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山东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丛书评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版权声明:2018《地理学报》编辑部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展开


-->0
PDF (254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陆大道. 《山东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丛书评介[J]. 地理学报, 2018, 73(5): 986-986 https://doi.org/
区域发展研究是以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学为主,同时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该领域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地域范畴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的地域空间结构。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的均衡,也更强调发展过程的整体性、长期性、复杂性和渐进性。经济地理学发挥学科交叉特点,吸纳相关学科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以人地关系为理论主线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
当今世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我国区域发展问题已成为党和各级政府决策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山东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环境,1978年以来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辉煌成就,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突破7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79%;但是,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对落后,土地、能源等资源消耗总量偏大,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矛盾和压力还将持续增大。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的地理学科扎根于齐鲁大地的沃土中,在进行山东区域综合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积累了深厚的山东区域研究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证案例。任建兰教授长期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结合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实践,组织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在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资助下,历时两年完成了《山东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列丛书。该丛书以经济地理学独到的研究视角,按照区域可持续发展框架安排,系统阐述了山东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格局与协调发展的实践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丛书由相对独立的5分册组成:第1分册《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高速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跨越》统领《山东丛书》,系统阐述了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过程,从时间上探索传统发展观和新发展观的演化轨迹;第2分册《山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第3分册《山东省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从温饱型向小康社会迈进》、第4分册《山东省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从资源消耗型向集约可持续利用转变》分别对山东省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尤其是对转型期新经济形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做了深入探讨;第5分册《山东省发展格局及展望—从不平衡向区域统筹发展》阐述了山东省由经济要素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向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提出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格局优化路径。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贯穿该丛书的主线,丛书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结构也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框架体系和实证研究范式,展示了地理****进行区域综合研究、服务社会实践的学科优势,不但对于认识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提升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富民强省以及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为学术界省域尺度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山东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丛书发展理念先进、覆盖内容广泛、研究成果丰富,具有综合性与典型性相结合、时间性与空间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术性和普适性相结合等特点。该丛书的出版填补了在全国全面、系统、综合研究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空白,相信《山东丛书》对于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五位一体建设”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等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以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经济 资源 社会 地理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