不强。

Tan Puni, Yan Zhiqiang, Jiang Yong .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land utilization in small towns in Guangxi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Colleg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5,26(1):148-151.

DOI:10.3969/j.issn.1002-5227.2005.01.034URL [本文引用: 1]
当前,广西的城镇化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土地利用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与人多地少的现实构成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为促进广西小城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小城镇;完善土地市场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强化土地管理,严格贯彻土地法规,并合理利用土地价格杠杆调节土地供需;加强宣传教育,使可持续发展观深入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心中.
[ 谭朴妮, 严志强, 蒋勇 . 广西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6(1):148-151.]

DOI:10.3969/j.issn.1002-5227.2005.01.034URL [本文引用: 1]
当前,广西的城镇化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土地利用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与人多地少的现实构成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为促进广西小城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小城镇;完善土地市场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强化土地管理,严格贯彻土地法规,并合理利用土地价格杠杆调节土地供需;加强宣传教育,使可持续发展观深入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心中.

Liao Heping, Shen Qiong, Liao Wanlin , et al. Study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small towns
Economic Geography, 2002,22(Suppl.1):82-85.

URL [本文引用: 1]
“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建设中土地是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其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可持续评价的原则,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对小城镇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廖和平, 沈琼, 廖万林 , . 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经济地理, 2002,22(Suppl.1):82-85.]

URL [本文引用: 1]
“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建设中土地是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其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可持续评价的原则,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对小城镇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Chen Meiqiu, Ai Lianghui .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Land Black Market" in small towns
Resources and Habitat Environment, 2002(10):16-17.

URL [本文引用: 1]
在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丰富交融的小城镇,集体建设用地很普遍,由于其行为不符现行法律规定,是在不公开的情况下进行交易,故被称之为“黑市”。目前小城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黑市”除了出租外,还有二种主要形式:一是国有单位或私有企业,与集体通过入股等形式进行合作,
[ 陈美球, 艾亮辉 . 解决小城镇“土地黑市”的对策探讨
国土经济, 2002(10):16-17.]

URL [本文引用: 1]
在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丰富交融的小城镇,集体建设用地很普遍,由于其行为不符现行法律规定,是在不公开的情况下进行交易,故被称之为“黑市”。目前小城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黑市”除了出租外,还有二种主要形式:一是国有单位或私有企业,与集体通过入股等形式进行合作,

Chen Meiqiu, Ai Lianghui . Building diversified land markets in small cities and towns
Economic Research Reference, 2002(95):35-36.

URL [本文引用: 1]
正 多元化的小城镇土地市场是指在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上,既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也包括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土地市场形式上,既有土 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市场,也应有土地整理复垦市场。 在小城镇土地市场构成中,突出土地整理复垦市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小城镇作为农村城镇化的载体,是对广大农村区域农业人口的直接吸纳,大批农民在 进入小城镇生活的同时,伴随着农村宅基地的大量闲置,这些闲置的农村宅基地要得
[ 陈美球, 艾亮辉 . 构建多元化的小城镇土地市场
经济研究参考, 2002(95):35-36.]

URL [本文引用: 1]
正 多元化的小城镇土地市场是指在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上,既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也包括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土地市场形式上,既有土 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市场,也应有土地整理复垦市场。 在小城镇土地市场构成中,突出土地整理复垦市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小城镇作为农村城镇化的载体,是对广大农村区域农业人口的直接吸纳,大批农民在 进入小城镇生活的同时,伴随着农村宅基地的大量闲置,这些闲置的农村宅基地要得

Chen Meiqiu, Wu Cifang .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transfer mechanism in small towns in China
Soft Science, 2004,18(1):25-27.

DOI:10.3969/j.issn.1001-8409.2004.01.007URL [本文引用: 1]
构建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是协调我国小城镇发展与用地矛盾的重要手 段,也是保证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城镇土地配置的缺陷及其对小城镇发展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并针对小城镇的用地特征,提出 了构建融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为一体的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的思路.
[ 陈美球, 吴次芳 . 试论我国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的构建
软科学, 2004,18(1):25-27.]

DOI:10.3969/j.issn.1001-8409.2004.01.007URL [本文引用: 1]
构建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是协调我国小城镇发展与用地矛盾的重要手 段,也是保证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城镇土地配置的缺陷及其对小城镇发展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并针对小城镇的用地特征,提出 了构建融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为一体的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的思路.

Qiu Qiang . Analysis of optimization of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02,24(5):1-4.

DOI:10.3969/j.issn.1674-4764.2002.05.001URLMagsci [本文引用: 2]
三峡库区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镇规模急剧膨胀,城镇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土地资源短缺与人们生存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严重影响到库区城镇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三库区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走内涵集约型土地利用的途径,以期协调城镇建设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动力机制及对策措施。
[ 邱强 . 三峡库区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探析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2,24(5):1-4.]

