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整合112个全球变化控制实验和中国自然梯度上1900种植物的化学计量,发现全球变化(如氮和磷富集、干旱、增温、增加CO2)显著改变陆地植物氮和磷与其它7种元素之间的化学计量平衡,并基于大尺度数据提出新的化学计量概念框架:变化环境中植物元素浓度及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平衡不仅受到土壤养分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植物本身维持其多种功能养分需求的影响(Tian et al. 2018, New Phytologist)。该研究为认识植物多元素化学计量平衡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提供新的视角。
2、通过整合分析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数据,揭示由农田转变为自然生态系统过程中,持续增加的土壤碳通过增强离子吸附和降低离子流失促进土壤无机氮的持留。该研究指示出生态恢复工程不仅促进土壤碳的固持,同时还会增加土壤无机氮的固持能力,进而降低氮流失和N2O排放,这对更加全面的理解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环境效应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和思路 (Tian et al. 2018,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3、通过整合分析全球44个氮梯度控制实验揭示持续增加的氮沉降引发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氮饱和响应 (Tian et al. 2016,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该项研究表明我们有可能高估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碳固定的效应。并基于全球106个氮添加实验发现氮沉降导致全球土壤pH值显著降低0.26个单位,同时引起土壤阳离子丢失和增加有毒离子(Al3+和Mn2+)(Tian et al. 2015,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本项研究首次在全球尺度上量化了氮沉降引起的土壤酸化效应,自2015年发表以来受到同行广泛关注,被同行引用达96次(数据来自google scholar,并被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 publishing)评为2015-2017期间环境科学领域在中国区域的唯一的高被引用论文(领域前1%)。
4、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同时受到氮或磷素的限制,但其对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响应还不明确。基于全球50个氮磷添加实验,发现氮富集加剧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对磷的依赖性(Li et al. 2016, Global Change Biology)。本研究自2016年发表以来同样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已经被同行引用53次(数据来自google scholar)。
5、氮循环的不同途径对氮沉降的响应及其生物学机制是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以往相关假说都是假设不同氮循环途径在响应时间上有先后顺序,氮的丢失只有在生态系统氮饱和之后才会出现 。通过整合分析全球氮添加控制实验、系统综述以往氮循环假说并结合模型模拟结果,发现不同的氮循环过程对氮的竞争是同时进行的,氮的丢失与氮的吸收是同步发生的。并进一步发现土壤底物无机氮可以很好的解释不同氮循环过程的响应格局,基于此我们提出“氮基质控制假说”(Niu et al. 2016, Ecology Letters)。该假说从生态和生物学机理上揭示了生态系统氮循环的普遍规律,可以更好地解释氮循环过程机理,并为更准确地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氮循环动态提供实验证据和理论基础。
6、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普遍机理,研究组以青藏高寒草甸和中国东部森林为例,通过氮和磷添加控制实验,揭示了更详细的机理,如发现中国典型森林小树主要受到磷限制,而大树则不受影响 (Li et al. 2018, Functional Ecology),相关成果也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比如Li et al. 2018,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Ma et al. 2018,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Biogeosciences; Song et al. 2017, Biogeoscience; Tian et al. 2016, Functional Ecology。
上述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资助。
相关发表成果:
Tian D, Reich PB, Chen HYH, Xiang Y, Luo Y, Shen Y, Meng C, Han W, Niu S*. 2018. Global changes alter plant multi-element stoichiometric coupling. New Phytologist. doi: 10.1111/nph.15428 (IF=7.4, 一区)
Tian D*, Xiang Y, Wang B, Li M, Liu Y, Wang J, Li Z, Niu S*. 2018. Cropland abandonment enhances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retention and carbon stock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doi:10.1002/ldr.3137 (IF=7.3,一区)
Li Y, Tian D*, Yang H, Niu S*. 2018. Size-dependent nutrient limitation of tree growth from subtropical to cold temperate forests. Functional Ecology, 32(1):95-105. (IF=5.5,二区)
Li Y, Sun J, Tian D, Wang J, Ha D, Qu Y, Jing G, Niu S*. 2018. Soil acid cations induced reduction in soil respiration under nitrogen enrichment and soil acidifica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15: 1535-46. (IF=4.6,二区)
Ma F, Song B, Zhang F, Quan Q, Zhou Q, Niu S*. 2018. Ecosystem carbon use efficiency is insensitive to nitrogen addition gradient in an alpine meadow.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IF=3.5,二区)
Song B, Sun J, Zhou Q, Zong N, Li L, Niu S*. 2017. Initial shifts in nitrogen impact on ecosystem carbon fluxes in an alpine meadow: patterns and causes. Biogeosciences, 14(17):3947-56. (IF=3.4,二区)
Li Y, Niu S*, Yu G. 2016. Aggravated phosphorus limitation on biomass production under increasing nitrogen loading: a meta-analysis. Global Change Biology, 22(2):934-43. (IF=8.9,一区)
Niu S*, Classen AT, Dukes JS, Kardol P, Liu L, Luo Y, Rustad L, Sun J, Tang J, Templer PH, Thomas RQ. 2016. Global patterns and substrate-based mechanisms of the terrestrial nitrogen cycle. Ecology Letters, 19(6):697-709. (IF=9.1, 一区)
