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连接科学与社会——从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看地理学的发展态势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武旭同1, 傅伯杰1,2,, 王帅2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Linking science and society: Review of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WUXutong1, FUBojie1,2,, WANGShuai2
1.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通讯作者:傅伯杰(1958-), 男, 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S110001618M),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研究。E-mail: bfu@rcees.ac.cn
收稿日期:2016-09-20
修回日期:2016-10-12
网络出版日期:2016-11-28
版权声明:2016《地理学报》编辑部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武旭同(1994-), 男, 博士生,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E-mail: wuxutong@pku.edu.cn



展开

摘要
本文介绍了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的会议概况和主要议题,从会议论题中总结当前国际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态势。当前国际地理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有:未来地球研究,陆地表层过程作用的综合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与环境、健康问题,自然灾害形成过程与风险分析,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与决策制定,地理学与多元文化等。地理学的发展需要更加关注人地系统的综合研究、自然—社会系统的耦合研究及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突破。中国地理学应关注当前国际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实现系统的综合和耦合,引领地理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地理大会;地理学;地理学发展
Abstract
General program and main topics of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Frontier issues of geography generalized from the congress are: "Future Earth" research, integrated research on land surface processes, land use change and ecosystem services,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global change, human response and adaption to global change, urban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alth and environment,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of disaster, "big data, GIS ciences and decision-making", geography and culture diversity.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mprehensive study of human-natural systems, coupling study of the natural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and development of fundamental theories. Chinese geography needs to focus on the frontier issue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and lead the world i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Keywords: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geography;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0
PDF (726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武旭同, 傅伯杰, 王帅. 连接科学与社会——从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看地理学的发展态势[J]. , 2016, 71(10): 1849-1855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610014
WU Xutong, FU Bojie, WANG Shuai. Linking science and society: Review of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J]. 地理学报, 2016, 71(10): 1849-1855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610014
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于2016年8月21-2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国际地理大会自1871年创办以来首次来到中国,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国际地理大会,彰显了中国地理学快速提升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以及取得的瞩目成就和国际认可。

1 大会概况与主题

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专家****和学生参加了本届大会。大会共设立了262个分会场,其中主题分会场44个、国际地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IGU)所属委员会议分会场156个、专题论坛分会场26个、特别会议分会场16个;还在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地举办了7场会前会议。大会安排交流场次近500个,共有3800余人次进行了学术展示,其中口头报告2600余人,墙报展示1200余人。此外,还召开了IGU代表大会和IGU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
本届大会以“构建我们的和谐世界(Shaping Our Harmonious Worlds)”为主题,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旨在通过地理学领域各个方面的探讨,充分展示国际地理学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促进各国地理学家的交流,推动未来更长时间地理学界的合作和发展,实现地理学研究科学前沿与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

2 大会学术报告

2.1 特邀报告

大会共邀请10名国际知名****作了9场大会特邀学术报告,报告主题分别是“地理科学与未来地球:研究解决方案,从地方到全球尺度”、“了解中国的地理学:连接科学与社会”、“回到未来:推理区域生活方式”、“城市动力学和地理多样性:从理论到建模”、“21世纪议程通过健康与保健地理学研究构建和谐世界”、“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地理学与未来地球:非洲视角”、“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和“从国家间到多尺度政治地理学”(表1),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当前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
Tab. 1
表1
表1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主题报告列表
Tab. 1List of plenary lectures of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序号报告主题报告人(国家)
1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Future Earth: Research for Solutions, from Local to Global ScalesMark Stafford Smith (Australia)
2Understanding China's Geography: Linking Science and SocietyBojie Fu (China)
3Back to the Future: Reasoning the Territorial Way of LifeWoo-ik Yu (South Korea)
4Urban Dynamics and Geo-diversity: From Theory to ModelingDenise Pumain (France)
5A 21st Century Agenda to Shape "Our Harmonious Worlds"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ies of Health and CareMark W. Rosenberg (Canada)
6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Dahe Qin (China)
7Geography and Future Earth: Perspectives from AfricaMichael Meadows (South Africa)
8Global Understanding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Benno Werlen (Germany)
9From Inter-state to Multiscalar Political GeographiesVirginie Mamadouh (Netherlands)
Takashi Yamazaki (Japan)