DOI:10.3969/j.issn.1674-4764.2002.05.001URLMagsci [本文引用: 2]
三峡库区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镇规模急剧膨胀,城镇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土地资源短缺与人们生存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严重影响到库区城镇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三库区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走内涵集约型土地利用的途径,以期协调城镇建设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动力机制及对策措施。

Yan Zhiqiang, Lu Rucheng . Research on land use structur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small towns based on information entropy: A case study of Beiliu City, Guangxi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8,25(4):70-74.

DOI:10.3969/j.issn.1002-8743.2008.04.017URL [本文引用: 2]
小城镇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城镇 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通过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计 算,可以分析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为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严志强, 陆汝成 . 基于信息熵的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持续利用研究: 以广西北流市为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5(4):70-74.]

DOI:10.3969/j.issn.1002-8743.2008.04.017URL [本文引用: 2]
小城镇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城镇 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通过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计 算,可以分析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为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Li Junfeng, Jiao Huafu . Land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benefit analysis of small towns in Lujiang County, Anhui Province
Land Resour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2004(3):37-38.

DOI:10.3969/j.issn.1003-7853.2004.03.018URL [本文引用: 3]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利用问题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问题更为突出;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安徽省庐江县为例,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结构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找出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 李俊峰, 焦华富 . 安徽省庐江县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效益分析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3):37-38.]

DOI:10.3969/j.issn.1003-7853.2004.03.018URL [本文引用: 3]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利用问题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问题更为突出;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安徽省庐江县为例,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结构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找出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Yang Hui, Fu Xiaohong, Ye Qing . Research on land use change in small town towns based on RS and GIS: A case study of Nanyang Town in Shouning County
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2015,27(4):55-62.

URL [本文引用: 1]
基于RS与GIS技术,从南阳镇LandsatETN影像(21300)、南阳镇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2009)和南阳镇总体规划(2010—2030)等数据中解译出南阳镇区土地利用信息,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状态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30年南阳镇区耕地、园地、林地急剧减少,分别为319.62hm^2、253.43hm^2、79.92hm^2,2009~2030年比2000—2009年减少得更多,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分别为1.23%和10.67%。(2)2000—2030年建设用地增长不平衡,2000—2009年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表现为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及交通运输用地;2009~2030年建设用地增加表现为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增长速率也在加快。(3)2000~2030年建设用地需求增加以占用周围大量的优质耕地和园地及林地为代价,土地开发模式可能是粗放型的,并提出土地利用持续发展措施。
[ 阳辉, 符小洪, 叶青 . 基于RS和GIS的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以寿宁县南阳镇为例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27(4):55-62.]

URL [本文引用: 1]
基于RS与GIS技术,从南阳镇LandsatETN影像(21300)、南阳镇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2009)和南阳镇总体规划(2010—2030)等数据中解译出南阳镇区土地利用信息,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状态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30年南阳镇区耕地、园地、林地急剧减少,分别为319.62hm^2、253.43hm^2、79.92hm^2,2009~2030年比2000—2009年减少得更多,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分别为1.23%和10.67%。(2)2000—2030年建设用地增长不平衡,2000—2009年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表现为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及交通运输用地;2009~2030年建设用地增加表现为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增长速率也在加快。(3)2000~2030年建设用地需求增加以占用周围大量的优质耕地和园地及林地为代价,土地开发模式可能是粗放型的,并提出土地利用持续发展措施。

Pan Meihua, Chen Shengzhong .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in rural semi-urban areas: Taking Guxiang Town of Chaoa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Journal of Eco-environment, 2017,26(1):81-88.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17.01.013URL [本文引用: 2]
半城市化地区是城镇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二元城乡结构、土地利用混杂交错且变化迅速的地域类型。该地域城镇发展问题突出,社会矛盾集中,研究该地区半城市化发展特征对深化认识城镇发展,推进半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探析半城市化地域的土地利用特征和形成机制,以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为例,综合研究其土地利用演变规律、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借鉴程序框图思维,创新半城市化机制研究,发现:2001—2016年间研究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6年人均建设用地分别为137.3、197.5、257.8和194.5m2,超出国家法定水平,耕地、园地和坑塘水面面积减少。工矿用地增长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单位工业用地产值仅692.6元,低于国家水平,存在用地比例过高、增长速度过快以及用地产出效率低等问题。城乡居民用地面积变化缓慢,其人均用地面积先增后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矩阵转移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来自耕地、园地、坑塘水面和未利用地。农用地是该地区最容易受到侵占的用地类型。以卫生洁具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是古巷镇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半城市化地域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农民充分的自主发展权以及政府监管、规划引导缺位是半城市化地域形成的根本原因,如不介入管理和引导,环境恶化和本地人口外流将进一步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固化。
[ 潘梅花, 陈升忠 . 乡村型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 以潮安区古巷镇为例
生态环境学报, 2017,26(1):81-88.]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17.01.013URL [本文引用: 2]
半城市化地区是城镇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二元城乡结构、土地利用混杂交错且变化迅速的地域类型。该地域城镇发展问题突出,社会矛盾集中,研究该地区半城市化发展特征对深化认识城镇发展,推进半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探析半城市化地域的土地利用特征和形成机制,以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为例,综合研究其土地利用演变规律、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借鉴程序框图思维,创新半城市化机制研究,发现:2001—2016年间研究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6年人均建设用地分别为137.3、197.5、257.8和194.5m2,超出国家法定水平,耕地、园地和坑塘水面面积减少。工矿用地增长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单位工业用地产值仅692.6元,低于国家水平,存在用地比例过高、增长速度过快以及用地产出效率低等问题。城乡居民用地面积变化缓慢,其人均用地面积先增后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矩阵转移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来自耕地、园地、坑塘水面和未利用地。农用地是该地区最容易受到侵占的用地类型。以卫生洁具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是古巷镇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半城市化地域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农民充分的自主发展权以及政府监管、规划引导缺位是半城市化地域形成的根本原因,如不介入管理和引导,环境恶化和本地人口外流将进一步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固化。

