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的空间结构与流动——基于主题公园投资数据的分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李涛1,2,, 刘家明1,, 徐庆颖3, 朱鹤1,2, 余玲1,2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0
3.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flow of provincial cultural tourism capital in China: A study of theme park investment data

LITao1,2,, LIUJiaming1,, XUQingying3, ZHUHe1,2, YULing1,2
1. Insiti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Beijing 100190, China
3. 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通讯作者:刘家明(1966- ),男,河南信阳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研究。E-mail: liujm@igsnrr.ac.cn
收稿日期:2016-12-5
修回日期:2017-04-6
网络出版日期:2017-07-31
版权声明:2017《地理研究》编辑部《地理研究》编辑部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9,4107111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涛(1988- ),男,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及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E-mail: nnulitao@163.com



展开

摘要
资本是旅游生产、经营和消费的核心要素,其规模、结构与布局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方向。文化旅游作为资本依赖较高的休闲活动,把握其资本结构特征和空间流动是实现区域文化旅游资本优化配置、经营效率提升和空间有序扩展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研究借助图形分析、计量统计和可视化方法,对中国311家主题公园样本投资数据从时间、空间,规模、类型,模式、结构等视角进行分析,得到:中国省域文化旅游投资增长呈现由“规模小、增长慢、波动小”向“规模大、增长快、波动强”转变的特征;在社会经济主导和门槛游客量规定下,中国文化旅游资本呈现“质小量大”的规模结构,而省域间差异化类型结构中省域内部资本、省域外部资本和外商国际资本的631组合是实践选择中最具竞争优势的资本类型结构模式;外商国际资本空间流动以人员经济往来为依据,表现为空间分解、空间整合、空间压缩和轴向扩散的空间渗透过程;而“源少汇多”的省域外部资本流动是空间密集网络基础上,源地辐射系统和汇地集聚系统构成的空间“二元”结构的响应。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本;空间结构;空间流动;主题公园;中国
Abstract
The capital is the core element of production, business operation and consumption in tourism industry. Its size,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directly determine the quality, efficiency and direction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reover, cultural tourism is a recreational activity with high capital dependenc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flow of cultural tourism capital,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iz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capital allocation,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reasonable spatial expansion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This study used graphical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methods to analyze an investment dataset of 311 theme parks in China, in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and time, size and type, pattern and structure.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1) The provincial tourism investment in China presented an emerging trend: from "small scale, week fluctuation and slow growth" to " large scale, strong fluctuation and fast growth"; What's more, the investment was given priority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cultural tourism.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leisure consumption ability and socio-economy dominance, the capital invested to theme parks presented a pattern of "small quality but large quantity". (2) The capital is divided into international capital, provincial external capital and provincial internal capital,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origin-destination flows. With the discrepant capital structure, there were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ls about the Chinese cultural tourism. Through the typical sample inspection, 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provincial external capital and provincial internal capital was 6:3:1, which was recognized the most competitive regional capital pattern in practice. (3) On the one hand,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stly came from the nearest place, and the capital origins showed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hina in tourism activitie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On the other hand, interprovincial capital presented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much destination than origin", and provincial capital flows obeyed the ran-size law. As a whole, it was a lower-margin capital flows. (4) The penet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in the north and south directions, expands through the knowledge learning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 by the fan pattern formation; The comprehensive process included spatial decomposition, spatial integration and spatial compression; The spatial infiltration from east to west is along the golden waterway. While the interprovincial capital flows responded directly to the dual spatial structure, which was formulated through the joint actions of the radiation system (origin) and gather system (destination) on the basis of dense spatial network.

Keywords:cultural tourism capital;spatial structure;spatial flow;theme park;China

-->0
PDF (12820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李涛, 刘家明, 徐庆颖, 朱鹤, 余玲. 中国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的空间结构与流动——基于主题公园投资数据的分析[J]. , 2017, 36(7): 1283-1296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707008
LI Tao, LIU Jiaming, XU Qingying, ZHU He, YU L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flow of provincial cultural tourism capital in China: A study of theme park investment data[J]. 地理研究, 2017, 36(7): 1283-1296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707008