2.2 特别会议
新窗口打开
针对不同受众的需要,大会开设了若干特别会议,如全球环境论坛、“全球共识年”主题研讨会,国际青年地理****经验交流论坛、地理教育国际化论坛等;面向中国的国家战略需求,开设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智库论坛、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资源与环境论坛、第三届山地环境与山区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与经济转型等特色论坛。

2.3 分会报告

面向学科前沿和热点,大会围绕“地理科学与未来地球”、“气候变化与全球理解”、“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健康与人类福祉”、“地理学与多元文化”5个主要议题设立分会场,共安排了260个专题。根据统计,提交论文摘要的热点关键词包括城市、空间、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模型、水、旅游、GIS、经济等(图1),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论文关键词
-->Fig. 1Key words of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

3 当前地理学各分支的主要论题

3.1 自然地理学

3.1.1 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与人类响应 起源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并结合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未来地球”研究计划代表了新时期地理学发展的方向[1]。全球环境变化是地球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复杂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共同驱动,影响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地球”研究计划的目的是在局地、区域和全球尺度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和转型方式[2]。全球环境变化是当前和未来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研究并正确处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关系已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科技需求[3]。这个论题相关的论文涉及面很广,包括: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生产的影响,环境演变,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环境的相互作用,过去与未来气候条件下植被与气候的相互作用,第四纪的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不同尺度上的气候变化与变异性,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流域综合管理中的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配置研究,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候变化与生物气象学,环境变化与健康等。
3.1.2 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的综合研究 “未来地球”计划研究主题的第一项为“动态行星”,目的是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行星地球的影响。重点观测、解释、了解和预测地球、环境和社会系统趋势、驱动力和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以及预测全球阈值和风险[2]。自然地理学聚焦地球陆地表层及其外围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在该主题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格局与过程的耦合作为全面认识复杂的地理实体的基础,一直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途径[4]。本届大会的相关论题包括:不同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不同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的主导趋势评估,流域地表过程与综合管理,流域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植被恢复过程的机制,土地退化与荒漠化研究,东亚的地表过程与地貌,典型地区环境演化过程,土壤演化过程与土壤质量等。
3.1.3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是将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5]。土地利用变化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改变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能力。这方面的论题有: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亚洲高山区土地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动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生态文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不同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机制,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喀斯特生态系统演变过程,鄱阳湖生态安全讨论,蒙古高原生态安全与区域协调发展等。
3.1.4 特殊自然地理区域的综合研究 地理学研究以其综合性和区域性见长,其综合性通过要素多样化来体现,区域性则表现为区域分异或区域差异[6]。一些地区更容易受到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关于不同自然地理区域的相关的论题有: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干旱区的水资源危机,干旱环境中的危害与风险,山地灾害与环境相互作用,海岸系统研究,寒区环境研究,冰冻圈的变化及其对可持续性的影响,岛屿与未来地球,喀斯特地区的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湿地生态系统研究,青藏高原及周边的环境变化等。

3.2 人文地理学

3.2.1 城市与城市化 IGU城市委员会的论题“复杂世界中的城市挑战”是本届大会收到论文最多的论题,主要涵盖:复杂城市系统,城市研究中的新观念和方法,城市中的技术创新与创造性活动,城市中的创新智能建筑与交通,中国大城市的转型,老龄化城市的困境,城市治理、规划与民主参与,城市文化遗产与保护,创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在城市与城市化方面的相关论题有:大城市的转型进展,第三世界国家城市发展的困境,城市化、全球环境变化与城市可持续性,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与城市环境,城市安全,城市交通地理等。
3.2.2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从其形成之初就具备了综合性的理念,通过综合的多维视角来研究地球表层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7]。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人文—经济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8]
大会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论题包括:土地系统动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与农村可持续性,城乡互动中的环境变化与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与农村可持续性,区域与地方发展,外国直接投资与迁移,绿色经济与智慧城市,全球信息社会,经济空间动态,产业动态与区域产业调整,智慧城市与交通导向的发展,运输、物流与全球消费网络等。
3.2.3 旅游地理与公共管理 大会在旅游地理、休闲与全球变化方面的论题有:旅游和经济地理学,旅游与传统社区的增权问题,旅游、环境变化与可持续性,旅游、遗产和全球化,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化,生活方式迁移与当地社区,旅游与碳排放,旅游与环境,旅游与暴力,恢复力方法与旅游地方变化管理,旅游业与喀斯特景观保护等。
除了在旅游议题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地理学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公共管理领域。大会涉及公共管理相关的论题包括:环境治理,公共部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地方管理中的公民电子参与,地理技术与风险管理等。
3.2.4 社会问题的地理研究 社会问题包括劳动力、性别、社区、种族等问题。地理学视角关注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7]。相关论题包括:环境与健康,人口变化和迁移,中国的城市化与人口变化,迁移、性别与公民,当代国际学生迁移率的变化,地理与性别,性别方面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主义,“性别权利:空间、文化和社会”,印度农村地区的妇女,“女性的健康和福祉:印度的前景”等。

