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前沿论坛】庞雄奇:深层致密介质中油气富集成藏动力机制与演化模式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报告人:庞雄奇 | 整理:汪文洋(岩石圈室)
  摘要:油气短缺迫使勘探从中深层走向超深层,近十多年来我国中西部盆地超过6000米系列大型油气田相继发现鼓舞我们不断向深层拓展。然而,油气是如何克服深层致密介质中强大毛细管阻力富集起来的一直让人们迷惑不解;非浮力虽然被普遍地认为是深层油气富集成藏的主导动力,但哪种非浮力以及在它主导下油气富集成藏与浮力主导下常规油气富集成藏有何不同也一直没有明确认识。本研究从渤海湾盆地2938口探井钻遇67944目的层的结果分析出发,通过统计模拟、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揭示了深层致密介质条件下油气富集成藏的主导动力并建立了演化模式,阐述了油气富集程度随埋深和储层致密程度的变化规律。  
  1.科学问题
  中国深部地层时代老、埋深大、成熟度高,油气勘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深层和超深层展示广阔前景但遇到重大挑战。与盆地浅层油气浮力主导成藏不同,深层致密油气藏为非浮力形成,这些非浮力包括哪些?深层致密介质毛细管阻力巨大,油气富集动力是什么?非浮力成藏有多种动力机制,哪种非浮力贡献量最大?  
  2.深层致密油气藏分布地质特征
  致密油气藏为需要通过压裂改造等措施才能获得商业产能的非常规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为油气藏埋深较大、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大量实例剖析结果表明致密油气藏形成分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沉积颗粒细小;二是压实成岩较强。致密油气藏最早在加拿大Albert盆地发现,后在美国绿河、红色沙漠等盆地发现,再后在中国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松辽等盆地发现,近期又在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盆地发现。致密油气藏分布发育广,资源潜力大,勘探前景好。深层致密油气藏有如下三个地质特征:低孔低渗、源储紧临、位于浮力成藏下限之下(Pang et al., 2021)。  
  3.深层致密油气藏的成因类型与主控因素
  致密油气藏成因有两类五种机制(图1)。第一大类为源外致密油气藏,分为三小类,分别为致密圈闭型,成藏动力机制为早期浮力成藏,晚期压实致密;致密深盆型,早期储层压实致密,后期非浮力成藏;致密复合型,早期浮力主导成藏,晚期非浮力主导成藏。第二大类为源内致密油气藏,有两小类,包括超致密页岩型和超致密煤层型,成藏动力包括分子吸附力、流体粘滞力、毛管力滞留和束缚水封堵。
  深层致密油气藏富集的主控因素主要包括沉积岩相、埋藏深度和成藏动力。砂岩目的层沉积岩相特征是影响油气富集程度关键因素;埋藏深度是影响目的层富油气程度综合要素;储层内外毛细管力差是深层油气富集成藏关键动力,非浮力作用对油气富集随目的层埋深增大贡献量增加。

图1 深层致密油气藏的成因类型
  4.致密介质油气富集动力与源岩排油气作用相对贡献量模拟
  致密介质中的毛细管力是油气排运的阻力,与水中油气界面张力、油气水接触角、介质内孔喉半径有关;目的层与围岩之间的毛细管力差是油气运移动力。油气自致密围岩进入目的层富集前提条件是毛管力差大于目的层内的毛细管力。毛细管力差驱动油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油气富集成藏的基本条件是目的层孔喉半径大于围岩孔喉半径2倍以上,储层内外毛细管力差是决定油气富集程度的关键要素。
  油气藏形成是源岩层埋深演化过程中多动力综合排油气成藏的结果,源岩多动力排油气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压实作用与水溶扩散相排烃阶段,此阶段生烃量还没有饱和源岩滞留需要,压实作用排出大量孔隙水,扩散作用排出少量烃;第二阶段,多动力多相态大量排油气阶段,此阶段石油和天然气饱和了源岩滞留需要,岩石流体体积膨胀、干酪根转化和粘土矿物转化增容、毛细管力差等多种动力导致油气排出;第三阶段,高温裂解与分子扩散缓慢排油气阶段,此阶段源岩内滞留烃能力降低,原油因高温裂解与分子扩散是油气排运主要动力,由于生烃潜力已近枯竭,排出烃量有限。
  源岩层埋深演化过程中排油气动力包括五类九种:源内岩石热膨胀排烃、源内油热膨胀排烃、源内气热膨胀排烃、源内水热膨胀排烃、源岩压实排烃作用、源内粘土转化脱水增容排烃、源内干酪根产物增容排烃、源储间毛细管力差输导有机网络输导排烃作用和源储间烃浓度扩散排烃作用,源岩层多动力排烃量与相对贡献量评价技术思路可参考论著“含油气盆地地史,热史,生留排烃史数值模拟研究与烃源岩定量评价(庞雄奇等,1993)”。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烃源岩埋藏过程中9种动力排油气水量变化与相对贡献量评价实例显示,早期主导源岩排烃动力为地层压实作用,其相对贡献量大于50%,深埋后期,主要排烃动力为毛细管力差,其相对贡献量大于80%。  
  5.致密介质油气富集动力机制演化模式
  在致密介质油气成藏过程中,源岩层和砂岩层随埋深增大的差异压实作用导致了有效毛细管力差的形成与变化,源储间毛细管力差对油气富集的贡献量最大,储层埋深越大其贡献量越大。砂岩储层埋深增大或储层致密化过程中油气富集动力机制可以划分为五个不同阶段:压实成藏、浮力成藏、浮力和毛管力差主导成藏、毛细管力差和构造应力改造(图2)。早期受压实作用,源岩成熟,开始生烃;埋深加大,源岩开始排烃,储层依然为高孔渗状态,浮力主导油气成藏,源-储半径差异在此阶段达到最大;第三阶段,埋深进一步加大,储层孔渗变小,浮力和源-储之间的毛细管力差导致油气成藏;第四阶段,继续深埋,储层致密,源-储之间的毛细管力差即非浮力主导油气成藏;第五阶段,继续深埋,储层超致密,进入有效储层底限,源岩也进入了供烃底限,达到了油气成藏底限,此时,只有当储层受构造应力的改造,油气才能成藏。  

