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其预测仍是一个国际难题。近些年,随着地球深部能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非常规油气水力压裂(HF)、增强型地热系统(EGS)以及废弃盐水深部灌注(SWD),诱发地震越来越引起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图1)。美国地调局研究发现造成美国中部近年地震增加的主因是废水处理。与美国不同,加拿大的诱发地震主要由水力压裂引起。在英国兰开夏郡,2011年发生的58起地震都与Preese Hall钻井水力压裂相关。由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资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风险研究项目(SHEER)旨在降低由页岩气勘探开发引起的负面环境效应。然而,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测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发生以及震级大小,对诱发地震的应对策略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图1 全球诱发地震分布(M代表矩震级,ML代表近震震级)(Atkinson et al., 2020)
加拿大韦仕敦大学的Gail M.Atkinson等人近期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上发表了关于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综述文章,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1)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触发机理;(2)构造环境与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关系;(3)诱发地震与天然地震的相似性;(4)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潜在破坏;(5)水力压裂诱发地震是否可以被预测;(6)水力压裂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的相对风险。文章对未来深地工程引起的诱发地震灾害预防和控制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诱发地震机理的研究揭示触发有感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应力扰动、存在相当尺寸的处于临界应力状态的断层,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偶联机制(即,应力扰动可通过某种方式改变断层原有的应力状态)。当应力扰动造成断层面上的库伦应力超过临界应力时,就会激活断层并引起断层滑动。引起断层激活主要有以下两种效应:(1)孔隙压力升高直接引起断层面正应力减小,或者通过高渗透性渗流通路传递至远距离断层;(2)孔隙弹性效应引起周围应力场的扰动。对于黏土含量高的非常规储层,由于速率强化效应引起的稳定断层无震蠕滑会持续作用于不稳定断层,最终导致其破裂。这一远程触发机制通常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总体来说,诱发地震的具体触发机制、触发距离以及其发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由于区域构造地质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诱发地震发生的频率以及震级大小有很大差异。
在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的区分上,常用方法是地震事件与工业活动之间的时空关联分析。其他方法还有:物理模型判识、统计相关分析以及震源机制区分。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被用于识别美国加州和中国四川盆地的诱发地震。以加州为例,诱发地震在统计学特征上表现为高背景速率、快时间衰减序列以及不同的空间聚类属性。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对于二者的区分仅限于大致比例,不能精确到每一口井和每一次地震事件。一些案例分析表明:由水力压裂诱发的微震事件(M<0)可能不存在非双力偶分量,而在M>3的诱发地震事件中双力偶震源机制则占据主导地位,由其引发的应力释放也与浅源天然地震相当。当震级和震源距离相同时,诱发地震造成的地表运动也与天然地震程度类似。这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水力压裂通过对天然断层的活化触发地震。由于诱发地震事件通常发生的深度较天然地震浅,二者造成应力释放和地表运动还是存在差异的。与天然地震类似,诱发地震通常也遵循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即:在一定区域足够长的时段内,地震事件发生次数随震级增加呈指数下降。
美国地质调查局通过“你感觉到了吗”报告体系收集了大量由诱发地震事件引起的地表运动信息(图2)。他们比较了天然地震与诱发地震(M>3.5)造成的地表运动,并将观测数据与模型预测曲线进行了比较。破坏的度量标准主要采用两个指标:峰值地面速度(PGV)和修正麦加利烈度(MMI)。后者可以通过经验公式从峰值地面速度(PGV)或者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得到。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外观损坏的PGV阈值为1-2cm/s,而对于MMI指标,其有感阈值、轻微损坏和严重损坏的阈值分为别2、6以及7-8。
图2 诱发地震造成的地表运动(Atkinson et al., 2020)。(a)地表运动记录及对应模型预测;(b)由PGV/PGA得到的强度数据及观测值
图2a中的数据点分别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州(OK)SWD及西加拿大沉积岩盆地(WCSB)HF引起的不同震级的峰值地面速度。蓝实线代表对OK地震事件的模型预测,灰虚线代表对加州天然地震的模型预测。图2b中分别给出了MMI的观测值、中位数以及模型预测曲线,阴影代表MMI观测值25%-75%的区域。可以看出,尽管主控触发机制不同,给定震级和震源距离,天然地震与诱发地震引起的地表运动和感应烈度量级相当。另外,观测值和模型预测曲线也有很高的吻合度。诱发地震事件造成的破坏程度取决于事件震级、与居民区和关键基础设施的距离、造成地表运动的强度以及当地基础设施的易损性。
对于诱发地震灾害预测与风险控制,事前规避已知的断层面并不能有效控制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发生。因此,最常用的风险控制策略是交通灯预警(TLP):黄灯预警时降低注水量,红灯预警时停止注水。预警的阈值通常由震级来确定,也可以使用地表运动阈值。但是由于诱发地震引起的灾害严重程度随人口密度等因素而变,不同区域的预警阈值相差很大。TLP预警系统概念简单易懂,操作上只需要少量的输入信息,但本质上是一种被动反馈机制。该策略起作用的前提是停止注水可以消除地震事件并防止大震的发生并且大震之前会有先兆性的小震事件产生,然而实践发现这两个前提很多时候并不成立。
此外,还有利用物理和统计模型估计事件震级的方法。物理模型方法由于需要的模型尺寸较大、自由参数较多而难以实时应用。统计模型采用从诱发地震时间演化中定义少量参数用以外推并预测大震事件震级,由于易于操作而获得了广泛应用。不同的经验公式也被提出用以描述最大破裂尺寸以及累计地震矩。然而,不满足比例关系的异常值也时有出现(如图3),图中的五个菱形数据点分别代表了五个不同地方发生的诱发地震事件,灰线和黑线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累计液体注入量与地震矩之间的线性关系,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渐变色代表从失控破裂到稳定破裂的过渡,插图给出了A-A'截面不同破裂类型的分布直方图。由于无法准确预测诱发地震的时间、地点及震级,因此地震灾害评估通常只具有概率意义,由此发展起来地震灾害概率分析法(PSHA)。由于模型对灾害预测的不确定性,未来研究还需在PSHA中考虑不同地点的作业参数以优化算法。诱发地震在低中震级区域带来的灾害会远超天然地震,因此在关键基础设施附近进行水力压裂作业时一定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确保其安全性。
