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IBIS模型的耕地生态价值估算——以成都崇州市为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任平1,2, 洪步庭1,2, 马伟龙1,2, 苑全治1,2, 周介铭1,2
1.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6
2. 四川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成都 610066

Ecological value estim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based on the IBIS model: A case study of Chongzhou city

RENPing, HONGButing, MAWeilong, YUANQuanzhi, ZHOUJieming
1. Key Lab of Land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in Southwest,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China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L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China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周介铭(1956- ),男,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土资源评价与管理研究。E-mail:zjm@sicnu.edu.cn
收稿日期:2016-07-1
修回日期:2016-09-30
网络出版日期:2016-12-23
版权声明:2016《地理研究》编辑部《地理研究》编辑部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96)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任平(1978- ),男,湖北荆门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E-mail:pren121680@126.com



展开

摘要
基于成都崇州市耕地实地采样数据和修正的IBIS模型测算数据,对耕地生产有机质、调节大气、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净化环境等五种自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并与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耕地不同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存在较大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土壤保持、调节大气、涵养水源、生产有机质、净化环境;② 研究区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量为29959.5元/hm2,其中土壤保持价值的贡献率最大,占36.35%;③ 与已有研究结果对比分析,由于耕地生态价值内涵界定和测算方法的差异,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测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对于科学合理地确定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关键词:耕地资源;生态价值;IBIS模型;实验观测
Abstract
The current calcul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value mainly focuses on the macro perspective, lacking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and estimation of the value based on fixed position observation at a small scale.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sampling experimental data of cultivated land field and the amendatory IBIS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model, depicts a series of bio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cultivated land crop canop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surface process, the carbon and water cycles in ecosystem, and simulates the dynamics of atmosphere-soil-biology. Furthermore, the energy substitution and market value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devise the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valuation model, which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5 natur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of cultivated land, comprising production of organic matter, atmospheric regul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urifica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for further analysi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1)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s, ranking them in a descending order as follows: soil conservation, atmospheric regul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produc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environment purification. Soil fertility conservation comprised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soil conservation value, accounting for 30.47% of the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value; (2)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per unit area in the experimental filed was 29,959.5 yuan per hectare, with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from the soil conservation value, which accounted for 36.35%, followed by the atmospheric regulation value, which accounted for 33.21%; (3)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area of study, research method, and value connotatio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differed in our stud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per unit area differed in each section; however, it was adjacent in per unit are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little.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have a reference value for analogous research in the future, and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olicymaking and implementing compensation standard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addition, it will be helpful in formulating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value compensation in a scientific manner.

Keywords:cultivated land resource;ecological value;IBIS model;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0
PDF (687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任平, 洪步庭, 马伟龙, 苑全治, 周介铭. 基于IBIS模型的耕地生态价值估算——以成都崇州市为例[J]. , 2016, 35(12): 2395-2406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612017
REN Ping, HONG Buting, MA Weilong, YUAN Quanzhi, ZHOU Jieming. Ecological value estim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based on the IBIS model: A case study of Chongzhou city[J]. 地理研究, 2016, 35(12): 2395-2406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612017

1 引言

耕地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护耕地资源是国家重大战略[1]。但长期以来对耕地资源的价值理论认知存在缺陷,尤其是耕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一直被忽视,耕地保护的价值和非农化损失价值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加快推进的阶段,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稀缺的战略性耕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侵占[2],而保护优质耕地资源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也是学术界的基本共识[3]。目前,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狭义的经济产出价值上[4],具有显著外部性的耕地生态价值被长期忽视,结果导致对耕地价值认识的缺失,这也是耕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深对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认识和加强对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20世纪70年代,Costanza等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调节气候、物质循环、净化污染、娱乐、文化价值等17种功能[5],并首次估算了全球生物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估算结果促进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6-9]。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也从不同的研究区域、不同的视角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耕地资源生态价值进行研究,以期重构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10]。特别是谢高地等基于Costanza的研究基础,制定了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11],提供了适合中国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的生态系统价值评价工具,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范例。汤进华等从耕地的多功能性特别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视角,运用市场价值法测算了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12];张智全等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田县域统计资料,运用生态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以及GIS技术,对陇东地区耕地生态价值进行了定量分析[13];李冬玉等基于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测评模型对陕西省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14]。但由于目前在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测算方法上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再加上不同的测算模型和模型指标参数的差异,从而造成了耕地生态价值的测算结果存在差异[15-17]。所以蔡运龙教授提出:关于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更为准确的计算应该基于小尺度的定位观测[18]
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典型耕地田间实验作物参量数据和修正的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的测算数据,借鉴能量替代法、市场价值法等构建了耕地生态价值测算模型,对研究区耕地生产有机质、调节大气、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净化环境等5种自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定位观测和定量测算,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结果应用,从而为制定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采集的数据样地位于成都平原区内的崇州市(图1)。崇州市位于成都市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年均温15.9 ℃,年平均降雨量1012.4 mm。境内土地总面积为1090.17 km2,地貌有平原、丘陵和山地,其中以平原为主占51.71%,是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和玉米。所需数据主要包括两方面,即采样实验数据和修正模型所用的作物参量数据。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耕地采样地块位置图
-->Fig. 1Sampling-point locations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ongzhou, Sichuan, China
-->

(1)作物参量数据采集
采集的作物参量包括: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根/茎/叶/穗生物量。观测采样时间为作物蜡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的观测采用鱼眼镜头相机,根/茎/叶/穗生物量则是采用野外抽样采集后在室内分离烘干称重的方法进行观测,每一块田地(样地)内布置三个1m×1m的样方,样方呈“品”字形分布。本文在研究区内共选取了55个典型耕地样地,其中,“小麦+玉米”地块27块,“小麦+水稻”地块28块。
(2)土壤数据采集
IBIS模型所需土壤数据包括6个土壤层(从顶部到底端是0.10 m、0.15 m、0.25 m、0.50 m、1.00 m和2.00 m)的土壤质地数据,包含各层土壤中砂粒(2~0.05 mm)、粉粒(0.05~0.002 mm)和粘粒(<0.002 mm)的比例。本文中模型所需的土壤质地数据均来自野外实地采集的土壤样品,土壤样品的分析采用的是激光粒度仪。模型中采用的土壤数据是55个农田样地土壤样品测验结果的平均值。
(3)气象数据收集
模型所需的气象数据(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月降水量、雨日、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日照百分率)来源于与研究区最近的国家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站点编号为56187)。本文收集了该站点55年(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并对这55年的月气象数据进行平均,作为研究中模型的驱动数据。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IBIS模型之耕地生态价值测算
-->Fig. 2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valu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IBIS model
-->

3 研究方法

耕地生态价值是指耕地及人类在耕作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支持效用的产品、服务和环境[19],包括生产有机质、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环境净化、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方面价值[20]。为客观反映耕地的自然生态价值(本研究不包含耕地生态衍生价值),在田间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观测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选取生产有机质价值、涵养水源价值、调节大气价值、土壤保持价值及净化环境价值等5个方面,对耕地自然生态价值进行估算。

3.1 模型构建

IBIS模型能够刻画冠层特征、地表过程、碳循环、水循环等生态系统中一系列生物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能够模拟大气—土壤—生物之间的动态过程[21]。自模型建立以来,许多研究已先后对其进行了验证和改进,并用于模拟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碳氮平衡和植被结构等[22,23]。有****将IBIS引入国内研究,用于区域和全国尺度生态系统的模拟,验证了IBIS模型在各种尺度上良好的适用性[24,25]
模型的主要控制方程如下:
(1)光合作用
单位叶面积上的总光合作用效率Ag(mol CO2 m-2 s-1)可表示为:
AgminJE,JC(1)
式中:JE表示光照限制下的光合作用效率;JC表示Rubisco限制下的光合作用效率,可以用如下方程进行表达:
JE=α3Qp×Ci-Γ*Ci+2Γ*(2)
式中:QP是叶片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的通量密度(mol quanta m-2s-1); α3是吸收CO2的内在量子效率(mol CO2 Ein-1);Ci是叶片细胞间隙空气中的CO2浓度(mol mol-1); Γ*是总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mol mol-1)。
JC=VmCi-Γ*Ci+KC1+O2KO(3)
式中:Vm是Rubisco发挥最大功效下的羧化效率(mol CO2 m-2s-1);[O2]是大气中O2浓度;KCKO分别是CO2和O2的Michaelis-Menten系数(mol mol-1)。
(2)呼吸作用
叶片呼吸所产生二氧化碳的效率Rleaf(mol CO2 m-2 s-1)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Rleaf=γVm(4)
式中:γ是叶片呼吸消耗系数。
茎和根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效率Rstem(mol CO2 m-2 s-1)和Rroot(mol CO2 m-2 s-1)用公式表达如下:
Rstem=βstemλsapwoodCstem,ifTstem(5)
Rroot=βrootCroot,ifTsoil(6)
式中:CstemCroot是茎和细根中C元素的含量;β是指15℃时的维持呼吸系数,f (T)是Arrenhius温度函数。
fT=eEo115-To-1T-To(7)
式中:T是器官温度(茎温度、根部生长的土壤温度)(℃),Eo是温度敏感因子,To为参考温度。
(3)净初级生产力
利用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有机碳量扣除本身呼吸消耗的部分,方程如下:
NPP=1-ηAg-Rleaf-Rstem-Rrootdt(8)
式中:Ag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碳量;η表示生长呼吸消耗的碳占总碳的比例。
(4)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模拟采用了一个半经验模型,模型的方程式表达如下:
gs,h2o=mAnCshs+b(9)
式中: gs,h2o是水汽气孔导度(mol H2O m-2 s-1);An是净光合作用效率(mol CO2 m-2 s-1);Cs是叶片表面的CO2浓度(mol mol-1);hs是叶片表面的空气相对湿度;mb分别是该导度光合作用方程式的斜率和截距(mol H2O m-2 s-1)。
根据研究区水旱田作物特点,本文对IBIS模型作了以下修正:① 叶面积指数初始化。根据野外观测结果和相关文献[26,27],把水田作物的潜在叶面积指数(Potential LAI)设定为12;② 根、茎、叶、穗的比例。根据野外观测实验结果,把根、茎、叶、穗的比例设定为1 3 1 5。

3.2 植被生产有机质价值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化合物转为有机物质,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第一性的物质与能量,即第一性生产力(NPP)。在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定的基础上采用能量替代法[28]测算价值量,主要利用具有相同热量的煤进行相应的替代。模型如下:
V1=AQ1BQ2×P(10)
式中:V1是农作物生产有机质的价值;A是农作物生产有机质干重;B是煤的质量系数,标煤B=1;P是标煤的市场价格;Q1是干重生物量折合热量,Q1=6.7 kJ/g;Q2是标煤的折合热量,Q2=10 kJ/g[29]