3.3 地理信息科学

3.3.1 地理信息科学的进展 地理信息系统以数字化的形式收集、存储、分析空间信息,是地理学家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被列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之一[9]。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信息科学取得飞速的发展。有关地理信息科学进展的论题包括:GIS数据集成和统一,“云时代的地理计算:最新进展”,新的信息技术对地理学的影响,地理计算与地理系统模型等。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研究方法的发展,空间数据模型与计算理论,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GIS软件的发展,新的摄影测量方法和3D技术的发展等。
3.3.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不断发展的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贯穿解决地理学问题的各个环节,已经融入到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实现了地理现象的可表达、可观测、可计算、可服务[1]。上述很多科学问题的研究都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论题还有:地理信息科学,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与决策制定,GIS与健康等;内容包括应用遥感和GIS监测环境变化,区域规划与发展中的GIS等。

4 国内外研究的主要论题对比

4.1 中国

中国在本届大会中总共提交论文1900余篇,占大会论文总量的50%以上,基本涵盖大会的主要论题。论文数量前几位论题分别是:复杂世界中的城市挑战,旅游地理、休闲与全球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演变,危害与风险,农村可持续性,干旱地区、人类与环境,交通与地理等(表2)。研究尺度涵盖全球尺度到中小尺度,研究区域主要在中国境内,研究内容涉及到中国城市化、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人地相互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土壤和水的循环过程与生态系统恢复、生态水文过程与流域管理等科学与社会的热点问题。
Tab. 2
表2
表2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主要国家和地区提交论文数量前10位的论题
Tab. 2Top 10 topics of theses in major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序号中国亚洲其他国家西欧北美俄罗斯
1复杂世界中的城市挑战(133)旅游地理、休闲与全球变化(42)复杂世界中的城市挑战(35)交通与地理(9)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智库论坛(20)
2旅游地理、休闲与全球变化(105)复杂世界中的城市挑战(41)旅游地理、休闲与全球变化(15)复杂世界中的城市挑战(8)寒区环境(12)
3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94)性别与地理(37)地理教育(14)云时代的地理计算:最新进展(8)环境演变(10)
4环境演变(64)危害与风险(29)人口地理学(13)地理教育(7)水的可持续性(10)
5危害与风险(58)健康与环境(25)地理学的文化方法(12)健康与环境(7)地方与区域发展(8)
6农村系统的可持续性(55)人口地理学(25)全球变化与人口迁移(12)城市自然地理学:理论、实践与进展(7)气候学(7)
7干旱地区、人类与环境(54)农村系统的可持续性(24)经济空间动态(11)旅游地理、休闲与全球变化(6)旅游地理、休闲与全球变化(6)
8交通与地理(53)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分配的流域综合管理研究(23)农村系统的可持续性(10)政治地理学(6)政治地理学(6)
9景观分析与景观规划(46)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23)交通与地理(9)环境演变(5)生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5)
10健康与环境(46)生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21)政治地理学(8)性别与地理(4)危害与风险(5)

注:括号内的数字代表该论题提交的论文数量。
新窗口打开

4.2 亚洲其他国家

除中国外,亚洲提交论文数量较多的国家有印度、日本、伊朗、蒙古、韩国、尼泊尔等,总共提交论文近700篇。主要热点论题为:旅游地理、休闲与全球变化,复杂世界中的城市挑战,性别与地理,危害与风险,健康与环境,人口地理学,农村可持续性,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等。其主要热点论题与中国基本相同,但每个国家的热点论题的分布也有所不同。以印度为例,其热点论题的前3位分别为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分配的流域综合管理研究、性别与地理和复杂世界中的城市挑战,这也反映了地理学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

