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宋代长江中游的环境与社会研究:以水利、民间信仰、族群为中心》评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王战扬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西安 710069
版权声明:2017《地理学报》编辑部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展开


-->0
PDF (266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王战扬. 《宋代长江中游的环境与社会研究:以水利、民间信仰、族群为中心》评介[J]. 地理学报, 2017, 72(12): 2326-2326 https://doi.org/
区域历史地理一直深受学界重视,武汉大学陈曦先生新著《宋代长江中游的环境与社会研究:以水利、民间信仰、族群为中心》,于2016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四章,共26万字。该书选取宋代长江中游为特定的研究区域,从水利、民间信仰和族群三个角度切入,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长江中游水利秩序的构建、社会及环境的复杂变迁。该书学术视角独到、观点新颖,弥补了宋代长江中游相关问题研究的不足,为宋代历史地理研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推进了宋代历史地理研究的进程。全书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史料详实,重视传世文献、考古出土资料与田野考察。该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宋代长江中游的水利、民间信仰和族群问题,征引了丰富的史料。正如杨果先生在序言中所言,“本书承袭了作者一以贯之的特色: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并重,典籍阅读与田野考察同行”。此外,该书还谨慎地征引了明清地方志中保存的相关宋代史料,使得该书史料运用更加详实。传世文献、考古出土资料和田野考察并重的学术研究路径和方法,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较为前沿的研究手段。
二、视野开阔,凸显跨学科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特定区域历史地理中的水利、民间信仰和族群问题做细致、深入的研究,需要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这也正是该书的一大特点。作者不仅对大陆****、港台****的相关研究现状了如指掌,而且还熟悉国外****如日本的斯波义信先生、好并隆司先生、冈田宏二先生,美国的田浩先生等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开阔的学术视野有助于构建坚实的学术基础和找到广阔的学术研究空间。在研究方法上,该书综合运用了“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考古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等自然科学”,拓展了学术创新的道路。
三、融会贯通,注重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该书探讨了一些具有牵动性意义的问题,如杨果先生在序言中所言,“宋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佛教、道教、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如何互动,《道藏》等宗教典籍如何看待宗教、地方社会与朝廷之间的关系,这些典籍反映了何种宗教抑或地方观念?如何重新认识宋代所谓‘精英士人’的宗教、地方与国家观念?尤其是这些士人身兼学问家与地方官等多重角色时,他们的信仰与实践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如何?”本书都给给予了完美的阐释。
四、勇于创新,推进了本区域水利、民间信仰与族群问题的研究。该书否定了东晋荆州刺史桓温令陈遵修筑的江陵“金堤”为荆江堤防开端的观点,认为“中唐至两宋长江中游的开发进程促使宋人在续写文献时,增入本朝人的认识,催生‘金堤’含义的变化”,是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该书认为水环境的演变促使水神信仰逐步演化为对抗水体变化与水患侵袭的精神力量之一,宋代两湖平原长江沿岸水神庙址的变迁正反映了上述结论;该书进一步指出:由地方官员化身而来的人格神,其成神的过程融合了儒家传统礼制、宗教、民间信仰等因素,是环境、信仰与地方社会复杂运作与变迁的结果。在谈及本区域族群问题时,本书指出宋政府羁縻政策对溪峒族群的摇摆反复,是诸蛮在宋代一直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宋政府的一大失误。作者通过对水利、民间信仰与族群问题精深的专题探究,提出了令人信服的学术观点。
全书立意深远,逻辑严谨,文笔生动并多有创见,解决了宋代长江中游环境与社会研究的诸多难题,对以往研究的局限有重要突破,是宋代长江中游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一部力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社会 水利 学术 文献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