3.3 调节大气成分功能价值

调节大气成分功能包括两部分,固碳和光合释氧。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气进行物质交换,主要是CO2和O2交换。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植被每形成1g干物质需要1.632g的CO2,同时释放出1.192g的O2。通过计算单位面积耕地上农作物的年净生物量(农作物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耕地每年固定CO2和释放O2的总量,然后根据固定CO2和释放O2的成本(充分考虑国际国内情况,本研究采用碳2林法价格(碳税率法和造林成本法的平均值),1200元/t[30],作为固定CO2价值;释放O2价值采用影子工程法估算,按工业制氧价格1000元/t[30]测算),估算耕地调节大气成分的功能价值。模型如下:
V2=V21+V22(11)
V21=NPP×Eco2×Pco2(12)
V22=NEE×Eo2×Po2(13)
式中:V21为农作物固碳价值;V22为农作物光合释氧价值;NPP为农作物年净生物量;NEE为农作物年生态系统净交换量,与农作物经济产量、经济产量含水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有关;E为固碳和制氧系数(固定CO2系数为1.632;释放O2系数为1.192);P为固碳或制氧成本,各作物参数选取力求符合其各自的特性。

3.4 涵养水源功能价值

3.4.1 耕地涵养水源总量测算 基于水量平衡法测算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物质量,主要运用耕地生态系统降水输入量与输出量(蒸散量、径流量)的差值确定估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31]。模型如下:
Q=J-Z(14)
式中:Q为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总量;J为年降水量;Z为耕地生态系统水输出量(主要由农作物的蒸发量、蒸腾量、土壤蒸发量、径流量构成)。
3.4.2 耕地涵养水源经济价值测算 综合考虑水利工程易于计价性、人们支付意愿和发展阶段系数的基础上,参考任志远等[28,32]研究测算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模型如下:
V3=L×QQg×Vg(15)
式中:V3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Q为涵养水源总量;Vg为替代水利工程价值;Qg为替代工程水容量;L为发展阶段系数(中国现阶段生态价值发展系数为0.2175~0.4257[33]),本文取0.35。

3.5 土壤保持功能价值

3.5.1 保持土壤量测算 土壤保持量是潜在土壤侵蚀量与实际土壤侵蚀量的差值,潜在土壤侵蚀量是生态系统没有地表覆盖度和相关土壤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的土壤侵蚀量,现实土壤侵蚀量则是当前植被覆盖度下的土壤侵蚀量,测算模型如下[34]
AC=Ap-Ar=J×K×L×S1-F×P)(16)
式中:AC为土壤保持量;Ap为潜在土壤侵蚀量;Ar为现实土壤侵蚀量;J为降水及径流因子;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L为坡长因子;S为坡度因子;F为地表植被覆盖因子;P为土壤保持措施因子;采取西南地区的平均潜在侵蚀量和现实侵蚀量作为研究区数据[35]
3.5.2 保持土壤价值测算 在测算每年土壤保持量基础上,运用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替代工程法计算耕地保护土壤肥力价值(V41)、减少土地废弃价值(V42)、防止泥沙淤积价值(V43),从而获得土壤保持价值,模型如下[28]
V4=V41+V42+V43(17)
V41=i=1nAC×Ci×Pi(i=NPK)(18)
V42=AC×B/(R×0.6)(19)
V43=AC÷R×24%×C(20)
式中:V4为耕地土壤保持价值;AC为土壤保持总量;Ci土壤中NPK纯含量;PiNPK价格;R为土壤容重;B为农业年均收益;24%为按照中国主要流域的泥沙运动规律,全国土壤侵蚀流失的泥沙24%淤积在水库、江河、湖泊;C为水库工程费用[28]

3.6 净化环境功能价值

农作物具有滞尘、降解污染物和净化环境的显著效应。农作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部分有害气体,如SO2、NOX及HF,以实现空气的净化。
根据植被净化各种污染物的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模型测算农作物净化大气的污染量,然后根据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运用替代法和防护费用法测算农作物净化大气环境的价值[36]。农作物吸收SO2、NOX及HF测算模型如下:
V5=V51+V52(21)
V51=Q×P=W×f×S×F×P(22)
式中:V51为农作物吸收SO2、NOX及HF的价值;Q为农作物净化大气污染物质量;W为每公顷农作物干叶质量;f为污染物吸收量(由干叶质量中所含S、N或F百分比计算);S为农作物面积;F为农作物覆盖率;P为农作物净化大气污染物SO2、NOX及HF的单价。
V52=Q×P=q×k×21×F×P(23)
式中:V52为农作物的滞尘价值;Q为农作物净化大气污染物质量;q为每m2叶面积7d滞尘量;k为叶面积相对占地面积的倍数(一般取20),21为21周生长期(即147d);F为农作物覆盖率;P为农作物滞尘的单价。
目前耕地单位面积净化SO2、NOx、HF等各种污染物的具体数据难于获取,所以采用马新辉等人研究的参数,水田对各种污染物的吸收量分别为:SO2为45 kg/(hm2·a)、HF为0.57 kg/(hm2·a)、NOX为33 kg/(hm2·a)、滞尘为0.92 kg/(hm2·a)[37],吸收SO2、HF、NOX及滞尘单价分别为0.6元/kg、0.9元/kg、0.6元/kg和170元/t。

4 结果分析

4.1 IBIS模型测算结果

通过田间采样、实验分析和IBIS模型得到耕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测算参量(表1)。
Tab. 1
表1
表1研究区耕地生态系统参量与测算结果
Tab. 1Cultivated land ecosystem parameters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a


新窗口打开

4.2 耕地生态价值测算结果

根据实验获取的数据,结合耕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方法,测算单位面积耕地生态服务物质量与价值量(表2)。由表2可知,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为29959.5元/hm2,但不同的服务功能其价值所占比重各不相同,由高到低为:土壤保持价值(36.35%)>调节大气成分价值(33.21%)>涵养水源价值(15.67%)>生产有机质价值(14.58%)>净化环境价值(0.19%)。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位居前三的是:土壤保持、调节大气、涵养水源价值,分别为10889元/hm2、9951元/hm2、4693元/hm2;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低的是净化环境价值(57.5元/hm2)。
Tab. 2
表2
表2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物质量与价值量
Tab. 2Cultivated land physical and quantitative ecological value per unit area


新窗口打开
从各价值组成测算结果看,土壤保持价值包括保持土壤肥力价值(9126元/hm2)、减少废弃物价值(1597元/hm2)和防止泥沙淤积价值(166元/hm2)三方面的价值,分别占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的30.47%、5.33%和0.55%,占土壤保持价值的83.81%、14.67%和1.52%。其中,保护土壤肥力中K价值(7618元/hm2)占土壤保持价值的69.96%。调节大气成分中固定CO2的价值为13514元/hm2,释放O2的价值为6914元/hm2,分别占耕地生态价值的23.98%和9.23%。净化环境价值包括吸收SO2、NOX、HF和滞尘价值,其中吸收HF的价值最高,占净化环境价值的52.17%。

4.3 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

自谢高地等[38]将Costanza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原理及方法创新性运用以来,该方法迅速应用于耕地生态价值评估,并且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不同的****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实际效用价值测算方法有所不同,进而结果也存在差异。将实验结果基础上测算出的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结果(表2)与其他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3表4)。
Tab. 3
表3
表3本研究实测数据评价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对比
Tab. 3Comparison between the evaluation data of this study and the existing research


新窗口打开
Tab. 4
表4
表4本研究实测数据评价的耕地生态系统年均价值与已有研究对比
Tab. 4Comparison between the cultivated land ecosystem annual average value datain this study and the existing research


新窗口打开
表3表4可以看出,在测算耕地生态服务物质量的基础上估算单位面积耕地的生态价值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如下:① 绝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引用Costanza和谢高地研究中的参数当量来测算耕地生态价值,本研究则是在田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测算耕地生态价值,测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② 不同研究中对耕地生态价值内涵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汤进华等将耕地土壤保持价值分为保持表土价值、保持养分价值、防止泥沙淤积、滞留的直接经济价值和减少泥沙淤积的间接经济价值,而宋戈等则将其分为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土地废弃及减轻泥沙对江河湖泊淤积的价值,本研究只评价耕地自然生态价值,不包含其衍生生态价值;③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研究区域、不同测算方法等因素也将影响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量。研究者们大多运用现有参量因子来测算全国、省域、县域等尺度范围的耕地生态价值,测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建立耕地价值评价和修正参数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

