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的基石,已有的研究表明,某种形式的板块构造可能至少在早前寒武纪(如古元古代)就已经具有相当规模(Wan et al., 2020, Science Advance),但其构造样式和现代板块构造的异同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Zhai and Peng, 2020, Science Bulletin)。因此,有必要对早前寒武纪发生的构造过程进行识别和定量刻画。时间尺度(持续时间或速率)是构造过程的基本参数之一,与构造过程的动力学机制最为紧密关联。可以说,准确地限定早前寒武纪构造过程的时间尺度是进一步认识当时构造-热体制的关键。
变质岩记录的变质作用速率,如峰期持续时间、抬升-冷却速率,是对热源属性和构造过程速率的最直接反映。目前,同位素年代学是研究变质作用速率广泛采用的方法,基于此,全球报道的快速变质-构造过程的研究案例几乎全部来自显生宙的年轻造山带,而在早前寒武纪造山带/构造带中却近乎缺失(Viete and Lister, 2017,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早前寒武纪缺失快速变质-构造过程的原因是什么?是同位素年代学不确定性造成的曲解,样品保留的偏差,还是不同构造体制的真实反映? 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更为精细且准确地刻画早前寒武纪的变质-构造过程速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前寒武纪学科组邹屹博士后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初旭教授合作,率先利用扩散年代学这一动力学方法探究古元古代变质-构造过程,并以古元古代最具构造指示意义的两类代表性岩石—高压泥质麻粒岩和超高温泥质麻粒岩为研究对象,精细地解析了两类麻粒岩的P-T-t演化轨迹、峰期持续时间、抬升-冷却速率(图1-图3)。
结果表明,两类麻粒岩均记录有持续时间在1-5 Myr的变质-构造过程,如碰撞挤压(1.87 Ga)或者伸展作用(1.85 Ga)造成的快速构造抬升(高压泥质麻粒岩;图1-2)、伸展作用下局部基性岩侵位造成的短暂超高温效应(1.85 Ga超高温泥质麻粒岩;图3),这些短暂的变质-构造过程镶嵌于长期造山过程的背景中,控制着目前观测到的矿物组合、反应结构和矿物成分环带,然而这样古老而快速的变质-构造过程的时间尺度小于同位素年代学的误差(图4),很难甚至无法被同位素年代学所识别。
图1 (a-d)高压泥质麻粒岩石榴子石元素环带;(e)高压泥质麻粒岩变质P-T-t轨迹,其中橙色数值为变质过程的持续时间,1.87 Ga为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f)基于石榴子石边界与基质维持平衡的扩散模型;(g-i)石榴子石多组分扩散模拟以及各变质阶段的时间尺度(最佳拟合值)
图2 (a)高压泥质麻粒岩石榴子石元素环带;(b)高压泥质麻粒岩变质P-T-t轨迹,其中橙色数值为变质过程的持续时间,其中1.85 Ga为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c)石榴子石多组分扩散模拟以及各变质阶段对应的扩散环带,持续时间对应于b;(d-e)等温减压和等压冷却持续时间的灵敏度检验
图3 (a)超高温泥质麻粒岩石榴子石元素环带;(b)超高温泥质麻粒岩变质P-T-t轨迹,其中橙色数值为各变质阶段的持续时间,其中1.85 Ga为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c)与石英/钾长石接触的石榴子石边部多组分扩散模拟及对应的持续时间;(d)与黑云母接触的石榴子石边部Fe-Mg元素扩散模拟和对应的冷却阶段和持续时间
图4 高压泥质麻粒岩和超高温泥质麻粒岩抬升-冷却速率,黑线为扩散年代学结果、橙色线及数字为同位素年代学结果,二者并无矛盾,但同位素年代学无法识别快速抬升-冷却过程以及冷却过程的阶段性
该项研究为前述问题提供了答案,即同位素年代学的误差限制其识别早前寒武纪快速变质-构造过程,而扩散年代学是目前解决这一缺陷的绝佳途径。研究还指出,直接用年代学数据计算早前寒武纪变质-构造过程的时间尺度,而不考虑数据的外部误差或者变质动力学过程,很容易人为夸大某些重要地质过程的时间尺度;虽然古元古代存在持续时间在1-5 Myr的快速变质-构造过程,但其抬升-冷却速率相比于显生宙造山带超高压岩石仍然整体慢了数倍至一个数量级,因此古元古代即使存在板块构造,其构造样式可能与现代板块构造有所不同。这项研究也为探索早前寒武纪的构造体制提供了一个岩石学思路。
上述成果发表于岩石学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Petrology和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研究受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和青年基金的资助。
1.邹屹, 初旭, 李秋立, Ross Mitchell, 翟明国, 邹心宇, 赵磊, 王禹权, 刘博. Local rapid exhumation and fast cooling in a long-lived paleoproterozoic orogeny[J]. Journal of Petrology, 2020, 61(10): egaa091. DOI: 10.1093/petrology/egaa091.