1 引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随着旅游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消费需求理性化、活动内涵主题化、体验过程沉浸式趋势不断加强,以业态多元、要素丰富、主题鲜明和游客参与为特征的文化旅游,日益成为大众体验选择的重要内容。文化旅游不仅被看作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有利途径,也被认为是阐释旅游学习性、教育性和文化性功能的有效方式[1]。文化要素作为文化旅游活动的内在支撑,必须依托目的地智慧化管理服务、差异化营销宣传和特色化景观要素等得以展现,因此,高质量的文化旅游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和保障。资本成为文化旅游生产、经营和消费的核心要素。尤其,主题公园作为以历史、民俗、异域、文学、影视、科幻等特定文化为核心,围绕差异化文化体验而创造的休闲空间或场所,是文化旅游体验的核心载体和区域旅游发展的关键吸引物,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维护成本高、门槛游客量大等特点,资本对其开发规模、设施水平、产品创新、营销推广等的影响更为核心与关键。如何实现旅游资本高效配置和有的放矢,成为旅游投资商、旅游企业、地方政府及相关产业关注的焦点。
旅游资本的学术研究也成为****探讨的热点。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到:① 研究多注重通过旅游投资的利益主体、资本结构、投资模式等,梳理旅游开发中投资主体之间利益和所属关系,针对性调整旅游投资的结构和模式,使之更有益于旅游开发并发挥其引导作用,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化过程中合理保护不同群体利益[2-4]。② 研究借助典型的旅游上市公司案例,从筹资成本[5]、资本运营[4]、投资行为[6]等视角,结合区域旅游投资的环境分析、风险评价和预测模拟[7,8],对旅游资本绩效水平、集约化程度、融资能力和投资决策等进行分析,了解旅游资本的配置、流动与效率,提出旅游企业合理投融资模式与策略,优化资本布局,提高旅游投资收益水平和决策科学性[9-12]。③ 旅游投资的综合带动效应是旅游投资预期收益的重要部分,也是****关注的重要内容。研究通过旅游投资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综合评价,生态资本收益对居民环保意识的调节以及外商投资对旅游国际收入影响等,来分析旅游投资的乘数效应与扶贫响应,以期更好实现旅游投资对当地刺激和拉动作用[13-16]。除此之外,还有****从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新兴学科视角,探讨旅游资本空间生产的动力过程、权利博弈、资本霸权以及文化资本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等内容[17-21],进一步实现了旅游资本研究的理论化、多元化和创新性,共同推动旅游资本研究的深化及应用。
文化旅游作为与资本密切相关的体验产品,****从文化旅游与资本投资相互影响视角对两者关系进行了探讨。① 文化要素对旅游资本投资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各类文化要素在旅游开发中经济价值转化的评价[26]和资本增值预期的分析[8],研究区域文化资源开发对旅游资本收益的风险状况[7],了解区域文化旅游开发的市场吸引力和实施可行性,提炼出文旅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27];另一方面,将制度作为重要的文化要素来探讨制度变迁下资本投资行为的变化[6],明确文化作为“软资本”在地方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社区参与等方面的作用[28-31]。② 旅游资本投资对地域文化产生的正负效应。****们较早通过对宗教旅游、古镇旅游、土著旅游、遗产旅游等研究[31,32],来关注旅游投资和开发行为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文化创新、促进发展等的积极作用,商业化利用、庸俗化表现、原真性缺失等消极作用[31],以探索资本趋利性与文化传承性的价值平衡和收益最大 化[33]。不难看出已有研究注重文化旅游与资本投资之间经济学的微观分析,以寻求文化保护和旅游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忽视了约束文化旅游资本追求最大效益过程中宏观上存在的空间竞争、配置结构与流动特征等规律性问题。基于此,为探究中国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空间竞争,明确文化旅游资本配置空间格局和空间流动特征、效率和结构,把握中国文化旅游发展和投资的方向,研究对中国311家主题公园样本投资数据进行分析,从时间、空间,规模、类型、模式、结构等视角探讨中国省域文化旅游资本基本结构与流动特征,以期明晰当前文化旅游投资的空间格局与地区差异,总结文化旅游资本的配置规律,把握未来文化旅游投资的趋势与方向,为投资商、旅游企业及政府在文化旅游投融资决策上提供规划建议与指引。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在中国,主题公园作为文化旅游的典型吸引物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89年开业,以展现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国了解为主旨的深圳“锦绣中华”是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起点。近30年发展中,中国主题公园历经增长、兴盛、衰落、复苏的曲折过程后,当前进入一个发展较成熟、理性阶段[34,35]。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拥有各类主题公园2000家左右,其中投资0.5亿元以上约300多家,规模庞大为实现科学、合理、可行的数据收集,文章结合研究内容需要,在研究样本采集过程中进行遴选。首先,以截至2014 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5121 家3A、4A和5A级景区为基础建立数据库;第二,严格根据主题公园营利性、主题性、人造性和情景化特点,对数据库样本进行筛选,剔除自然资源类、历史文化遗产(遗迹) 类、公益性广场(公园、动物园、剧场、博物馆) 类、开放式商业中心(街区) 类、季节性滑水(雪) 等非典型主题公园景区;第三,通过携程、同程和途牛三大旅游在线网站来对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由于统计口径差异和数据获取暂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非A级主题公园进行查询和整理,并选择经营较为成功、知名度较高的主题公园对数据库进行补充,最终,经过严格遴选确定311 家(包括5A级17 家,4A级128 家,3A级24 家,非A级142 家) 主题公园为本文的样本,并借助百度地图API 坐标拾取工具获得各样本地理坐标,通过ArcGIS 软件输出可视化地图(图1)。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中国主题公园投资格局
-->Fig.1The spatial pattern of investment in theme parks of China
-->

