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结构性增长研究——以唐山市为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李江苏1,, 唐志鹏2,3,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封 475001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3.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昆明 650500

An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e of regenerative resource-based cities: A case of Tangshan city

LIJiangsu1,, TANGZhipeng2,3,
1.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of Henan Provi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Henan,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y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3.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Geopolitical Setting of Southwest China and Borderland Development, Kunming 650500, China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唐志鹏(1978- ),男,四川成都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tangzp@igsnrr.ac.cn
收稿日期:2016-11-21
修回日期:2017-02-22
网络出版日期:2017-04-20
版权声明:2017《地理研究》编辑部《地理研究》编辑部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29,41571518,41430636)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ZH04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江苏(1983- ),男,云南曲靖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lijs.09b@igsnrr.ac.cn



展开

摘要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2002年和2012年唐山市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增长态归因矩阵模型和Probit模型,研究了唐山市分行业总体的结构性增长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2年唐山市煤炭采选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总体上都没有呈现结构性增长,基本摆脱了对煤炭和钢铁的高度依赖;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呈现出产业转型的趋势;产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影响力系数呈现负向影响,感应度系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产业直接增加值率则呈现正向影响。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提高直接增加值率,更加关注提升与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结构性增长;产业;影响因素;唐山市
Abstract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s a hot topic for resource-based cities.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table of Tangshan in 2002 and 2012, the whole structural increase of industries in Tangshan and their impact factors are analyzed by the increasing causative matrix and probit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not a structural increase in the sector of coal mining and processing and the sector of metal smelting and pressing from 2002 to 2012. Tangshan has been out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with the high dependency on coal and steel. Some sectors have experienced a structural incr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high technology, such as special equipment, instrumentation and cultural offic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s well a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All of the indications illustrate that Tangshan has shown a tre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s for the impact factors of industrial structural increase, it is found that the industrial influence coefficient has a negative effect, while the industrial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GDP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value added, and industrial direct value added ratio have positive effects. Finally,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ratio of direct value added and linkages with downstream industries for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Keywords:resource-based cities;structural increase;industry;influential factor;Tangshan city

-->0
PDF (612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李江苏, 唐志鹏. 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结构性增长研究——以唐山市为例[J]. , 2017, 36(4): 707-718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704009
LI Jiangsu, TANG Zhipeng. An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e of regenerative resource-based cities: A case of Tangshan city[J]. 地理研究, 2017, 36(4): 707-718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704009

1 引言

201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优势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能源资源的供应地,这些城市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过于强调资源型产业的支柱地位,忽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长远统筹规划,导致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资源枯竭和替代产业乏力等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惯性影响和路径依赖,资源型城市往往被锁定在生产链的上游,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加快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随着“调结构”成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发展的主旨之一,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型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风险逐渐显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按照资源保障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这四类城市反映了资源型产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向[1]:成长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上升阶段,资源保障潜力大,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是中国能源资源的供给和后备基地,应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成熟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稳定阶段,资源保障能力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是现阶段中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应高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型产业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衰退型城市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地区,应着力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大力扶持接续替代产业发展,逐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再生型城市基本摆脱了资源依赖,经济社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是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区,应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本质是通过引导经济结构升级,降低城市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大多发表于2000年以前,原因在于国外对资源开发引起的城市衰退和结构性问题多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2000年以后,国外对资源型城市的专项研究逐渐减少,讨论较多的成功范例包括德国鲁尔区和日本北九州等[2-7]。国内对资源型城市的大量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包括资源型城市概念的界定[8,9]、产业转型问题成因以及发展对策研究[10-18]、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19]、服务业发展[20]、接续产业的发展[21]以及建设用地评价[22]。目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指标评价[23,24]、数据包络分析[25]、欧氏空间距离[26]、计量经济学模型[27]和生命周期模型[28]等。这些研究成果尽管对中国资源型城市作了定量计算和政策分析,但缺乏涉及具体产业部门的研究,尤其是涉及城市内部产业间由于上下游关联影响导致的结构性变化。
再生型资源型城市由于已经基本摆脱了资源依赖,研究其发展历程和产业结构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其他三种类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唐山市是河北省所辖地级市,作为再生型资源型城市,是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排头兵。唐山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天津市毗邻,总面积13472 km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757.7万,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矿产资源,享有“北方煤都”“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盛名。2000-2013年唐山市三次产业结构基本为“二三一”的架构。第二产业比重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状态,第一产业比重则呈现缓慢下降状态(图1)。产业的发展往往有内在动力驱动,内在动力除了资本和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外,产业之间潜在的需求会促使所拉动的产业发生增长变化趋势。这种产业间的需求拉动效应更能反映经济系统结构性增长问题。研究再生型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依赖的潜在发展产业,通过分析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厘清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结构性变动的主导因素,对于指导其他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再生型资源型城市——唐山市产业的结构性增长的影响因素,最终为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跨入再生型资源型城市,进而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政策建议。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2000-2013年唐山市三次产业结构
-->Fig. 1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angshan city from 2000 to 2013
-->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产业的结构性增长——增长态归因矩阵[29] 归因矩阵是一种研究产业结构性变化的定量方法,并在产业研究中得到了应用[30-34]。两个时期经济状况的转移概率矩阵可以表示为: PtC=Pt+1,式中: PtPt+1分别是 t时期和 t+1时期经济状况的转移概率矩阵; C是归因矩阵。两个时期矩阵之间变动的转移概率矩阵元素表示为: pijt+1=kpiktckj,矩阵p的行和是1,这样 t+1时期的转移概率 pijt+1t时期转移概率 pikt的加权线性组合,其中的权就是归因矩阵中的元素 ckj,元素 ckj反映了对于任何状态i,状态k对状态j变动概率的影响。若 ckj为负,表示状态k比状态j更有竞争力,因为它导致向状态j的转移概率减小;若 ckj为正,表示状态j比状态k更有竞争力,因为它增加了向状态j的转移概率。归因矩阵的元素可以表示为:
cij=kekjAkiPtij),cii=1+kekjAkiPt(1)
式中: ekj=Pkjt+1-Pkjt; Aki对应的代数余子式; Pt表示矩阵的行列式;元素 cijij是使状态k与状态j之间转移的概率 ekj的加权平均值,其中权等于 AkiPt,它度量了状态k与状态i之间的关系。这里状态i对变动到状态j的影响,既包括直接影响(部门之间直接影响)Pij,又包括了间接影响(部门之间通过其他部门发生影响) Pkj(kj)。类似地,这个模型也可以表示为: pijt+1=kcikpkjt。这种情况下, t+1时期的转移概率 pijt+1t时期转移概率 pkjt的线性组合;元素 cik反映了对于任意状态j,状态i对状态k变动概率的影响。若 cik为负,表示状态k减小状态i转移到状态j的可能性;若 cik为正,表示状态k增加了i状态转移到状态j可能性。增长态归因矩阵表示为[29]
pijt+1=pkjt+kdikpkjt(2)
式中:增长态归因矩阵元素dik满足各列的i行加和都是0;元素 pijt+1可以看成i部门通过k部门对j部门贡献的比重,对于固定基准期t一个j部门对k部门完全需要的比重 pkjt,其中某一i部门对k部门的贡献 dik的增加必然导致另一些部门对k部门贡献 dik的减少。 dik>0时,说明由于k部门的影响,i部门的产品作为中间产品向j部门的最终需求转化增强,即i部门对j部门的贡献增大;同时也反映了通过k部门的最终需求拉动,对i部门拉动效应呈增长趋势。这样通过考察增长态归因矩阵各元素 dik的大小来识别i部门结构性变动的最大影响的k部门。 kdik>0,i部门总体呈结构性增长,反之亦然。由于各行业部门经济效益用增加值来反映,在式(2)中采用P矩阵为部门间由于最终需求拉动引致完全增加值率系数矩阵,即直接增加值率系数对角阵与列昂惕夫逆矩阵乘积,用以考察唐山市2002-2012年各产业是否出现结构性增长。
2.1.2 产业关联效应——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35]
Ej=1ni=1nbij1n2i=1nj=1nbijFi=1nj=1nbij1n2i=1nj=1nbij(3)
式中:bij为投入产出表中的列昂惕夫逆系数,表示j部门每增加1单位最终需求对i部门的完全需求量;Ej表示j部门每增加1单位最终需求拉动所有部门总产出的增加量,表示后向效应;Fi表示i部门每增加1单位初始投入波及所有部门总产出的增加量,表示前向效应,EjFi值越大,表明产业关联的后向和前向效应越大。
2.1.3 产业的总体结构性增长影响因素分析——Probit模型
yi=β0+β1x1i+β2x2i+?+βmxmi+μii=1,2,?,n(4)
式中:yi为二元离散选择变量,yi=1表示相应产业发生了总体结构性增长,yi=0表示相应产业未发生结构性增长; β0为常数项, β1,β2,?,βm均为相应系数; μi为标准正态分布残差项; x1i,?,xmi分别为对应i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解释变量。由于上述模型不是连续分布函数,不能采用最小二乘估计,而需要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对其概率分布进行参数估计。所估计的回归系数并不是普通回归模型那样理解为对应自变量引起的边际效应,而只能从符号上判断自变量的增加引起因变量概率的增减,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因变量概率随自变量增加而增加,反之则表明减少。

