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扩散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李同昇1,, 罗雅丽1,2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127
2.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淮安 223001

Technology diffus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LITongsheng1,, LUOYali1,2
1.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2.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223001, Jiangsu, China
收稿日期:2015-10-10
修回日期:2016-01-6
网络出版日期:2016-03-20
版权声明:2016《地理研究》编辑部《地理研究》编辑部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3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同昇(1960- ),男,陕西省岐山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E-mail: leetang@nwu.edu.cn



展开

摘要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极,是新时期中国农业技术扩散的新模式.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地理学视角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研究框架;分析了农业技术极的成长机制,农业技术扩散系统及其特征,构建了技术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基础"范式,探讨了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时间过程特征(扩散阶段,扩散速度,扩散广度),空间过程特征(扩散效应,空间形式)及其影响机理,指出园区技术扩散遵循"点--轴"扩散的基本规律;基于"采用"范式,分析了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与机制,探讨了不同环境,不同属性技术对农户采用行为的影响.最后,指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时空机制;农户行为
Abstrac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STP) is the technopol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s a new mode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diffusion in the new period. Based on the induction and comparison on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and the core thought and methods about different research paradigms of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in various periods, the study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echnology diffu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growth process of the agricultural technopole was essentially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process of the innovation factors, innovative organization, and innovative industries, as well as a process of enhancing the technology "potential" of the technopole and the technology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STP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ASTP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ts technology diffusion. After analyzing the technology diffusion system elements and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the technology diffusion environment would play a rule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may affect the direction, the speed, the way of the technical flow and the effect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then it put ou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environment which included six subsystems, such as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etc., and a number of specific indicators. Following the "basic" paradigm,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tim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diffusion stage, the diffusion velocity, the diffusion breadth; the spacial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included the diffusion effect and the spatial for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ASTP innovation diffusion. Final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ASTP innovation diffusion followed the basic rules of "point-axis" diffusion. Following the "adoption" paradigm, the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farmers'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farms' adoption behaviors on different technologies under different techn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Th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technical attributes and the technology diffusion environment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farmers'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In summary, the paper suggested that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solved on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nd its innovation diffusion.

Keywords: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agricultural innovation diffusion;spatio-temporal mechanism;rural household behavior

-->0
PDF (1972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李同昇, 罗雅丽. 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扩散[J]. , 2016, 35(3): 419-43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603002
LI Tongsheng, LUO Yali. Technology diffus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J]. 地理研究, 2016, 35(3): 419-43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603002

1 引言

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稳粮增收调结构和提质增效转方式对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极,也是新时期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崭新模式.2001年以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经历了试点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目前已步入创新发展阶段.根据科技部统计数据,到2013年底,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累计引进和创新农业技术1.6万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特别是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率仍然较低.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园区创新技术向辐射区农户的扩散和应用,提高科技对"三农"的贡献,仍是新时期持续的热点命题.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和理论出发,将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理论研究与陕甘宁地区农业发展实践相结合,探寻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时空规律,以及不同环境约束下农户对不同属性技术采用的行为特征,以期为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扩散和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丰富和发展中国农业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国外关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整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① 多学科分散研究及"基础"范式主导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对农业技术扩散进行了积极探索,Hagestrand从地理学空间视角提出"MIF"模型,技术扩散的"四阶段"模型[1],Rogers总结了影响农业技术扩散的四个主要因素[2].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及其成果成为后来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理论基础,并逐渐形成了农业技术扩散研究自上而下的"基础"范式.这一范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农业技术扩散总体特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技术扩散特征,扩散影响因素,扩散速率等方面内容,并多用数学模型表达扩散过程和特征.② "采用"范式形成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不少****认识到既有研究范式的局限性,即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忽视,使研究所建立的扩散模型和总结的扩散规律难以很好地指导实践.研究者将视角转向农户,重视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3],并逐渐形成了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自下而上"采用"范式.理性小农理论,农户风险回避理论,劳役回避理论,佃农理论等成为农户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4];农户技术采用动机,采用决策模型,影响因素等是这一范式关注的主要内容;重视农民培育,提倡农民评估与农民试验的方法,关注"农民参与式技术开发(FPTD)"[5]等思想和方法,成为后来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分析和诱导的重要方法.③ 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多范式并存及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种研究范式不断深化和细化,同时伴随着农业技术扩散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新变化,可持续发展新理念,信息技术新手段的出现,在研究视角,关注要素及研究方法上出现了新的趋势[6].在研究视角上,从仅关注技术扩散本身到对技术扩散引起的经济社会后果的关注.在研究要素方面,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创新主体和扩散源的研究增多;农业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等公益性技术采用受到重视[7];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组织的采用行为受到关注.研究方法上,动态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博弈分析等新方法不断被探索[8,9].
国内对于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国外研究的推介和应用[10],如对农业技术的扩散模型[11]和扩散效率分析[12].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开展扩散理论的创新探索,如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农户行为研究[13],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分析[14];特别是针对中国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探索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从技术扩散影响因素,动力机制[15],技术扩散时空过程探讨[16]到扩散模式[17],推广模式提炼[18],再到对农户采用行为的分析[19].总体看来,中国对农业技术扩散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也不断增多,但从地理学视角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理论分析,还远未系统化.

2 地理学视角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框架

地理学是探讨地表系统自然及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作用及演变规律的科学,空间差异和空间过程是地理学关注的焦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是技术从创新者到采用者的传播过程,也是从创新源头(园区)到扩散区域的空间移动过程,园区和周围地域的技术"位势差"是技术扩散的基础和动力.农业技术扩散的空间特征为地理学介入提供了支点[20].遵循地理学"格局--结构--过程--机理"的研究思路,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框架就是从园区技术"位势能"的空间格局入手,分析技术扩散系统内在结构及外部环境;进而从自上而下的扩散角度和自下而上的采用角度,探索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及农户采用过程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总结归纳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多元化地理模式,构建地理学视野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框架(图1).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框架
-->Fig. 1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STP) technology diffusion
-->

3 农业科技园区的成长过程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极,一般由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构成.技术极的形成实质是创新要素,创新组织,创新产业空间的集聚过程,也是技术极技术"位势能"及其与周边区域技术"位势差"的增强过程(图2).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农业科技园区成长过程示意图
-->Fig. 2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ASTP growth progress
-->

3.1 空间比较优势与创新要素集聚

空间比较优势是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基础.空间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空间要素禀赋与地理区位,还取决于长期以来沉淀下来的社会成本,这既包括物质上的投入(基础设施),也包括影响交易效率的软条件,另外,有效的政策制度也是获得"新"比较优势的源泉.涉农大学及科研机构,高知识技能的人力资源等创新性要素的密集分布,再加上政府空间规划和倾斜性政策,资金的投入等空间比较优势将吸引创新性要素进一步集聚,通过极化效应形成技术极胚.

3.2 创新内生机制与创新组织集聚

地理空间的邻近性并非必然形成各组织之间的关联性,创新网络是将各种组织有效结合为一体的关键,能够创造一个更为专业化的竞争优势[21].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于创新主体对创新所带来的垄断利润(包括经济利益,社会地位,人身价值)的追求.农林类大学,科研机构,与涉农企业等创新源的空间邻近及相互交流为知识流动,特别是"隐含知识"获取提供了可能,加快了知识和创新技术的积累速度,促进了创新产品的产生;科技创新的高风险,高收益性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时滞性,刺激新的专门化服务组织产生和集聚,进而吸引并激发各类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集聚和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创造出更专业化的竞争优势,吸引创新源及其他组织进驻园区,形成并进一步强化"创新氛围"[22],不断产生新技术.在这种创新的内生增长机制下,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中介服务组织等创新组织的进一步集聚,逐步形成技术极核,空间极化效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外溢效果显现.

