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朱晓东、杨芬、韦朝阳发表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地理地带性分异的SCI论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2

重金属元素的生态与健康毒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生物可给性含量而非总量。以重金属可给性含量代替总量进行重金属元素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更具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然而目前我国尚无全面系统的城郊土壤重金属可给性研究成果。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硕士研究生朱晓东在导师韦朝阳研究员指导下,开展了这方面的初步研究。通过选取全国不同地理地带的五个地区,包括北京、内蒙古包头、山西大同、安徽阜阳和湖北仙桃,采集各地城郊公园或居民区表层土壤,研究其中的砷、铬、铜、铅和锌的生物可给性及其与各重金属赋存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因子分析可提取出影响土壤重金属可给性的两个公因子,分别代表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和理化性质。依据生物可给性参数和提取公因子进行的样点Q型聚类结果,与两个公因子交互散点图的结果是一致的,即:相近地理地带的地区或土壤样点,在图上分布趋于聚集,而地理地带相距较远的地区或土壤样点,在图上的分布则趋于分离。这一成果为建立基于不同地理地带表层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从国家层面控制城郊土壤重金属生态与健康风险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该研究得到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2BAJ24B03)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重点项目共同资助。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期刊(Xiaodong Zhu, Fen Yang, Chaoyang Wei.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eavy metal bioaccessibility in soils were site dependent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5. DOI: 10.1007/s11356-015-4617-1)。
相关话题/土壤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