Liu Shang, Deng Chuxiong, Yan Xinguo . Evalu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Yongxing County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8):118-121.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08.036URL [本文引用: 2]
选取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框架,并借鉴多因素评价法,对永兴县中部、西部、东部9个典型的乡镇土地利用的结构效益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县土地利用效益:中部西部东部。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色,强化加大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投入更多土地技术的生产要素,不断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效果。
[ 刘赏, 邓楚雄, 颜新国 .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 以永兴县为例
湖南农业科学, 2015(8):118-121.]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08.036URL [本文引用: 2]
选取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框架,并借鉴多因素评价法,对永兴县中部、西部、东部9个典型的乡镇土地利用的结构效益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县土地利用效益:中部西部东部。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色,强化加大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投入更多土地技术的生产要素,不断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效果。

Chen Xirui, Zhang Rongzhen, Liao Guangming .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small towns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y: A case study of Han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2011,14(2):93-98.

DOI:10.3969/j.issn.1008-5564.2011.02.024URL [本文引用: 2]
以1998年至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为基础资 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有关数量结构分析方法,对韩城市近十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1)1998-2008年,韩城市各种土地类型变化的强度依次是:交通用地>耕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未利用地>水利设施用 地>牧草地>水域.(2)1998-2006年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6年,韩城市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对土 地利用的控制程度加大,土地利用多样性减少,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差异加大;第二阶段2006-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平均化. (3)研究表明景观生态学数量结构分析方法能较好地解释近年来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规律,而韩城市适宜的多样项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还有待进 一步研究.
[ 陈西蕊, 张蓉珍, 廖光明 .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 以陕西韩城市为例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4(2):93-98.]

DOI:10.3969/j.issn.1008-5564.2011.02.024URL [本文引用: 2]
以1998年至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为基础资 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有关数量结构分析方法,对韩城市近十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1)1998-2008年,韩城市各种土地类型变化的强度依次是:交通用地>耕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未利用地>水利设施用 地>牧草地>水域.(2)1998-2006年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6年,韩城市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对土 地利用的控制程度加大,土地利用多样性减少,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差异加大;第二阶段2006-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平均化. (3)研究表明景观生态学数量结构分析方法能较好地解释近年来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规律,而韩城市适宜的多样项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还有待进 一步研究.

Lu Xigang . Comfort and intensiveness: Rethinking the land use index of small towns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2017(11):51-56.

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7.11.004URL [本文引用: 1]
文章基于全国121个镇的调研数据,从用地结构、开发强度、居住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城镇人均用地较高的原因,揭示了生活舒适与节约用地的矛盾,认为舒适性是小城镇相对于城市为数不多的优势之一,并提出了增进小城镇适居性的对策建议.
[ 陆希刚 . 舒适与集约: 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反思
小城镇建设, 2017(11):51-56.]

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7.11.004URL [本文引用: 1]
文章基于全国121个镇的调研数据,从用地结构、开发强度、居住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城镇人均用地较高的原因,揭示了生活舒适与节约用地的矛盾,认为舒适性是小城镇相对于城市为数不多的优势之一,并提出了增进小城镇适居性的对策建议.

Zheng Ya, Liu Yonghong . Study on land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00(6):50-52.

URL [本文引用: 1]
文章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中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进行小城镇建设时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 郑娅, 刘永红 .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2000(6):50-52.]

URL [本文引用: 1]
文章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中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进行小城镇建设时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Wang Liming, Li Ruhai, Ji Hehe . On the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urrent rural collective land management in China: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Economic Geography, 2003,23(6):800-803.

DOI:10.3969/j.issn.1000-8462.2003.06.018URL [本文引用: 1]
文章首先对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实地调查并与当地基层干部群众座谈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江苏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创新完善的主要做法,最后对创新和完善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 王黎明, 李如海, 季禾禾 . 试论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创新与完善: 以江苏省为例
经济地理, 2003,23(6):800-803.]

DOI:10.3969/j.issn.1000-8462.2003.06.018URL [本文引用: 1]
文章首先对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实地调查并与当地基层干部群众座谈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江苏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创新完善的主要做法,最后对创新和完善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关话题/结构 土地 比例 城市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