5 结论与讨论

(1)基于田间实验作物参量数据和IBIS模型的实验数据,借鉴能量替代法、市场价值等构建了耕地生态价值测算模型,对研究区耕地生态价值进行测算,使测算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和模型的情况下,可以用于类似区域耕地生态价值测算,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应用性。
(2)从各价值的组成部分测算结果看,单位面积耕地资源平均生态服务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土壤保持、调节大气、涵养水源、生产有机质、净化环境,土壤保持价值中保护土壤肥力价值占绝大部分,占耕地生态价值的30.47%。
(3)从整体来看,研究区单位面积耕地资源生态价值量为29959.5元/hm2,其中土壤保持价值和调节大气成分价值占据耕地资源总生态价值的比重最大,分别为36.35%和33.21%,说明净化环境服务功能在耕地资源生态保护方面的地位极其重要。
(4)与已有研究对比分析来看,不同区域、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价值内涵会导致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测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各组成部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单位面积生态价值比较接近,差异不大,说明该研究方法和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本研究是在特定内涵假定的基础上,运用田间采样试验数据和模型测算了耕地生态价值,并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其意义一是厘清和证实了耕地生态价值差异主要有内涵界定、技术方法、研究尺度等方面的原因,二是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可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但本研究也只是采用实验观测研究耕地生态价值的起步和开始,耕地生态价值受自身系统的多样性和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差异性,而本次研究只做了一年的采样观测实验,要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连续性和对比性,需要多时间维度的连续动态采样观测。另外还需要对一些生态价值类型进行仪器观测,比如净化大气环境中吸收有害气体、滞尘效应等,这些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任平, 吴涛, 周介铭. 基于耕地保护价值空间特征的非农化区域补偿方法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20): 277-287.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耕地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护耕地资源是国家重大战略。基于耕地价值评价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耕地保护价值进行测算,通过定量刻画耕地保护价值空间特征,并建立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机制构建提供创新性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资源保护价值地区差异明显,最高为北京市,达185.21万元/hm2,最低为青海省,为44.61万元/hm2,两者相差近4.2倍。 2)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单位面积耕地保护价值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价值呈现出东北及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社会价值中西部区域较高,主要受人口、耕地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整体呈现出北部及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3)根据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机制,中央政府作为耕地保护主体之一,2012年需向各省(市、自治区)支付耕地社会稳定与生态服务价值26764.068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5.15%;上海、安徽、广东、广西、宁夏减少的耕地保护收益与耕地非农化补偿支付成本总额分别达10.907亿元、10.283亿元、74.680亿元、66.495亿元、8.529亿元。基于此理论模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耕地保护博弈过程中,耕地非农化成本收益自然会成为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这也是耕地资源保护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市场配置管理转变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Ren Ping, Wu Tao, Zhou Jieming.Method of quantitative compensation for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based 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value.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4, 30(20): 277-287.]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耕地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护耕地资源是国家重大战略。基于耕地价值评价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耕地保护价值进行测算,通过定量刻画耕地保护价值空间特征,并建立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机制构建提供创新性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资源保护价值地区差异明显,最高为北京市,达185.21万元/hm2,最低为青海省,为44.61万元/hm2,两者相差近4.2倍。 2)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单位面积耕地保护价值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价值呈现出东北及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社会价值中西部区域较高,主要受人口、耕地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整体呈现出北部及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3)根据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机制,中央政府作为耕地保护主体之一,2012年需向各省(市、自治区)支付耕地社会稳定与生态服务价值26764.068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5.15%;上海、安徽、广东、广西、宁夏减少的耕地保护收益与耕地非农化补偿支付成本总额分别达10.907亿元、10.283亿元、74.680亿元、66.495亿元、8.529亿元。基于此理论模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耕地保护博弈过程中,耕地非农化成本收益自然会成为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这也是耕地资源保护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市场配置管理转变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任平, 吴涛, 周介铭. 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模型与补偿机制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4): 786-795.
https://doi.org/10.3864/j.issn.0578-1752.2014.04.019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目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被忽视是我国耕地保护中最大的不足和缺陷,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损失。耕地资源流失、非农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是对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构成、体系、方法等科学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不够深入,这是必须认识到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通过构建耕地价值评价方法与模型,实现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定量评价与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耕地补偿决策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以耕地资源价值分类为基础,运用收益还原法、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构建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价模型。耕地资源经济价值主要通过修正不同农作物的收益差异权重指数,运用收益还原法计算经济价值;耕地资源社会价值主要运用等效替代法计算,其中采用城镇养老保险金修正参数代替基本保障价值,用农民农业生产效益参数代替农民就业工资水平,用区域粮食供需差额参数代替社会稳定价值;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在修正单位耕地面积生态当量因子的基础上,考虑生态服务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与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的相关关系,运用市场价值法进行计算。【结果】(1)评价模型客观地还原了耕地资源货币化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可以实现不同区域耕地价值的评价与模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适用性。(2)实证研究表明,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价值为122.85万元/hm2,其中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占5.74%、64.17%、30.09%。(3)以2010年为基准年,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价值为82 555.20亿元,是四川省当年GDP的4.8倍,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量为436.12亿元,为当年GDP的2.5%。【结论】(1)耕地(保护)非农化利益主体的微观响应表明,中央政府不能被排除在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之外,其应该承担耕地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稳定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提供给耕地保护者,地方政府和非农用地企业要承担耕地非农化损失全部价值补偿。(2)耕地资源价值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差异性,建立耕地价值评价和修正体系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3)该评价方法和结果可用于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实践,研究结果为中央政府应承担耕地保护基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具体补偿标准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耕地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改变传统耕地保护模式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新机制。
[Ren Ping, Wu Tao, Zhou Jieming.Study on values loss evaluation model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14, 47(4): 786-795.]
https://doi.org/10.3864/j.issn.0578-1752.2014.04.019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目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被忽视是我国耕地保护中最大的不足和缺陷,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损失。耕地资源流失、非农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是对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构成、体系、方法等科学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不够深入,这是必须认识到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通过构建耕地价值评价方法与模型,实现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定量评价与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耕地补偿决策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以耕地资源价值分类为基础,运用收益还原法、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构建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价模型。耕地资源经济价值主要通过修正不同农作物的收益差异权重指数,运用收益还原法计算经济价值;耕地资源社会价值主要运用等效替代法计算,其中采用城镇养老保险金修正参数代替基本保障价值,用农民农业生产效益参数代替农民就业工资水平,用区域粮食供需差额参数代替社会稳定价值;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在修正单位耕地面积生态当量因子的基础上,考虑生态服务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与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的相关关系,运用市场价值法进行计算。【结果】(1)评价模型客观地还原了耕地资源货币化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可以实现不同区域耕地价值的评价与模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适用性。(2)实证研究表明,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价值为122.85万元/hm2,其中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占5.74%、64.17%、30.09%。(3)以2010年为基准年,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价值为82 555.20亿元,是四川省当年GDP的4.8倍,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量为436.12亿元,为当年GDP的2.5%。【结论】(1)耕地(保护)非农化利益主体的微观响应表明,中央政府不能被排除在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之外,其应该承担耕地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稳定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提供给耕地保护者,地方政府和非农用地企业要承担耕地非农化损失全部价值补偿。(2)耕地资源价值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差异性,建立耕地价值评价和修正体系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3)该评价方法和结果可用于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实践,研究结果为中央政府应承担耕地保护基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具体补偿标准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耕地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改变传统耕地保护模式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新机制。
[3]任平, 吴涛, 周介铭. 耕地资源非农化及其价值损失评价研究评述与思考
. 四川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2014, 37(3): 413-4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8395.2014.03.023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耕地资源是稀缺资源、战略资源,耕地非农化是当前耕地保护最大威胁之一.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核心问题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微观过程和驱动机理等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对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与机理、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评价及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评价与讨论,从耕地资源非农化系统性框架理论、动态价值评价、内在机制与补偿决策体系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Ren Ping, Wu Tao, Zhou Jieming.A review of evaluation research of value los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conversion.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4, 37(3): 413-4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8395.2014.03.023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耕地资源是稀缺资源、战略资源,耕地非农化是当前耕地保护最大威胁之一.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核心问题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微观过程和驱动机理等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对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与机理、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评价及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评价与讨论,从耕地资源非农化系统性框架理论、动态价值评价、内在机制与补偿决策体系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4]金姝兰, 金威, 徐磊, . 基于耕地价值的江西省征地补偿标准测算
.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15): 3054-30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439-8114.2011.15.009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基于耕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评价方法,估算了2009年江西省11个市被征耕地的补偿标准。结果表明,江西省2009年征地平均补偿标准为116.931万元/hm2,是现行征地补偿平均价格的2.44倍,表明当前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建议将耕地的总体价值纳入到征地补偿体系之中,使耕地资源价值在流转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
[Jin Shulan, Jin Wei, Xu Lei, et al.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land expropriation in Jiangxi according to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 50(15): 3054-30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439-8114.2011.15.009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基于耕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评价方法,估算了2009年江西省11个市被征耕地的补偿标准。结果表明,江西省2009年征地平均补偿标准为116.931万元/hm2,是现行征地补偿平均价格的2.44倍,表明当前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建议将耕地的总体价值纳入到征地补偿体系之中,使耕地资源价值在流转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
[5]Costanza R, D Arge R,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1997, 387: 253-260.
[本文引用: 1]
[6]王云, 周忠学, 郭钟哲. 都市农业景观破碎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以西安市为例
. 地理研究, 2014, 33(6): 1097-1105.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406010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利用西安市土地利用解译图及社会经济数据,在界定都市农业景观的前提下,分析西安市都市农业景观破碎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都市农业景观破碎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1999-2011 年,西安市都市农业景观的斑块密度、分离度指数增加,都市农业景观呈破碎化趋势;② 都市农业景观分离度与都市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及各项价值均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破碎化过程中废物处理及土壤形成价值减少量最大,同时食物生产价值减少率最大,减少了12.73%,娱乐文化减少的价值量及减少率最小,为1.93%;③ 耕地、林地、水域呈景观破碎化趋势,而园地聚集度上升,同时耕地、林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园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
[Wang Yun, Zhou Zhongxue, Guo Zhongzhe.Impact of the urb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on ecosystem services: A case study of Xi'an city.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6): 1097-1105.]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406010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利用西安市土地利用解译图及社会经济数据,在界定都市农业景观的前提下,分析西安市都市农业景观破碎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都市农业景观破碎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1999-2011 年,西安市都市农业景观的斑块密度、分离度指数增加,都市农业景观呈破碎化趋势;② 都市农业景观分离度与都市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及各项价值均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破碎化过程中废物处理及土壤形成价值减少量最大,同时食物生产价值减少率最大,减少了12.73%,娱乐文化减少的价值量及减少率最小,为1.93%;③ 耕地、林地、水域呈景观破碎化趋势,而园地聚集度上升,同时耕地、林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园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
[7]刘永强, 廖柳文, 龙华楼, . 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效应分析: 以湖南省为例
. 地理研究, 2015, 34(4): 691-70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4008Magsci摘要