3.3 技术外溢与创新产业集聚

技术外溢即技术的正外部性,是形成技术集聚或产业集聚的原因.随着创新技术不断生成,并向产前,产中,产后渗透,大学,科研机构,农业企业,服务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包括知识网络,生产网络,社会支持网络等的本地化"创新网络",各网络内部及网络之间通过激烈的竞争与紧密合作,形成创新产业集群[23],并产生外部规模经济优势,进而催生新的企业和吸引集群外企业,使得集群规模及优势不断累积扩大,体现了"路径依赖"和"累积因果"的自我增强过程[24],技术极基本形成,技术"位势能"进一步增强,空间扩散效应加强,技术外溢效果突出.

3.4 技术扩散和区域整体发展

伴随着创新技术不断产生,农业科技园区逐渐成长为具有高"位势能"的技术高地,与周围地域之间形成的技术"位势差"成为技术扩散的内在动力.创新技术不断向周边地域扩散并向产业渗透,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但现实中,这一过程并非自然而然的发生,特别是创新技术的扩散速度和效果受到园区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制约,并影响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实现.

4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系统及扩散环境

4.1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系统及特征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涉及到园区内的技术创新者,技术本身,扩散渠道,采用者,扩散环境5个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技术扩散的时空过程,同时,技术扩散过程又反过来影响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25](图3).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系统具有时空完备性(即园区系统中时间和空间对于园区技术扩散是同时有效且同等重要),有势性(即园区和周围地域之间的技术"位势差"是技术扩散的动力)和层次性(园区系统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层次和技术"势能"的高低层次)等特征.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系统
-->Fig. 3The ASTP technology diffusion system
-->

4.2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环境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环境,是园区技术扩散系统中,影响技术扩散的众多外部因素的综合体.技术扩散环境作用于技术扩散的全过程,影响着技术的空间流向,扩散的速度,方式和效果等.从技术的流向看,与技术性能相适宜的扩散环境会对园区技术产生一种内在的牵引力,反之则妨碍技术扩散的发生;扩散环境影响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效果,良好的扩散环境加快技术扩散的速度,反之则成为农业技术扩散的阻力;在技术扩散的空间表现方面,与园区相邻的地理位置,相似的社会经济环境,可使技术扩散呈现出空间连续性与蔓延性,否则可能表现出跳跃性[26].

4.3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环境评价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环境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影响园区技术扩散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定性或定量测度综合环境的优劣程度,因地制宜改善扩散环境,提高农业技术扩散效率.园区技术扩散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农业发展水平等六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涉及多个因素,每个因素有若干个参考指标(表1).由于不同园区的主导技术具有地域针对性,因此具体园区的技术扩散环境评价指标的确定,既要考虑技术本身和园区辐射区域的特殊性,还要考虑研究地域的尺度差异[27].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主成分析法等赋予各个因素一定的权重值,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测算研究区技术扩散环境的综合评价值[28].
Tab. 1
表1
表1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环境评价体系
Tab. 1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environment
子系统因素参考指标
A







B1自然生态环境C1气候条件热量,水分,日照
C2地形条件海拔高度,坡度,坡向
C3土壤条件肥力,化学成分,厚度,酸碱度
B2农业发展水平C4土地规模与丰度人均耕地面积,土地生产率
C5农产品需求状况农产品消费结构
C6农村富裕程度农民人均收入
C7农业产业化程度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农民人均产值
B3农业科技政策C8农业科技政策优惠程度税收优惠,农业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C9农业技术法规的完备性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力度
B4信息网络环境C10交通便捷度对外交通密度
C11信息基础设施装备移动,互联网,有线电视光缆密度
C12声像信息普及水平有线电视入户率,手机普及率
C13文本信息普及水平报纸,期刊的订销水平
B5中介服务状况C14公益性技术推广机构社会效益,资金投入
C15盈利性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数量及规模
B6社会文化环境C16居民素质平均受教育年龄
C17科技人员状况从业人员专业人员比重
C18社区开放程度流动人口比


新窗口打开

5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时空规律

从自上而下的"基础"范式出发,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时间过程(扩散阶段,扩散速度,扩散广度,扩散深度)和空间过程(扩散效应,空间形式)进行分析,探究技术扩散的时空规律.

5.1 技术扩散的时间规律

5.1.1 技术扩散的时间特征分析 农业技术扩散实际上是新技术从出现到被农户了解,经过被"技术革新者"冒险试用,早期采用者效仿,到被广泛采用的过程.大量研究证明,技术累积采用率随时间呈"S"型曲线,技术扩散阶段和扩散范围表现出整体一致的趋势;但同一扩散曲线内部和不同曲线之间却有明显的差异,在几何形式上表现为斜率大小及变化的差异,反映了扩散速度及其影响机制的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对技术的扩散速度的变化分析,追溯对应时间促使扩散速度变化的主要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来探索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机制.
5.1.2 不同属性技术扩散的时间特征及机理 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技术众多,根据其商品化和公共属性强弱可分为商品性技术,中间性技术,公益性技术三类.通过对比果树栽培技术(经营性),小麦良种技术(中间性),水土保持栽培技术(公益性),可以揭示不同属性技术的扩散特征及其内在机制[29].
研究表明,农业技术扩散"S"型曲线特征具有普遍性.尽管同一属性技术内部和不同属性技术之间曲线的斜率差别明显,但整体上符合"S"型曲线特征,扩散过程可分为初始起步阶段,快速增长阶段,稳定推进三个阶段.同时,不同性质的技术,不同扩散阶段的扩散强度及其内在机理差异很大.公益性技术扩散动力主要源于政府,政府投入力度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推动力增加则扩散速度加快,反之则急速下降.经营性技术扩散速度的第一次突变,源于技术采用的良好市场效益产生的巨大推动力,当扩散速度达到一定水平,进入稳定推进阶段时,各种外部阻力使扩散速度开始下降,曲线出现第二拐点.中间性技术扩散的前期动力主要来自政府,随着前期技术示范效益的显现,这时市场力量开始作用,政府和市场作用力耦合形成了中间技术扩散特征曲线[30].

5.2 技术扩散的空间规律

5.2.1 技术扩散的空间特征 技术扩散的空间过程表现为信息和物质的流动过程,本质为技术与空间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一般来说,距离衰减是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重要特征之一,临近农业科技园区的区域往往更容易获取并率先采用创新技术,这种因为接近扩散源而产生的扩散优势被称作"近邻效应";但现实中由于空间的非均质性,有些技术创新会以"蛙跳式"先向高等级地区扩散,并以扩散地为新的源头,向下一级地区或周边扩散,即"等级效应";也可能基于便捷的交流通道,先沿着通道轴线纵向扩散,再向轴间横向扩展,即"轴向效应";创新技术效益的潜在性,使扩散过程中示范效应作用突出,当技术在某个点率先使用后,良好的示范效果会使技术在具有相似的环境的集中区域快速扩散,即"集聚效应".受这些效应影响,理论上,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一般会呈现出扩展扩散,位移扩散和等级扩散三种空间形式;但实际中,因为农业技术的差异,扩散环境的变化,扩散阶段的不同,技术空间扩散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5.2.2 不同属性技术扩散的空间特征 对公益性,中间性和商品性三类不同属性技术扩散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经营性技术(果树栽培系列技术)扩散,在宏观和中观空间尺度,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而表现出较明显的规模等级扩散和跳跃扩散特征;在微观空间尺度,表现为就近扩散方式;公益性技术("芨芨草"水土保持技术)扩散,主要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从农业科技园区向政府指定的试点地扩散,在示范效益作用下,向周边区域扩散;而中间性技术(小匽22号小麦良种技术),由于技术产品的大宗性,其空间扩散并未表现出随距离衰减的迹象,而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31](表2).
Tab. 2
表2
表2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特征,机制和类型
Tab. 2The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and typ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patial diffusion
技术类型技术名称空间扩散特征扩散机制扩散类型
经营性技术果树栽培系列技术技术由园区出发,跳过邻近地区,先向栽种规模大的区域扩散,再进一步向附近小规模地区扩散获取经济利益是受体的核心动力,市场作用力机制明显等级扩散
就近扩散
中间性技术小麦良种(小偃22)技术技术由园区,向高级别示范点推广,再由示范点向周边扩散,进一步在集聚效应下规模进一步扩大政府作用力和市场作用力共同结果等级扩散
就近扩散
公益性技术"芨芨草"水土保持技术技术由园区出发,自然水土环境和政府治理目标决定了技术扩散的方向政府治理目标和投入强度决定了扩散速度和规模跳跃型扩散(政府指向明显)


