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是生物控制矿化研究的典范,也是古地磁学研究的新生长点。它们能在细胞内合成有生物膜包被的、纳米尺寸、单磁畴磁铁矿晶体颗粒,也叫磁小体(magnetosome)。磁小体在细胞内多成链排列,作为趋磁细菌的“磁场感应器”,促使它们沿磁场方向定向游弋,这个过程也叫趋磁性。趋磁细菌死亡后,磁小体能被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磁小体(magnetofossil)。沉积物和岩石中的化石磁小体是优秀的磁信号载体,可能记录了化石磁小体形成和埋藏时的古地磁场和古环境信息,因而是重建古地磁和古环境信息的潜在替代指标。此外,作为新型的生物源磁性纳米材料,功能化磁小体在纳米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趋磁细菌研究的核心是“磁小体的矿化和磁学”。近年来,得益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大量与磁小体合成相关的基因,成功鉴定了多个参与铁吸收转运、颗粒尺寸控制及链组装的蛋白质。然而,相对有机过程,人们对磁小体链合成的无机过程(即晶体成核和生长等)及由此产生的复杂磁性机制并不清楚。宏观磁学与微观结构研究有机结合,微生物学、矿物学和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是趋磁细菌和识别磁小体化石研究的必要手段。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团队成员联合国内外多个单位科研人员,综合微生物学、电子显微学和岩石磁学技术,在秦皇岛汤河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趋磁球菌THC-1,其磁小体并没有像绝大多数趋磁细菌一样排列成链状,因而产生了独特的磁学性质(图1)。综合研究表明:
(1)汤河趋磁球菌THC-1细胞直径为2.5±0.2μm,每个细胞中含有35±15个磁铁矿型磁小体。磁小体的平均晶体长度为70.6±8.6 nm,宽度为42.3±5.2 nm。除了磁小体,THC-1细胞还能在细胞内合成富含硫和多聚偏磷酸的颗粒;
(2)THC-1的磁小体晶型为拉长的棱柱形,棱柱体由6个{110}组成,顶部和底部由两个{111}面构成,棱柱的十二个角分别被六个{111}面、六个{110}面和六个{001}面截断;
(3)特殊的磁小体空间结构,造成THC-1的宏观磁学性质与其他趋磁细菌显著不同,比如拥有相对较高的δFC和δZFC值,较低的δFC/δZFC值,一阶反转曲线图(FORC)显示了较强的磁相互作用。
综合前人及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本研究揭示趋磁细菌磁小体的磁性复杂多样,受趋磁细菌种类、磁小体空间排列状态、趋磁细菌生长条件、磁小体化学纯度等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的综合控制,虽与非生物成因的磁性矿物有显著区别,但并不具有唯一性(图2)。
图1 趋磁球菌THC-1的细胞和磁小体形貌特征
图2 不同种类趋磁细菌和非趋磁细菌起源的磁铁矿数据分布和磁学性质比较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GR-Solid Earth(李金华*, Menguy N, Leroy E, 刘沛余, 潘永信. Biomineralization and Magnetism of Uncultured Magnetotactic Coccus Strain THC-1 With Non-chained Magnetosomal Magnetite Nanoparticle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2020, 125(12): e2020JB020853. DOI: 10.1029/2020JB020853)。本项目研究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41920104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4189084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621004)资助。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李金华等-JGR:趋磁细菌复杂磁性机制与磁小体化石磁学识别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生物 综合 细胞 控制 过程
刘沛余等-EM:趋磁细菌生物与矿物多样性鉴定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微生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种类和数目最多、功能最全的一种生命形式。通过矿化作用,微生物直接参与地球上至少六十余种矿物的形成和转化。研究自然界中能够矿化的微生物及微生物形成的矿物对认识现今和地质历史时期的微生物参与及微化石记录的地球与生命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然而,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一般多杂居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郭顺等-JGR:彩色宝石揭秘造山带的脱碳方式和过程
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脱碳作用(碳源)和碳吸收作用(碳汇)共同制约着地球碳循环和长期的气候-环境演化。碳吸收过程主要涉及大陆地壳的风化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风化作用等;脱碳过程则主要包括洋中脊火山活动、裂谷去气和岛弧环境的变质-岩浆活动以及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近年来,造山带的碳释放和迁移过程受到了国际学术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董亚杰等-QSR:人类两千年前开始显著改造黄土高原生物群落——从蜗牛化石记录看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然而,人类活动从何时起显著影响动植物群落?动植物群落的哪些特征可以揭示人类的影响程度?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群落组成和变化的作用是否已经超过了自然气候因子的作用?这些问题都还存在许多争议。 目前评估过去人类活动影响涉及的生物类群有限,大多模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林巍等-Microbiome:感磁微生物的多样性和起源演化获得新认识
自然界中微生物、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许多生物可以感应并利用地磁场进行定向和导航,生物感磁的起源和演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趋磁细菌是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类感磁生物,它们在细胞内合成纳米级、生物膜包被、链状排列的铁磁性颗粒——磁小体,磁小体的主要功能类似磁罗盘,帮助这类微生物进行感磁定向(图1)。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徐德克等-GPC:全新世我国南北方存在500年准周期不同步的季风降水变化过程
近百年来我国季风区降水,正在经历由1970年代之前的“北涝南旱”过渡为1970年代之后的“南涝北旱”气候状态,已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现今的我国季风区降水的演化格局,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由于自然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拟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器测温度记录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黄天明等-GRL:水力压裂中地球化学过程精细刻画
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使得页岩油气实现了经济有效的开采,这一颠覆性技术改变了美国能源结构(美国2019年页岩气产量高达7160亿方),影响了全球能源格局,同时消除了人们对油气资源稀缺性的担心(金之钧等,2020)。中国、英国、波兰等国拟大力开发页岩气,中国2019年的页岩气产量也突破了150亿方。然而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杨建锋等-GRL:下地壳粘度控制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大型走滑断层的形成
大型走滑断层是陆-陆碰撞带最显著的构造特征之一。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过程中形成了几条长达上千公里的大型走滑断层(图1)。这些走滑断层可能强烈地影响了碰撞过程中的岩石圈变形分布,但其形成机制却并不明确。前人对青藏高原的变形机制主要基于三种端元模型:(1)刚性块体模型(Tapponnier et al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李金华等-JGR:细菌胞内生物矿化可形成磁性纳米化石
信鸽、知更鸟、大马哈鱼、海龟、蜜蜂等高等动物可以感知并利用地磁场的导向作用,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或洄游等。高等动物(如脊椎动物)生物矿化形成骨骼和牙齿,具有支撑和防御功能,也是地质记录开展生命演化的重要化石材料。尺寸更小、结构相对简单的微生物能不能感知地磁场?它们在地质记录中能否形成特征性化石呢? 1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尧中华等-JGR:磁重联和偶极化过程驱动木星的晨爆和极光注入现象
木星上拥有太阳系中最强的极光现象,其紫外极光图片提供了诸多丰富的特征。事实上,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木星的首批极光观测中,人们就发现了巨大的极光增强区域。根据极光形态和发生位置等特征,该现象被命名为木星极光晨爆(Auroral Dawn Storm)。虽然木星晨爆事件被发现至今已有20多年,其物理机制依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苏本勋等-CMP: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形成过程中的矿物-粒间熔流体反应
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岩体是研究幔源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对该类型岩体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也引领了这些领域的科学前沿。这类岩体赋含有丰富的铬铁矿、铂族元素、钒钛磁铁矿等矿床资源,其中的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储量占全球资源总量的70%。尽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