图3 累计液体注入量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Atkinson et al., 2020)
主要参考文献
Foulger G R, Wilson M P, Gluyas J G, et al. Global review of human-induced earthquakes[J].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8, 178: 438-514.(链接)
Atkinson G M, Eaton D W, Igonin N. Developments in understanding seismicity triggered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J].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2020, 1: 264-277.(链接)
(撰稿:何鹏飞,王鑫尧,李晓/页岩气与工程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REE: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研究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地震 水力 运动 观测 数据
Science:“排序”地震记录揭示核幔边界的散射全景图
核幔边界(Core mantle boundary, 简称CMB)位于地下2900 km深度处,将体积巨大的硅酸盐地幔和液态铁核分隔开来,是地球内部速度、密度跳变最为剧烈的界面,也是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中重要的热化学边界层。全球尺度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揭示出下地幔底部在长波长尺度上(百-千km)具有显著的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NC:由古地磁观测和发电机数值模拟推断历史上地磁场的快速变化
地球磁场能够阻挡绝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侵害。目前普遍认为地球的主磁场是在地球的液态外核中通过磁流体发电机过程产生的,并且已经维持了至少有35亿年左右。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磁研究表明地磁场平均每几十万年会倒转一次,倒转的过程可能持续数千年。这期间,磁场整体强度将显著降低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Science:地震波测量深海温度
全球变暖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挑战之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打破了气候系统中的能量平衡,在地球系统中产生了额外热量,导致温度上升。海洋的容积巨大,比热容高,存储和吸收了全球变暖90%以上的热量。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调节器,海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变暖的步调。因此,准确测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NC:地幔数据显示可氧化的火山气体的减少可能触发了大氧化事件
包括人类在内的需氧生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繁盛兴旺,主要得益于大气中大量O2的存在,但在地球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O2含量水平并不高。地质记录中的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特征表明大气中的O2含量在2.4~2.1 Ga大氧化事件期间快速升高,但对氧化还原作用敏感的铁、钼等元素的同位素数据却显示在3.2~3.0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NREE:基于地震波场的跨尺度地球内部成像
地震方法是如今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人类了解地球深部构造的唯一方法。借助地震成像方法,地球物理学家将复杂的地震波波形信息转化为易懂的地球模型参数,如地球内部的速度结构。因此地震成像方法的精度直接决定了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程度。 现今精度最高的地震成像方法是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NC:注水诱发地震与孔隙压力变化速率的关系
随着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页岩气、干热岩等新能源的开发日渐增加,水力压裂、返排水处理等向储层或地层中注入流体的行为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包括地下水污染、注水诱发地震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些问题当中,地下水污染可以通过严格的固井和防漏措施来避免,但诱发地震却尚无可供实施的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SA:地震触发玄武质火山喷发所需的金凤花条件——来自2015年Ambrym喷发的证据
Ambyrm火山位于瓦努阿图群岛内,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在这里以每年85 mm的速度向东俯冲到太平洋板块之下(图1)。2015年2月25日,该火山发生了一次小规模喷发,形成了一个新的火山口Niri Taten。在喷发前30小时,火山以南约15-20 km处还发生了一次Mw6.4级地震,地震为逆冲型,震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基于历史地震数据的建筑物致死性水平研究
摘要摘要:快速而准确的人员死亡评估结果是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而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众多历史地震数据表明,在建筑物破坏比接近的情况下,人员死亡率却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即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破坏后具有不同的致死性水平。本文基于52次历史地震的人员死亡率、建筑物破坏比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山西断陷带南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地震分布特征
摘要摘要:本研究使用山西测震台网记录的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地震观测数据,使用TomoDD方法,反演得到了山西断陷带南部(110°~114°E,34.5°~38.5°N)分辨率为0.2°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以及该区域地震重定位结果。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与该区域的地表地质构造和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基于历史地震人员死亡数据的抗致死性水平分级
摘要摘要:基于历史地震中各个烈度的人员死亡率数据,通过拟合分析,发现这些震例从分烈度人员死亡率的角度具有较明显的差别和分组现象,同组内不同震例死亡率的变化率小于50%。分组特征代表了不同组的震例在各个烈度下均有不同的人员死亡率区间,这种分组特点和组间人员死亡率的不同所指示的是这些震例发生区域的抗致死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