本文涉及样本建成开放时间、投资额(亿元)、投资来源等数据通过样本官方网站查询后整理得到,对于部分缺失部分,通过相应词条进行互联网搜索得以补充完善。

3 结果分析

3.1 中国文化旅游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投资规模与数量也不断增长。从图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文化旅游投资规模和主题公园数量均呈现整体增长的态势,并以2004年为节点,呈现之前“规模小、增长慢、波动小”,之后“规模大、增长快、波动强”的特点,尤其从2008年开始两者增长速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反映出2004年之前,文化旅游作为国内新兴休闲产品,同时深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北京“大观园”等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成功,刺激了休闲市场的消费需求和资本市场的投资意愿,并带动当时全国以“西游记宫”为代表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建设与扩张。但受到当时消费水平、市场范围、技术条件等因素制约,文化旅游开发处于较原始粗放的初级阶段,投资规模比较小、总体增长缓慢。2004年后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结构转变、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关注以及旅游发展规范管理,尤其国家旅游局A级景区评定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大大规范提升了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旅游基础设施、娱乐环境设计、交通便捷性、景区文化展现等的重视,促使文化旅游的投资增加与规模扩大。其中,自2008年以后,随着国内“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实施,以及政府相关鼓励文旅融合发展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文化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社会、企业、私人资本流入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投资规模、额度、密度等水平均较以前大幅提升。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中国主题公园投资的时间演化序列
-->Fig.2The evolution sequence of investment in theme parks of China
-->

同时注意到,中国文化旅游以中小投资为主,呈现“质小量大”的配置格局,且资本投资数量与投资规模在数量关系上呈现“M形”结构特征。综合图1图3可以看出,主题公园投资以20亿元以下的中小规模最多,其中5亿元及以下小规模投资累计占到总投资额的50%,投资20亿元及以下占比累计接近80%。反映,文化旅游体验作为大众消费的热点追求,“质小量大”的投资格局充分开发了区域文化旅游的市场潜力,保障了文化旅游投资规定的“门槛游客”,使中小规模文化旅游投资风险大大降低,是文化旅游开发极具竞争力的投资战略与模式。进一步分析认为:体验消费作为居民收入水平与层级结构的直接表征,其能力和结构是影响中国主题型文化旅游资本配置格局的根本规定。结合相关研究,中国居民收入层级结构呈现底部巨大“金字塔型”,中低收入人口比重达到80%以上[22],构成休闲消费绝大部分的市场需求,这与主题公园中小投资的规模和数量呈现高度耦合特征,满足了大众消费对文化休闲体验的供需平衡。因此,由居民收入水平决定的旅游体验需求是主题公园资本配置的基础和根据,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大众休闲消费能力是影响中国文化旅游投资结构的根本因素。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中国主题公园投资的规模与数量关系
-->Fig.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ale and quantity of investment in theme parks of China
-->

3.2 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的空间类型结构

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的空间类型结构是指基于文化旅游资本不同来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空间关系而形成的中国不同省域文化旅游资本构成与组合状况。它反映了中国文化旅游资本空间组合、空间配置和空间效益的差异。根据研究样本与资本来源地间空间关系,中国文化旅游资本可划分为外商国际资本、省域外部资本和省域内部资本三种类型。研究针对中国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类型结构(图4)分析得到:
(1)受区域文化旅游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对外交往和开放程度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中国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类型结构差异明显。北京、上海2地外商国际资本在区域主题公园投资中占主导地位,表现出高度的国际化资本运作水平和参与程度;天津、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甘肃、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贵州、云南、海南、广西等15地文化旅游资本结构中省域外部资本占比最高,区域主题公园建设呈现明显的外部依赖型特征;重庆、辽宁、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内蒙古、宁夏、新疆等12地省域内部资本在主题公园建设和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呈现强烈的内生动力型特征。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4中国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的空间类型结构
-->Fig.4Spatial types of cultural tourism capital in Chinese provinces
-->