图2 深层砂岩储层随埋深增大的致密化过程中油气富集动力机制与演化模式
  6.深层油气勘探的几点启示
  研究成果对深层油气勘探有三点启示:第一,深层油气成藏存在一个底限,在这一底限之下勘探油气风险大;第二,深层油气富集的最好目标是与源紧临的毛管力最小的储集体,其钻探风险小;第三,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富集动力与砂岩储层有很大不同,深层碳酸盐岩最有利富油气目标是近源的受改造的储集体,包括断裂带、不整合面等。  
  主要参考文献  
  庞雄奇. 含油气盆地地史,热史,生留排烃史数值模拟研究与烃源岩定量评价[M]. 地质出版社, 1993.
  Law B E, Curtis J B. Introduction to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systems [J]. AAPG Bulletin, 2002, 86(11): 1851-1852.
  Pang X, Li M, Li S, et al. Geochemistry of petroleum systems in the Niuzhuang South Slope of Bohai Bay Basin: Part 3. Estimating hydrocarbon expulsion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 [J].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5, 36(4): 497-510.
  Pang X, Jia C, Zhang K, et al. The dead line for oil and gas and implication for fossil resource prediction [J].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2020, 12(1): 577-590.
  Pang X, Jia C, Wang W, et al. Buoyance-drive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epth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unconventional resource prediction [J]. Geoscience Frontiers, 2021, 12(4): 101133.
  Pang X, Shao X, Li M, et al. Corre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and their unified genetic classification [J]. Gondwana Research, 2021.

相关话题/油气 动力 地质 岩石 综合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NC:深源气体释放视角下的青藏高原东南部生长动力学过程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汇聚、碰撞和俯冲过程造就了现今高耸辽阔的青藏高原,由此导致的海陆格局(Ramstein et al., 1997)、大气环流(An et al., 2001)、地貌水系(Hilton and West, 2020)、深源气体释放(Guo et al., 2021)等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前沿论坛】孙卫东:西太平洋地质过程
    报告人:孙卫东 | 整理:褚伟(油气室)  摘要:西太平洋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澳大利亚、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地方,很多经典的地质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同时是研究俯冲起始机制的重要场所。孙卫东研究员带我们分析了太平洋板块的漂移历史以及太平洋洋脊的展布方向,探讨了太平洋板块转向及特提斯带的洋脊俯冲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ature: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成因模型
    克拉通是地球上古老而又稳定的大陆地块。克拉通的岩石圈地幔是金刚石的宝库,它们形成于25亿年前的太古宙和16-25亿年前的古元古代(Peslier et al., 2010; Lee et al., 2011)。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具有明显的特征:厚度巨大(可达300 km)、密度较低、亏损玄武质成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G:反应性流体可驱动深部地壳岩石快速转变
    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是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将物质、能量的传递与大规模构造变形相联系,也控制着矿床形成、碳封存过程以及岩石圈流变特征变化(Jamtveit et al., 2000)。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几乎不受限于空间尺度,在矿物颗粒、岩石露头和板块等不同尺度上均可发生(Engv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
    摘要摘要:四川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盖层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等特点,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上扬子地区中、晚二叠世之间的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改变了四川盆地古地理格局,造成地壳的快速抬升,盆地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最大,呈现古剥蚀高地,往北东方向的影响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沉积环境自西南向北东由单一的海相依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油源断裂输导油气通道演化形式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摘要: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油源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通道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伴生裂缝可能发育部位和地层脆性发育部位,识别其活动期输导油气通道。通过断裂填充物泥质含量和填充物输导油气所需的最小泥质含量,识别其停止活动后输导油气通道,二者结合建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河北承德大庙地区元古代的晚期辉长—苏长岩的岩石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摘要:河北承德的大庙斜长岩杂岩体是我国著名的岩体型斜长岩杂岩体,其苏长岩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早期苏长岩和晚期辉长—苏长岩。早期苏长岩已发生钠长绿帘角闪岩相变质;晚期辉长—苏长岩变质程度较弱,含有斜长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巨晶,主要呈岩墙、岩脉或小岩体侵入于斜长岩杂岩体中,与铁磷矿紧密相关。研究表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吉林通化赤柏松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摘要:赤柏松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带,含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侵入到鞍山群最下部的四道砬子河组变质岩中;该矿床硫化物矿样品的Os和Re浓度分别为1910-9~49010-9和0.4710-9~13.9710-9,对这些数据分析得出了一条6点Re-Os等时线年龄为188594M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中央地质调查所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史实
    摘要摘要: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中华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声誉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南京解放后它的演变过程目前尚缺少详实而准确的文献资料。本文基于历史档案,结合有关文献,较为详细地梳理了1949~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被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1949年5月~1950年6月)、华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阿曼山西侧前陆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摘要摘要:阿曼山北部西侧前陆区勘探程度很低,目前的构造单元划分弱化了其重要性,深化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及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依据区域最新的重力及井震资料,以构造地质建模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生长地层分析及平衡剖面方法,开展对区域的构造演化分析。研究认为阿曼山北部西侧前陆区以收缩构造为主,具有完整的前陆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