新窗口打开
5.3技术扩散时空规律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系统具有"点--轴"系统特征,其技术扩散也遵循"点--轴"扩散的一般规律,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在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系统中,由大学,科研机构,涉农研发组织等技术"创新源",由示范基地,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示范农户等技术"扩散源",构成了"点轴"系统中的"点";而技术扩散的空间通道,作为技术流,信息流,物资流的空间载体,起到连接"创新源","扩散源"和大量技术接受者的作用,形成了技术扩散依托的"轴".创新技术由"创新源"产生后,往往需要在园区内进行示范,展示,并通过一级扩散轴,被部分高级"扩散源"认识和采用;这个阶段,技术扩散速度慢,宏观空间尺度上呈现等级跳跃式扩散的特征;当高级扩散源的示范效果显现时,技术受体开始效仿采用,技术通过次级扩散轴向下一级的扩散源扩散,并进一步向周边地区迅速扩散,扩散的速度和强度快速提高,在微观空间尺度中呈现就近扩张扩散;随着技术扩散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扩散速度下降,并最终被新的技术取代,从而进入下一个新技术的"点--轴"渐进扩散过程(图4).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4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时空扩散示意图
-->Fig. 4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ASTP innovation temporal-spatial diffusion
-->

6 农户技术采用的行为研究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自下而上的"采用"范式是从农户技术需求出发,通过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技术采用过程和决策行为等分析,探寻合适的策略,诱导农户技术采用行为,促进技术采用效率的提高.

6.1 农业科技园区农户技术采用的理性小农假设

农户技术采用可基于理性小农理论分析.理性小农,或迫于竞争压力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踏车理论),或基于代替某些稀缺的资源(资源诱导理论)的内生需求,诱致采用新技术,以期达到预期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农户技术采用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认识--说服--评价--试用--确认5个阶段;这5个阶段是统一且相互作用的,认识阶段是农户知识层面的变化,而说服与评价阶段是态度层面的变化,试用和确认是行为层面的变化,而这个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源于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6.2 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技术需求是农户技术采用的根源,当农业科技园区所供给的技术符合农户需求,则采用行为可能发生.但最终农户是否采用新技术则受众多因素影响,总体可归结为农户特征,技术扩散环境,技术特征3个方面.农业技术需求和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园区农户技术采用的诱导机制和干扰机制(图5).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5农业科技园区农户技术采用影响因素及机制
-->Fig. 5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farmers' technology adoption
-->

6.2.1 诱导机制----技术需求和技术优势诱导 农业科技园区中农户对技术需求的诱导力,首先源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上某些生产要素稀缺所导致的相对价格过高,农户会寻求节约价格较高资源的技术,以缓解稀缺资源对农业发展的限制,如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得节省劳动力的技术需求增多;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使得节地技术越来越受到欢迎.其次,现实消费市场对某些农业产品消费的需求偏好,会诱导农户为了占领市场先机,获取超额利润而选择相应农业技术,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整体消费倾向于绿色,健康的食品和休闲体验需要,农户对该类产品生产技术的需求增加.而农业科技园区的高新农业技术具有诸多优势,诸如能够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或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可能因为能够满足市场新的需求,或能更好地满足现有需求,从而会诱导希望获取更大利润的农户采用新技术.总之,农户农业技术采用中,资源稀缺替代,市场消费导向,新技术的优势相互作用形成了农户技术采用的诱导机制.
6.2.2 干扰机制----技术环境和农户特征干扰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在受到农户技术需求和园区技术优势诱导的同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如农户特征,农业技术扩散的环境.如农民是否采用新技术是基于对此项技术的认知情况,而决定认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自身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以及自身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教育能够增加农户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32].从农户家庭经济看,经济收入则因影响农户抗风险能力,而干扰农户技术采用行为;但对于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兼业农户,则可能因为农业比较收益低而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失去兴趣.农业技术扩散环境,既包括扩散区的政策,文化等软环境,也包括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等硬环境.环境要素本身的差异性,如信息渠道便捷和畅通状况,政策和服务的完善程度等,直接对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过程起促进和阻碍作用;也可能通过影响农户的观念,偏好等来改变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农户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农户技术采用的干扰机制.

6.3 不同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对不同属性技术采用行为

技术特征,农户特征,技术环境构成农业技术采用的主要影响因素[19].关于农户特征对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多而全面,而对技术扩散环境的研究比较少.
根据陕甘宁传统农区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技术环境下,农户对苹果种植系列技术,小麦良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不同属性技术采用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受到扩散区技术环境影响明显,且相比于硬环境,技术软环境的影响更大.就节水灌溉技术而言,在农业技术环境高值区,国家扶持政策是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因素;中等农业技术环境区,农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农户接受培训的次数对农户采用行为影响明显;而在技术扩散环境水平较差的地区,农户的采用行为更多受到信息便捷度和农户的风险意识影响[33].对不同属性技术,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差异很大,具体体现在,无论在哪种扩散环境中,农户都更倾向于采用投资成本小,可预见效益明显的经营性技术;采用率看,对节水灌溉技术(公益性)的采用率要低于苹果种植系列技术(经营性)和小麦良种技术(中间性);就苹果种植系列技术来看,相对于生产周期长的新种苗技术,套袋技术的采用率更高,这也反映了农户对生产周期比较长的新技术的风险规避心理特征[34].