2.2 数据来源

采用河北省投入产出学会所编制的2002年和2012年唐山市42部门投入产出表。2012年投入产出表是目前可获得的最新地区投入产出表数据,为使产业具有可对比性,将国民经济统一划分为33个部门(表1)。
Tab. 1
表1
表1唐山市国民经济的部门编号及名称
Tab. 1Each sector number according to its denomin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of Tangshan during 2002-2012
编号部门名称编号部门名称
1农林牧渔业1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金属矿采选业2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5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22其他制造业
6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2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7纺织业24燃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8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25水的生产与供应业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26建筑业
10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7批发零售业
1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
12化学工业29住宿餐饮业
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4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1金融保险业
15金属制品业32房地产业
16通用设备制造业33其他服务业
17专用设备制造业


新窗口打开
文中所需的唐山市2002年和2012年各行业直接增加值率,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均可由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获得,各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产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和完全增加值率也均可由投入产出数据计算获得。

3 结果分析

通过式(2)计算可以得到相关结果(表2)。在表1显示的33个国民经济部门中,产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部门有11个,占到了三分之一。
Tab. 2
表2
表22002-2012年唐山市产业总体的结构性增长计算结果
Tab. 2The results of total structural increase of each sector of Tangshan during 2002-2012
部门编号kdik是否总体结构性增长引致i部门结构性增长最大的k部门
1-0.1572纺织业
2-4.111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7.3970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
42.6600金属矿采选业
5-0.4122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
6-0.5144住宿餐饮业
7-0.6098批发零售业
80.2282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9-0.5538其他制造业
10-0.0981化学工业
11-0.318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2-1.116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3-0.3850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14-1.909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4869金属制品业
16-0.328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70.2463专用设备制造业
18-1.1855其他设备制造业
19-0.909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0-0.410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10.057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20.2953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
23-2.1595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40.7343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
25-0.316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6-0.3802建筑业
273.1121批发零售业
281.1444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
29-0.4338金融保险业
301.260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1-0.756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21.4380房地产业
33-1.0216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新窗口打开
在总体结构性增长部门中,绝大部分部门都是依赖部门自身拉动引致的结构性增长,包括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其中,对于制造业而言,由于产业链条较长,产业内部贸易较多导致部门自身需求拉动引致结构性增长较强,而对于能源部门而言,能源自消耗的比重较高导致部门自身需求引致结构性增长较强。通过计算发现2002-2012年期间,唐山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都已经不再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在资源产业中,唐山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部门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在制造业中,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部门既有传统的制造业如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其他设备制造业,也出现了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部门,如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在服务业中,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部门除传统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和房地产业外,具有科技创新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呈现出结构性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唐山市产业发展确实已经基本摆脱了对资源高度依赖,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型升级。
在国民经济中所有的产业相互依赖形成一条条的产业链。在不同的产业链条上,每个产业既可能作为下游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生产发展的最终需求,也可能作为上游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生产发展的初始投入,譬如在农林牧渔业至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的产业链中,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是下游产业;而在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至批发零售业的产业链中,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是上游产业。当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增大(或减小),表明该产业在产业链中对上游产业的关联程度有所增强(或减弱),即对上游资源能源等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投入的需求有所增强(或减弱),这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会导致对资源能源等原材料产业的依赖程度加重(或减轻),从而不利于(或有利于)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而当一个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增大(或减小),表明该产业在产业链中对下游产业的关联程度有所增强(或减弱),即对下游进一步精细加工制造及售后服务的波及感应有所增强(或减弱),这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会导致对资源能源等原材料产业的依赖程度减轻(或加重),从而有利于(或不利于)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
在产业系统中,每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总是同时存在的,即代表着相应产业对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并存。除了产业关联效应影响着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外,产业的规模比重以及产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比重也是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因素,譬如资源品采掘类行业的规模比重下降,表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正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非资源品采掘类行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比重上升,代表该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未来可能会成为支柱产业逐渐替代资源品采掘类行业的发展,这也表明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正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理亦然。这四种因素是最能直观体现出产业的发展变化,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指标直接加以反映。
通常产业关联效应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反映,产业的规模比重可以用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体现,产业直接增加值率体现了该产业的附加值高低,代表了该行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比重。2002-2012年唐山市产业总体结构性增长的影响因素不仅产业关联效应发生了相应变化(2012年产业关联效应中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减去2002年的差值),并且产业规模比重和产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比重也都发生了相应变化(表3)。
Tab. 3
表3
表32002-2012年唐山市产业总体结构性增长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
Tab. 3The result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otal structural increase of each sector of Tangshan during 2002-2012
部门编号影响力系数变化值感应度系数变化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变化值产业直接增加值率变化值
1-0.1095-0.0950-0.05830.0818
20.42530.8638-0.0154-0.3486
30.11030.33740.0030-0.1455
4-0.39111.61900.13260.2629
50.26380.1811-0.0209-0.2789
60.07980.0151-0.0128-0.1105
7-0.1092-0.4972-0.0037-0.0185
8-0.2068-0.0481-0.00840.0587
90.1007-0.2432-0.0148-0.1360
100.1301-0.1038-0.01530.0174
110.11150.20990.02220.0217
120.1378-0.7708-0.0276-0.0535
130.1476-0.1601-0.0343-0.0686
140.00630.58910.0624-0.0074
15-0.0493-0.51810.03420.0393
16-0.0731-0.04460.00490.0211
17-0.09670.0692-0.00480.0504
180.0435-0.4995-0.0136-0.0470
190.4270-0.1267-0.0001-0.3965
200.2076-0.2526-0.0051-0.1498
21-0.1863-0.2385-0.00180.1513
220.60240.1246-0.0513-0.5753
230.33420.0041-0.0030-0.1623
24-0.2647-0.38580.00010.0385
25-0.0943-0.21760.00080.0555
260.0208-0.28050.00490.0083
27-0.68760.26370.02770.4811
280.09720.98120.1195-0.1019
290.1703-0.0856-0.1115-0.2001
30-0.4689-0.1055-0.00380.3598
310.0619-0.0483-0.0096-0.1444
32-0.5547-0.02300.00850.4771
33-0.1861-0.5136-0.00460.1398


新窗口打开
表3显示出2002-2012年这一期间唐山市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产业无论是对上游拉动的影响力增强,还是对下游波及感应度增强,亦或是产业规模比重或产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比重有所增加,都难以直观看出这些因素是否对产业发生总体结构性增长有所影响,需要采用计量模型加以计算验证。
根据产业总体结构性增长的主要因素——影响力系数变化值x1、感应度系数变化值x2、产业增加值在GDP比重变化值x3和产业直接增加值率变化值x4。相关性Peason系数计算结果显示(表4),x1x4,x2x3,x1x3,x3x4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直接采用回归分析同时引入可能会导致较强共线性的产生,因此分别引入4个影响因素后再逐步引入其他相关性明显较小的影响因素,如同时引入x1x2,x2x4,以考察相关系数的稳健性(表5)。
Tab. 4
表4
表4唐山产业总体结构性增长影响因素的Pearson相关系数
Tab. 4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otal structural increase of each sector of Tangshan
x1x2x3x4
x11.00-0.014-0.334-0.958***
x2-0.0141.000.608***-0.002
x3-0.3340.608***1.000.346**
x4-0.958***-0.0020.346**1.00