(2)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空间类型结构是影响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机制的核心要素。北京、上海等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水平和能力的大都市,是外商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门户和通道;在资本国际化、市场规模化、竞争自由化、休闲惯常化等优势环境吸引下,区域主题公园投资成为国际资本开拓中国文化旅游市场的突破口,以大规模高品质投资形成品牌优势和示范效应,实现中国文化旅游市场占领和空间渗透;因此,国际资本主导的文化旅游发展体现了浓重的国际化投资的战略意识与竞争思维。天津、黑龙江等积极发挥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目的地形象和投融资环境等优势,吸引外部资金参与区内文化旅游开发中来,实现资源、市场、形象、客源等优势向资本优势的成功转化,推动地区文化旅游发展[23];但必须注意到,外部依赖型资本结构是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内生驱动力匮乏的表现和以地区文化旅游发展主导权和资源收益权置换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本霸权的结果,可能导致文化旅游收益外流及资本过分逐利行为。重庆、辽宁等发挥省域内部资本熟悉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资源本底、客源分布等状况的当地优势,因地制宜组织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挖掘和品牌经营,有利于资本精准化、合理化和高效化配置;但内生动力型过分的内部路径依赖易于形成知识学习的惰性,造成对外部先进投资理念、运营模式、产品研发等的缺乏和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滞后。
(3)合理的资本空间类型结构是推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结合地区主题公园发展实际,选择广东、江苏、浙江、辽宁、重庆、山东、四川等7地文化旅游发展水平较高区域进行资本结构分析,得到:省际内部资本、省际外部资本、外商国际资本间6∶3∶1结构关系是实践中最具竞争力的区域文化旅游资本空间结构模式,内部资本为当地文化旅游开发主导力量,外部资本发挥重要作用,国际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开发。 6∶3∶1资本空间结构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省域内部文化旅游资本在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产品创新、技术升级、营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强化资本的本地溢出效益,进一步提升地区文化旅游内生发展动力,形成地区文化旅游资本“流动、生产、增值、流动”的良性循环。同时,区域省域外部资本和外商国际资本优势便于国内外先进文化旅游开发技术、理念、营销等的交流与学习,对省域内部资本实现有益支撑,促进区域文化旅游开发水平、市场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3.3 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的空间流动特征

流动性是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旅游资本的跨区域流动和配置普遍存在。旅游资本流动是具有流向与流量的矢量流。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条件下,外商国际资本和省域外部资本受资本趋利性、行为主体战略性和投资政策最优性等影响表现出差异化的空间流动特征。
3.3.1 外商国际资本空间流动特征 旅游产业一直是外商资本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外商国际投资是支持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外商国际资本的流动特征也是中国国际贸易与合作水平、方向、层级和结构的直接反应和客观表达。研究对外商国际资本源地进行梳理发现,中国主题公园外商资本来源较为集中,主要有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英国、法国和芬兰等13个国家和地区。
进一步分析得出:① 中国文化旅游外商国际资本流以近距离汇入为主,与源汇地间旅游交往、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表1可以得到,2014年13个外商资本源地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当年进出口额46.2%,76.9%源地在进出口总额排名中占据前20名;外商资本源地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占到中国当年外商直接投资82.3%,在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排名中均位于前40名以内;在当年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数中36%的游客来自外商国际资本源地,其中,入境外国游客人数前10名的国家中有5名为中国外商国际资本源地。地理空间上接近、文化背景相似、经济往来密切、人员交往频繁及由此带来的成本节约优势为外商国际资本就近流动提供便利条件。② 中国文化旅游外商资本汇地规模、数量和密度空间分异明显,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自东向西递减(图5)。东部沿海经济基础好、对外交通便捷、休闲产业发育完善、文化旅游市场广阔、居民文化旅游消费能力强,吸引了77.8%的外商主题公园投资项目和83.9%的外商国际资本投资额,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外商投资最密集区域;中部地区毗邻东部地区,借助区位、成本、交通、资源优势吸引外商资本汇入,全国13.3%外商文化旅游投资项目和投资额落地中部地区,呈现区域文化旅游外商投资“相对集中、沿江分布”的整体特点;西部地区整体经济落后、消费市场狭小、交通不畅、对外交往较少无法满足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生存需求,整个区域仅在重庆、四川和广西分布有8.9%外商文化旅游投资项目和2.5%外商文化旅游投资额。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5中国文化旅游外商国际资本规模与格局
-->Fig.5The spatial scale and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of cultural tourism in China
-->

Tab.1
表1
表1外商国际资本源地与中国经济贸易关系
Tab.1The economic and trade ties between sources of foreign capital and China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排名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排名入境外国游客人数(万人次)排名
美国5551235512370746209.323
中国香港37569852281268201--
日本3123118534325304271.762
中国台湾1982837552018128--
澳大利亚136776847238532467.2110
马来西亚1020056381574926112.965
英国808678712735341160.4714
新加坡797399113582668397.147
印度尼西亚63544851878023256.6915
法国557648320712071251.716
新西兰14243474247483812.6620
芬兰915016556722356.0342
中国澳门380527815505715--
总额430152734119561562636.08
占比(%)46.282.335.9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5)》。
新窗口打开
3.3.2 省域外部资本空间流动特征 省域外部资本是支持区域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力量。研究对中国省域文化旅游外部资本流动数据进行梳理(表2),发现:中国文化旅游外部资本的空间流动主要发生在25地之间,其中,CR个省域没有发生省域外部资本空间流动。反映,中国省际文化旅游资本跨空间流动呈现“源少汇多”的结构特征,省域外部资本输入成为多地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文化旅游资本主要输出省份包括广东、辽宁、吉林、北京、浙江、山东、上海等地,是中国文化旅游市场开拓、产业扩展的中坚力量。省域外部资本源地输出往往是借助自身文化旅游资本原始积累和相对优势,通过文化旅游直接资源开发、景区运营、市场宣传等实现资本配置与布局,是源地文化旅游发展、壮大和成熟过程中,文化旅游资本扩张的结果。实地调研中发现,随着跨区域文化旅游资本合作模式和机制的成熟,源地以品牌经营、资产托管等形式的“软资本”输出比重越来越大,不仅有利于拓宽源地资本输出路径与形式,对实现汇地文化旅游资本多元化、文化旅游市场培育、文化旅游内生动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塑造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均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提升中国文化旅游整体竞争力,扩大中国文化旅游世界影响力,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Table 2
表2
表2中国文化旅游省域外部资本流动状况
Table 2The flow of interprovincial capital about cultural tourism in China