7 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的相关研究的梳理,遵循地理学"格局--结构--过程--机理"的研究思路,构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框架;并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位势差"的形成,技术扩散系统结构及扩散环境进行分析;分别基于"基础"范式和"采用"范式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时空过程与机理,农户技术采用行为过程与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如下:
(1)农业科技园区是中国农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极,技术极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创新要素,创新组织和创新产业空间集聚过程,也是技术极的"位势能"与周边区域技术"位势差"的增强过程.技术极与周边区域的技术"位势差"是技术扩散的基础动力.
(2)技术创新者,技术本身,扩散渠道,采用者,扩散环境五要素共同作用构成了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系统.其中,扩散环境是影响园区农业技术扩散的各类外部因素的综合体;自然生态环境,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政策环境,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环境,科技中介服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构成园区技术扩散环境评价体系.
(3)基于自上而下的"基础"范式,对不同属性技术的扩散阶段,扩散速度,扩散广度等研究,证实了农业技术扩散"S"型曲线特征的普遍性;但不同属性的技术,同一属性技术的不同扩散阶段,其扩散强度及其内在机理差异很大;经营性技术扩散主要受市场驱动,而政府作用则是公益性技术扩散的重要动力,政府和市场相互作用则决定了中间性技术扩散的模式.从技术扩散的空间特征看,不同属性技术的扩散方式和机制差异明显.公益性技术扩散,主要由政府推动,空间上表现出从科技区--政府选定扩散点--技术采用区域的特征;经营性技术的扩散在宏观和中观尺度空间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规模等级扩散和跳跃扩散的特征,而微观尺度上则呈现就近扩散的特点.农业技术扩散整体上遵循"点--轴"渐进扩散的规律.
(4)从自下而上的"采用"范式看,技术需求和技术优势相互作用形成采用行为的诱导机制,而农户特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则形成了采用行为的干扰机制.技术扩散环境和技术属性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影响显著;在农业技术环境高值区,国家扶持政策是激励农户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而在技术环境水平中值区,农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农户接受培训的次数对农户采用行为影响明显;而在技术扩散环境较差的地区,农户的采用行为更多受到信息便捷度和农户的风险意识影响.无论在哪种扩散环境中,农户都更倾向于采用投资成本小,周期短,可预见效益明显的经营性技术.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Hagestrand T.Innovation as A Spatial Proce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Press, 1967. [本文引用: 1]
[2]Rogers E M.Diffusion of Innovation. 3r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1983.URL [本文引用: 1]
[3]Haverkort B, Kamp J V D, Waters Bayer A. Joining Farmers' Experiments.
London: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1991.
[本文引用: 1]
[4]陈玉萍, 吴海涛. 农业技术扩散与农户经济行为.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本书在系统回顾农业技术扩散和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 利用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和一手的农户及农村实地调查数据, 考察我国农户农业生产效益的变化情况, 并以早稻技术为例, 探讨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 评估农业技术采用对农户福利的效应, 为制定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和技术扩散政策提供理论认知和基础证据。
[Chen Yuping, Wu Haitao.Diffus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and Farmer's Economic Behavior. Wuhan: Hubei People Press, 2010.]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本书在系统回顾农业技术扩散和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 利用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和一手的农户及农村实地调查数据, 考察我国农户农业生产效益的变化情况, 并以早稻技术为例, 探讨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 评估农业技术采用对农户福利的效应, 为制定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和技术扩散政策提供理论认知和基础证据。
[5]Chambers R, Pacey A, Thrupp L A.Farmer First: Farmer Innovation & Agricultural Research.
London: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1989.
[本文引用: 1]
[6]龙冬平, 李同昇, 于正松. 农业技术扩散中的农户采用行为研究: 国外进展与国内趋势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5): 132-139.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户是我国农区的微观经济单元,是农业技术采用的行为主体。以农户为对象的农业技术扩散采用行为的研究对于诱导农户行为、提高农业技术的采用效率、促进农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总结评述最新进展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希冀有助于推进国内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深入研究,进而为促进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供参考。
[Long Dongping, Li Tongsheng, Yu Zhengsong.Research on behavior of farmers' adoption under technology diffusion of agriculture: Abroad progress and domestic trends.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4, 33(5): 132-139.]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户是我国农区的微观经济单元,是农业技术采用的行为主体。以农户为对象的农业技术扩散采用行为的研究对于诱导农户行为、提高农业技术的采用效率、促进农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总结评述最新进展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希冀有助于推进国内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深入研究,进而为促进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供参考。
[7]邓正华.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农户行为研究
.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3.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应运而生,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污染加剧,秸秆焚烧、污水灌溉和养殖业污染等农村生活污染日趋严重,部分乡镇企业污染迅速蔓 延,造成农村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这些因素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威胁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洞庭湖区作为我国传统水稻主产区,在水 稻种植比较利益下降的同时面临着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化肥农药资源有效利用低效、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近年来,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开始得到各方面 重视,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离不开广大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参与与采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公认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难 点之一。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行为是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微观基础。本文以洞庭湖区稻作农户为例,研究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 农户的需求与需求动机、参与行为、决策行为、参与机理,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政策措施。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是从提出问题、理论研究、实地调研入手,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理论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农户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通过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两阶段模型、农户需求现状与需求动机、农户参与行为、农户参与决策、农户行为机理全面系统分析,提出促进农户参与环境友好 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政策措施。全文内容分为9章: 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并指出了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理论基础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农户决策行为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分析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在农村基层组织扩散的过 程,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两阶段模型,其次进一步明确了重点概念,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农户、农户行为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理 论界定。 第三、四、五、六、七部分是论文主体部分。第三部分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需求与需求动机分析。通过洞庭湖区稻作农户对9种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调查, 分析了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需求特点、需求动机和需求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扩散行为研究,根据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过程 农户独立决策程度、主动参与程度、在技术扩散中所起作用和参与时间,将农户参与行为分为主动参与、合作参与、被动参与、不参与;进而运用SEM结构方程模 型,对农户环境技术需求动机对农户环境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的决策过程与决策心理研究,分析了农户参与环境友好 型技术扩散决策的一般过程与特点,引入前景理论的建立了农民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决策模型,分析了农民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决策过程中的6种典型心理倾 向,运用福利经济学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分析和推导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示范农户和模仿农户的决策心理和决策行为,并为地方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政 策为改变农户福利进行改变农户行为提供依据。第六部分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行为响应机理分析。以PAR模型为分析框架,本部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了洞庭湖区稻作农户的环境意识、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八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本部分以洞庭湖区农户采用无公害农药和绿色农药行为为例,对样本农户的施药行为和不同行为主体农户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农户对无公 害农药和绿色农药采纳行为主要受村集体组织与卷入程度变量、农户对农药效用和污染的认识变量、农户耕地面积、农户能力变量包括是否担任村干部与是否有兼业 非农收入有显著影响。 第九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概括了全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政策建议。明确政府职责与相关制度保障、多元化的农业技 术推广体系、农民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拓展农业技术扩散渠道建设、完善农民参与环境管理环境等是促进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可行的政策措施。
[Deng Zhenghua.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in environment-friendl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Wuhan: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3.]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应运而生,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污染加剧,秸秆焚烧、污水灌溉和养殖业污染等农村生活污染日趋严重,部分乡镇企业污染迅速蔓 延,造成农村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这些因素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威胁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洞庭湖区作为我国传统水稻主产区,在水 稻种植比较利益下降的同时面临着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化肥农药资源有效利用低效、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近年来,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开始得到各方面 重视,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离不开广大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参与与采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公认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难 点之一。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行为是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微观基础。本文以洞庭湖区稻作农户为例,研究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 农户的需求与需求动机、参与行为、决策行为、参与机理,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政策措施。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是从提出问题、理论研究、实地调研入手,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理论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农户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通过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两阶段模型、农户需求现状与需求动机、农户参与行为、农户参与决策、农户行为机理全面系统分析,提出促进农户参与环境友好 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政策措施。全文内容分为9章: 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并指出了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理论基础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农户决策行为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分析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在农村基层组织扩散的过 程,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两阶段模型,其次进一步明确了重点概念,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农户、农户行为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理 论界定。 第三、四、五、六、七部分是论文主体部分。第三部分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需求与需求动机分析。通过洞庭湖区稻作农户对9种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调查, 分析了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需求特点、需求动机和需求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扩散行为研究,根据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过程 农户独立决策程度、主动参与程度、在技术扩散中所起作用和参与时间,将农户参与行为分为主动参与、合作参与、被动参与、不参与;进而运用SEM结构方程模 型,对农户环境技术需求动机对农户环境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的决策过程与决策心理研究,分析了农户参与环境友好 型技术扩散决策的一般过程与特点,引入前景理论的建立了农民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决策模型,分析了农民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决策过程中的6种典型心理倾 向,运用福利经济学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分析和推导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示范农户和模仿农户的决策心理和决策行为,并为地方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政 策为改变农户福利进行改变农户行为提供依据。第六部分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行为响应机理分析。以PAR模型为分析框架,本部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了洞庭湖区稻作农户的环境意识、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八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本部分以洞庭湖区农户采用无公害农药和绿色农药行为为例,对样本农户的施药行为和不同行为主体农户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农户对无公 害农药和绿色农药采纳行为主要受村集体组织与卷入程度变量、农户对农药效用和污染的认识变量、农户耕地面积、农户能力变量包括是否担任村干部与是否有兼业 非农收入有显著影响。 第九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概括了全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政策建议。明确政府职责与相关制度保障、多元化的农业技 术推广体系、农民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拓展农业技术扩散渠道建设、完善农民参与环境管理环境等是促进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可行的政策措施。