注:***表示0.01水平上显著,**表示0.05水平上显著。
新窗口打开
Tab. 5
表5
表5Probit模型估计结果
Tab. 5Probit model estimation and results
变量估计参数常数项对数似然值LR统计量R2样本数
模型1分别单独估计各影响因素x1-2.368**-0.466*-17.2657.4790.17833
x21.108*-0.459*-18.8134.3840.10433
x311.537*-0.454*-19.0943.8230.09133
x42.191**-0.406*-18.7794.4530.10633
模型2同时估计影响因素x1-2.854***-0.458*-14.40613.1990.31433
x21.619**
模型3同时估计影响因素x21.379**-0.404-16.2219.5680.22733
x42.508**

注:***表示0.01水平上显著,**表示0.05水平上显著,*表示0.1水平上显著。
新窗口打开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通常是指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主导产业逐渐向非资源型产业转变,从而规避城市的衰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唐山市作为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是典型靠资源发展的传统资源型城市,其中煤炭和钢铁曾经是推动唐山经济高速发展的双动力。由于煤炭和铁矿资源的紧缺和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城市发展缺乏创新动力,资源环境压力加大[36]。根据表5计算结果,可以得知三种Probit模型估计参数的正负号相同,也皆体现出一定水平的显著性,表明所估计的参数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其中,行业影响力系数显示为负号,表明影响力系数增大反而使产业发生总体结构性增长的概率减小,即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增大反而对产业总体结构性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而行业感应度系数显示为正号,表明感应度系数增大促使产业发生总体结构性增长的概率增大。影响力系数反映的是该行业与上游产业的联系紧密程度,而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该行业与下游产业的联系紧密程度。进一步从微观企业角度来分析产业关联效应这一因素对唐山市产业转型的影响。
早期,唐山煤矿的多数矿区仅提供单一的原煤产品,煤炭生产链条比较短,深加工力度不大,产品附加值偏低。2008年以来,唐山煤炭企业开滦集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外部资源开发,煤炭产业和煤化工、现代物流、煤电热等支柱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9年唐山开滦集团和与北燃实业整合重组建立开滦京唐港煤化工园区,成为国内独立焦化企业中规模最大和技术最先进的具有循环经济意义的绿色煤化工园区[37]。唐山钢铁企业多以普通钢材为主要产品,“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在全国钢铁过剩去产能的大形势下,唐山钢铁企业提出分流职工、从钢铁主业向非钢产业转型,提出非钢产业的重点方向装备制造与工程技术、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服务于教育培训等,力争“十二五”末非钢产业年收入超过钢铁主业[38]。借助曹妃甸有利区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唐山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重型装备制造业。可见,降低对上游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以市场需求为信号,有助于产业的分化创新,延伸出其他非资源型产业。
表5显示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因素对该行业总体结构性增长的影响,这两项因素均为正号,表示对唐山市产业总体结构性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大表明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规模增大,产业支柱地位提升,有助于产业总体的结构性增长。产业的直接增加值率提高有助于减少物耗能耗,促使相关产业提高附加值含量,呈现总体结构性增长。2002-2012年唐山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结构性增长,科技创新的投入促使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唐山市全市共培育首批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18家[39]。目前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于设备焊接、机器人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集聚了工业企业205家,服务业企业365家[40]