新窗口打开
分析省域外部资本流动系数④ (图6) 得出:受“源少汇多”结构影响,中国文化旅游省域外部资本流动效益较低,且省际差异较大。图6 中的数据显示,超过66%省际资本流动系数在1 以下,且流动系数大于1 的资本流动近50%以广东省为源地。反映受地区文化旅游资本积累水平、省际资本流通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国文化旅游省域外部资本多为单向流动,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制约了资本流动效益的外部溢出性,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旅游提质增效和品牌提升的主要障碍。同时,图6 清晰反映了省域外部资本源汇地间流动系数集中分布和空间差异明显,呈现出区域文化旅游资本流动的位序—规模递减规律。省域文化旅游资本流动以区域经济合作为基础,以省际文化旅游市场需求为约束,在省际资本流动规模、经济合作水平、资本路径依赖和休闲文化认知等影响下,省际文化旅游外部资本空间流动形成突出的位序—规模结构,流动效率差异大。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6中国文化旅游省域外部资本“源—汇”地间流动系数
-->Fig.6The flow coefficient of interprovincial capital about cultural tourism between "origin-destination" in China
-->

3.4 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的空间流动结构

空间是资本配置、流动、生产和增值的场所。空间流动结构是流态网络系统发育、构建和完善的基础,影响着空间网络的复杂化、稳定性和效率水平。文化旅游资本流动的空间结构是文化旅游资本跨区域配置和布局的结果和区域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合作、经验学习的重要依据。
3.4.1 外商国际资本的空间渗透结构 空间渗透是资本跨区域流动,实现空间配置、空间整合和空间扩张的有效方式。研究通过梳理时间尺度上省域文化旅游外商国际资本汇地扩展,分析其流动的空间渗透过程(图7a)与结构模式(图7b)。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7中国文化旅游外商国际资本空间渗透格局及其结构模式
-->Fig.7The penetrative and structural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capital in China
-->

中国文化旅游外商国际资本的空间渗透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呈现不同的渗透模式和特征。从南北方向来看,中国文化旅游外商国际资本呈现以扇形模式自南北方向同时向腹地渗透的特征。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广东和辽宁成为文化旅游外商资本在南北方向实现空间渗透的支点和门户,完成对中国文化旅游投资空间的分解。之后,随着文化旅游休闲体验方式在中国传播以及最早外资进入的深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和大连海昌海底世界、极地海洋公园的成功,在国内引起强大的示范效应,国内大中小城市通过知识学习,积极发掘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组织鼓励各类资本进行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建设。与此同时,文化旅游外商国际资本借助同国内资本合作与品牌优势,积极向湖南、广西、河北、北京等腹地区域流动和渗透,并在资本渗透方向上形成资本扩张的扇面,成为文化旅游外商资本从南北方向上向大陆腹地实现空间渗透的前沿。
从东西方向来看,中国文化旅游外商资本呈现以点轴模式沿黄金水道自东向西渗透的特征。中国文化旅游外商资本实现了南北方向的空间渗透和压缩,受到资本渗透距离衰减规律和制度壁垒等因素影响,资本向腹地渗透能力和程度不断减弱,外商资本为克服这种地理距离、社会制度、文化交流等造成的资本渗透屏障,利用黄金水道增强腹地与外界联系,提升与拓展资本空间渗透能力和渠道的优势,形成典型点轴系统,发挥集聚核辐射作用,实现文化旅游外商资本向腹地空间的横向渗透。最后,以空间分解、空间整合、空间压缩和轴向辐射的系统过程,实现文化旅游外商国际资本的空间渗透,并引导外商国际资本配置“两区一带”格局,即环渤海密集区、珠三角密集区和黄金水道辐射带。
3.4.2 省域外部资本的空间流动结构 中国文化旅游省域外部资本流动形成了以广东、辽宁、北京和浙江等4地辐射核和福建、海南、江苏、四川和重庆等5地集聚核为框架的密集网络空间,规定了中国文化旅游省域外部资本空间流动整体脉络和格局。本文借鉴旅游地理学经典O-D(客源地—目的地)模式,提炼出中国文化旅游省域外部资本流动的空间“二元”结构(图8)。该结构由资本源地辐射系统和资本汇地集聚系统构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共同建构了文化旅游资本源汇地间空间流动的模式与体制。以广州、辽宁、浙江和北京为核心的资本源地辐射系统借助资本输出,建立源汇地物资、技术、人员、知识等文化旅游发展要素流动和联系的网络,主导了文化旅游资本扩散和配置的方向与模式,成为空间“二元”结构发育、形成、成熟以及省域文化旅游资本流动规模、范围、强度、效率扩大和增强的基础和框架。以福建、海南、江苏、四川和重庆等5地为核心的资本汇地集聚系统凭借良好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比较优势,利用源地资本扩散的机遇和寻求合作的契机,促进当地文化旅游资本的汇入与积累,是资本流动的终点和资本增值的场所。同时,汇地积极发挥资本在联系省域内外文化旅游项目合作、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源汇地间资本、社会和文化的联系,增强文化旅游资本空间网络的密度和联系的厚度,实现空间“二元”结构系统完善、组织有效和联系稳定。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8中国文化旅游省域外部资本空间流动格局及其结构模式
-->Fig.8The architectural patterns of interprovincial capital about cultural tourism in China
-->