[8]Janis M C, Zilberman D.A model of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modern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emerging markets in water.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 84(1): 171-183.
https://doi.org/10.1111/1467-8276.00251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stochastic dynamic model of irrig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It predicts that farms will not invest in modern technologies unless the exp
[9]Cavallo E, Ferrari E, Bollani L, et al.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of adopter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agricultural tractors: A case study in Italian agricultural system.
Agricultural Systems, 2014, 130: 44-54.
[本文引用: 1]
[10]刘笑明, 李同昇.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趋势
. 经济地理, 2006, 26(6): 931-9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8462.2006.06.009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一项农业新技术只有经过扩散,被广大用户所采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国外有多个学科对农 业技术创新扩散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在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用户系统、类型、过程、模型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国内对农业技术 创新扩散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理论与方法的推介、扩散的影响因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进、农户对技术的选择等方面,研究成果比较少, 还远远没有系统化。国内今后的研究应该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力争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多学科的联合攻关与综合研究以及扩散的空间过程等方面有所突 破。
[Liu Xiaoming, Li Tongsheng.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domestic trend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usion.
Economic Geography, 2006, 26(6): 931-9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8462.2006.06.009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一项农业新技术只有经过扩散,被广大用户所采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国外有多个学科对农 业技术创新扩散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在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用户系统、类型、过程、模型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国内对农业技术 创新扩散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理论与方法的推介、扩散的影响因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进、农户对技术的选择等方面,研究成果比较少, 还远远没有系统化。国内今后的研究应该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力争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多学科的联合攻关与综合研究以及扩散的空间过程等方面有所突 破。
[11]徐玖平, 廖志高. 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
. 管理学报, 2004, (3): 330-340.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在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针对 Bass模型族的基本假设 ,运用微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 4个微分动力学模型 ,并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彩电产品和旱育秧推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揭示了一些技术创新扩散规律 ,并提出几个相关的研究问题</p>
[Xu Jiuping, Liao Zhigao.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usion velocity model
.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4, (3): 330-340.]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在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针对 Bass模型族的基本假设 ,运用微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 4个微分动力学模型 ,并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彩电产品和旱育秧推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揭示了一些技术创新扩散规律 ,并提出几个相关的研究问题</p>
[12]常向阳, 韩园园. 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河南省小麦种植区为例
. 中国农村观察, 2014, (4): 63-70.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技术扩散是推动科技成果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河南省小麦种植区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 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技术扩散动力中的政府推动力、市场牵引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其对农业生产效率既产生直接效应,又通过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产 生间接效应;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组织、渠道支持、渠道控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受动力因素影响,在动力因素与农户生产效率之间产 生中介效应。
[Chang Xiangyang, Han Yuanyuan.A research about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power and channel operation on farmers' produc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data of Henan wheat planting area.
China Rural Survey, 2014, (4): 63-70.]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技术扩散是推动科技成果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河南省小麦种植区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 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技术扩散动力中的政府推动力、市场牵引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其对农业生产效率既产生直接效应,又通过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产 生间接效应;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组织、渠道支持、渠道控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受动力因素影响,在动力因素与农户生产效率之间产 生中介效应。
[13]周玉玺, 周霞, 宋欣. 影响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差异的因素分析: 基于山东省17市33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3): 37-43.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干旱缺水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 术采用水平是应对干旱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依据对山东省17市333个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从5个方面揭示了影响农户农业节水技 术采用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干旱地区农户普遍认识到节水技术对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但不同农户对不同类型的节水技术采用水平差异显著,51.04% 的农户采用喷滴微灌技术.影响农户采用差异的关键因素是水资源短缺程度、户主文化水平、农用水价、灌溉费用及地势特征.说明在水资源短缺和土地特征的刚性 约束下,农用水管理制度及农业节水技术的适用性和便利性是影响农户实际差异的因素.
[Zhou Yuxi, Zhou Xia, Song Xin.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asant's adopting differ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techniques: Based on 333 farmers' questionnaires in Shandong.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8(3): 37-43.]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干旱缺水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 术采用水平是应对干旱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依据对山东省17市333个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从5个方面揭示了影响农户农业节水技 术采用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干旱地区农户普遍认识到节水技术对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但不同农户对不同类型的节水技术采用水平差异显著,51.04% 的农户采用喷滴微灌技术.影响农户采用差异的关键因素是水资源短缺程度、户主文化水平、农用水价、灌溉费用及地势特征.说明在水资源短缺和土地特征的刚性 约束下,农用水管理制度及农业节水技术的适用性和便利性是影响农户实际差异的因素.
[14]朱萌, 郭振宏, 邬兰娅,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以江苏省南部395户种稻大户为例
. 中国农村观察, 2015, (1): 30-38.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部395户种 稻大户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运用二元Logistic方法实证分析了他们对不同农业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种稻大户呈现出男性化、年轻 化、专业化、知识化、规模化的特征;户主为男性、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以及对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更高的种稻大户,对新品种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户 主为男性、户主更年轻、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水稻种植规模更大以及对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更高的种稻大户,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户主 为男性、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种粮积极性更高以及对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更高的种稻大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户主为男性、户主更 年轻、户主不兼业、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以及种粮积极性更高的种稻大户,对机械化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
[Zhu Meng, Guo Zhenghong, Wu Lanya, et al.Empirical analysis on factors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needs: Taking 395 scaled rice farers in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China Rural Survey, 2015, (1): 30-38.]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部395户种 稻大户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运用二元Logistic方法实证分析了他们对不同农业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种稻大户呈现出男性化、年轻 化、专业化、知识化、规模化的特征;户主为男性、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以及对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更高的种稻大户,对新品种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户 主为男性、户主更年轻、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水稻种植规模更大以及对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更高的种稻大户,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户主 为男性、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种粮积极性更高以及对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更高的种稻大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户主为男性、户主更 年轻、户主不兼业、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以及种粮积极性更高的种稻大户,对机械化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
[15]刘辉, 李小芹, 李同昇. 农业技术扩散的因素和动力机制分析: 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27(3): 178-1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275.2006.03.005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本文介绍了农业扩散的框架理论、沟通理论、农户行为改变理论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分析了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技术扩散内容和方式;历史基础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效果;政治、市场机制对农业技术扩散的起到加速或减缓作用;另外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Liu Hui, Li Xiaoqin, Li Tongsheng.Analysis of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A case study of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areas in Yangling.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06, 27(3): 178-1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275.2006.03.005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本文介绍了农业扩散的框架理论、沟通理论、农户行为改变理论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分析了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技术扩散内容和方式;历史基础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效果;政治、市场机制对农业技术扩散的起到加速或减缓作用;另外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16]张建忠. 农业科技园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