<p>以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分析手段,探讨了期间湖南省的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借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了修订,进而对湖南省土地利用转型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及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1995-200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提升,由8807.8亿元变为8829.5亿元,增加0.25%。但自2000年以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8829.5亿元降至2010年的8770.9亿元,下降0.66%。最后,提出保障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建议。</p>
[Liu Yongqiang, Liao Liuwen, Long Hualou, et al.Effects of land use transitions on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4): 691-70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4008Magsci摘要
<p>以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分析手段,探讨了期间湖南省的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借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了修订,进而对湖南省土地利用转型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及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1995-200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提升,由8807.8亿元变为8829.5亿元,增加0.25%。但自2000年以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8829.5亿元降至2010年的8770.9亿元,下降0.66%。最后,提出保障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建议。</p>
[8]张翀, 任志远. 陕北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量动态测评
. 地理研究, 2015, 34(8): 1522-1534.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8010Magsci摘要
<p>基于1980-2010年的遥感数据和气象台站实测数据,利用光能利用模型对陕北地区植被净第一生产力进行了测评,从而计算得到植被固碳释氧价值量,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固碳释氧物质总量排序为:草地&gt;林地&gt;耕地&gt;未利用地&#x0003E;建设用地。空间分布上,陕北地区南部和北部府谷县和神木县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变化的波动性较强,陕北西北部碳释氧价值总量的年际变化较为平缓。近30年来,陕北地区固碳释氧价值总量总体上呈持续增加趋势,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中北部地区,且大部分呈可持续增加趋势;减小区主要分布在陕北西南部的甘泉县、富县、黄陵县、志丹县的南部以及延安市南部的富县与宜川县的交界处,且呈强烈的持续减小趋势。生态固碳释氧价值量与月降水量整体上呈正相关,与月均温呈负相关。固碳释氧价值量的变化对降水量的变化响应较敏感,气温需要通过与其他气候系统进行耦合,从而协同对固碳释氧价值量产生影响。陕北地区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强,两者在空间上呈现出正相关,且由南向北、由东南向西北呈减小的趋势;价值总量与气温的相关系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中南部呈负相关,北部呈正相关。</p>
[Zhang Chong, Ren Zhiyuan.Dynamic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of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 based on land ecosystem in Northern Shaanxi.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8): 1522-1534.]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8010Magsci摘要
<p>基于1980-2010年的遥感数据和气象台站实测数据,利用光能利用模型对陕北地区植被净第一生产力进行了测评,从而计算得到植被固碳释氧价值量,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固碳释氧物质总量排序为:草地&gt;林地&gt;耕地&gt;未利用地&#x0003E;建设用地。空间分布上,陕北地区南部和北部府谷县和神木县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变化的波动性较强,陕北西北部碳释氧价值总量的年际变化较为平缓。近30年来,陕北地区固碳释氧价值总量总体上呈持续增加趋势,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中北部地区,且大部分呈可持续增加趋势;减小区主要分布在陕北西南部的甘泉县、富县、黄陵县、志丹县的南部以及延安市南部的富县与宜川县的交界处,且呈强烈的持续减小趋势。生态固碳释氧价值量与月降水量整体上呈正相关,与月均温呈负相关。固碳释氧价值量的变化对降水量的变化响应较敏感,气温需要通过与其他气候系统进行耦合,从而协同对固碳释氧价值量产生影响。陕北地区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强,两者在空间上呈现出正相关,且由南向北、由东南向西北呈减小的趋势;价值总量与气温的相关系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中南部呈负相关,北部呈正相关。</p>
[9]孙琨, 钟林生, 张爱平, .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对比分析: 以常熟市为例
. 地理研究, 2016, 35(2): 256-27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602005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生态游憩空间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休闲价值是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常熟市具有突出城市生态游憩服务功能的林地、草地、水域区选择可比性观测廊道,在对游客自发性休闲游憩行为进行动态观测的基础上对各生态游憩空间的休闲价值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① 全年水域的休闲价值最显著,其次依次是草地、林地。② 全年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的时间分布不均衡,且有一定互补性。③ 林地对于老年人的休闲价值最突出,而中年人更偏好水域休闲,青年及少儿更偏好草地休闲。④ 在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建设中可根据各年龄段人群分布确定生态游憩空间配置方案;根据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差异及其时间变化配置相应休憩设施,并对生态游憩空间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影响因素提升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等。</p>
[Sun Kun, Zhong Linsheng, Zhang Aiping, 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leisure values of urban ecological recreation spaces: A case study of Changshu city.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6, 35(2): 256-27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602005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生态游憩空间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休闲价值是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常熟市具有突出城市生态游憩服务功能的林地、草地、水域区选择可比性观测廊道,在对游客自发性休闲游憩行为进行动态观测的基础上对各生态游憩空间的休闲价值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① 全年水域的休闲价值最显著,其次依次是草地、林地。② 全年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的时间分布不均衡,且有一定互补性。③ 林地对于老年人的休闲价值最突出,而中年人更偏好水域休闲,青年及少儿更偏好草地休闲。④ 在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建设中可根据各年龄段人群分布确定生态游憩空间配置方案;根据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差异及其时间变化配置相应休憩设施,并对生态游憩空间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影响因素提升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等。</p>
[10]郝仕龙, 李春静, 田颖超, . 黄土丘陵沟壑脆弱生态区耕地资源价值动态变化研究: 以上黄试区为例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7): 843-849.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深化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 有助于实现耕地资源价值重建和耕地保护。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上黄试区为例, 分析了耕地资源的价值体系, 提出耕地资源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方法, 并对上黄试区1982年、2000年和2010年耕地资源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 治理前(1982年), 上黄试区耕地资源的价值较低, 仅为4.37万元 hm<sup>-2</sup>, 治理期(1982-2000年)和退耕期间(2001-2010年), 上黄试区耕地资源价值有较快增长, 两时期末的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24.13万元 hm<sup>-2</sup>和56.47万元 hm<sup>-2</sup>。其中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增长最快, 1982年仅为0.87万元 hm <sup>-2</sup>, 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0.96万元 hm<sup>-2</sup>和21.86万元 hm<sup>-2</sup>, 耕地资源经济产出价值占耕地资源价值比重也由1982年的19.91%提升到2000年和2010年的45.41%和38.71%; 其次是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 1982年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为2.11万元 hm <sup>-2</sup>, 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8.37万元 hm <sup>-2</sup>和25.00 万元 hm<sup>-2</sup>; 整个研究期间, 耕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不断提升, 1982年为1.39万元 hm <sup>-2</sup>, 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4.81万元 hm<sup>-2</sup>和9.62万元 hm<sup>-2</sup>。不同时期耕地资源价值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同, 上黄试区综合生态经济治理期间(1982?D2000年), 科技因素对耕地资源价值提升起主导作用;而退耕期间(2001?D2010年), 政策因素对耕地资源价值提升起主导作用。为促进上黄试区耕地资源价值进一步提升, 需要进一步对现有部分坡耕地实施退耕, 提高耕地质量和集约化水平, 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等措施, 提高耕地资源化配置水平。
[Hao Shilong, Li Chunjing, Tian Yingchao, et al.Dynamics of cropland resources value in fragile ecological zones of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A case study of Shanghuang experiment area.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4, 22(7): 843-849.]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深化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 有助于实现耕地资源价值重建和耕地保护。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上黄试区为例, 分析了耕地资源的价值体系, 提出耕地资源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方法, 并对上黄试区1982年、2000年和2010年耕地资源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 治理前(1982年), 上黄试区耕地资源的价值较低, 仅为4.37万元 hm<sup>-2</sup>, 治理期(1982-2000年)和退耕期间(2001-2010年), 上黄试区耕地资源价值有较快增长, 两时期末的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24.13万元 hm<sup>-2</sup>和56.47万元 hm<sup>-2</sup>。其中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增长最快, 1982年仅为0.87万元 hm <sup>-2</sup>, 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0.96万元 hm<sup>-2</sup>和21.86万元 hm<sup>-2</sup>, 耕地资源经济产出价值占耕地资源价值比重也由1982年的19.91%提升到2000年和2010年的45.41%和38.71%; 其次是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 1982年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为2.11万元 hm <sup>-2</sup>, 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8.37万元 hm <sup>-2</sup>和25.00 万元 hm<sup>-2</sup>; 整个研究期间, 耕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不断提升, 1982年为1.39万元 hm <sup>-2</sup>, 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4.81万元 hm<sup>-2</sup>和9.62万元 hm<sup>-2</sup>。不同时期耕地资源价值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同, 上黄试区综合生态经济治理期间(1982?D2000年), 科技因素对耕地资源价值提升起主导作用;而退耕期间(2001?D2010年), 政策因素对耕地资源价值提升起主导作用。为促进上黄试区耕地资源价值进一步提升, 需要进一步对现有部分坡耕地实施退耕, 提高耕地质量和集约化水平, 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等措施, 提高耕地资源化配置水平。
[11]谢高地, 鲁春霞, 冷允法, .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2): 189-196.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03.02.010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以此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363.9&times;10<sup>8</sup>元/年,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68%,全球的0.61%。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占19.3%;其次是废物处理价值,占16.8%;水源涵养价值占16.5%,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占16%。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1.3%和48.3%。
[Xie Gaodi, Lu Chunxia, Leng Yunfa, et al.Ecological assets valu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3, 18(2): 189-196.]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03.02.010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以此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363.9&times;10<sup>8</sup>元/年,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68%,全球的0.61%。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占19.3%;其次是废物处理价值,占16.8%;水源涵养价值占16.5%,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占16%。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1.3%和48.3%。
[12]汤进华, 陈志, 朱俊成, . 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核算
.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4): 237-244.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为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必要了解和评估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服务功能。基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基础理论,从耕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出发,选取耕地资源的气体调节功能价值、大气净化功能价值、水源涵养价值、土地保持价值、土壤营养保持价值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这6种服务功能价值作为测算因子,利用市场价值法对2007—2009年和2010—2012年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年均值进行测算,最终定量计算出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2007—2009年和2010—2012年的年价值总量分别为730038.69万元和714774.99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降低了2.09%。从各组成来看,耕地资源的气体调节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位居各组成前列。从空间分布来看,2010—2012年年均耕地生态价值最高的是黄冈市(172530.7万元),最低的是鄂州市(21786.86万元)。从空间变化来看,耕地生态价值只有潜江市有所增加,而其他城市耕地生态价值均为下降。研究结论对制定区域耕地保护政策,特别对耕地补偿政策和促进耕地资源的区域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Tang Jinhua, Chen Zhi, Zhu Juncheng, et al.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arable land resource in Wuhan city circle.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5, 31(4): 237-244.]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为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必要了解和评估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服务功能。基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基础理论,从耕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出发,选取耕地资源的气体调节功能价值、大气净化功能价值、水源涵养价值、土地保持价值、土壤营养保持价值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这6种服务功能价值作为测算因子,利用市场价值法对2007—2009年和2010—2012年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年均值进行测算,最终定量计算出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2007—2009年和2010—2012年的年价值总量分别为730038.69万元和714774.99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降低了2.09%。从各组成来看,耕地资源的气体调节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位居各组成前列。从空间分布来看,2010—2012年年均耕地生态价值最高的是黄冈市(172530.7万元),最低的是鄂州市(21786.86万元)。从空间变化来看,耕地生态价值只有潜江市有所增加,而其他城市耕地生态价值均为下降。研究结论对制定区域耕地保护政策,特别对耕地补偿政策和促进耕地资源的区域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张智全, 黄高宝, 李广. 陇东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 中国沙漠, 2011, 31(6): 1516-1520.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FONT face=Verdana>通过定量分析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陇东生态脆弱区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利用农田县域统计资料,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相关理论、方法和GIS等工具对陇东地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平均值5.04 t·hm-2·a-1上下波动;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在平均值9.25万元·hm-2·a-1上下波动。陇东耕地生产力低下,生态服务功能不高。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是生态服务价值的决定因素,因此,通过提高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来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对区域耕地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FONT>
[Zhang Zhiquan, Huang Gaobao, Li Guang.Analysis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in cultivated land of Long dong region, Gansu, China.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11, 31(6): 1516-1520.]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FONT face=Verdana>通过定量分析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陇东生态脆弱区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利用农田县域统计资料,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相关理论、方法和GIS等工具对陇东地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平均值5.04 t·hm-2·a-1上下波动;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在平均值9.25万元·hm-2·a-1上下波动。陇东耕地生产力低下,生态服务功能不高。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是生态服务价值的决定因素,因此,通过提高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来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对区域耕地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FONT>