中国文化旅游省域外部资本流动的空间“二元”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主导和胁迫下,资本为利益增值而扩散的结果。由于省际经济差异造成文化旅游资本“源少汇多”结构特征,强化了资本空间网络体系中汇地集聚系统的竞争压力和源地辐射系统的主导权力,因此,空间“二元”结构表现出同城乡“二元”结构类似的非均衡性与非对称性。

4 结论

流动是资本增强自身配置效率和水平的有效方式,并一定程度决定了区域发展的产业格局和产业地位[25],资本结构影响着资本流动的基本方向、模式、范围和效率。文化旅游资本空间结构与空间流动是中国省域文化旅游开发优化区位选址、资本配置、融资模式等的指示器。本文基于中国311家主题公园投资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文化旅游投资趋势、资本结构和资本流动等,提炼出文化旅游资本空间渗透模式与空间流动结构,实现了文化旅游资本研究的理论化提升。主要结论为:
(1)在中国,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日益成为居民消费体验的重要领域,其投资规模和数量均呈现整体增长态势。随着居民体验消费层级提升,景区开发规范水平提高以及旅游休闲模式升级,中国文化旅游投资呈现以2004年为节点由“规模小、增长慢、波动小”向“规模大、增长快、波动强”转变的特征。同时,在大众休闲消费能力和社会经济实力约束下,中国文化旅游资本以中小投资为主,并呈现“质小量大”配置格局,投资数量与规模间具有“M形”数量关系。
(2)研究依据文化旅游资本源地与汇地间空间关系,将中国文化旅游资本空间类型结构划分为外商国际资本、省域外部资本和省域内部资本。在区域资本结构差异化主导下,中国省域间形成不同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特征各异。经过典型样本检验,认识到:省际内部资本、省际外部资本、外商国际资本间6∶3∶1类型结构关系是实践中最具竞争力的区域文化旅游资本空间类型结构模式。
(3)中国文化旅游资本空间流动,首先,外商国际资本以近距离汇入为主,并与资本源地在旅游交往、国际贸易和投资规模等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外商国际资本空间配置呈现明显梯度差异,东部外商投资最为密集,中部相对集中、沿江分布,西部整体落后;其次,省域外部资本呈现“源少汇多”结构特征,省际间资本流动的位序—规模递减规律明显,整体资本流动效益低下。
(4)中国文化旅游资本的空间流动结构,外商国际资本的空间渗透,在南北方向上,以辽宁、广东为支点,通过知识学习和示范效应,以扇形模式形成空间分解、空间整合和空间压缩系统有机的空间渗透模式;在东西方向上,以点轴模式沿黄金水道自东向西实现主题型文化旅游资本市场的空间渗透和占领,引导外商国际资本配置呈现“两区一带”格局。省域外部资本的空间流动结构,以4个辐射核和5个集聚核为依托,形成了以空间密集网络为基础的空间“二元”结构系统,并表现出由区域经济差异主导和胁迫下源地辐射系统和汇地集聚系统间非均衡特征。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21][Zhou Chunbo, Li Ling.Capita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evolvement path, legal regul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 Economic Management, 2015, 37(10): 125-135.]
[本文引用: 1]
[22]Rakesh K..URL [本文引用: 1]
[23]程晓丽, 胡文海.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 地理研究, 2012, 31(1): 169-177.
[本文引用: 1]