Tian D, Wang H, Sun J, Niu S*. 2016. Global evidence on nitrogen satura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1(2):024012. (IF=4.5,二区)
Tian D, Niu S, Pan Q, Ren T, Chen S, Bai Y, Han X. 2016. Nonlinear responses of ecosystem carbon fluxes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to nitrogen addition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Functional Ecology, 30(3):490-9. (IF=5.5,二区)
Tian D, Niu S*. 2015. A global analysis of soil acidification caused by nitrogen additio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0(2):024019. (IF=4.5,二区)
相关话题/土壤 实验
史文娇等在Geoderma上发表关于提高土壤粒径数据制图精度的SCI文章
土壤粒径数据的空间制图在区域水文、生态、地质、农业、环境等研究领域均应用广泛。为了提高土壤粒径等土壤成分数据空间制图的精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史文娇等曾在Journal of Hydrology上发表了关于成分克里金和log-ratio系列变换方法结合克里金等方法精度比较方面的文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何念鹏和温学发等揭示青藏高寒草地土壤有机质组分空间格局及其分解过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
青藏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贮量巨大,在气候变暖情景下其土壤碳贮量的微弱变化就会对区域碳源/汇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据预测青藏高原升温远高于其它地区,因此,科学地评估气候变暖对高寒草地土壤碳贮量的影响及其过程机理在当前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依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当雄生态站的模拟增温实验、垂直样带和横跨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史文娇、王宗在Journal of Hydrology发表土壤粒径数据空间预测方法比较的SCI文章
土壤粒径经常被作为区域水文、生态、地理、农业和环境等领域模型模拟的重要输入数据,其空间预测的准确性是模型模拟的基础。作为典型的成分数据,土壤粒径的插值结果需满足非负、和为1(100%)、估计误差最小化和无偏估计的限制条件,传统的插值方法则很难满足。为此,地理资源所史文娇、王宗将加和对数比转换(alr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刘洪涛等在城市废物资源化领域取得系列科研进展
[1] 题目:Achilles heel of environmental risk from recycling of sludge to soil as amendment: A summary in recent ten years (2007-2016) 作者:Liu H-T (刘洪涛)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何念鹏、于贵瑞和温学发等关于土壤碳氮周转过程、格局与影响因素的系列研究成果在GCB和JGR等期刊发表
土壤碳氮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CO2浓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产生正/负反馈作用,而且这种反馈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温度敏感性。土壤氮矿化是土壤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而被植物利用的过程,其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郭庆军研究团队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土壤重金属镉(Cd)、铅(Pb)等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安全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植物修复是一种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的方法,但寻找合适的超富集植物或者耐性作物非常困难,植物富集和修复机理还不明晰,为了解决以上关键问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庆军课题组开展镉重金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史文娇、岳天祥等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土壤抗生素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的SCI文章
大量禽畜粪便产生的有机肥持续地应用在蔬菜种植基地的土壤中,从而导致一些兽药用的抗生素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对土壤健康带来很大威胁。由于土壤中残留的抗生素空间异质性较强,找出适合于土壤抗生素空间预测的插值方法一直是一个难题。为此,地理资源所史文娇、岳天祥、杜正平、王宗与山东大学合作者李学文合作,将蔬菜种植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朱晓东、杨芬、韦朝阳发表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地理地带性分异的SCI论文
重金属元素的生态与健康毒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生物可给性含量而非总量。以重金属可给性含量代替总量进行重金属元素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更具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然而目前我国尚无全面系统的城郊土壤重金属可给性研究成果。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硕士研究生朱晓东在导师韦朝阳研究员指导下,开展了这方面的初步研究。通过选取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张镱锂研究团队在青藏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研究取得进展
道路运营产生的污染物影响沿线生态环境,其中重金属由于易富集、难降解且毒性大,受到广泛关注。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以下简称“格拉段”)是青藏高原最繁忙的交通线路,它承担着青藏高原约90%的货物和70%的旅客运输,沿线土壤中交通源重金属是否富集,环境异质性对重金属富集有何影响?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张镱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刘苏峡研究小组关于区域土壤水分的研究新进展
区域土壤水分,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区域干旱预测、生态系统管理和水土资源配置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水文模拟更看重降水和径流,视土壤水分为中间环节,缺乏深入研究。另外,土壤水分的观测资料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贫乏,资料积累尤为有限。刘苏峡研究小组自1995年至今,一直致力于区域土壤水分的研究。通过多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