[14]李冬玉, 任志远, 刘宪锋, . 陕西省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测评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7): 40-45.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为促进陕西省耕地可持续利用,中文采用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测评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评模型对陕西省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大气调节功能价值、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和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进行测评,并从省域和市域两个尺度分别探讨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9年陕西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上升趋势,10年共增加205.37亿元。各组分贡献率中,涵养水源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水土保持价值,净化环境价值贡献率最小;2)从市域尺度分析,2000~2009年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最多的是榆林市,10年共增加96.95亿元;而减少最多的是安康市,10年共减少77.24亿元。从价值组分分析,大气调节价值增加最多的是榆林市,10年间共增加39.55亿元;水土保持价值增加较多的是西安市、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别增加12.74亿元、10.7亿元和8.02亿元;涵养水源价值增加较多的是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别增加31.23亿元和49.39亿元;而净化环境价值变化较小,除铜川市保持不变外,其余各市均呈小幅度减小趋势。
[Li Dongyu, Ren Zhiyuan, Liu Xianfeng, et al.Dynamic change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in Shaanxi province.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 27(7): 40-45.]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为促进陕西省耕地可持续利用,中文采用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测评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评模型对陕西省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大气调节功能价值、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和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进行测评,并从省域和市域两个尺度分别探讨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9年陕西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上升趋势,10年共增加205.37亿元。各组分贡献率中,涵养水源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水土保持价值,净化环境价值贡献率最小;2)从市域尺度分析,2000~2009年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最多的是榆林市,10年共增加96.95亿元;而减少最多的是安康市,10年共减少77.24亿元。从价值组分分析,大气调节价值增加最多的是榆林市,10年间共增加39.55亿元;水土保持价值增加较多的是西安市、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别增加12.74亿元、10.7亿元和8.02亿元;涵养水源价值增加较多的是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别增加31.23亿元和49.39亿元;而净化环境价值变化较小,除铜川市保持不变外,其余各市均呈小幅度减小趋势。
[15]李晶, 孙根年, 任志远. 陕西秦巴山区植被第一性生产物质量与价值量测评研究
. 生态学报, 2002, 22(12): 2254-2259.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生物圈及陆地植被是人类赖以生息、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为人类提供食物、药材、原材料等具有直接资源价值的生物产品。因此 ,陆地植被 NPP物质量与价值量的测评研究 ,对于更好地认识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充分考虑植被类型及覆盖率差异 ,利用改进的 NPP模型 ,对陕西段秦巴山地陆地生态系统 NPP物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秦巴山区 8.2× 1 0 6 hm2 的陆地植被每年生产 82 .8× 1 0 6 t生物有机物 ,单位面积 NPP物质量 ,随植被类型和气候带发生有规律变化 ,从植被类型来看 ,天然林和次生林≥人工果树≥次生灌丛≥次生草被 ;从纬度地带性变化来看 ,亚热带≥暖温带≥高山温带 ;从垂直地带性变化来看 ,随山地高度增加先增后减 ,一般在海拔 1 0 0 0~ 1 3 0 0 m达到最大值。为了货币化测评第一性生产的价值量 ,以 NPP物质量为基础 ,将其折算成相当于标准煤的能量值 ,按现行市场价格估测植被第一性生产价值量 ,结果表明 :秦巴山地每年第一性生产合 1 .8× 1 0 1 0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8%。虽然 ,价值量的估计是十分概念化和保守的,但仍可发现本区陆地植被第一性生产在大农业中占有相当比重,NPP的价值量占农业生产总值37.05%,是林业生产总值的3.29倍,为畜牧生产总值的1.36倍,为林特产总值的37.95倍。研究为认识陆地植被第一性生产及价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奠定了基础。
[Li Jing, Sun Gennian, Ren Zhiyuan.Study on mass survey and value evaluation of land-vegetation's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Qinba Mountains in Shaanxi Province.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 22(12): 2254-2259.]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生物圈及陆地植被是人类赖以生息、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为人类提供食物、药材、原材料等具有直接资源价值的生物产品。因此 ,陆地植被 NPP物质量与价值量的测评研究 ,对于更好地认识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充分考虑植被类型及覆盖率差异 ,利用改进的 NPP模型 ,对陕西段秦巴山地陆地生态系统 NPP物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秦巴山区 8.2× 1 0 6 hm2 的陆地植被每年生产 82 .8× 1 0 6 t生物有机物 ,单位面积 NPP物质量 ,随植被类型和气候带发生有规律变化 ,从植被类型来看 ,天然林和次生林≥人工果树≥次生灌丛≥次生草被 ;从纬度地带性变化来看 ,亚热带≥暖温带≥高山温带 ;从垂直地带性变化来看 ,随山地高度增加先增后减 ,一般在海拔 1 0 0 0~ 1 3 0 0 m达到最大值。为了货币化测评第一性生产的价值量 ,以 NPP物质量为基础 ,将其折算成相当于标准煤的能量值 ,按现行市场价格估测植被第一性生产价值量 ,结果表明 :秦巴山地每年第一性生产合 1 .8× 1 0 1 0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8%。虽然 ,价值量的估计是十分概念化和保守的,但仍可发现本区陆地植被第一性生产在大农业中占有相当比重,NPP的价值量占农业生产总值37.05%,是林业生产总值的3.29倍,为畜牧生产总值的1.36倍,为林特产总值的37.95倍。研究为认识陆地植被第一性生产及价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奠定了基础。
[16]李广, 黄高宝, 王琦, . 陇东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及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研究
. 草业学报, 2011, 20(6): 18-25.
https://doi.org/10.11686/cyxb20110603Magsci摘要
为促进甘肃陇东耕地生态系统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该研究采用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对研究区域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5年陇东黄土高原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变化不明显,而总量略有上升。同时,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该区域可分成NPP 和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低的西北区和相对较高的东南区。在西北区,耕地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7.7万元/(hm<sup>2</sup>&middot;a),NPP 只有3.54t/(hm<sup>2</sup>&middot;a);在东南区,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10.2万元/(hm<sup>2</sup>&middot;a),NPP为5.94t/(hm<sup>2</sup>&middot;a)。因此,要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以提高研究区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价值。
[Li Guang, Huang Gaobao, Wang Qi, et al.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and NPP of cultivated land on Longdong Loess Plateau.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11, 20(6): 18-25.]
https://doi.org/10.11686/cyxb20110603Magsci摘要
为促进甘肃陇东耕地生态系统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该研究采用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对研究区域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5年陇东黄土高原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变化不明显,而总量略有上升。同时,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该区域可分成NPP 和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低的西北区和相对较高的东南区。在西北区,耕地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7.7万元/(hm<sup>2</sup>&middot;a),NPP 只有3.54t/(hm<sup>2</sup>&middot;a);在东南区,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10.2万元/(hm<sup>2</sup>&middot;a),NPP为5.94t/(hm<sup>2</sup>&middot;a)。因此,要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以提高研究区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价值。
[17]宋戈, 鄂施璇, 徐珊, . 巴彦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研究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4(5): 126-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9369.2013.05.025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耕地生态系统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论文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切入点,以2009年研究区实地采样监测土壤中N、P、K的含量等数 据为基础,充分考虑各种作物类别和不同土壤的特性差别.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利用GIS手段,测算研究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 研究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产生的间接价值为直接价值的3.55倍,耕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农民只获得其产品的直接价 值,而间接价值未体现在农产品价值的组成上;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各项指标值有差异,依次为大气调节价值>保持土壤价值>耕地产品价值>涵养水源价 值>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净化大气价值.因此,研究认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调整耕地利用方式,充分发挥耕地大气调节等间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耕地 生态系统服务各项功能价值最大化.并对典型区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化测算,为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耕地可持续利用.
[Song Ge, E Shixuan, Xu Shan, et al. Study on measurement of cultivated land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on Bayan county.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3, 44(5): 126-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9369.2013.05.025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耕地生态系统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论文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切入点,以2009年研究区实地采样监测土壤中N、P、K的含量等数 据为基础,充分考虑各种作物类别和不同土壤的特性差别.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利用GIS手段,测算研究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 研究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产生的间接价值为直接价值的3.55倍,耕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农民只获得其产品的直接价 值,而间接价值未体现在农产品价值的组成上;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各项指标值有差异,依次为大气调节价值>保持土壤价值>耕地产品价值>涵养水源价 值>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净化大气价值.因此,研究认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调整耕地利用方式,充分发挥耕地大气调节等间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耕地 生态系统服务各项功能价值最大化.并对典型区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化测算,为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耕地可持续利用.
[18]蔡运龙, 霍雅勤.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 地理学报, 2006, 61(10): 1084-1092.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耕地不断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耕地农业利用的比较收益低下,所以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的主要途径在于:一方面提高耕地利用的比较收益,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耕地征用的价值补偿来抑制乱占耕地行为。这两条途径归结于重建耕地资源的价值。本文提出耕地资源具有经济产出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并尝试用市场价格分别加以评估。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为耕地年收益与贴现率之商,生态服务价值为耕地生态服务年价值与贴现率之商,社会保障价值是耕地提供的养老保险和就业保障价值之和。分别选择广东省潮安县、河南省淮阳县和甘肃省会宁县三个县作为案例的评价,以显示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耕地资源价值量在各地区之间呈现东高西低的差异;在耕地资源价值构成中,社会保障价值在三个案例区都占60%以上,但所占比重从东到西渐增,说明农民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反相关。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在总价值中所占比重则从东到西递减,主要源于自然和经济生产率的差异。生态服务价值所占比重也表现出东低西高的特点,反映出生态系统从复杂到简单的变化使得农田生态系统对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显得更加重要。农业用地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外部效益,这可成为实行农业补贴的一大理由,也是计算补贴量的一种依据;更可作为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依据。在我国现阶段,耕地是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甚至不存在的情况下,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可忽视。</p>
[Cai Yunlong, Huo Yaqin.Reevaluating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 and case studie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 61(10): 1084-1092.]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耕地不断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耕地农业利用的比较收益低下,所以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的主要途径在于:一方面提高耕地利用的比较收益,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耕地征用的价值补偿来抑制乱占耕地行为。这两条途径归结于重建耕地资源的价值。本文提出耕地资源具有经济产出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并尝试用市场价格分别加以评估。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为耕地年收益与贴现率之商,生态服务价值为耕地生态服务年价值与贴现率之商,社会保障价值是耕地提供的养老保险和就业保障价值之和。分别选择广东省潮安县、河南省淮阳县和甘肃省会宁县三个县作为案例的评价,以显示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耕地资源价值量在各地区之间呈现东高西低的差异;在耕地资源价值构成中,社会保障价值在三个案例区都占60%以上,但所占比重从东到西渐增,说明农民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反相关。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在总价值中所占比重则从东到西递减,主要源于自然和经济生产率的差异。生态服务价值所占比重也表现出东低西高的特点,反映出生态系统从复杂到简单的变化使得农田生态系统对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显得更加重要。农业用地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外部效益,这可成为实行农业补贴的一大理由,也是计算补贴量的一种依据;更可作为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依据。在我国现阶段,耕地是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甚至不存在的情况下,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可忽视。</p>
[19]王冬银, 杨庆媛, 何涛. 重庆市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估算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10): 7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8158.2013.10.012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内涵,估算重庆市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方法:运用生产成本法、影子价格法等估算方法,估算重庆市1997--2011年的耕地资源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非市场价值。研究结果:(1)重庆市单位面积内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重庆市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中,营养循环功能价值、净化环境功能价值和大气调节功能价值上升幅度较大且所占比重较高;(3)重庆市耕地资源社会服务价值从高到低:基本生活保障价值(44.49%)〉粮食安全功能价值(36.87%)〉失业保障价值(18.63%),且基本生活保障价值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功能价值提升幅度较快;(4)农民作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体系的最基础价值主体,其价值需求尤其值得关注,、研究结论:科学认识耕地牛杰和料会两大韭市场价值右禾¨干耕七lh咨源可持缱剩阳
[Wang Dongyin, Yang Qingyuan, He Tao.Valuing the arable land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city.
China Land Sciences, 2013, 27(10): 7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8158.2013.10.012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内涵,估算重庆市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方法:运用生产成本法、影子价格法等估算方法,估算重庆市1997--2011年的耕地资源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非市场价值。研究结果:(1)重庆市单位面积内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重庆市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中,营养循环功能价值、净化环境功能价值和大气调节功能价值上升幅度较大且所占比重较高;(3)重庆市耕地资源社会服务价值从高到低:基本生活保障价值(44.49%)〉粮食安全功能价值(36.87%)〉失业保障价值(18.63%),且基本生活保障价值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功能价值提升幅度较快;(4)农民作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体系的最基础价值主体,其价值需求尤其值得关注,、研究结论:科学认识耕地牛杰和料会两大韭市场价值右禾¨干耕七lh咨源可持缱剩阳
[20]马莉, 牛叔文, 马利邦. 甘肃省耕地资源转变为建设用地的价值损失评估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5): 407-412.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依据耕地资源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初步建立耕地资源的价值评估体系,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评价方法,估算了甘肃省12个市(州)2007年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所导致的正面效应价值损失。结果表明,由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造成的价值损失相当巨大,2007年全省建设所占用耕地的总面积为1 564.66 hm2,造成的价值损失多达95 904.09万元,各市(州)1 hm2土地的损失都超过了45万元。从价值损失的构成来看,损失的直接使用价值为45 712.77万元,间接使用价值达50 191.32万元。可以看出,耕地资源除为社会提供直接产品价值外,还有巨大的间接使用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对人类的贡献比农产品的产出价值更为显著。