4.3 西欧

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等西欧国家共提交200余篇论文,热点论题包括:复杂世界中的城市挑战、旅游地理、地理教育、人口地理学、地理学的文化方法、全球变化与人口迁移等。

4.4 北美

美国与加拿大在本届大会上主要关注的论题包括:交通与地理,复杂世界中的城市挑战,“云时代的地理计算:最新进展”,地理教育,健康与环境,“城市自然地理学:理论、实践与进展”,旅游地理、休闲与全球变化等。北美地区共提交论文150余篇。

4.5 俄罗斯

俄罗斯提交论文近150篇,主要涉及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智库论坛、寒区环境、环境演变、水的可持续性、地方与区域发展、气候学、政治地理学等领域。其中,“一带一路”相关文章共20篇,体现了俄罗斯地理学界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其他相关论题也与俄罗斯的国家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呼应。

5 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的主要论题对比可看出,在自然地理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大体一致,都集中在全球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地利用等领域,国内研究的区域性特色更加明显,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尺度的研究较多。人文地理学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热点有所不同,西欧与北美较为相似,研究都关注城市与城市化、旅游地理等主题,中国的研究较多关注土地利用、农村可持续性、交通与地理等与经济密切结合的问题,国外研究更关注性别与地理、地理教育、健康与环境、人口迁移等主题,更多研究社会问题。
本届大会的热点论题与主要论文所反映的当前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包括:未来地球研究,陆地表层过程作用的综合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与环境、健康问题,自然灾害形成过程与风险分析,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与决策制定,地理学与多元文化等。
从本届国际地理大会可以发现,当前地理学发展体现出以下几点趋势:
(1)人地系统的综合研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演化过程、区域分异及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适应的科学[10]。其研究内容是地球表层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受到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共同驱动下的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了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从本次大会来看,研究水、土、气、生等要素的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取得明显进步与发展,而坚持自然环境的整体概念,从局地、区域到全球尺度综合分析多种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这需要通过地理学综合性强的特点深化对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人类社会圈交互作用和过程的研究。研究范式需要从过去实验、实证为主的过程研究深化到对复杂环境系统的模拟与预测,同时加强GIS、RS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自然—社会系统的耦合研究。地理学从建立之初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界面上现象的综合性学科,是连接科学与社会的桥梁。本届国际地理大会既有自然系统方面的研究,也有地缘政治、区域可持续发展、文化演进等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耦合自然—社会系统的研究逐渐增多,但这种趋势需要继续加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未来地球的一个重要判断是地球进入“人类世”,人类活动有可能对地球系统造成急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8],而人类社会也需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3)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突破。无论是人地系统的综合研究还是自然—社会系统的耦合研究,都需要在原有分散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综合集成,以适用于未来地理学的发展。地理****要加强基础研究,要形成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基础。要在交叉学科的研究中守住自己的阵地,并继续通过应用为社会做贡献,加强基础研究是唯一的途径[11]。需要发展多要素耦合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模拟系统,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研究地理学最好的场所。从自然环境特点来看,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丰富多样;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近4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取得飞速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出现使得社会各方面对地理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为研究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机会。
中国地理学应关注当前国际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实现系统的综合和耦合,引领地理科学的发展。具体方向包括:① 区域人文—资源—环境耦合机理研究;② 全球环境变化过程及其效应;③ 地球系统科学体系下的遥感定量化研究;④ 水、土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⑤ 资源环境大数据处理与地理学规律的新发现;⑥ 城镇化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⑦ 健康与环境地理研究;⑧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⑨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经济研究。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面向未来的中国地理教育,培养新时期的地理学人才。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Fu Bojie, Leng Shuying, Song Changqing.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asks of geography in the New Er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8): 939-945.
https://doi.org/10.1016/S0168-9002(97)00311-2URLMagsci [本文引用: 2]摘要
地理学是“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特点。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地理学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成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起源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并结合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未来地球”研究计划,代表了新时期地理学发展的方向。当代地理学研究方法已经从勘察、观测、记录、制图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向空间统计、对地观测、GIS、室内外模拟、建模、决策系统等现代科学方法转变,逐渐走向综合性、定量化;随着地理学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综合,地理学研究议题变得更为综合和多元,吸引了更为广泛的学科参与,地理学视角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重视,概念和工具所属的学科边界正变得模糊。新时期的地理学正在走向地理科学。中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理想的地理科学试验场所,中国地理科学未来的发展需要以综合的角度加深对人地复杂系统全面而综合的理解,需要加强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全面提升中国地理科学国际化水平,普遍提高先进技术解析地理现象的能力,系统实现地理科学的社会服务价值,促进中国从地理学大国走向地理学强国。
[傅伯杰, 冷疏影, 宋长青. 新时期地理学的特征与任务
. 地理科学, 2015, 35(8): 939-945.]
https://doi.org/10.1016/S0168-9002(97)00311-2URLMagsci [本文引用: 2]摘要