[Cheng Xiaoli, Hu Wenhai.Pattern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e demonstration zone of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2, 31(1): 169-177.]
[本文引用: 1]
[24]王正. 中国流动人口时空信息图谱分析与可视化研究
.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Wang Zheng.A study on geo-informatic patterns and geo-visualiz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 Beijing: Master Dissertation of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

[25]严浩坤. 中国跨区域资本流动: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 杭州: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本文引用: 1]

[Yan Haokun.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regional: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 Hangzhou: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 2008. ]
[本文引用: 1]
[26]陈倬, 梁欣. 乡村旅游中文化资本的经济分析
.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2, 31(4): 105-111.
[本文引用: 1]

[Chen Zhuo, Liang Xin.The economic analysis on cultural capital of rural tourism
. 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12, 31(4): 105-111. ]
[本文引用: 1]
[27]赵蕾, 余汝艺.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研究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24(1): 66-71.
[本文引用: 1]

[Zhao Lei, Yu Ruyi.The dynamic system for the convergence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24(1): 66-71.]
[本文引用: 1]
[28]黄震方, 陆林, 苏勤,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 地理研究, 2015, 34(8): 1409-1421.
[本文引用: 1]

[Huang Zhenfang, Lu Lin, Su Qin, et al.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d breakthrough of predicament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8): 1409-1421.]
[本文引用: 1]
[1]唐雪琼, 钱俊希, 陈岚雪. 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适应与重构: 基于哈尼族长街宴演变的分析
. 地理研究, 2011, 30(5): 835-844.
[本文引用: 1]

[Tang Xueqiong, Qian Junxi, Chen Lanxue.Cultural adap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inority festivalactiviti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Hani Long-Street Banquet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1, 30(5): 835-844.]
[本文引用: 1]
[29]余凤龙, 陆林. 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差异研究
. 人文地理, 2010, 25(3): 124-127.


[Yu Fenglong, Lu Lin.A study on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ces in China with 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of change
. Human Geography, 2010, 25(3): 124-127.]

[2]刘传喜, 唐代剑, 常俊杰. 杭州乡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机理研究: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6): 35-44.
[本文引用: 1]

[Liu Chuanxi, Tang Daijian, Chang Junjie.Spatial tempo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sm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Hangzhou: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apital
.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5, (6): 35-44.]
[本文引用: 1]
[30]王华, 郑艳芬. 遗产地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制度嵌入性: 丹霞山瑶塘村与断石村比较研究
. 地理研究, 2016, 35(6): 1164-1176.


[Wang Hua, Zheng Yanfen.Tourism participation of rural communities at the heritage sites in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Yaotang village and Duanshi village in the Danxia Mountain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6, 35(6): 1164-1176.]

[3]黄郁成, 张国平, 李金波. 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关系研究
. 旅游学刊, 2007, 22(6): 75-79.


[Huang Yucheng, Zhang Guoping, Li Jinbo.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s in rural tourism
. Tourism Tribune, 2007, 22(6): 75-79.]

[31]Salazar N, Celeste A, Devine J,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旅游与社会文化变迁(二)
. 旅游学刊, 2013, 28(12): 3-14.
[本文引用: 3]

[Salazar N, Celeste A, Devine J, et al.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writing: Tourism and social culture changes (2nd)
. Tourism Tribune, 2013, 28(12): 3-14.]
[本文引用: 3]
[32]余汝艺, 梁留科, 朱国兴, . 从宗教景区上市透视宗教文化资本化
. 旅游学刊, 2014, 29(5): 51-57.
[本文引用: 1]

[Yu Ruyi, Liang Liuke, Zhu Guoxing, et al.A perspective on religious cultural capitalization through the market listing of religious tourist attractions
. Tourism Tribune, 2014, 29(5): 51-57. ]
[本文引用: 1]
[4]李文静.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本文引用: 2]

[Li Wenjing.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pital structure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listed China's tourism companies
. Shanghai: Master Dissertation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12.]
[本文引用: 2]
[33]Attanasia G, Casoriab F, Centorrinoc S, et al.Cultural investment, local development and instantaneous social capital: A case study of a gathering festival in the south of Italy.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13, 47(12): 228-247.
[本文引用: 1]
[34]保继刚. 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反思及国际主题公园进入中国的透视
. 风景园林, 2005, (2): 26-30.
[本文引用: 1]
[5]冉恒. 旅游投资的筹资成本研究初探
. 特区经济, 2006, (11): 234-235.
[本文引用: 1]

[Ran Heng.The research on cost of tourism investment
. Special Zone Economy, 2006, (11): 234-235.]
[本文引用: 1]
[34][Bao Jigang.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me parks in China and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theme parks′ entering China
. Landscape Arehitecture, 2005, (2): 26-30.]
[本文引用: 1]
[35]钟士恩, 张捷, 李莉, .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回顾、评价与展望
. 旅游学刊, 2015, 30(8): 115-126.
[本文引用: 1]
[6]陆林, 葛敬炳, 苏静. 基于制度变迁的浙江省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研究
. 旅游学刊, 2008, 23(5): 33-37.
[本文引用: 2]