[Ma Li, Niu Shuwen, Ma Libang.Assessment of value loss of land resource converted from farmland into construction land in Gansu province.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2010, 26(5): 407-412.]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依据耕地资源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初步建立耕地资源的价值评估体系,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评价方法,估算了甘肃省12个市(州)2007年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所导致的正面效应价值损失。结果表明,由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造成的价值损失相当巨大,2007年全省建设所占用耕地的总面积为1 564.66 hm2,造成的价值损失多达95 904.09万元,各市(州)1 hm2土地的损失都超过了45万元。从价值损失的构成来看,损失的直接使用价值为45 712.77万元,间接使用价值达50 191.32万元。可以看出,耕地资源除为社会提供直接产品价值外,还有巨大的间接使用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对人类的贡献比农产品的产出价值更为显著。
[21]Kucharik C J, Foley J A, Delire C, et al.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dynamic global ecosystem model: Water balance, carbon balance, and vegetation structure.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000, 14(3): 795-825.
https://doi.org/10.1029/1999GB001138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While a new class of Dynamic Global Ecosystem Models (DGEMs) has emerged in the past few years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describing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atmosphere-biosphere interactions, these models are still largely untested. Here we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a new DGEM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to global-scale observations of water balance, carbon balance, and vegetation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we use version 2 of 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 which includes several major improvements and additions to the prototype model developed by Foley et al. [1996]. IBIS is designed to be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the terrestrial biosphere; the model represents a wide range of processes, including land surface physics, canopy physiology, plant phenology,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competition, and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 The model generates global simulations of the surface water balance (e.g., runoff), the terrestrial carbon balance (e.g.,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et ecosystem exchange,
[22]Delire C, Foley J A.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land surface/ecosystem model with biophysical measurements from contrast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999, 104(14): 16895-16909.
https://doi.org/10.1029/1999JD900212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Five sets of biophysical and hydrological measurements from across the globe are us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 [ Foley et al., 1996] in reproducing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volu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surface energy fluxes and CO 2 fluxes. The sites include a soybean crop in southwestern France (HAPEX-MOBILHY, 1986), a meadow in the Netherlands (Cabauw, 1987), a grassland in Russia (Valday-Usadievskiy, 1966–1983), a prairie in Kansas (FIFE, site 16, 1987–1989), and a tropical forest in Brazil (ABRACOS, Reserva Jaru, 1992–1993). IBIS adequately reproduces the evolution of the soil moisture together with the surface fluxes for those five different sites while only imposing a small number of site specific parameters describing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texture. The quality of the simulations is improved when detail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soil texture, rooting profiles, and leaf area index are available.
[23]Zheng Z, Wang G L.Modeling the dynamic root water uptake and its hydrological impact at the Reserva Jaru site in Amazoni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7, 112(4): G04012.
https://doi.org/10.1029/2007JG000413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An empirical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represent the impact of dynamic root water uptake by plant roots in two land surface models (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3 (CLM3) and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version 2 (IBIS2)). This approach is compared with a more physically based approach that simulates the hydraulic redistribution, using the Reserva Jaru site in Amazonia as an example. For each model and each approach, two different root profiles are experimented on, an exponential profile and an observed, deeper profile. In both CLM3 and IBIS2, including dynamic root uptake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model simulation of latent heat fluxes, regardless of what root profile is used. In both models, the impact of hydraulic redistribution (as accounted for by the physically based approach)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a low degree of dynamic root water uptake (as accounted for by the empirical approach). The latent heat flux simulation in IBIS2 is closer to observation than is that in CLM3, with or without the impact of dynamic root water uptake. Despite the model improvement due to including dynamic root water uptake, significant biases in soil moisture simulations remain. Assimilating soil moisture observations into the land surface models produces a remarkably improved latent heat flux simulation. Parameterization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runoff (which influences soil moisture) is suggested as a likely cause for the severe biases in the default model simulations, which highlights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correctly simulating the fundament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land surface models.
[24]姜纪峰, 延晓冬, 黄耀, . 半干旱区农田和草地与大气间二氧化碳和水热通量的模拟研究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11(3): 413-424.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是目前最复杂的基于动态植被模型的陆 面生物物理模型之一.应用该模型对国际CEOP计划半干旱区基准站之一的吉林通榆观测站(44°25'N , 122°52'E)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2003年全年的CO2和水、热通量变化进行模拟,并将结果与涡度相关法测定的观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检验 IBIS模型在半干旱区的模拟能力.对比结果表明:除CO2通量模拟结果不够理想外,IBIS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通榆观测站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总体上 看,该模型对农田生态系统模拟的偏差小于对退化草地的模拟.
[Jiang Jifeng, Yan Xiaodong, Huang Yao, et al.Simulation of CO2 and sensible/latent heat fluxes exchange between land surface and atmosphere over cropland and grassland in semi-arid region.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6, 11(3): 413-424.]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是目前最复杂的基于动态植被模型的陆 面生物物理模型之一.应用该模型对国际CEOP计划半干旱区基准站之一的吉林通榆观测站(44°25'N , 122°52'E)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2003年全年的CO2和水、热通量变化进行模拟,并将结果与涡度相关法测定的观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检验 IBIS模型在半干旱区的模拟能力.对比结果表明:除CO2通量模拟结果不够理想外,IBIS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通榆观测站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总体上 看,该模型对农田生态系统模拟的偏差小于对退化草地的模拟.
[25]Yuan Q Z, Zhao D S, Wu S H, et al.Validation of 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n simulating the 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map of China.
Ecological Research, 2011, 26(5): 917-929.
https://doi.org/10.1007/s11284-011-0845-0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was validated by simulating the 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map of China using data on monthly mean climate from 1961 to 1990, soil texture, and topography. Although the vegetation map simulated by IBIS was able to describe the sketch of vegetation patterns in China, the distributions of several plant functional types ( PFTs) and vegetation types were still simulated incorrectly, especially in eastern temperate areas, southern subtropics,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and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rea. By adjusting some of the climatic constraints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PFTs defined in IBIS, the simulated distributions of PFTs became reasonable, and the simulated vegetation map fitted the natural vegetation map better. The kappa statistic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the natural vegetation maps was 0.76, an increase of 16.9% from the previous parameter adjustment of 0.65. Correspondingly, the degree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se two maps rose from "good" to "very good". After the parameter adjustments, IBIS became more suitable for the large-scale simulation of Chinese natural vegetation distributions and could provide a powerful support to reveal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26]徐英, 周明耀, 薛亚锋. 水稻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关系研究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5): 10-14.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该文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空间分布及关系,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均近似正态分布;在所研究的条件下,产量和大部分生育阶段(除拔节期)的叶面积指数都具有空间结构;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显著空间相关关系。借鉴指示克立格的思想,提出了指示值分布法,分析了以上3个生育阶段的综合叶面积指数分布与产量的关系,该方法不仅对于水稻的遥感估产和精确农业的实施具有借鉴意义,且对于其它领域研究某一变量与某几个变量的空间分布关系,或某一变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与另一个变量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Xu Ying, Zhou Mingyao, Xue Yafeng.Spatial variability and relationships rice leaf area index and yield.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6, 22(5): 10-14.]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该文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空间分布及关系,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均近似正态分布;在所研究的条件下,产量和大部分生育阶段(除拔节期)的叶面积指数都具有空间结构;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显著空间相关关系。借鉴指示克立格的思想,提出了指示值分布法,分析了以上3个生育阶段的综合叶面积指数分布与产量的关系,该方法不仅对于水稻的遥感估产和精确农业的实施具有借鉴意义,且对于其它领域研究某一变量与某几个变量的空间分布关系,或某一变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与另一个变量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7]李明, 张长利, 房俊龙.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小麦叶面积指数的提取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1): 205-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6819.2010.01.036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为了较好地模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动态,在大田条件下进行试验,获取5个品种5个密度下不同发育期的小麦群体冠层数字图像,并手工测得实际叶面积。通过研究设计了复杂背景下小麦冠层图像叶面指数的有效提取方法,将图像处理得到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与实际测得的数据进行拟合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品种、密度和发育期的差异对拟合模型参数影响显著,对模型经过随机抽取样本图像进行假设检验,均能够通过检验。模型的相关系数平方均达到0.86以上,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小麦冠层叶面积指数的估测。
[Li Ming, Zhang Changli, Fang Junlong.Extraction of leaf area index of wheat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0, 26(1): 205-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6819.2010.01.036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为了较好地模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动态,在大田条件下进行试验,获取5个品种5个密度下不同发育期的小麦群体冠层数字图像,并手工测得实际叶面积。通过研究设计了复杂背景下小麦冠层图像叶面指数的有效提取方法,将图像处理得到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与实际测得的数据进行拟合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品种、密度和发育期的差异对拟合模型参数影响显著,对模型经过随机抽取样本图像进行假设检验,均能够通过检验。模型的相关系数平方均达到0.86以上,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小麦冠层叶面积指数的估测。
[28]任志远, 李晶. 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测评
. 地理学报, 2003, 58(4): 503-511.
Magsci [本文引用: 4]摘要
<p>根据秦巴山区20世纪末植被类型及覆盖度的分布,在GIS支持下测定秦巴山区植被生产和生态调节的物质量。利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测定各类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建立秦巴山区植被生态数据库及植被生态账户。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评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的覆盖度差异,并结合能量平衡、水量平衡和区域蒸散模式,测评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态系统有机质生产价值为199.6&times;108 元/a;植被保持土壤经济价值为22.64&times;108元/a;植被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为22.66&times;108 元/a;植被固定CO2价值为352.24&times;108元/a;释放O<sub>2</sub>价值为374.19&times;108 元/a;陕南秦巴山区植被有机物生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固定CO<sub>2</sub>和释放O<sub>2</sub> 5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共968.33&times;108 元/a。其中温带落叶阔叶林贡献率最高占29.35%,亚热带竹林、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原、山麓果树生态服务价值比重均在1%以下。</p>
[Ren Zhiyuan, Li Jing.The valua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s from the vegetation ecosystems in the Qinling-Daba Mountain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58(4): 503-511.]
Magsci [本文引用: 4]摘要
<p>根据秦巴山区20世纪末植被类型及覆盖度的分布,在GIS支持下测定秦巴山区植被生产和生态调节的物质量。利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测定各类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建立秦巴山区植被生态数据库及植被生态账户。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评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的覆盖度差异,并结合能量平衡、水量平衡和区域蒸散模式,测评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态系统有机质生产价值为199.6&times;108 元/a;植被保持土壤经济价值为22.64&times;108元/a;植被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为22.66&times;108 元/a;植被固定CO2价值为352.24&times;108元/a;释放O<sub>2</sub>价值为374.19&times;108 元/a;陕南秦巴山区植被有机物生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固定CO<sub>2</sub>和释放O<sub>2</sub> 5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共968.33&times;108 元/a。其中温带落叶阔叶林贡献率最高占29.35%,亚热带竹林、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原、山麓果树生态服务价值比重均在1%以下。</p>
[29]李金昌. 生态价值论.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 [本文引用: 1]