. 西安: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https://doi.org/10.7666/d.y1090878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科技园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通过农业 科技园这一载体,实现技术创新有效而快速的扩散,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论文在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实地调查 与访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和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并对杨凌示范区小麦良种扩散 进行了实证分析。 (1)农业技术扩散系统由技术创新、扩散渠道、潜在采用者和社会经济基础四个子系统构成,政府驱动、市场诱导和联合驱动是农业技术扩散的主要动力,在此基 础上形...
[Zhang Jianzhong.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us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 case study of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 Xi'an: Master Dissertation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2007.]
https://doi.org/10.7666/d.y1090878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科技园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通过农业 科技园这一载体,实现技术创新有效而快速的扩散,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论文在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实地调查 与访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和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并对杨凌示范区小麦良种扩散 进行了实证分析。 (1)农业技术扩散系统由技术创新、扩散渠道、潜在采用者和社会经济基础四个子系统构成,政府驱动、市场诱导和联合驱动是农业技术扩散的主要动力,在此基 础上形...
[17]李同昇, 罗雅丽. 杨凌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途径
. 西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37(1): 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517-6611.2007.27.160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总结了当代农业推广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典型农技推广模式的运行机制、特点、绩效及模式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杨凌示范区农技推广模式整合优化的途径.
[Li Tongsheng, Luo Yali.Extension patterns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y in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Analyzing and optimizing.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37(1): 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517-6611.2007.27.160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总结了当代农业推广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典型农技推广模式的运行机制、特点、绩效及模式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杨凌示范区农技推广模式整合优化的途径.
[18]刘战平.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桥梁。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客观上提出了对现有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的现实要求。农业科技园区的出现,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农经界对这种 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模式研究很少,实践上,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本身还在探索阶段,有一些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进行理 论和实践分析,本文以园区专家大院为重点,在理论上探索这种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在实践上归纳和总结其成功的运行模式,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最后找出 其运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基于上述思路,进行如下研究: 一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农业技术属于准公共产品,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分类——公益型、市场型和两者混合型。指出农业科 技园区技术推广属于公益与市场混合型的农业技术推广,并且分析了它的内涵与特征,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二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园区专家大院是农业科技园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它是园区农业科研成果实验、示范、推广、产业有机结 合的平台,它具有中介服务、人才培养、技术推广、市场对接、产业带动等功能。 二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就是保证园区技术推广运行需要的各种功能的有机组合。主要从园区技术推广的技术支 撑机制、融资机制、农户技术采用机制、技术对接机制、风险保障机制五个主要机制展开分析,认为每个机制健康运行是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运行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园区专家大院实现了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创新,并且总结了六种模式。这六种模式既有共同之处,是所有 对接主体都是通过市场进行技术对接;也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是每种模式对接主体有所不同。 五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进行效益评价。首先,建立了一套适合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判别的方法对农业科技 园区技术推广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最后,对河南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该套指标体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工作评 价比较客观,具有现实意义。 六是分析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政策建议。从技术支撑、融资、农户技术采用、与农户技术对接、风险保障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 十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Liu Zhanping.Agr-tech-park Technology Promotion Mechanism and Model Research. Beijing: 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10.]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桥梁。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客观上提出了对现有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的现实要求。农业科技园区的出现,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农经界对这种 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模式研究很少,实践上,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本身还在探索阶段,有一些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进行理 论和实践分析,本文以园区专家大院为重点,在理论上探索这种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在实践上归纳和总结其成功的运行模式,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最后找出 其运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基于上述思路,进行如下研究: 一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农业技术属于准公共产品,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分类——公益型、市场型和两者混合型。指出农业科 技园区技术推广属于公益与市场混合型的农业技术推广,并且分析了它的内涵与特征,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二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园区专家大院是农业科技园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它是园区农业科研成果实验、示范、推广、产业有机结 合的平台,它具有中介服务、人才培养、技术推广、市场对接、产业带动等功能。 二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就是保证园区技术推广运行需要的各种功能的有机组合。主要从园区技术推广的技术支 撑机制、融资机制、农户技术采用机制、技术对接机制、风险保障机制五个主要机制展开分析,认为每个机制健康运行是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运行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园区专家大院实现了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创新,并且总结了六种模式。这六种模式既有共同之处,是所有 对接主体都是通过市场进行技术对接;也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是每种模式对接主体有所不同。 五是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进行效益评价。首先,建立了一套适合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判别的方法对农业科技 园区技术推广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最后,对河南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该套指标体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工作评 价比较客观,具有现实意义。 六是分析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政策建议。从技术支撑、融资、农户技术采用、与农户技术对接、风险保障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 十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19]满明俊. 西北传统农区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 西安: 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
https://doi.org/10.7666/d.y1679515URL [本文引用: 2]摘要
农业科学技术是反映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以及在生产中应用 成果的总称。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发展正处于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共存的“二元技术”发展阶段,农业科技贡献率(4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60%~80%),这成为制约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西部传统农业区,由于农业自然条件较 差、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新技术覆盖面小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更需要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可实际 上,我国每年大约6000~7000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中,只有30%(...
[Man Mingjun.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Northwest
. Xi'an: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2010.]
https://doi.org/10.7666/d.y1679515URL [本文引用: 2]摘要
农业科学技术是反映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以及在生产中应用 成果的总称。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发展正处于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共存的“二元技术”发展阶段,农业科技贡献率(4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60%~80%),这成为制约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西部传统农业区,由于农业自然条件较 差、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新技术覆盖面小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更需要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可实际 上,我国每年大约6000~7000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中,只有30%(...
[20]刘笑明. 地理学视野中的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 中国科技论坛, 2008, (1):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6711.2008.01.021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地理学的传统和优势在于对区域差异和空间过程的关注,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特性为地理学研究的介入提供了支点。重视理论和方法创新,加强扩散的空间过程与机制研究,是地理学在农业科技园技术创新扩散研究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趋向。
[Liu Xiaoming.Study on the agr-tech-park technology diffus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BS, 2008, (1):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6711.2008.01.021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地理学的传统和优势在于对区域差异和空间过程的关注,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特性为地理学研究的介入提供了支点。重视理论和方法创新,加强扩散的空间过程与机制研究,是地理学在农业科技园技术创新扩散研究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趋向。
[21]Barbera F, Fassero S.The place-based natur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case of Sophia Antipolis.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13, 38(3): 216-234.
https://doi.org/10.1007/s10961-011-9242-7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Abstract<br/><p class="a-plus-plus">The article looks at the case of the French technopole known as “Sophia Antipolis”. After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history and main dimensions of Sophia Antipolis, we look at the everyday life of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technopole. We argue that the everyday life of social relations in Sophia Antipolis, such as community life and living choices of the workers, are poorly developed and this may affect negatively the economic life of the technopole. Finally, in the conclusion, we compare Silicon Valley’s model with Sophia Antipolis and we highligh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p><br/>