4 结论与讨论

产业的结构性增长体现了由产业之间需求拉动的变化趋势,潜在反映了产业发展在经济系统的内在动力。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先行区,其产业实现结构性增长的路径对于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依赖,实现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唐山市为例,采用2002-2012年的33部门投入产出数据研究了唐山市产业的结构性增长,并确立了引致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相关产业的关键部门,最后分析了产业总体结构性增长的相关影响因素。具体结论和启示如下:
(1)唐山市曾经的支柱产业——煤炭采选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总体上都没有呈现结构性增长,表明唐山市以往的经济增长对煤炭和钢铁的高度依赖已经不再存在,步入了产业转型的阶段。作为现有的再生型资源型城市,唐山市绝大部分产业依赖部门自身拉动实现总体结构性增长,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他制造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是由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拉动引致结构性增长的最主要部门。资源型城市产业要实现结构性增长,摆脱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最主要的内在动力还是产业自身,尤其是产业链较长的制造业部门,需要在产业内进一步拓展精细加工,提升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条,这样有助于改变资源型城市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
(2)2002-2012年唐山市产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部门既有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出现了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实现转型的苗头往往是带有技术含量的部门先发展起来进而逐渐成为主导产业,而依赖物耗能耗的资源型产业逐渐退出主导地位,最终完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全然一新的短期过程,而是部分带有科技含量产业出现结构性增长,逐渐取代传统资源型产业主导地位的过程。
(3)唐山市产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影响力系数呈现负向影响,感应度系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产业直接增加值率则呈现正向影响。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减小意味着产业与上游资源能源原材料产业关联效应减小,有助于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促使再生型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而感应度系数增大则表明与下游产业关联程度增强,由上游原材料供给转变为下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大体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地位上升,有助于结构性增长。产业直接增加值率增大表明促使结构性增长需要提高产业的附加值,而这一先决条件正是需要减少物耗能耗,加大技术和智力投入,这也是产业所追逐的发展目标,因此,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提高直接增加值率,更加关注提升与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中央政府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 2013-12-03.
URL [本文引用: 1]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A circular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 (2013-2020) of Chinese resource-based cities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 2013-12-03.]
URL [本文引用: 1]
[2]李晟晖.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13(4): 94-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03.04.021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建国以来矿业城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对资源的深度依赖往往会陷入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只有变单一结构为综合型的产业结构才能走出低谷已经成为共识,但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文分析、总结了这些障碍,并以德国鲁尔区成功的产业结构转型为例,对我国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Li Shenghui.Study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mining cities: Taking Ruhr as the example
.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3, 13(4): 94-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03.04.021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建国以来矿业城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对资源的深度依赖往往会陷入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只有变单一结构为综合型的产业结构才能走出低谷已经成为共识,但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文分析、总结了这些障碍,并以德国鲁尔区成功的产业结构转型为例,对我国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3]黄溶冰, 刘国禹, 丁艳. 休斯顿、鲁尔和洛林的转型策略及启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6(6): 592-5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391X.2004.06.012URL摘要
通过分析休斯敦、鲁尔和洛林三座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总结出其中系统论的观点.结合中国国情,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提出矿业城市在转型中要注重政府与企业互动,转型过程要与劳动力就业接续相结合、与职工技能 培训相结合、与大中型企业体制创新相结合、与矿区环境整治相结合等具体建议.
[Huang Rongbing, Liu Guoyu, Ding Yan.Revelation of Houston, Ruhr and Lorraine'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for China.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4, 6(6): 592-5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391X.2004.06.012URL摘要
通过分析休斯敦、鲁尔和洛林三座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总结出其中系统论的观点.结合中国国情,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提出矿业城市在转型中要注重政府与企业互动,转型过程要与劳动力就业接续相结合、与职工技能 培训相结合、与大中型企业体制创新相结合、与矿区环境整治相结合等具体建议.
[4]余际从, 李凤. 国外矿产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可供借鉴的做法经验和教训
. 中国矿业, 2004, 13(2): 15-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4051.2004.02.004URL摘要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资源的天然禀赋是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初始原因。由于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生的特性 ,其一开始就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国产业成功转型以及前苏联巴库和委内瑞拉资源型城市停滞和衰退的介绍 ,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可供借鉴的做法、经验和教训。
[Yu Jicong, Li Feng.Valuable practices of foreign cities rich in mining resources during the course of transformation.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04, 13(2): 15-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4051.2004.02.004URL摘要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资源的天然禀赋是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初始原因。由于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生的特性 ,其一开始就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国产业成功转型以及前苏联巴库和委内瑞拉资源型城市停滞和衰退的介绍 ,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可供借鉴的做法、经验和教训。
[5]马洪云, 汪安佑. 发达国家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研究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 19(5): 18-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995.2006.05.007URL摘要
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是发达国家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两种基本模式.其中前者又可以分为产业政策指导模式和专门委员会负责模式。对发达国家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的典型分析.将为我国矿业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启示和思路。
[Ma Hongyun, Wang Anyou.Research on the mining citie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mod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 2006, 19(5): 18-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995.2006.05.007URL摘要
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是发达国家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两种基本模式.其中前者又可以分为产业政策指导模式和专门委员会负责模式。对发达国家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的典型分析.将为我国矿业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启示和思路。
[6]韩术合, 张寿庭, 裴秋明. 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 33(1): 102-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4210.2016.01.014URL摘要
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以来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文献调研的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国外资源型城市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重点各有侧重;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经历了资源型城市研究萌芽阶段、学术讨论起步阶段、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全面研究和转型集中实践研究4个阶段,第三阶段是国内研究的"黄金期",包括9个方面重点研究内容。研究认为,建立和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体系,创立和引入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创新和总结转型模式与模型,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Han Shuhe, Zhang Shouting, Pei Qiuming.Review of studies on sustained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2016, 33(1): 102-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4210.2016.01.014URL摘要
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以来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文献调研的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国外资源型城市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重点各有侧重;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经历了资源型城市研究萌芽阶段、学术讨论起步阶段、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全面研究和转型集中实践研究4个阶段,第三阶段是国内研究的"黄金期",包括9个方面重点研究内容。研究认为,建立和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体系,创立和引入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创新和总结转型模式与模型,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7]焦华富, 陆林. 西方资源型城镇研究的进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15(3): 291-296.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3037.2000.03.018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以国际地理学界公认的权威英文学术期刊为主要资料来源,同时参阅了相关书籍,借此对西方有关资源型城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评述,并对我国资源型城镇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Jiao Huafu, Lu Lin.New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resources-dependent cities and town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0, 15(3): 291-296.]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3037.2000.03.018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以国际地理学界公认的权威英文学术期刊为主要资料来源,同时参阅了相关书籍,借此对西方有关资源型城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评述,并对我国资源型城镇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8]张茂胜, 张茂忠. 西部资源型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12(1): 56-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02.01.014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西部资源型工矿城市曾经为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做出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工矿城市面临矿竭城衰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Zhang Maosheng, Zhang Maozhong.Countermeasur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sources type of industry and mine cities
.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2, 12(1): 56-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02.01.014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西部资源型工矿城市曾经为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做出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工矿城市面临矿竭城衰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9]沈镭, 万会. 试论资源型城市的再城市化与转型·资源
.产业, 2003, 5(6): 116-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2464.2003.06.048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基本特征和过程.通过城市地理学的"城市金字塔"分布规律,指出我国资源型城市中中小规模城市偏少,应大力加快其发展.通过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捷夫(G K Zipf)模式对全国178个资源型城市位序规模分布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资源型城市规模分布曲线表现为缺少中间等级的资源型城市,而小城市相对丰富.本文还结合实际提出了矿业城市转型中再城市化的相应对策.
[Shen Lei, Wan Hui.Discuss on the re-urban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s-oriented cities of China.
Resources & Industries, 2003, 5(6): 116-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2464.2003.06.048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基本特征和过程.通过城市地理学的"城市金字塔"分布规律,指出我国资源型城市中中小规模城市偏少,应大力加快其发展.通过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捷夫(G K Zipf)模式对全国178个资源型城市位序规模分布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资源型城市规模分布曲线表现为缺少中间等级的资源型城市,而小城市相对丰富.本文还结合实际提出了矿业城市转型中再城市化的相应对策.
[10]鲍超, 方创琳. 我国矿业城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与模式: 东营、焦作、克拉玛依市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与启示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6): 900-909.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3037.2006.06.006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cities.It is also a general problem for all kinds of mining cities to resolve.Three typical mining cities in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are taken as a case,including Dongying,Jiaozuo and Karamy.From their experience on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natural resources(mining resources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five problems during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all mining cities are summarized:(1)mining cities are all threatened by the exhausted mining resources;(2)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more serious and need more attention;(3)mining resources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requires effective combination;(4)mining resources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need competing in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game theory;and(5)all kinds of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exploited and utilized synthetical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social resources should be harmonized.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the strategic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mining cities in China are presented,and seven kinds of rational patterns are introduced:(1)economize to avoid running short;(2)black to green;(3)combining preponderant resources;(4)extending preponderant industrial chains;(5)amalgamation of local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6)two main driving forces from state-owned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nd(7)two important parts of public-owned and private economic system.
[Bao Chao, Fang Chuanglin.Strategic thoughts and patterns on the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mining cities in China: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ities of Dongying, Jiaozuo and Karamy.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6, 21(6): 900-909.]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3037.2006.06.006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cities.It is also a general problem for all kinds of mining cities to resolve.Three typical mining cities in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are taken as a case,including Dongying,Jiaozuo and Karamy.From their experience on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natural resources(mining resources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five problems during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all mining cities are summarized:(1)mining cities are all threatened by the exhausted mining resources;(2)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more serious and need more attention;(3)mining resources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requires effective combination;(4)mining resources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need competing in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game theory;and(5)all kinds of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exploited and utilized synthetical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social resources should be harmonized.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the strategic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mining cities in China are presented,and seven kinds of rational patterns are introduced:(1)economize to avoid running short;(2)black to green;(3)combining preponderant resources;(4)extending preponderant industrial chains;(5)amalgamation of local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6)two main driving forces from state-owned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nd(7)two important parts of public-owned and private economic system.
[11]郝戊, 仇欣欣.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
. 发展研究, 2012, (5): 113-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0670.2012.05.025URL摘要
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及优劣势的分析,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的最佳时机和内蒙古资源型城市在各个时期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发展模式。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转型模式是不同的,根据资源型城市所处的发展 阶段,主要通过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资源型产业链延伸或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从而实现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目的。从政府主导和市场 调节相结合、培育壮大工业接续与替代产业、建立多元化的接续与替代产业发展基础和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面提出了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Hao Wu, Qiu Xinxin.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 case for Inner Mongolia.
Development Research, 2012, (5): 113-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0670.2012.05.025URL摘要
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及优劣势的分析,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的最佳时机和内蒙古资源型城市在各个时期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发展模式。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转型模式是不同的,根据资源型城市所处的发展 阶段,主要通过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资源型产业链延伸或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从而实现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目的。从政府主导和市场 调节相结合、培育壮大工业接续与替代产业、建立多元化的接续与替代产业发展基础和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面提出了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12]张友祥, 支大林, 程林. 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经济学动态, 2012, (4): 80-83.