[Lu Lin, GeJingbing, Su Jing. A 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privately-runcapital invest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institutional vicissitudes
. Tourism Tribune, 2008, 23(5): 33-37.]
[本文引用: 2]
[7]佘国强, 王洁. 长沙市旅游项目投资环境评价
. 经济地理, 2011, 31(10): 1750-1753.
[本文引用: 2]

[She Guoqiang, Wang Jie.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ourism project investment in Changsha city
. Economic Geography, 2011, 31(10): 1750-1753.]
[本文引用: 2]
[8]李锋. 基于综合模拟法的区域旅游投资预警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5): 148-156.
[本文引用: 2]

[Li Feng.Study on the warning of regional tourism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method of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1(5): 148-156.]
[本文引用: 2]
[9]李修志. 旅游资本集约化运营的初步研究
.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本文引用: 1]

[Li Xiuzhi.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tensive operation of tourism capital
. Kunming: Master Dissertation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2007.]
[本文引用: 1]
[10]肖宁. 我国旅游企业上市融资能力评价研究: 以北京众信国际旅行社为例
.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Xiao Ning.The adaptability research of Chinese tourismenterprises listing and financing: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UTS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Co., Ltd
. Shenyang: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4.]

[11]麻学锋, 何颖怡, 孙根年. 旅游投资决定机制及其时空响应: 以张家界为例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2): 222-231.


[Ma Xuefeng, He Yingyi, Sun Gennian.Mechanism of tourism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and itsspatio-temporal responses: A case study in Zhangjiajie
.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4, 33(2): 222-231.]

[12]姜曼. 中国旅游类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
. 广州: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本文引用: 1]

[Jiang Man.A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ructure of Chinese tourism listed companies
. Guangzhou: Master Dissertation of Jinan University, 2009.]
[本文引用: 1]
[13]王如东, 诸大建.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旅游投资对城市经济贡献的研究: 以苏州市为例
. 旅游学刊, 2009, 24(11): 20-24.
[本文引用: 1]

[Wang Rudong, Zhu Dajian.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investment to urban economy based on I/O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Suzhou
. Tourism Tribune, 2009, 24(11): 20-24.]
[本文引用: 1]
[14]夏李君, 傅元海.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研究
.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2, 28(3): 100-105.


[Xia Lijun, Fu Yuanhai.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ceipts
. 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2012, 28(3): 100-105.]

[15]阳国亮. 旅游投资的乘数效应与旅游扶贫
. 学术论坛, 2000, (6): 83-85.


[Yang Guoliang.Multiplier effect of tourism invest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 Academic Forum, 2000, (6): 83-85.]

[16]刘静艳, 陈阁芝, 肖悦. 社会资本对生态旅游收益与居民环保意识关系的调节效应
. 旅游学刊, 2011, 26(8): 80-86.
[本文引用: 1]

[Liu Jingyan, Chen Gezhi, Xiao Yue.On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on ecotourism benefits and residents'a 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ourism Tribune, 2011, 26(8): 80-86.]
[本文引用: 1]
[17]李琮.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空间生产: 消费模式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6(1): 39-40.
[本文引用: 1]

[Li Zong.Tourism space prod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economy: Consumption patterns.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9, 6(1): 39-40.]
[本文引用: 1]
[18]李彪. 古镇旅游空间生产的动力及其在旅游资本循环中的博弈
. 财经理论研究, 2015, (6): 91-99.


[Li Biao.The power of ancient town tourism space productionand the game in tourism capital cycle
.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eory, 2015, (6): 91-99.]

[19]吴启焰, 王兆杰. 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 人文地理, 2011, 26(1): 113-117.


[Wu Qiyan, WangZhaojie. The application of Bourdieu's theory of cultural capital in tourism planning
. Human Geography, 2011, 26(1): 113-117.]

[20]李鹏, 保继刚. 自然旅游资源规制中的资本霸权: 基于广东南昆山温泉的个案研究
. 地理科学, 2015, 35(7): 838-844.


[Li Peng, Bao Jigang.Capital Hegemony in the regulation of national fourism resource: A case study of Nankun Hot Spr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7): 838-844.]

[21]周春波, 李玲. 旅游资源资本化: 演进路径、法律规制与实现机制
. 经济管理, 2015, 37(10): 125-135.
[本文引用: 1]
[35][Zhong Shi'en, Zhang Jie, Li Li, et al. Review, evalu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me park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 Tourism Tribune, 2015, 30(8): 115-126.]
[本文引用: 1]
相关话题/旅游 文化 空间 结构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