地理学是“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特点。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地理学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成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起源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并结合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未来地球”研究计划,代表了新时期地理学发展的方向。当代地理学研究方法已经从勘察、观测、记录、制图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向空间统计、对地观测、GIS、室内外模拟、建模、决策系统等现代科学方法转变,逐渐走向综合性、定量化;随着地理学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综合,地理学研究议题变得更为综合和多元,吸引了更为广泛的学科参与,地理学视角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重视,概念和工具所属的学科边界正变得模糊。新时期的地理学正在走向地理科学。中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理想的地理科学试验场所,中国地理科学未来的发展需要以综合的角度加深对人地复杂系统全面而综合的理解,需要加强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全面提升中国地理科学国际化水平,普遍提高先进技术解析地理现象的能力,系统实现地理科学的社会服务价值,促进中国从地理学大国走向地理学强国。
[2]Future Earth.Future earth initial design: Report of the transition team. Paris: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ICSU), 2013.URL [本文引用: 2]
[3]Cai Yunlong, Song Changqing, Leng Shuying.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iority area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29(5): 619-626.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科学研究需要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优先领域。影响自然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需求、学科自身性质和其他学科的影响。自然地理学当前发展态势包括积极参与多学科研究计划、新思维和新领域的出现、模式(model)作为重要手段、在认识自然演变机理的基础上解释空间格局、成果得到更广泛应用等。未来自然地理学将出现更加综合、在全球变化的高度上进行研究、更深入地揭示过程及其动态变化的机理机制、更多运用高新技术武装、更加密切地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等趋势。中国自然地理学未来的优先领域是: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土地变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城市化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与调控,流域地表过程与综合管理,土壤演变过程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健康风险与控制,灾害形成机制与综合风险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估。要加强特殊自然地理区域的综合研究,包括区域综合理论研究,寒区现代地表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干旱化过程与人地关系演化,湿地生态过程、服务功能与恢复模式,风成环境与风成过程及其调控,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与可持续性,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作用及区域生态安全,山地灾害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区域生态安全。
[蔡运龙, 宋长青, 冷疏影. 中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优先领域
. 地理科学, 2009, 29(5): 619-626.]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科学研究需要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优先领域。影响自然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需求、学科自身性质和其他学科的影响。自然地理学当前发展态势包括积极参与多学科研究计划、新思维和新领域的出现、模式(model)作为重要手段、在认识自然演变机理的基础上解释空间格局、成果得到更广泛应用等。未来自然地理学将出现更加综合、在全球变化的高度上进行研究、更深入地揭示过程及其动态变化的机理机制、更多运用高新技术武装、更加密切地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等趋势。中国自然地理学未来的优先领域是: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土地变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城市化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与调控,流域地表过程与综合管理,土壤演变过程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健康风险与控制,灾害形成机制与综合风险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估。要加强特殊自然地理区域的综合研究,包括区域综合理论研究,寒区现代地表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干旱化过程与人地关系演化,湿地生态过程、服务功能与恢复模式,风成环境与风成过程及其调控,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与可持续性,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作用及区域生态安全,山地灾害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区域生态安全。
[4]Fu Bojie, Pan Naiqing.Integrated studi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a: Review and prospect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7): 771-790.
https://doi.org/10.1007/s11442-016-1298-8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Modern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a grew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geography and has been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he geographical disciplines of Euro-America and Russia. Since the 1950s, integrated studi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a have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fields of comprehensive physical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land studies,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 surface geographical processes.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hange and rapid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problems have boomed in China.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studi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the following issues were proposed as research priorities: (1) coupling of land surface patterns and processes; (2) integrated research on regional responses and adaptation to global change; (3) analysis of human dimensions of the earth system; (4) ecosystem service research from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5) integration of multi-source data and model development; (6) integrated studies on unique geographical units; and (7) important global issues and relevant international programs.</p>