URL摘要
本文认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既包括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统筹解决的诸如政府财力支持与长效机制建设的关系,也包括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协调处理的诸如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的关系。
[Zhang Youxiang, Zhi Dalin, Cheng Lin.A discuss of several important relation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2, (4): 80-83.]
URL摘要
本文认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既包括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统筹解决的诸如政府财力支持与长效机制建设的关系,也包括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协调处理的诸如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的关系。
[13]杜辉.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的策略转换与制度构造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2): 88-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3.02.013URL摘要
随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资源型经济强大的挤出效应和传统上采纳的以政策为中心的发展策略逐渐成为资源型城市现代转型的障碍。这一制度难题表明,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路径的研究和选择应当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首要问题。为了减少设置消除这些问题,本文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的策略转换这个视角出发,以政策性保障路径带来的沉淀成本为切入点,采用比较分析和建构的方法,指出了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保障策略应当改变传统的以政策为导向的传统路径,代之以法律为主导的法制化路径。在厘清资源型城市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利益结构、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尝试以资源开发与补偿、资源产业衰退与援助、新旧产业接续、民生与经济发展、投入与模式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关键性矛盾为核心建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并对《条例》的建构提出8个方面的建议,即内容上,建立包括资源开发补偿、产业衰退援助救济、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发展规划、责任追究以及激励手段等诸多制度在内的长效机制。
[Du Hui.On the strategy conversion and system formulat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 23(2): 88-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3.02.013URL摘要
随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资源型经济强大的挤出效应和传统上采纳的以政策为中心的发展策略逐渐成为资源型城市现代转型的障碍。这一制度难题表明,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路径的研究和选择应当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首要问题。为了减少设置消除这些问题,本文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的策略转换这个视角出发,以政策性保障路径带来的沉淀成本为切入点,采用比较分析和建构的方法,指出了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保障策略应当改变传统的以政策为导向的传统路径,代之以法律为主导的法制化路径。在厘清资源型城市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利益结构、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尝试以资源开发与补偿、资源产业衰退与援助、新旧产业接续、民生与经济发展、投入与模式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关键性矛盾为核心建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并对《条例》的建构提出8个方面的建议,即内容上,建立包括资源开发补偿、产业衰退援助救济、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发展规划、责任追究以及激励手段等诸多制度在内的长效机制。
[14]杨显明, 焦化富, 许吉黎. 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模式及影响因素: 基于淮南市的实证研究
. 地理研究, 2015, 34(3): 513-524.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3010URLMagsci摘要
以淮南市为案例,结合历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资料,利用GIS软 件,动态追踪了淮南城市空间结构时空演化进程.结果表明: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正逐步填充向紧凑布局演化;内部空间以工业用 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为主,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和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取代居住用地 两种形式为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不同:发生期以城矿共生扩张模式为主,成长期以厂兴镇、联厂成镇、延伸扩展模式为主,中兴 期以后多通过新区扩张模式来实现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扩展模式贯穿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始终.最后分析了资源、自然环境、交通、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划等主要 因素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Yang Xianming, Jiao Huafu, Xu Jili.Study on the evolution model, proces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oal resource-based cities's spatial structure: A case study of Huainan city.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3): 513-524.]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3010URLMagsci摘要
以淮南市为案例,结合历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资料,利用GIS软 件,动态追踪了淮南城市空间结构时空演化进程.结果表明: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正逐步填充向紧凑布局演化;内部空间以工业用 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为主,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和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取代居住用地 两种形式为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不同:发生期以城矿共生扩张模式为主,成长期以厂兴镇、联厂成镇、延伸扩展模式为主,中兴 期以后多通过新区扩张模式来实现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扩展模式贯穿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始终.最后分析了资源、自然环境、交通、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划等主要 因素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15]周侃, 樊杰. 中国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与影响因素: 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例
. 地理研究,2015, 34(1): 39-52.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1004URLMagsci摘要
目前全国性贫困格局已基本消除,但欠发达地区的连片集中分布格局仍未发生显著变化.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分布格局与资源环境要素的空间耦合关系,划分了国家级贫困县的资源环境约束类型;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案例,解析了欠发达地区区域总体承载力较弱、资源环境负荷超载、要素间变化响应敏感、承载力提升潜力受限以及超载后修复代价巨大的基本特征;阐释了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超载人口流动与迁移、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资源环境要素区际交互、大规模工程建设过程以及自然灾害突发与气候变暖等新兴因素的多重影响,并探讨了优化提升其总体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Zhou Kan, Fan Jie.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1): 39-52.]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1004URLMagsci摘要
目前全国性贫困格局已基本消除,但欠发达地区的连片集中分布格局仍未发生显著变化.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分布格局与资源环境要素的空间耦合关系,划分了国家级贫困县的资源环境约束类型;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案例,解析了欠发达地区区域总体承载力较弱、资源环境负荷超载、要素间变化响应敏感、承载力提升潜力受限以及超载后修复代价巨大的基本特征;阐释了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超载人口流动与迁移、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资源环境要素区际交互、大规模工程建设过程以及自然灾害突发与气候变暖等新兴因素的多重影响,并探讨了优化提升其总体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16]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和限制度研究
. 地理研究, 2014, 33(8): 1395-1405.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408001URLMagsci摘要
以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评价为核心,建立土地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全面评估近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及其时空耦合规律,定量揭示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程度及其空间格局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49年以来中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趋于增强;2010年与2000年相比,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由42.87下降到34.50,土地资源限制度在降低。2分省的人粮关系趋于好转,大多省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与2000年相比,分省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呈降低趋势。3 2000-2010年分县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2010年和2000年相比,基本不受土地资源限制的分县单元由60.27%增至70.63%,基于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较低,且近10年呈降低趋势;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上东部强于西部、南部强于北部、泛黄河流域强于长江流域。
[Feng Zhiming, Yang Yanzhao, You Zhen.Research on land resources restriction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2000-2010.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8): 1395-1405.]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408001URLMagsci摘要
以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评价为核心,建立土地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全面评估近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及其时空耦合规律,定量揭示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程度及其空间格局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49年以来中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趋于增强;2010年与2000年相比,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由42.87下降到34.50,土地资源限制度在降低。2分省的人粮关系趋于好转,大多省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与2000年相比,分省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呈降低趋势。3 2000-2010年分县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2010年和2000年相比,基本不受土地资源限制的分县单元由60.27%增至70.63%,基于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较低,且近10年呈降低趋势;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上东部强于西部、南部强于北部、泛黄河流域强于长江流域。
[17]张石磊, 冯章献, 王士君. 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城市规划响应研究: 以白山市为例
. 经济地理, 2011, 31(11):1834-1840.
URL摘要
资源型城市特定的发展脉络决定了其转型期面临产业发展问题、景观生态问题、贫困问题、空间问题、二元结构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政企协调问题、区域协调问题等突出矛盾。问题的破解需要规划的综合响应,包括城市规划导向、规划体系、规划内容、规划执行等方面。这种响应也体现在规划编制内容的优化,规划体系的调整,规划执行的演进等。特别是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区域规划、景观规划、空间规划、棕地开发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更新规划等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的协调与综合集成。白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突出,其城市规划实践在导向与内容上针对转型期问题和需求具有良好的响应,值得借鉴。
[Zhang Shilei, Feng Zhangxian, Wang Shijun.Research on responding of urban planning to the conversion of traditional resource-based cities: Take Baishan city as an example.
Economic Geography, 2011, 31(11): 1834-1840.]
URL摘要
资源型城市特定的发展脉络决定了其转型期面临产业发展问题、景观生态问题、贫困问题、空间问题、二元结构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政企协调问题、区域协调问题等突出矛盾。问题的破解需要规划的综合响应,包括城市规划导向、规划体系、规划内容、规划执行等方面。这种响应也体现在规划编制内容的优化,规划体系的调整,规划执行的演进等。特别是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区域规划、景观规划、空间规划、棕地开发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更新规划等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的协调与综合集成。白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突出,其城市规划实践在导向与内容上针对转型期问题和需求具有良好的响应,值得借鉴。
[18]殷洁, 罗小龙, 程叶青, . 基于企业家型城市理论的工矿资源型城市转型: 以马鞍山市为例
. 地理科学, 2010, 30(3): 329-335.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是中国诸多工矿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下,对"钢城"马鞍山的成功转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定位与时俱进是马鞍山成功转型的关键,它为马鞍山的城市转型提供了旗帜和方向。在转型中,马鞍山通过实施传统钢铁改造升级、城市空间"南进"、"东扩"战略与园林城市建设等企业家型政府的行动,在城市中创造了新的工业空间、新的消费空间,并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此外,通过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在城市内部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在区域层面则实施了积极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与更大区域的合作,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马鞍山的成功转型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矿资源型城市提供启示和参考价值。
[Yin Jie, Luo Xiaolong, Cheng Yeqing, et al.Entrepreneurial city theory and the transi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city: A case study of Ma'anshan city.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30(3): 329-335.]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是中国诸多工矿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下,对"钢城"马鞍山的成功转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定位与时俱进是马鞍山成功转型的关键,它为马鞍山的城市转型提供了旗帜和方向。在转型中,马鞍山通过实施传统钢铁改造升级、城市空间"南进"、"东扩"战略与园林城市建设等企业家型政府的行动,在城市中创造了新的工业空间、新的消费空间,并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此外,通过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在城市内部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在区域层面则实施了积极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与更大区域的合作,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马鞍山的成功转型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矿资源型城市提供启示和参考价值。
[19]焦华富, 杨显明.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空间形态演变耦合: 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 地理学报, 2016, 71(6): 998-1009.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606008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以安徽省淮南市为案例,借助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以Arc GIS空间分析、SPSS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构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耦合评价模型,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响应指数两个方面测度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耦合过程、特征。结果表明:1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2产业结构通过生产要素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起着推动作用,两者间的耦合协调性较强,耦合度介于0.5~0.65之间,呈上升趋势;协调度维持在0.99以上,处于中度耦合良好协调状态。3城市空间对产业结构的响应度经历了增高、降低、再次升高的变化过程,表现为前期和后期高、中期低的"U"型特征。本文还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同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的空间效应和环境效应入手,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耦合机理,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是产业结构演替过程中生产要素通过空间效应作用实现的自我修复结果。
[Jiao Huafu, Yang Xianming.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urban spatial form succession of the coal resource-based cities: A case study of Huainan city.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71(6): 998-1009.]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606008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以安徽省淮南市为案例,借助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以Arc GIS空间分析、SPSS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构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耦合评价模型,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响应指数两个方面测度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耦合过程、特征。结果表明:1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2产业结构通过生产要素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起着推动作用,两者间的耦合协调性较强,耦合度介于0.5~0.65之间,呈上升趋势;协调度维持在0.99以上,处于中度耦合良好协调状态。3城市空间对产业结构的响应度经历了增高、降低、再次升高的变化过程,表现为前期和后期高、中期低的"U"型特征。本文还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同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的空间效应和环境效应入手,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耦合机理,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是产业结构演替过程中生产要素通过空间效应作用实现的自我修复结果。
[20]张旺, 申玉铭, 曾春水. 十五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研究
. 经济地理, 2012, 32(8): 57-63.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促进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大发展是实现其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以我国49座地市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成东、中、西和东北4大板块,煤炭、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石油、森工和其他城市6种类型,特大、大和中小城市3个规模;采用服务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分行业增加值和单位从业人员等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了其服务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特征;随后剖析了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根据“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指导思想,按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Zhang Wang, Shen Yuming, Zeng Chunshui.The study on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based cities since Tenth Five-Year Plan.
Economic Geography, 2012, 32(8): 57-63.]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促进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大发展是实现其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以我国49座地市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成东、中、西和东北4大板块,煤炭、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石油、森工和其他城市6种类型,特大、大和中小城市3个规模;采用服务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分行业增加值和单位从业人员等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了其服务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特征;随后剖析了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根据“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指导思想,按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1]刘春燕, 谢萍, 毛端谦. 资源衰退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研究: 以江西萍乡市为例
. 地理科学, 2014, 34(2): 192-197.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不断衰竭以及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如何选择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是当前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萍乡是一个以煤立市、典型的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矿城市,目前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主体资源(煤炭)不断衰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煤炭工人就业、再就业困难等问题。利用PCDL模型对萍乡市产业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萍乡的工业化总体上处于中期阶段,但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枯竭,采掘业特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优势地位在下降,产业发展动力有所不足,产业发展已逐步由煤炭资源开始采转向其它资源及相关的加工制造业。因此,萍乡应着力于把中间品制造业和深加工制造业作为当前的接续产业。