[Li Jinchang. On Ecological Axiology.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1999.] [本文引用: 1]
[30]郭浩, 王兵, 马向前, . 中国油松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 中国科学C辑: 生命科学, 2008, 38(6): 565-572.
URL [本文引用: 2]摘要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不统一是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在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标准的框架下,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中国油松林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了详细的动态评估.结果表明:"九五"期间中国油松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144.9640亿元/年,单位面积价值为5.2074万元/(hm2·年);"十五"期间油松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1190.5461亿元/年,单位面积价值为5.2101万元/(hm2·年)."十五"期间中国油松林每年涵养水源40.40亿立方米,固土0.67亿吨,固碳0.09亿吨,生产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负离子1.96×1020个,吸收二氧化硫5.02亿公斤,滞尘759.10亿公斤."九五"期间在中国油松林分布的15个省份中,生态服务功能受益最大的省份是辽宁省,受益最小的是湖南省.
[Guo Hao, Wang Bing, Ma Xiangqian, et al.The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in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 2008, 38(6): 565-572.]
URL [本文引用: 2]摘要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不统一是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在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标准的框架下,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中国油松林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了详细的动态评估.结果表明:"九五"期间中国油松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144.9640亿元/年,单位面积价值为5.2074万元/(hm2·年);"十五"期间油松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1190.5461亿元/年,单位面积价值为5.2101万元/(hm2·年)."十五"期间中国油松林每年涵养水源40.40亿立方米,固土0.67亿吨,固碳0.09亿吨,生产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负离子1.96×1020个,吸收二氧化硫5.02亿公斤,滞尘759.10亿公斤."九五"期间在中国油松林分布的15个省份中,生态服务功能受益最大的省份是辽宁省,受益最小的是湖南省.
[31]司今, 韩鹏, 赵春龙. 森林水涵养价值核算方法评述与实例研究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2): 2100-2109.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1.12.009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针对森林水源涵养价值内涵理解不同,不同方法核算结果差异迥然的现象,总结现有方法深入分析其内涵,并选取5种方法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两个小流域方法间核算结果差异显著,其中以纸坊沟为例,综合蓄水能力法、当量法、水量平衡法Ⅰ及降水储存量法Ⅰ所得价值最高可相差1.5&times;10<sup>6</sup>元,而南方女儿寨小流域同比相差最高为2&times;10<sup>5</sup>元,且三个流域利用水量平衡法Ⅱ计算所得结果皆出现反常现象。分析表明:降水储存量法Ⅰ与水量平衡法Ⅰ内涵接近,反映实际水源涵养价值;综合蓄水能力法则反映潜在水源涵养价值,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能出现实际蓄水能力低于理论值,实际价值与潜在价值相差较大的情况;水量平衡法Ⅱ计算公式无法代表其所期望反映的内涵,建议选用土壤蓄水能力法替代。
[Si Jin, Han Peng, Zhao Chunlong.Review of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evaluation methods of forest and case study.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1, 26(12): 2100-2109.]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1.12.009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针对森林水源涵养价值内涵理解不同,不同方法核算结果差异迥然的现象,总结现有方法深入分析其内涵,并选取5种方法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两个小流域方法间核算结果差异显著,其中以纸坊沟为例,综合蓄水能力法、当量法、水量平衡法Ⅰ及降水储存量法Ⅰ所得价值最高可相差1.5&times;10<sup>6</sup>元,而南方女儿寨小流域同比相差最高为2&times;10<sup>5</sup>元,且三个流域利用水量平衡法Ⅱ计算所得结果皆出现反常现象。分析表明:降水储存量法Ⅰ与水量平衡法Ⅰ内涵接近,反映实际水源涵养价值;综合蓄水能力法则反映潜在水源涵养价值,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能出现实际蓄水能力低于理论值,实际价值与潜在价值相差较大的情况;水量平衡法Ⅱ计算公式无法代表其所期望反映的内涵,建议选用土壤蓄水能力法替代。
[32]马伟龙, 任平, 曾雨晴. 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特征
. 中国土地科学, 2015, 29(10): 85-94.
https://doi.org/10.11994/zgtdkx.2015.10.012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测算了1998—2012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并借助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1998—2012年间,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总体呈现急剧减少向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1998—2003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76.49×10^8元/a,减少到234.95×10^8元/a,年变化率为3.31%;2003—2012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34.95×10^8元/a,减少到223.77×10^8元/a,年变化率为0.54%。(2)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的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在空间关联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4775,说明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趋于和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相邻接。(3)对耕地涵养水源价值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5种模型,该模型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两个抽象的事物可视化,最大程度反映了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序变化和空间关联性。研究结论:借助Geo Da和Arc GIS进行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空间关联性分析,准确表现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的时空特征。
[Ma Weilong, Ren Ping, Zeng Yuqing.Th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in farmland ecosystem in Chengdu Plain Economic Zone.
China Land Sciences, 2015, 29(10): 85-94.]
https://doi.org/10.11994/zgtdkx.2015.10.012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测算了1998—2012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并借助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1998—2012年间,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总体呈现急剧减少向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1998—2003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76.49×10^8元/a,减少到234.95×10^8元/a,年变化率为3.31%;2003—2012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34.95×10^8元/a,减少到223.77×10^8元/a,年变化率为0.54%。(2)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的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在空间关联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4775,说明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趋于和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相邻接。(3)对耕地涵养水源价值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5种模型,该模型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两个抽象的事物可视化,最大程度反映了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序变化和空间关联性。研究结论:借助Geo Da和Arc GIS进行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空间关联性分析,准确表现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的时空特征。
[33]部金凤. 中外生态价值发展阶段系数的理论探讨及对比研究
. 北京: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本文引用: 1]