[5]Fu Bojie, Zhang Liwei.Land-use change and ecosystem services: Concepts, methods and progress.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4, 33(4): 441-446.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4.04.001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与研究组织的关注。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本文对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的特点,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集成与优化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将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傅伯杰, 张立伟.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 概念、方法与进展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4): 441-446.]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4.04.001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与研究组织的关注。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本文对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的特点,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集成与优化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将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6]Fu Bojie.The integrated studies of geography: Coupling of patterns and processe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69(8): 1052-1059.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408002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地理学是一门以综合性和区域性见长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通过要素多样化来体现,区域性则表现为区域分异或区域差异.地理学综合研究是对地球表层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把握其变化的脉搏.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和综合调查以及模型模拟,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理格局与过程进行耦合研究,是从机理上理解与解决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文章结合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相关研究案例,探讨了将格局与过程耦合研究的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傅伯杰.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格局与过程耦合
. 地理学报, 2014, 69(8): 1052-1059.]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408002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地理学是一门以综合性和区域性见长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通过要素多样化来体现,区域性则表现为区域分异或区域差异.地理学综合研究是对地球表层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把握其变化的脉搏.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和综合调查以及模型模拟,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理格局与过程进行耦合研究,是从机理上理解与解决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文章结合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相关研究案例,探讨了将格局与过程耦合研究的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7]NRC. Rediscovering Geography: New Relevan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7.URL [本文引用: 2]
[8]Fan Jie, Jiang Zilong.Trend of human-economic geography in relation to the Future Earth initiative for systemic solutions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4(1): 1-9.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1.001URLMagsci [本文引用: 2]摘要
“未来地球”计划旨在提出系统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方案的学术思想、顶层设计、核心内容、研究方法等,为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走向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在分析“未来地球”核心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定位,并探索“未来地球”计划的5 个优先事项对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的目标、视角和路径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两个层次探讨了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学术思路。以“未来地球”研究计划为参照标尺,按照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的逻辑架构,从提高预测能力和评估水平、调控过程和管制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及体制机制设计等3个方面,讨论了面向“未来地球”的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
[樊杰, 蒋子龙. 面向“未来地球”计划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 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的讨论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 1-9.]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1.001URLMagsci [本文引用: 2]摘要
“未来地球”计划旨在提出系统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方案的学术思想、顶层设计、核心内容、研究方法等,为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走向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在分析“未来地球”核心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定位,并探索“未来地球”计划的5 个优先事项对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的目标、视角和路径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两个层次探讨了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学术思路。以“未来地球”研究计划为参照标尺,按照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的逻辑架构,从提高预测能力和评估水平、调控过程和管制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及体制机制设计等3个方面,讨论了面向“未来地球”的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
[9]Hanson S(ed.). Ten Geographic Idea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New Brunswich: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97: 1-225. [本文引用: 1]
[10]Lu Dadao.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research on global change in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1, 66(2): 147-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8477.2003.09.048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10年来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大规模地参与了全球变化研究。本文阐述了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议题及地理****可能起到的作用,认为中国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变化比大气层增温的影响大得多,一系列与此有关的重大区域性问题应该得到地理****的广泛重视。文中还指出了地理****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值得注意的倾向。
[陆大道.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与全球变化研究
. 地理学报, 2011, 66(2): 147-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8477.2003.09.048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10年来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大规模地参与了全球变化研究。本文阐述了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议题及地理****可能起到的作用,认为中国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变化比大气层增温的影响大得多,一系列与此有关的重大区域性问题应该得到地理****的广泛重视。文中还指出了地理****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值得注意的倾向。
[11]Matthews J A, Herbert D A.Unifying Geography: Common Heritage, Shared Future. Routledge Press, 2002.URL [本文引用: 1]
相关话题/环境 地理 过程 综合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