[Liu Chunyan, Xie Ping, Mao Duanqian.Selection of the superseded industries of resources recession city: A case of Pingxiang city.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2): 192-197.]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不断衰竭以及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如何选择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是当前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萍乡是一个以煤立市、典型的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矿城市,目前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主体资源(煤炭)不断衰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煤炭工人就业、再就业困难等问题。利用PCDL模型对萍乡市产业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萍乡的工业化总体上处于中期阶段,但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枯竭,采掘业特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优势地位在下降,产业发展动力有所不足,产业发展已逐步由煤炭资源开始采转向其它资源及相关的加工制造业。因此,萍乡应着力于把中间品制造业和深加工制造业作为当前的接续产业。
[22]何丹, 金凤君, 周璟. 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以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
. 地理研究, 2011, 30(4): 655-666.
https://doi.org/10.11821/yj2011040008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以山东省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GIS技术支持下的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方面8个单因子构成该研究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了四种煤炭塌陷的未来情景,进行了研究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单因子评价和四种情景下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情景1(现状塌陷)中,可高强度开发(很适宜)的用地为7476.9hm2,占总面积的32.6%;较为适宜建设的土地为4967hm2,占21.6%;较不适宜与不适宜的土地共占33.49%。情景4(最终塌陷)中,适宜用地为4084.21hm2,占总面积的17.79%。较为适宜的土地为4511.56hm2,占19.65%。较不适宜与不适宜的土地共占53.44%。随着采煤塌陷面积的不断扩大,适宜建设的土地急剧减少。今后应根据不同的塌陷区现状,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造、更新和再利用,引导形成集约高效的新型生态城区。
[He Dan, Jin Fengjun, Zhou Jing.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Taking the Grand Canal ecologic and economic area as an example.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1, 30(4): 655-666.]
https://doi.org/10.11821/yj2011040008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以山东省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GIS技术支持下的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方面8个单因子构成该研究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了四种煤炭塌陷的未来情景,进行了研究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单因子评价和四种情景下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情景1(现状塌陷)中,可高强度开发(很适宜)的用地为7476.9hm2,占总面积的32.6%;较为适宜建设的土地为4967hm2,占21.6%;较不适宜与不适宜的土地共占33.49%。情景4(最终塌陷)中,适宜用地为4084.21hm2,占总面积的17.79%。较为适宜的土地为4511.56hm2,占19.65%。较不适宜与不适宜的土地共占53.44%。随着采煤塌陷面积的不断扩大,适宜建设的土地急剧减少。今后应根据不同的塌陷区现状,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造、更新和再利用,引导形成集约高效的新型生态城区。
[23]李汝资, 宋玉祥, 李雨停, .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及其特征成因分析
. 地理科学, 2016, 36(1): 90-98.
https://doi.org/10.1329/j.cnki.sgs.2016.01.011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分析、界定资源型城市不同转型阶段内涵及特征,构建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体系。引入具有隶属函数性质的分段函数模型,识别转型阶段、分析转型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转型效果均有所提升,总体进入基本转型阶段,经济转型特征最为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差异显著,其中石油类城市转型较好,森工类、煤炭类城市转型较差,资源枯竭型城市较其他城市转型难度大;同时城市的资源依赖特征仍然突出。评价结果符合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实际情况。最后从中央政策、产业基础与空间区位、资源禀赋、地方财政等方面分析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征成因,并提出了吉林省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路径。
[Li Ruzi, Song Yuxiang, Li Yuting, et al.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nsition stages and causes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Jilin province.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36(1): 90-98.]
https://doi.org/10.1329/j.cnki.sgs.2016.01.011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分析、界定资源型城市不同转型阶段内涵及特征,构建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体系。引入具有隶属函数性质的分段函数模型,识别转型阶段、分析转型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转型效果均有所提升,总体进入基本转型阶段,经济转型特征最为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差异显著,其中石油类城市转型较好,森工类、煤炭类城市转型较差,资源枯竭型城市较其他城市转型难度大;同时城市的资源依赖特征仍然突出。评价结果符合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实际情况。最后从中央政策、产业基础与空间区位、资源禀赋、地方财政等方面分析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征成因,并提出了吉林省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路径。
[24]朱爱琴, 曾菊新, 唐承财, .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
. 人文地理, 2013, 28(5): 69-75.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近年来我国不少资源型城市出现 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导资源濒临枯竭和经济持续衰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成为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 析了城市生命周期,构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理论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优化调控潜力测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典型 资源型城市大庆为例,测评了其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结果表明,目前大庆市生命周期正处于优化转型阶段,具有较强的优化调控潜力。最后,从提升发展理 念、发展基础、主导动力、核心功能与保障能力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大庆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的提升机制。
[Zhu Aiqin,Zeng Juxin, Tang Chengcai, et al.Measuring the potentiality of regulation on the lifecycle of resource-based city.
Human Geography, 2013, 28(5): 69-75.]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近年来我国不少资源型城市出现 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导资源濒临枯竭和经济持续衰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成为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 析了城市生命周期,构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理论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优化调控潜力测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典型 资源型城市大庆为例,测评了其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结果表明,目前大庆市生命周期正处于优化转型阶段,具有较强的优化调控潜力。最后,从提升发展理 念、发展基础、主导动力、核心功能与保障能力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大庆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的提升机制。
[25]孙威, 董冠鹏.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资源型城市效率及其变化
. 地理研究, 2010, 29(12): 2155-2165.
https://doi.org/10.11821/yj2010120005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0年和2008年我国2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效率及其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综合效率水平一般,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规模效率是决定综合效率最优的主要因素,但作用有所下降。从城市效率的分类特征看,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效率始终排在前列;人口规模与城市效率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资源型城市的综合效率变化呈弱改善趋势;技术变化指数和生产率变化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城市效率变化的分类特征看,西部地区的城市综合效率提高最明显;除钢铁型城市外,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综合效率都有提高;中小城市的综合效率提高幅度大于大城市。
[Sun Wei, Dong Guanpeng.The efficiencies and their changes of China's resources-based on cities employing DEA and Malmquist INDES models.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0, 29(12): 2155-2165.]
https://doi.org/10.11821/yj2010120005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0年和2008年我国2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效率及其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综合效率水平一般,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规模效率是决定综合效率最优的主要因素,但作用有所下降。从城市效率的分类特征看,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效率始终排在前列;人口规模与城市效率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资源型城市的综合效率变化呈弱改善趋势;技术变化指数和生产率变化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城市效率变化的分类特征看,西部地区的城市综合效率提高最明显;除钢铁型城市外,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综合效率都有提高;中小城市的综合效率提高幅度大于大城市。
[26]孙威, 李洪省.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的区位条件辨析
. 地理学报, 2013, 68(2): 199-208.
https://doi.org/10.11821/xb201302005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国内很多****认为资源型城市区位偏远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但资源型城市是否真的区位偏远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识别一直没有给予回答.本文以国务院分3批确定的78个资源枯竭城市为对象,以资源枯竭城市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和与资源枯竭城市联系紧密的北京、上海、广州3个区域中心城市为参照对象,利用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区位条件进行分类型和分地区的评价.研究发现①从总体样本看,资源枯竭城市的确存在区位偏远现象,基于空间距离测度的区位偏远度α1=1.36(相对于省会城市)和β1=1.14(相对于区域中心城市),基于时间距离测度的区位偏远度α2=1.65(相对于省会城市)和β2=1.16(相对于区域中心城市);②从分类型看,不同省份和不同资源类型之间城市区位偏远度表现出明显差异,西部地区和森工型城市区位偏远度最大;③综合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分析结果,资源枯竭城市区位很偏远的城市,即α>1.5∩β>1.5,分别为18个和23个,分别占资源枯竭城市总数的23.1%和29.5%;区位不偏远的资源枯竭城市,即α≤1.0∩β≤1.0,分别为30个和35个,分别占到资源枯竭城市总数的38.5%和44.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不同区位条件的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着力点.
[Sun Wei, Li Hongsheng.Quantifying location condition of resources-exhausted cities in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68(2): 199-208.]
https://doi.org/10.11821/xb201302005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国内很多****认为资源型城市区位偏远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但资源型城市是否真的区位偏远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识别一直没有给予回答.本文以国务院分3批确定的78个资源枯竭城市为对象,以资源枯竭城市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和与资源枯竭城市联系紧密的北京、上海、广州3个区域中心城市为参照对象,利用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区位条件进行分类型和分地区的评价.研究发现①从总体样本看,资源枯竭城市的确存在区位偏远现象,基于空间距离测度的区位偏远度α1=1.36(相对于省会城市)和β1=1.14(相对于区域中心城市),基于时间距离测度的区位偏远度α2=1.65(相对于省会城市)和β2=1.16(相对于区域中心城市);②从分类型看,不同省份和不同资源类型之间城市区位偏远度表现出明显差异,西部地区和森工型城市区位偏远度最大;③综合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分析结果,资源枯竭城市区位很偏远的城市,即α>1.5∩β>1.5,分别为18个和23个,分别占资源枯竭城市总数的23.1%和29.5%;区位不偏远的资源枯竭城市,即α≤1.0∩β≤1.0,分别为30个和35个,分别占到资源枯竭城市总数的38.5%和44.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不同区位条件的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着力点.
[27]郭存芝, 罗琳琳, 叶明.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8): 8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4.08.011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33个资源型城市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以生态效率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在借助因子分析等方法测算资源效率、环境效率进而计算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检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出口依存度、环境改善投入力度、环境资源区位竞争力、城市规模、城市类型等因素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决 定生态效率的两个重要方面——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除科技进步 外,上述因素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在99%的置信度下有正向影响,出口依存度在95%的置信 度下有负向影响,城市规模在99%的置信度下有正向影响,城市类型在95%的置信度下有显著影响,与预期一致;第三产业比重在 90%的置信度下有负向影响,环境改善投入力度在95%的置信度下有负向影响,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科技进步的影响统计上不显 著,但表现为负相关,与预期不相符.文中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Guo Cunzhi, Luo Linlin, Ye Ming.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China Population,
Resoure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4(8): 8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4.08.011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33个资源型城市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以生态效率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在借助因子分析等方法测算资源效率、环境效率进而计算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检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出口依存度、环境改善投入力度、环境资源区位竞争力、城市规模、城市类型等因素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决 定生态效率的两个重要方面——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除科技进步 外,上述因素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在99%的置信度下有正向影响,出口依存度在95%的置信 度下有负向影响,城市规模在99%的置信度下有正向影响,城市类型在95%的置信度下有显著影响,与预期一致;第三产业比重在 90%的置信度下有负向影响,环境改善投入力度在95%的置信度下有负向影响,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科技进步的影响统计上不显 著,但表现为负相关,与预期不相符.文中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28]毛蒋兴, 何邕健.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模型研究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24(1): 56-60.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在评述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研究的意义.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根源出发,阐述了在不可再生资源单一开发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传统生命周期模型特征.通过拓展资源开发领域,将生命周期的研究范围由不可再生资源拓展到地域所有资源范畴,从而构建了资源综合开发条件下的新型生命周期模型,并与传统生命周期模型进行比较.最后,重点论述新型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
[Mao Jiangxing, He Yongjian.Study on the lifecycle model of resource-intensive cities.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08, 24(1): 56-60.]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在评述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研究的意义.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根源出发,阐述了在不可再生资源单一开发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传统生命周期模型特征.通过拓展资源开发领域,将生命周期的研究范围由不可再生资源拓展到地域所有资源范畴,从而构建了资源综合开发条件下的新型生命周期模型,并与传统生命周期模型进行比较.最后,重点论述新型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
[29]唐志鹏, 李建斌, 熊世峰. 我国产业基于最终需求拉动效应的竞争力评价
. 管理评论, 2009, 21(7): 74-79.
URL [本文引用: 2]摘要
部门的经济发展受部门自身的最终需求拉动,也受其它部门的最终需求影响。最终需求拉动效应的结构性变动体现了这一时期该部门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发展的竞争力强弱。为测定各部门剔除进口品影响后的经济发展受最终需求拉动的主要部门,本文将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原归因矩阵分离出增长态归因矩阵,给予其数学性质和经济含义,并根据增长态归因矩阵建立了基于最终需求拉动效应的我国部门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从1992-2002年中国三次产业的18个部门的计算结果来看,第二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优势地位显著,其中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个部门受自身最终需求影响而发展的竞争力一直很强,农业较弱,第三产业的计算结果受资料限制有所偏差。应该说,利用增长态归因矩阵来衡量本国部门受最终需求影响而发展的竞争力,进而为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依据。
[Tang Zhipeng, Li Jianbin, Xiong Shifeng.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industry's competition based on the pull effect of final demand.
Management Review, 2009, 21(7): 74-79.]
URL [本文引用: 2]摘要
部门的经济发展受部门自身的最终需求拉动,也受其它部门的最终需求影响。最终需求拉动效应的结构性变动体现了这一时期该部门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发展的竞争力强弱。为测定各部门剔除进口品影响后的经济发展受最终需求拉动的主要部门,本文将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原归因矩阵分离出增长态归因矩阵,给予其数学性质和经济含义,并根据增长态归因矩阵建立了基于最终需求拉动效应的我国部门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从1992-2002年中国三次产业的18个部门的计算结果来看,第二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优势地位显著,其中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个部门受自身最终需求影响而发展的竞争力一直很强,农业较弱,第三产业的计算结果受资料限制有所偏差。应该说,利用增长态归因矩阵来衡量本国部门受最终需求影响而发展的竞争力,进而为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依据。
[30]Liptein B.Test marketing: A perturbation in the market place.
Management Science: Series B, 1968, 14(8): 437-448.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New products achieve positions in the market place by disrupting existing brand loyalty and switching patterns. Test markets can be viewed as going through phases of equilibrium prior to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disequilibrium during introduction and return to equilibrium. This process is described by transition matrices of brand loyalty and brand switching. A method of analysis is developed which provides indices of the market's stability prior to new product entry, disequilibrium created by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market's return to stability. This enables marketing management to judge the impact of introduction as well as evaluate test market results in approximately half the length of time normally requir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31]Rogerson P, Plane D.Modeling temporal change in flow matrices.
Paper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84, 54(1): 147-164.
https://doi.org/10.1007/BF01940130URL摘要
ABSTRACT Regional analysts are often faced with the task of forecasting future flows.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such a task is often limited to a reliance on either a Markovian assumption or other techniques that use only one or two observed flow matrices. This paper explores alternative methods that may be used to combine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an observed temporal sequence of flow matrices. Information theoretic principles, lag structures, and constant causative matrix operators are among the techniques discussed. These methods are applied and evaluated using inter-regional migration flow data for the United States.
[32]Plane D, Rogerson P.Dynamic flow modeling with interregional dependency effects.
Demography, 1986, 23(1): 91-104.