[Bu Jinfeng.Study on domestic and abroad development stage coefficient of the ecological value.
Beijing: Master Dissertation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2006.]
[本文引用: 1]
[34]肖玉, 谢高地, 安凯.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
. 生态学报, 2003, 23(11): 2367-2378.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在 GIS手段支持下 ,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 USLE)研究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 ,并评价了其经济价值。研究表明 ,在总面积为 1 .49× 1 0 8hm2的青藏高原林地、草地、沼泽和农田生态系统上 ,土壤保持总量为 3.77× 1 0 8t/a,其经济价值总计为 5 .5 9× 1 0 8RMB/a,占西藏和青海两省 (区 ) 2 0 0 0年种植业、林业和牧业收入的 6.1 7%。其中保持土壤养分的经济价值为 3.68× 1 0 8RMB/a,减少废弃土地的经济价值为0 .2 6× 1 0 8RMB/a,减少泥沙淤积的经济价值为 2 .0 0× 1 0 8RMB/a。由此可见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Xiao Yu, Xie Gaodi, An Kai.The function and economic value of soil conservation of ecosystem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3, 23(11): 2367-2378.]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在 GIS手段支持下 ,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 USLE)研究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 ,并评价了其经济价值。研究表明 ,在总面积为 1 .49× 1 0 8hm2的青藏高原林地、草地、沼泽和农田生态系统上 ,土壤保持总量为 3.77× 1 0 8t/a,其经济价值总计为 5 .5 9× 1 0 8RMB/a,占西藏和青海两省 (区 ) 2 0 0 0年种植业、林业和牧业收入的 6.1 7%。其中保持土壤养分的经济价值为 3.68× 1 0 8RMB/a,减少废弃土地的经济价值为0 .2 6× 1 0 8RMB/a,减少泥沙淤积的经济价值为 2 .0 0× 1 0 8RMB/a。由此可见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5]孙新章, 谢高地, 成升魁, . 中国农田生产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4): 156-159.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9-2242.2005.04.038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田生产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同时,农作物对地表的覆盖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采用,使农田生产系统也发挥着重要的土壤保持功能。根据计算,我国农田生产系统每年保持土壤的数量为101.9×108t,其中,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区和东北地区的农田土壤保持功能最为突出。采用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对农田保持土壤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农田每年保持土壤养分的价值为4408.50×108元/a,减少耕地废弃价值为164.09×108元/a,减轻淤积的价值为53.74×108元/a,总计4626.66×108元/a,相当于2000~2002年我国种植业平均产值的32.08%。其中,
[Sun Xinzhang, Xie Gaodi, Cheng Shengkui, et al.Services for soil conservation and its monetary value of Chinese cropping system.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5, 19(4): 156-159.]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9-2242.2005.04.038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田生产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同时,农作物对地表的覆盖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采用,使农田生产系统也发挥着重要的土壤保持功能。根据计算,我国农田生产系统每年保持土壤的数量为101.9×108t,其中,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区和东北地区的农田土壤保持功能最为突出。采用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对农田保持土壤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农田每年保持土壤养分的价值为4408.50×108元/a,减少耕地废弃价值为164.09×108元/a,减轻淤积的价值为53.74×108元/a,总计4626.66×108元/a,相当于2000~2002年我国种植业平均产值的32.08%。其中,
[36]马新辉, 任志远, 孙根年. 城市植被净化大气价值计量与评价: 以西安市为例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2): 180-182.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对西安市植被净化大气物质量及价值测定结果表明,植被净化大气年总价值为34.26356亿元,占1999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其中年固定CO<sub>2</sub>和释放0<sub>2</sub>的价值为27.18309亿元,年吸收SO<sub>2</sub>、HF和NO<sub>x</sub>3种污染物的价值为1.82896亿元,年滞尘价值为1.825l1亿元,年灭菌价值为3.42640亿元。并通过Maplnfo的叠加分析得出各行政区统计结果。
[Ma Xinhui, Ren Zhiyuan, Sun Gennian.The calculation and assessment to the values of air purification by vegetation in Xi'an city.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4, 12(2): 180-182.]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对西安市植被净化大气物质量及价值测定结果表明,植被净化大气年总价值为34.26356亿元,占1999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其中年固定CO<sub>2</sub>和释放0<sub>2</sub>的价值为27.18309亿元,年吸收SO<sub>2</sub>、HF和NO<sub>x</sub>3种污染物的价值为1.82896亿元,年滞尘价值为1.825l1亿元,年灭菌价值为3.42640亿元。并通过Maplnfo的叠加分析得出各行政区统计结果。
[37]马新辉, 孙根年, 任志远. 西安市植被净化大气物质量的测定及其价值评价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16(4): 8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7578.2002.04.017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着手 ,运用 GIS技术 ,依据相应植被净化大气物质量计量模型 ,计算了西安市 2 1种植被类型净化大气的物质量 ,结果显示 :西安市植被每年吸收 SO2 1 7.1 0万 t、HF0 .49万 t,植被每年固定 CO2 2 0 5 96.1 7万 t,释放 O2 1 5 0 1 8.5 7万 t,植被每年滞尘3883.1 5万 t,并运用替代法进行了价值估算 ,结果为 30 83.71百万元 .a- 1,其占 1 999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5 % ,。在植被净化大气单位价值量数据库基础上 ,绘制了专题图 ,由此分析得到植被净化大气的区域差异和不同植被类型净化大气的差异 ,最后 ,初步形成西安市植被净化大气评价系统。
[Ma Xinhui, Sun Gennian, Ren Zhiyuan.The values of vegetation purified air and its measure in Xi'an city.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2, 16(4): 8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7578.2002.04.017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着手 ,运用 GIS技术 ,依据相应植被净化大气物质量计量模型 ,计算了西安市 2 1种植被类型净化大气的物质量 ,结果显示 :西安市植被每年吸收 SO2 1 7.1 0万 t、HF0 .49万 t,植被每年固定 CO2 2 0 5 96.1 7万 t,释放 O2 1 5 0 1 8.5 7万 t,植被每年滞尘3883.1 5万 t,并运用替代法进行了价值估算 ,结果为 30 83.71百万元 .a- 1,其占 1 999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5 % ,。在植被净化大气单位价值量数据库基础上 ,绘制了专题图 ,由此分析得到植被净化大气的区域差异和不同植被类型净化大气的差异 ,最后 ,初步形成西安市植被净化大气评价系统。
[38]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5): 911-919.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08.05.019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化评估方法在中国直接运用存在一些缺陷:低估或者忽略了某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此,笔者在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在2002年和2006年对中国700位具有生态学背景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单价体系。通过对比发现,调查获得的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单价体系与基于物质量估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该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可以用于已知土地利用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Xie Gaodi, Zhen Lin, Lu Chunxia, et al.Expert knowledge based valuation method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8, 23(5): 911-919.]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08.05.019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化评估方法在中国直接运用存在一些缺陷:低估或者忽略了某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此,笔者在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在2002年和2006年对中国700位具有生态学背景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单价体系。通过对比发现,调查获得的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单价体系与基于物质量估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该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可以用于已知土地利用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39]肖况, 吴光. 都江堰市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研究初报
.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8): 126-130.
URLMagsci摘要
根据陆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服务功能的内涵.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手段定量评估了都江堰市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结果表明:都江堰市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73 831.6万元.其中物质生产价值为7 130万元、涵养水源价值为29 252.3万元、保土保肥价值为23398.7万元、同碳释氧价值为60 952.2万元、净化环境价值为53 098.4万元.
[Xiao Kuang, Wu Guang.A pilot study of service func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its eco-economic value-exemplified by Dujiangyan city.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8): 126-130.]
URLMagsci摘要
根据陆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服务功能的内涵.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手段定量评估了都江堰市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结果表明:都江堰市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73 831.6万元.其中物质生产价值为7 130万元、涵养水源价值为29 252.3万元、保土保肥价值为23398.7万元、同碳释氧价值为60 952.2万元、净化环境价值为53 098.4万元.
[40]张颖聪. 四川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视角
.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
URL摘要
农业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在给人们提供粮食、原料的同时,还提供了众多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营养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特别是在当今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更加不可忽视。生态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货币化”,目前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原、水体、湿地等方面,而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有研究成果表明,耕地也具有很高生态服务价值,利用经济机制约束对耕地无节制利用的行为,有利于协调好耕地保护利用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耕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当前农业立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在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在保障农产品供给能力前提下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更高,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四方面的工作:其一,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其二,研究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特征及变化规律。其三,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其四.在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前提下,研究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提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生态服务功能有着复杂的影响。既包括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保持土壤等方面的正面影响,又包括化肥、农药的长期过量使用和施用方法及配比的不合理、农膜的不科学使用、畜禽粪便的不当处理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既有宏观层面上不同农业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对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不同影响,又有微观层面上不同耕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农业微气候环境、土壤养分迁移、净化环境功能的影响,从而影响耕地生态服务功能。 (2)四川省耕地具有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且时空变化明显。运用能值法估算的2010年生态服务价值为2682亿元,运用相对较为成熟的价值量法验证估算2010年生态服务总价值为2988亿元,两者相差约10%,这表明能值法估算的生态服务价值具有可信性。从时间变异特征来看,1980-2010年四川省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曲折增长趋势:从空间变异特征来看,各地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差异较大,南充市、达州市、成都市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甘孜州、阿坝州、雅安市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小;从各项生态服务功能所占价值比重来看,净化环境价值和大气调节价值所占比重最大.而其他几种类型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则较小:从耕地利用角度来看.冬闲田土生态服务价值处于最低位置。 (3)影响耕地生态系统功能和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农作物播种面积、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水田与旱地面积比、农业耗电量、农用机械动力、复种指数,其中粮经作物比例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程度较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粮食作物对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大于经济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料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呈正相关关系,水稻、小麦、油料对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较高。从总体情况来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是引起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料播种面积的变化是引起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同时,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主要还是受自身积累的影响。随着时间的累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对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作用逐年加强。 (4)在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要通过调整耕地利用类型来实现耕地生态-经济价值最大化,需做如下调整:一是增加中稻、晚稻、油菜作物播种面积作物;二是保持早稻、小麦、玉米、薯类、大豆、花生作物播种面积不变;三是充分利用冬闲田土,增加油菜、蔬菜、小麦播种面积。 本研究的创新点是:一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归纳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并对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发现耕地利用结构对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度最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前提下,如何通过调整耕地利用类型来实现耕地生态-经济价值最大化。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引入能值分析法测算四川省及其21个市(州)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揭示其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并用目前相对较为成熟的价值量法予以佐证。
[Zhang Yingcong.Study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in Sichuan province: Evidence from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
Chengdu: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2.]
URL摘要
农业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在给人们提供粮食、原料的同时,还提供了众多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营养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特别是在当今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更加不可忽视。生态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货币化”,目前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原、水体、湿地等方面,而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有研究成果表明,耕地也具有很高生态服务价值,利用经济机制约束对耕地无节制利用的行为,有利于协调好耕地保护利用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耕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当前农业立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在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在保障农产品供给能力前提下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更高,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四方面的工作:其一,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其二,研究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特征及变化规律。其三,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其四.在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前提下,研究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提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生态服务功能有着复杂的影响。既包括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保持土壤等方面的正面影响,又包括化肥、农药的长期过量使用和施用方法及配比的不合理、农膜的不科学使用、畜禽粪便的不当处理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既有宏观层面上不同农业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对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不同影响,又有微观层面上不同耕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农业微气候环境、土壤养分迁移、净化环境功能的影响,从而影响耕地生态服务功能。 (2)四川省耕地具有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且时空变化明显。运用能值法估算的2010年生态服务价值为2682亿元,运用相对较为成熟的价值量法验证估算2010年生态服务总价值为2988亿元,两者相差约10%,这表明能值法估算的生态服务价值具有可信性。从时间变异特征来看,1980-2010年四川省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曲折增长趋势:从空间变异特征来看,各地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差异较大,南充市、达州市、成都市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甘孜州、阿坝州、雅安市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小;从各项生态服务功能所占价值比重来看,净化环境价值和大气调节价值所占比重最大.而其他几种类型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则较小:从耕地利用角度来看.冬闲田土生态服务价值处于最低位置。 (3)影响耕地生态系统功能和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农作物播种面积、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水田与旱地面积比、农业耗电量、农用机械动力、复种指数,其中粮经作物比例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程度较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粮食作物对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大于经济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料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呈正相关关系,水稻、小麦、油料对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较高。从总体情况来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是引起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料播种面积的变化是引起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同时,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主要还是受自身积累的影响。随着时间的累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对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作用逐年加强。 (4)在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要通过调整耕地利用类型来实现耕地生态-经济价值最大化,需做如下调整:一是增加中稻、晚稻、油菜作物播种面积作物;二是保持早稻、小麦、玉米、薯类、大豆、花生作物播种面积不变;三是充分利用冬闲田土,增加油菜、蔬菜、小麦播种面积。 本研究的创新点是:一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归纳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并对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发现耕地利用结构对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度最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前提下,如何通过调整耕地利用类型来实现耕地生态-经济价值最大化。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引入能值分析法测算四川省及其21个市(州)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揭示其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并用目前相对较为成熟的价值量法予以佐证。
[41]李加林, 童忆勤, 杨晓平, . 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12(4): 202-205.
Magsci摘要
文章运用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研究了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并评价了其经济价值.研究表明,由林地、水田和旱地组成的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为5.67×105 t/a,其经济价值为20.35×105元/a,其中减少土壤废弃的经济价值为12.33×105元/a,保持土壤养分价值为4.92×105元/a,减少泥沙淤积价值为3.10×105元/a.
[Li Jialing, Tong Yiqin, Yang Xiaoping, et al.Soil conservation of agro-ecosystems and its eco-economic value in south coast of Hangzhou Bay.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5, 12(4): 202-205.]
Magsci摘要
文章运用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研究了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并评价了其经济价值.研究表明,由林地、水田和旱地组成的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为5.67×105 t/a,其经济价值为20.35×105元/a,其中减少土壤废弃的经济价值为12.33×105元/a,保持土壤养分价值为4.92×105元/a,减少泥沙淤积价值为3.10×105元/a.
[42]刘宪锋, 任志远, 林志慧.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动态测评
. 地理研究, 2013, 32(4): 663-670.
https://doi.org/10.11821/yj2013040009Magsci摘要
本文旨在定量评价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价值及其动态变化,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测算净第一性生产(NPP)物质量,并通过光合作用方程式换算成固定CO<sub>2</sub>和释放O<sub>2</sub>的物质量,以此为基础,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对青藏高原固碳释氧价值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固定CO<sub>2</sub>的价值分别为384.36&times;10<sup>9</sup>元、393.23&times;10<sup>9</sup>元和356.41&times;10<sup>9</sup>元,释放O<sub>2</sub>的价值分别为408.31&times;10<sup>9</sup>元、415.02&times;10<sup>9</sup>元和378.61&times;10<sup>9</sup>元。2000-2005年固碳释氧价值增加了15.58&times;10<sup>9</sup>元,2005-2010年下降了73.23&times;10<sup>9</sup>元,而2000-2010年下降了57.65&times;10<sup>9</sup>元。固碳释氧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青藏高原的水热条件分布基本一致。在价值构成中,草原&gt;森林&gt;草甸&gt;其它类型&gt;灌丛&gt;农田。2000-2010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呈现减小趋势,表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趋势。
[Liu Xianfeng, Ren Zhiyuan, Lin Zhihui.Dynamic assessment of the values of CO2 fixation and O2 releas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ecosystem.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4): 663-670.]
https://doi.org/10.11821/yj2013040009Magsci摘要
本文旨在定量评价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价值及其动态变化,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测算净第一性生产(NPP)物质量,并通过光合作用方程式换算成固定CO<sub>2</sub>和释放O<sub>2</sub>的物质量,以此为基础,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对青藏高原固碳释氧价值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固定CO<sub>2</sub>的价值分别为384.36&times;10<sup>9</sup>元、393.23&times;10<sup>9</sup>元和356.41&times;10<sup>9</sup>元,释放O<sub>2</sub>的价值分别为408.31&times;10<sup>9</sup>元、415.02&times;10<sup>9</sup>元和378.61&times;10<sup>9</sup>元。2000-2005年固碳释氧价值增加了15.58&times;10<sup>9</sup>元,2005-2010年下降了73.23&times;10<sup>9</sup>元,而2000-2010年下降了57.65&times;10<sup>9</sup>元。固碳释氧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青藏高原的水热条件分布基本一致。在价值构成中,草原&gt;森林&gt;草甸&gt;其它类型&gt;灌丛&gt;农田。2000-2010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呈现减小趋势,表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趋势。
相关话题/生态 资源 土壤 经济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