[22]刘炜, 李郇, 欧俏珊. 产业集群的非正式联系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以顺德家电产业集群为例
. 地理研究, 2013, 32(3): 518-530.
https://doi.org/10.11821/yj2013030013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产业集群企业之间建立在各种正式与非正式联系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然而,长久以来产业集群的非正式联系在西方主流的技术创新的研究文献中一直被忽视。本文通过对顺德家电产业集群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总结了产业集群的非正式联系的三种类型,即企业衍生形成的非正式联系、人才流动形成的非正式联系、长期合作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非正式联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非正式联系对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有着不同的影响。前两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信息与知识的传递,而后者主要体现在使企业之间产生了一种技术上的共同理解和认识,能够提高企业之间技术合作的成功率。
[Liu Wei, Li Xun, Ou Qiaoshan. Informal ties in industrial cluster and its impact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 case study of household appliance cluster in Shunde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3): 518-530.]
https://doi.org/10.11821/yj2013030013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产业集群企业之间建立在各种正式与非正式联系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然而,长久以来产业集群的非正式联系在西方主流的技术创新的研究文献中一直被忽视。本文通过对顺德家电产业集群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总结了产业集群的非正式联系的三种类型,即企业衍生形成的非正式联系、人才流动形成的非正式联系、长期合作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非正式联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非正式联系对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有着不同的影响。前两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信息与知识的传递,而后者主要体现在使企业之间产生了一种技术上的共同理解和认识,能够提高企业之间技术合作的成功率。
[23]李丹丹, 汪涛, 魏也华, . 中国城市尺度科学知识网络与技术知识网络结构的时空复杂性
. 地理研究, 2015, 34(3): 525-54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3011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知识在产业集聚、区域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城市知识储量及其在区域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学术论文合作与专利合作是知识溢出的体现形式,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度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以2000-2009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合著论文和共同申请专利的信息为原始数据,分别构建中国城市间科学知识网络(scientific knowledge network,SKN)与技术知识网络(technological knowledge network,TKN)。运用复杂网络与地学空间分析方法,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择优链接性、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空间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知识溢出的时空复杂性。研究表明:①SKN和TKN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SKN节点度数的异质性高于TKN。②两种网络均呈异配性,即城市选择合作对象存在明显择优链接性,知识溢出具有粘着性和空间依赖性。③SKN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等级结构,空间分布总体呈“大分散小集聚”特点;TKN中心城市层级结构不明显,尚未形成明显极化中心。④SKN中心城市自我网络的合作空间,由最初的沿海省会城市间的合作转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间和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间的合作,区域间知识溢出明显;TKN中心城市自我网络仍多分布于沿海城市和少数中西部省会城市,区域间知识溢出不明显。⑤SKN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时空演变存在等级扩散和传染扩散的现象,符合时空梯度推移规律,且空间等级梯度逐渐向扁平化转变;TKN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时空演变以等级扩散为主,时空梯度推移现象不明显。研究结论为量化知识溢出及知识溢出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城市创新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借鉴意义。</p>
[Li Dandan, Wang Tao, Wei YD,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complexit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network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network on China's urban scale.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3): 525-54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3011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知识在产业集聚、区域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城市知识储量及其在区域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学术论文合作与专利合作是知识溢出的体现形式,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度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以2000-2009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合著论文和共同申请专利的信息为原始数据,分别构建中国城市间科学知识网络(scientific knowledge network,SKN)与技术知识网络(technological knowledge network,TKN)。运用复杂网络与地学空间分析方法,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择优链接性、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空间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知识溢出的时空复杂性。研究表明:①SKN和TKN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SKN节点度数的异质性高于TKN。②两种网络均呈异配性,即城市选择合作对象存在明显择优链接性,知识溢出具有粘着性和空间依赖性。③SKN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等级结构,空间分布总体呈“大分散小集聚”特点;TKN中心城市层级结构不明显,尚未形成明显极化中心。④SKN中心城市自我网络的合作空间,由最初的沿海省会城市间的合作转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间和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间的合作,区域间知识溢出明显;TKN中心城市自我网络仍多分布于沿海城市和少数中西部省会城市,区域间知识溢出不明显。⑤SKN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时空演变存在等级扩散和传染扩散的现象,符合时空梯度推移规律,且空间等级梯度逐渐向扁平化转变;TKN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时空演变以等级扩散为主,时空梯度推移现象不明显。研究结论为量化知识溢出及知识溢出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城市创新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借鉴意义。</p>
[24]龙冬平, 李同昇, 苗园园, . 陕甘宁地区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 基于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内的企业管理者调查
. 地理研究, 2014, 33(8): 1515-1528.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408011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企业是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单元,研究企业管理者的区位决策行为能为园区的优化布局与企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依据。基于企业的微观视角,在对已有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理论模型,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杨凌、渭南、吴忠、银川、定西、天水6 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合结构方程模型从地理区位、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园区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的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受4 个变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综合影响;从表象来看,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因素的直接效应强度依次是产业环境&gt;政策环境&gt;地理区位&gt;园区环境;从本质来看,地理区位的差异性形成了政策环境的特殊性,两者又经连锁通道形成了产业环境的差异性与园区环境的优越性,从而对企业管理者的区位决策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即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因素的总体效应强度依次是地理区位&gt;政策环境&gt;产业环境&gt;园区环境。
[Long Dongping, Li Tongsheng, MiaoYuanyuan, et al. Research on location choices of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s' cluster development: A survey of enterprise managers from six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in Shaanxi-Gansu-Ningxia Region.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8): 1515-1528.]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408011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企业是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单元,研究企业管理者的区位决策行为能为园区的优化布局与企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依据。基于企业的微观视角,在对已有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理论模型,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杨凌、渭南、吴忠、银川、定西、天水6 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合结构方程模型从地理区位、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园区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的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受4 个变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综合影响;从表象来看,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因素的直接效应强度依次是产业环境&gt;政策环境&gt;地理区位&gt;园区环境;从本质来看,地理区位的差异性形成了政策环境的特殊性,两者又经连锁通道形成了产业环境的差异性与园区环境的优越性,从而对企业管理者的区位决策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即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因素的总体效应强度依次是地理区位&gt;政策环境&gt;产业环境&gt;园区环境。
[25]刘笑明.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 以杨凌农业示范园区为例
. 西安: 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https://doi.org/10.7666/d.y1254055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科技园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如何利用这一载 体,实现其技术创新的快速扩散,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更快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 在对农业技术扩散研究进行详尽回顾与梳理后认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研究存在着大片空白。以此为基础,汲取经济地理学、农业经济学等学科经典理论的精 华,提出了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园区技术扩散研究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方向,并从五个方面对园区技术扩散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作者将园区技术的扩散看作是一个复 杂系统,解析了这一系统的特征、机理及主要组成部分的特征与功能;将园区技术扩散...
[Liu Xiaoming.Study on the technology diffusion of astp: A case study of Yangling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 Xi'an: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2008.]
https://doi.org/10.7666/d.y1254055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科技园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如何利用这一载 体,实现其技术创新的快速扩散,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更快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 在对农业技术扩散研究进行详尽回顾与梳理后认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研究存在着大片空白。以此为基础,汲取经济地理学、农业经济学等学科经典理论的精 华,提出了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园区技术扩散研究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方向,并从五个方面对园区技术扩散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作者将园区技术的扩散看作是一个复 杂系统,解析了这一系统的特征、机理及主要组成部分的特征与功能;将园区技术扩散...
[26]方维慰, 李同昇. 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分析与评价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11): 48-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7348.2006.11.013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技术的经济价值必须通过空间扩散采实现,而扩散效果的高低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因此,首先肯定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重要性,然后对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进行因素分析.构建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优化空间扩散环境的具体措施。
[Fang Weiwei, Li Tongsheng.Evaluation and study on diffusion environment of agri-technique.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11): 48-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7348.2006.11.013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技术的经济价值必须通过空间扩散采实现,而扩散效果的高低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因此,首先肯定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重要性,然后对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进行因素分析.构建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优化空间扩散环境的具体措施。
[27]刘笑明, 李同昇.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环境的定量化评价研究: 以杨凌,关中地区为例