[33]Jackson R W, Rogerson P, Plane D, et al.A causative matrix approach to interpreting structural change.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1990, 2(3): 259-270.
https://doi.org/10.1080/09535319000000018URL摘要
Abstract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is uniquely represented in the input-output matrix of interindustry transactions. Although changes in this matrix representation reflect certain changes in economic structure,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measur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changes.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utility of constant causative matrix methods for measuring, for interpreting, and potentially for forecasting structural economic chang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special consider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Copyright 1990 by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34]Roy S, Das T, Chakraborty D.A study on the Indian Information sector: An experiment with input-out technique.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002, 14(2): 107-130.
https://doi.org/10.1080/09535310220140924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ABSTRACT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rapid chang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re bringing about major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economies of the world. Information flexibility, product quality and fast response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global competition and I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se areas. Policy-makers in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view IT as a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to enhance their access to global knowledge, markets and capital. These views--of IT as infrastructure and as core capability for development--resonate with India's aspirations to modernize its infrastructure, transform its industry and join the global economy. Realizing the huge potential of the Indian IT industry, we make an attempt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extent of informatization in the Indian economy during the period 1983-84 to 1989-90 and try to identify the information intensive sectors. This paper also studies the sources of growth of the information sectors of India during 1983-84 to 1989-90 with the help of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
[35]Sonis M, Hewings G J D, Guo J M. A new image of classical key sector analysis: Minimum information decomposition of Leontief inverse.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000, 12(3): 401-423.
https://doi.org/10.1080/09535310050120952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Rasmussen-Hirschman key sector analysis based on a minimum information approach. This approach introduces a separa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into two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knowledge about economic structure, extracted on the basis of minimum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row and column multipliers, is extracted from the Leontief inverse matrix. The second part presents the specifics of synerg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 corresponding intensity matrix represents the strength of the fields of influence of simultaneous multiple changes. From this formulation, a minimum information decomposition of the Leontief inverse is shown to exist and applied to Chinese input-output tables for 1987 and 1990.
[36]于莹. 唐山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 天津: 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唐山市是一座依靠煤炭和钢铁资源而兴起的资源型城市,城市的发展与资源息息相关,资源型产业是关系其经济命脉的主导产业。然而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型产业具有周期性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也因此拥有了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当资源型产业发展到中后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吸收劳动力能力下降等。唐山市作为一个处于发展中期的资源型城市,也逐渐开始面临这些问题。为了避免最终出现矿竭城衰的局面,唐山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为了使唐山市的产业转型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必须对唐山市产业转型进行系统而科学的分析。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有关理论的研究进展,以便充分了解产业转型的内涵和模式;而后参考国内外转型成功的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调研唐山市现有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其他转型成功的城市进行对比,以便选择合理的转型模式;为了使选择的转型模式更加科学,该文构建了一套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了12种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唐山市各产业的综合得分,最终确定了唐山市产业转型最为科学合理的模式一一复合模式;为了使唐山市产业转型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更具备可操作性,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唐山市现有各主导产业产业链延伸方式和未来新型接续产业的培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政策建议。
[Yu Ying.The research 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Tangshan resource-based city.
Tianjin: Master Dissertation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9.]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唐山市是一座依靠煤炭和钢铁资源而兴起的资源型城市,城市的发展与资源息息相关,资源型产业是关系其经济命脉的主导产业。然而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型产业具有周期性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也因此拥有了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当资源型产业发展到中后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吸收劳动力能力下降等。唐山市作为一个处于发展中期的资源型城市,也逐渐开始面临这些问题。为了避免最终出现矿竭城衰的局面,唐山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为了使唐山市的产业转型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必须对唐山市产业转型进行系统而科学的分析。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有关理论的研究进展,以便充分了解产业转型的内涵和模式;而后参考国内外转型成功的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调研唐山市现有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其他转型成功的城市进行对比,以便选择合理的转型模式;为了使选择的转型模式更加科学,该文构建了一套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了12种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唐山市各产业的综合得分,最终确定了唐山市产业转型最为科学合理的模式一一复合模式;为了使唐山市产业转型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更具备可操作性,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唐山市现有各主导产业产业链延伸方式和未来新型接续产业的培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政策建议。
[37]唐山环渤海新闻网. 中国最大独立煤化工企业落户唐山湾
. , 2009-08-09.
URL [本文引用: 1]