2.邹屹, 李秋立, 初旭, 翟明国, Ross Mitchell, 赵磊, 周李岗, 王禹权, 刘博. Older orogens cooled slower: new constraints on Orosirian tectonics from garnet diffusion modeling of metamorphic timescales, Jiaobei terrain, North China Craton[J].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2021, 176(11): 1-24. DOI: 10.1007/s00410-021-01846-w.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邹屹等-JP&CMP:扩散年代学重塑早前寒武纪变质-构造过程的时间尺度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过程 高压 岩石 数据 博士后
高一帆等-EPSL:岩石圈性质不均一性控制伊朗高原东北部和东部陆内变形模式
伊朗高原由新生代时期新特提斯洋俯冲及随后的阿拉伯—欧亚大陆碰撞产生(图1a)。相比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海拔较低、面积较小,且阿拉伯与欧亚大陆不仅碰撞时间较晚,碰撞后的汇聚量也较少。因此,伊朗高原可能类似于尚未成熟的青藏高原,是研究陆陆碰撞早期阶段陆内变形及相关构造响应的理想实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朱日祥等-中国科学:新特提斯洋演化与动力过程
新特提斯洋是位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一个向东开口的海湾状大洋,主要存在于中生代,局部跨越晚古生代到早新生代。其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欧亚大陆南缘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图1)。新特提斯构造域是全球最重要的金属矿产和油气等资源能源战略要地。因此,对新特提斯构造域形成和演化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既具有重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许晶瑶等-NC:幔源岩浆的低氧同位素特征揭示大陆岩石圈地幔混染作用
通常认为地幔具有均一的氧同位素比值(正常地幔橄榄石δ18O = 5.18 ± 0.28‰),而地壳物质则变化较大,因此氧同位素可为地壳再循环、地幔不均一性等研究提供重要约束。深部幔源岩浆中偏离正常地幔氧同位素值的信号一般被归因于陆壳混染、壳源物质俯冲再循环进入源区、原始地幔不均一等因素。目前对深部幔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王欣欣等-JGR:双俯冲-碰撞带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的动力学演化——以台湾和阿尔卑斯西部为例
双俯冲带普遍暴露出大陆边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这一现象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台湾造山带和阿尔卑斯造山带均形成于极性相反的双俯冲-碰撞体系,却暴露出不同的高压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类型(图1)。然而,该体系下大陆边缘俯冲、碰撞和折返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以及控制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俯冲和折返的关键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范兴利等-Geology:岩石圈结构差异对中国东北地区第四纪火山钾质和钠质玄武岩浆起源的控制作用
中国东北地区松辽盆地北缘及其东西两翼发育众多的第四纪板内火山,包括长白山火山、龙岗火山、镜泊湖火山、阿巴嘎火山、哈拉哈火山、五大连池火山、诺敏河火山等(图1A)。这些年轻板内火山的形成机制及其深部动力学过程是涉及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推进解决与板块深俯冲相关重大地球科学问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赵盼等-Geology:塔里木克拉通早新元古代聚合过程及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
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三个克拉通共同构成了中国大陆的基本格架,三个克拉通的形成过程和早期构造演化历史一直是国内地学界研究的重点。华北和华南的研究显示,两个克拉通的最终形成均由两个陆块元古代碰撞拼贴完成,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由东部和西部两个陆块拼贴形成,华南克拉通在新元古代由扬子和华夏两个陆块拼贴形成。塔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张广利等-EPSL:缅甸下方俯冲的印度大陆岩石圈三维形态与结构
随着印度和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印度大陆岩石圈沿着汇聚边界进入欧亚大陆的下方。陆陆碰撞后的大陆俯冲是深入理解印亚碰撞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而俯冲大陆岩石圈的形态与结构可为认识大陆俯冲提供重要的观测约束。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青藏高原地形变化最剧烈、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陆内中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李玮等-JGR:地震各向异性指示地幔柱作用对岩石圈的强化效应及对现今深部过程的影响
地幔柱,作为起源于核幔边界的热地幔上升流,会侵蚀克拉通岩石圈,并促使大陆裂解(Morgan, Nature, 1971; Hu et al., Nature Geoscience, 2018)。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挤压应力构造环境中,地幔柱不仅不会导致克拉通裂解,反而会促使岩石圈缝合和再克拉通化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张维骐等-TN:洋底高原增生诱发俯冲起始的岩石学证据
洋底高原广泛分布于洋盆中,约占据现今洋盆总面积的5%,它是除大洋中脊之外洋壳形成的主要部位。洋底高原具有异常厚(~10-30 km)的洋壳,其成因通常认为与深部来源的地幔柱活动有关,因此是研究地幔柱动力学演化、深部地幔不均一性等地质问题的重要对象。较厚的洋壳导致洋底高原具有较低的密度,使得它们进入海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黄晓林等-EG:风化作用下岩石微观结构劣化—力学参数弱化定量刻画
岩石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通常含有多种物理力学性质和几何形貌各异的矿物,同时其内部发育有大量的孔隙、缺陷、微裂纹等,形成极不均匀的微观结构。在风化作用下,地表或者接近地表的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最终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岩石风化作用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