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走滑断层是陆-陆碰撞带最显著的构造特征之一。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过程中形成了几条长达上千公里的大型走滑断层(图1)。这些走滑断层可能强烈地影响了碰撞过程中的岩石圈变形分布,但其形成机制却并不明确。前人对青藏高原的变形机制主要基于三种端元模型:(1)刚性块体模型(Tapponnier et al., 1982); (2)粘性薄板模型(England and McKenzie, 1982)和(3)下地壳流模型(Clark and Royden, 2000)。其中,刚性块体模型假设岩石是完全脆性的(塑性变形),后两者假设岩石是完全粘性变形。这些简化模型可以解释部分观测,但无法兼顾集中变形和弥散变形两种端元情形。
图1 青藏高原地质图。橙色阴影为地震波低速区, 紫色阴影为高电导率区, 蓝色箭头为GPS观测数据, 虚线区域为本文研究区域。主要的大型剪切带为KF(Karakorum断裂),ATF(阿尔金断裂),SF(Sagaing断裂),RRF(红河断裂),JLF(嘉黎断裂),XSH-XJF(鲜水河-小江断裂),LMSF(龙门山断裂),KLF(昆仑断裂),HYF(海原断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陆演化与季风系统演变”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与“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建锋博士(目前是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博士后)联合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团队开展了动力学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他们应用三维高分辨率的粘-弹-塑性热力学模型,模拟了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过程中大型走滑断层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一个强的上地壳(粘度>1022 Pa·s)和一个中等弱的中下地壳(粘度~1020 Pa·s)可以模拟得到与青藏高原地区类似的大型走滑断层(图2,图3)。他们的模型结果显示,在断层下方同时形成了上升的下地壳流,与观测的地震波低速区及高电导率区存在对应关系。上涌的下地壳表明这些剪切带可能主要受张扭和压扭控制。系统性的参数测试发现,下地壳流和青藏周缘的坚硬块体都能促进走滑断层的发育,而先存的软弱带(如缝合带)不是必要条件。
图2 在10公里深度的应变率第二不变量的四个演化阶段。黑色箭头指示7个主要的大型剪切带(SZ),这些剪切带可以分别与青藏地区的断裂依次相对应为:SZ1-Sagaing断裂,SZ2-红河断裂,SZ3-鲜水河-小江断裂,SZ4-龙门山断裂,SZ5-昆仑断裂,SZ6-嘉黎断裂,SZ7-阿尔金(或海原)断裂
图3 参考模型的粘度分布图。绿色为应变集中带(指示了断层),白色箭头为速度流场
“理解岩石圈垂向上的流变特性变化”是构造学未来5个挑战和机遇之一(Huntington and Klepeis, 2018, Understanding variations in rheology throughout the lithosphere: Grand Challenge 2)。这项研究工作的主要科学意义在于:模拟证明岩石圈垂向上的流变特性变化可以同时解释集中变形和弥散变形两种变形状态,下地壳流变性质控制了上地壳的应变集中。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Yang J, Kaus B, Li Y, Leloup P, Popov A, Lu G, Wang K, Zhao L*. Lower crustal rheology controls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offset strike-slip faults during the Himalayan-Tibetan orogeny [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0, 47:e2020GL089435.DOI:10.1029/2020GL089435)(原文链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杨建锋等-GRL:下地壳粘度控制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大型走滑断层的形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观测 地球 塑性 实验室
李鑫等-EPSL:峨眉山古地幔柱改造岩石圈对青藏高原东南向深部弱物质流阻挡作用的大地电磁证据
作为物质向外逃逸的主要出口,夹持于四川盆地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既是检验和理解陆内岩石圈变形机制的理想“窗口”,也是探索高原侧向生长过程、研究高原与邻区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图1)。GPS和地质研究均表明藏东浅部物质正围绕东构造结作顺时针旋转运动,但人们对高原深部物质的变形和运移机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梅清风等-GCA:太古宙硅酸盐地球均一化的W同位素证据及对地球构造体制转换的制约
地球早期演化是地质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冥古宙和太古宙的古老地球样品,这些样品通常被后期地质作用所改造,传统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很难获得原始信息。短寿命放射性衰变体系能够获取古老样品的原始信息,182Hf-182W短寿命放射性衰变体系的半衰期仅8.9 Ma,其放射性母体182Hf仅存在于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田恒次等-JGR:Mg-Li同位素揭示青藏高原中部残余洋壳的存在及其意义
青藏高原的逐渐隆升影响了新生代亚洲季风和干旱化的格局,甚至全球气候的变化。其中,隆升的历史和机制是理解这些现象的关键因素。西藏中部广泛分布的始新世长英质火山岩和侵入岩,特别是埃达克岩,为研究西藏早期隆升历史及相关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然而,它们的成因仍有争议,而基于这些火山岩的构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新突破:广州生物岛实验室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合作,成功研制针对病理组织样本高通量成像需求的专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martView
2021年7月28日,广州生物岛实验室生物医疗器械部在中巨园区举行了《高通量全自动病理切片电子成像仪》项目结题验收会。该项目是广州生物岛实验室生物医疗器械部成立后启动的第一个自立项目(2019.6-2021.6),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作为项目合作单位,生物物理所孙飞研究员和曹峰高级工程师到广州生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基于带噪观测的远监督神经网络关系抽取
摘要:远监督关系抽取的最大优势是通过知识库和自然语言文本的自动对齐生成标记数据.这种简单的自动对齐机制在将人从繁重的样本标注工作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错误数据标记,进而影响构建高质量的关系抽取模型.针对远监督关系抽取任务中的标记噪声问题,提出"最终句子对齐的标签是基于某些未知因素所生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中国极端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回顾与展望
摘要摘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我国主要极端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监测、检测和预测”对相关科学问题研究工作做了部署,其中课题二“近百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2007BAC29B02)”重点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极端气候变化规律。经过近两年多时间的研究,课题组取得了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基于CERES观测数据的全球行星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摘要摘要:为了理解行星反照率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基于CERES数据对全球行星反照率的大气(主要为云与气溶胶等)和地表贡献进行了分解,通过Theil-Sen+Mann-Kendall方法得到了2001~2018年全球行星反照率及其大气和地表贡献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基于回归分析方法对典型区域的变化趋势进行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基于CERES观测数据的全球行星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摘要摘要:为了理解行星反照率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基于CERES数据对全球行星反照率的大气(主要为云与气溶胶等)和地表贡献进行了分解,通过Theil-Sen+Mann-Kendall方法得到了2001~2018年全球行星反照率及其大气和地表贡献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基于回归分析方法对典型区域的变化趋势进行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青藏高原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摘要:通过比较EMAC模式模拟结果和卫星观测结果证实了模式的可信性,进而利用模拟结果分析研究了2010~2012年青藏高原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直接辐射强迫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所有气溶胶组分中,沙尘、水溶性气溶胶和气溶胶中液态水是高原的主要消光物质,三者年平均消光占比分别为0.27、0.2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青藏高原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摘要:通过比较EMAC模式模拟结果和卫星观测结果证实了模式的可信性,进而利用模拟结果分析研究了2010~2012年青藏高原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直接辐射强迫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所有气溶胶组分中,沙尘、水溶性气溶胶和气溶胶中液态水是高原的主要消光物质,三者年平均消光占比分别为0.27、0.2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