[Tangshan Bohai Rim News Net. Chinese biggest coal chemical enterprise locates in Tangshanwan
, , 2009-08-09.]
URL [本文引用: 1]
[38]新浪财经. 唐钢转型:转岗分流两万多人, 向非钢产业战略转移
. , 2016-01-05.
URL [本文引用: 1]

[Sina Finance. Tangshan steel mill transforms: Transfer twenty thousand people to non-steel industry
. , 2016-01-05.]
URL [本文引用: 1]
[39]刘健. 唐山市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 秦皇岛: 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唐山市作为一个资源型重化工业地区,产业结构的资源化特征明显,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普遍薄弱,但是,唐山同时具有经济总量大,行业组织化程度高、信息化改造需求强烈、共性需求特征明显、市场容量大、供需对接相对容易等特点,这些又构成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 本文在深入、系统分析国内外信息产业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信息产业的内涵、分类、经济地位等进行研究,以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产业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唐山现有信息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唐山市信息产业存在基础薄弱、整体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同时也指出了唐山经济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等有利因素。借鉴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中国台湾、中国上海等先进地区信息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总结出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资金、政策、交流合作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政府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针对唐山市工业基础雄厚,信息产业发展滞后的特点,综合考虑唐山具体产业环境,从产业结构、投融资、政策引导、园区建设、区域合作等多方面提出了符合唐山实际的建议。 现今唐山市信息产业的研究仍属空白,本文首次对唐山市信息产业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助力唐山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唐山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Liu Jian.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of Tangshan.
Qinhuangdao: Master Dissertation of Yanshan University, 2013.]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唐山市作为一个资源型重化工业地区,产业结构的资源化特征明显,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普遍薄弱,但是,唐山同时具有经济总量大,行业组织化程度高、信息化改造需求强烈、共性需求特征明显、市场容量大、供需对接相对容易等特点,这些又构成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 本文在深入、系统分析国内外信息产业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信息产业的内涵、分类、经济地位等进行研究,以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产业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唐山现有信息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唐山市信息产业存在基础薄弱、整体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同时也指出了唐山经济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等有利因素。借鉴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中国台湾、中国上海等先进地区信息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总结出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资金、政策、交流合作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政府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针对唐山市工业基础雄厚,信息产业发展滞后的特点,综合考虑唐山具体产业环境,从产业结构、投融资、政策引导、园区建设、区域合作等多方面提出了符合唐山实际的建议。 现今唐山市信息产业的研究仍属空白,本文首次对唐山市信息产业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助力唐山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唐山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40]中华网城市. 唐山非钢产业发展启示: 一座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老困境与新选择
. , 2016-08-22.
URL [本文引用: 1]

[China Net. Enlightenment of Tangshan's development in non-steel industry
. , 2016-08-22.]
URL [本文引用: 1]
相关话题/城市 资源 空间 综合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