. 地理科学, 2008, 28(5): 656-661.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以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杨凌农业示范区作为创新扩散源头,以关中地区作为扩散区域,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对关中地区各市区农业技术扩散环境进行定量化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总体扩散环境欠佳,各市区(除杨凌外)扩散环境差别不大;各个具体的评价因子对各地市扩散总体环境的贡献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关中地区表现为3种不同的扩散环境:杨凌区最优,宝鸡、咸阳、西安市次之,铜川、渭南两市扩散环境最差。
[Liu Xiaoming, Li Tongsheng.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tudy on diffusion environment of agri-technique innovation: Taking Guanzhong area as an example.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28(5): 656-661.]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以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杨凌农业示范区作为创新扩散源头,以关中地区作为扩散区域,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对关中地区各市区农业技术扩散环境进行定量化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总体扩散环境欠佳,各市区(除杨凌外)扩散环境差别不大;各个具体的评价因子对各地市扩散总体环境的贡献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关中地区表现为3种不同的扩散环境:杨凌区最优,宝鸡、咸阳、西安市次之,铜川、渭南两市扩散环境最差。
[28]李树奎, 李同昇. 我国西北地区县域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的评价研究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1): 179-186.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技术扩散环境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影响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的各 种外部因素的综合体.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等原则,构建出农业技术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和GIS技术对我国西北地区县域的农业技 术扩散环境进行定量化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县域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的因素有耕地集约规模及农业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科技信息环境及自然环境等方 面;西北地区农业技术扩散环境整体水平不高,其空间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得分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陕西的关中地区;而影响扩散 环境的各项评价因子的空间分布呈现多样性特点.
[Li Shukui, Li Tongsheng.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study of diffusion environment of agri-technique at country level in the Northwestern China.
Arid Land Geography, 2011, 34(1): 179-186.]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技术扩散环境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影响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的各 种外部因素的综合体.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等原则,构建出农业技术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和GIS技术对我国西北地区县域的农业技 术扩散环境进行定量化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县域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的因素有耕地集约规模及农业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科技信息环境及自然环境等方 面;西北地区农业技术扩散环境整体水平不高,其空间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得分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陕西的关中地区;而影响扩散 环境的各项评价因子的空间分布呈现多样性特点.
[29]王武科, 李同昇, 刘笑明, . 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 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 经济地理, 2008, 28(4): 661-667.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科技园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崭新模式,园区不仅要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还肩负着技术扩散和推广的使命。选取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技术创新和扩散源,我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农区为技术创新扩散区域,在系统调查园区内农业技术创新成果采用情况的基础上,从时间维和空间维角度对园区农业技术扩散轨迹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农业技术扩散的时空规律,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Wang Wuke, Li Tongsheng, Liu Xiaoming, et al.The empirical study of agri-tech-park technology diffusion:An example of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Economic geography, 2008, 28(4): 661-667.]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农业科技园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崭新模式,园区不仅要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还肩负着技术扩散和推广的使命。选取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技术创新和扩散源,我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农区为技术创新扩散区域,在系统调查园区内农业技术创新成果采用情况的基础上,从时间维和空间维角度对园区农业技术扩散轨迹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农业技术扩散的时空规律,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0]王武科, 李同昇, 刘笑明. 不同尺度下农业创新技术空间扩散的实证研究: 以中国果业协会果业技术扩散为例
. 人文地理, 2009, 24(1): 76-80.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目前,国内外对技术扩散的研究 中时间维角度扩散研究较多,而空间维扩散研究相对薄弱。以中国果业协会为依托,通过对协会内果树系列技术成果采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行为分 析的方法,从不同尺度对技术空间扩散进行透视,得出以下结论:①不同尺度下影响农业技术扩散和使用的因素相差较大。宏观尺度下影响果树系列技术扩散的主要 因子为规模,中微观尺度下影响技术扩散的主要因子为距离;②随着空间尺度的缩减,技术扩散由明显的规模等级扩散向随距离增加扩散强度减弱的渐进扩散转 化;;③农业技术在空间扩散方向上具有"寻"的特征,即技术扩散总是在追求扩散效益最大化;;④微观尺度的农户行为分析表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主要受农户 本身对高收益的追求和外部因素对农户的影响两方面作用。
[Wang Wuke, Li Tongsheng, Liu Xiaoming.Research on spatial diffus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diffusion of fruit cultivation technique.
Human Geography, 2009, 24(1): 76-80.]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目前,国内外对技术扩散的研究 中时间维角度扩散研究较多,而空间维扩散研究相对薄弱。以中国果业协会为依托,通过对协会内果树系列技术成果采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行为分 析的方法,从不同尺度对技术空间扩散进行透视,得出以下结论:①不同尺度下影响农业技术扩散和使用的因素相差较大。宏观尺度下影响果树系列技术扩散的主要 因子为规模,中微观尺度下影响技术扩散的主要因子为距离;②随着空间尺度的缩减,技术扩散由明显的规模等级扩散向随距离增加扩散强度减弱的渐进扩散转 化;;③农业技术在空间扩散方向上具有"寻"的特征,即技术扩散总是在追求扩散效益最大化;;④微观尺度的农户行为分析表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主要受农户 本身对高收益的追求和外部因素对农户的影响两方面作用。
[31]刘笑明, 李同昇, 张建忠. 基于小麦良种的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1, 27(2): 148-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0068.2011.02.004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大量农业技术创新能否及时有效地实现扩散直接关系到区域农业的快速进步,但我国目前对农业技术创新空间扩散过程的研究相当缺乏。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作为创新源头,以小麦良种—小偃22作为创新技术,以陕西关中地区作为扩散区域,构建了小麦良种技术扩散的模型,并对其空间扩散的特征、模式与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强度、种植规模、种植条件、技术本身的优势等与扩散过程呈正相关;扩展扩散与等级扩散相结合是主要的扩散方式;扩散机制则表现出以政府为主导的联合驱动。图3,表2,参11。
[Liu Xiaoming, Li Tongsheng, Zhang Jianzhong.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patial diffus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 case of wheat-seed.
System Sciences and Comprehensive Studies in Agriculture, 2011, 27(2): 148-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0068.2011.02.004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大量农业技术创新能否及时有效地实现扩散直接关系到区域农业的快速进步,但我国目前对农业技术创新空间扩散过程的研究相当缺乏。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作为创新源头,以小麦良种—小偃22作为创新技术,以陕西关中地区作为扩散区域,构建了小麦良种技术扩散的模型,并对其空间扩散的特征、模式与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强度、种植规模、种植条件、技术本身的优势等与扩散过程呈正相关;扩展扩散与等级扩散相结合是主要的扩散方式;扩散机制则表现出以政府为主导的联合驱动。图3,表2,参11。
[32]Adesina A A, Mabila D, Nakamleu G B, et al.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doption of alley farming by farmers in the Forest Zone of Southwest Cameroon
.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 2000, 80(3): 255-265.
https://doi.org/10.1002/1097-0142(195611/12)9:6<1239::AID-CNCR2820090628>3.0.CO;2-6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First page of article
[33]李佳怡, 李同昇, 李树奎. 不同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区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灌溉技术为例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5): 201-205, 236.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为了探究在不同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地区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农业技 术扩散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37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建立了影响农户参与节水灌溉技术因素的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在农技 高水平区,国家扶持政策是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的主要因素;在农技中等水平地区,农户采用行为易受培训次数以及农区自然条件影响;而在农技低水平地区,主 要是农户的信息便捷度、自然条件以及农户的风险意识影响着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应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农民教育与培训,改善区域信息环境等措施使农业技 术扩散环境从低水平区向高水平区过渡.
[Li Jiayi, Li Tongsheng, Li Shukui.Analysis of farmer's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f agri-technique diffusion: A case study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0, 30(5): 201-205, 236.]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为了探究在不同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地区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农业技 术扩散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37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建立了影响农户参与节水灌溉技术因素的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在农技 高水平区,国家扶持政策是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的主要因素;在农技中等水平地区,农户采用行为易受培训次数以及农区自然条件影响;而在农技低水平地区,主 要是农户的信息便捷度、自然条件以及农户的风险意识影响着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应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农民教育与培训,改善区域信息环境等措施使农业技 术扩散环境从低水平区向高水平区过渡.
[34]满明俊, 李同昇, 李树奎, . 技术环境对西北传统农区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分析: 基于三种不同属性农业技术的调查研究
. 地理科学, 2010, 30(1): 66-74.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依据对陕甘宁传统农区的调查数据,选择苹果新种苗技术、小麦良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技术环境对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技术环境因素对农户采用新技术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技术软环境对农户的影响大于硬环境的影响。农户采用具有不同属性的农业新技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苹果新种苗技术容易受到果品公司、农技站服务次数、技术培训质量以及信贷条件的影响;小麦良种技术容易受到科研组织、种子公司、农技站、人际网络以及技术供给渠道的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受到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技术组织、政府鼓励措施以及媒体宣传的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地理因素对农户的技术行为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Man Mingjun, Li Tongsheng, Li Shukui, et al.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environment's impact on the farmer's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northwest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Based on the survey in three typ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with different attributes.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30(1): 66-74.]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依据对陕甘宁传统农区的调查数据,选择苹果新种苗技术、小麦良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技术环境对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技术环境因素对农户采用新技术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技术软环境对农户的影响大于硬环境的影响。农户采用具有不同属性的农业新技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苹果新种苗技术容易受到果品公司、农技站服务次数、技术培训质量以及信贷条件的影响;小麦良种技术容易受到科研组织、种子公司、农技站、人际网络以及技术供给渠道的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受到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技术组织、政府鼓励措施以及媒体宣传的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地理因素对农户的技术行为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相关话题/技术 环境 空间 农业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