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印欧板块发生碰撞,板块的持续汇聚作用造就了现今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陆陆碰撞造山带的热点研究区域。以逆冲断裂为代表的挤压构造大多发育在其周缘,指示着青藏高原持续的南北向缩短;大型走滑断层系则分布在边缘及块体边界,尤其是东南缘和东北缘,指示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挤出;高原内部则主要发育了一系列南北向裂谷及一系列的共轭走滑断层(图1),这些走滑断层及其连接的南北向裂谷被认为调节了同时期的南北向缩短和东西向伸展变形。但是这一系列共轭走滑断层的形成机制仍存在诸多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共轭走滑区地壳结构缺少足够的约束。通过对共轭走滑断层区地壳结构进行成像研究,不仅可以探讨共轭走滑断层的形成机制,还可以为认识青藏高原的变形特征和隆升过程提供重要约束。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周贝贝博士和导师梁晓峰副研究员及其他合作者利用二维宽频带地震台网(SANDWICH)所记录的两年连续地震波形数据,结合附近10个中国地震台网固定台站(CNSN)在相同时间内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加入INDEPTH-III项目记录的人工地震走时数据,在研究区开展了三维近震速度成像研究。在获得研究区三维速度结构的基础上,利用SANDWICH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开展了近震衰减成像研究(图1)。
根据获得的上地壳速度和衰减成像结果,结合前人获得的其他地球物理信息以及区域地质概况,该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
(1)近地表相对低VP异常区与研究区内主要沉积盆地相对应;吐错盆地中VP相对较高区域,对应羌塘背斜;
(2)研究区内上地壳相对较低的VP/VS值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暗示研究区内富石英质岩石广泛分布。同时研究区内Q值较低且分布相对不均匀(图2);
(3)研究区0-10 km深度反演的速度和Q值模型具有较好分辨率,共轭走滑断层区在此深度范围内以低VP异常、变化的VP/VS和低Q值异常为主要特征。
前人的大地电磁观测显示,该区域上地壳表现为高阻异常(图2),而高地温不足以解释观测的低波速异常特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该研究认为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上地壳低VP异常指示了物质组成差异的贡献,其空间上与缝合带附近的蛇绿混杂岩带相吻合,在高原演化过程中该区的物质组成特征可能作为一个弱区促进了共轭剪切带的发育。同时,其他地球物理观测指示青藏高原中部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可能存在塑性或部分熔融的中/下地壳,在青藏高原南北向挤压力以及中/下地壳物质流动产生的底部剪切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共轭走滑断层(图3)。
图1 研究区内主要地质构造、台站、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位置图。粗虚线为研究区内的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NS),金沙江缝合带(JS)和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两条细虚线为蛇绿岩带:永珠-纳木错蛇绿岩带(YNOB)和龙木措-双湖蛇绿岩带(LSOB)。深红色实线:V型共轭走滑断层系;黑色实线:羌塘背斜(QA);QT:羌塘地体;LT:拉萨地体;TCB:吐错盆地;LB:伦坡拉盆地;标有数字“1,2和3”的黄色圆点:青藏高原中部的热流数据分布
图2 沿INDEPTH-III剖面上的Vp(a),Vp/Vs(b),Qp(c)和电阻率(d)成像结果。黑色实线内部是Derivative Weighted Sum(DWS)大于900的区域,检测板测试表明该区域反演结果更为可靠,Vp,Vp/Vs和Qp模型(a-c)是本研究的反演结果,电阻率模型(d)是Solon et al. (2005)在近似位置的结果。BNS: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图3 基于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解释共轭剪切走滑带形成机制的卡通简图
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Zhou B, Liang X, Lin G, et al. Upper Crustal Weak Zone in Central Tibet: An Implication From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Tomography Result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2019, 124:4654-4672.DOI: 10.1029/2018JB016653)(原文链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周贝贝等-JGR:地壳软弱带可能是形成青藏高原中部共轭走滑区的控制因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地震
郭正府等-Geology:渐新世-中新世之交: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岩浆活动的转型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不仅影响了欧亚大陆的构造格局,还对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但要弄清楚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地球动力学的演变过程,尚有很多关键的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如“印度大陆岩石圈能俯冲到什么深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张艳等-EPSL:远场大地震引发的出乎意料的水力响应
渗透率是水文地质和岩石物理学中重要的参数,控制着浅地表流体的传输过程。近期大量国际研究表明,渗透率在大地震动态作用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对于地下水资源运输和污染扩散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有研究多采用地下水对固体潮的加载响应来探究渗透率的变化,但对于加载响应往往存在多种解释,导致较难探知真正的水文物理机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孙伟家等-EPP:行星地震事件探测
行星地震事件探测是研究火星、金星等行星内部结构的重要基础,因为地震事件所激发的地震波穿过行星内部而载有其内部结构信息。然而行星地震事件的探测非常困难。相较地球,其他行星的板块构造活动很弱或已停止,因而发生在行星内部的地震事件产生的能量弱、震级小而较难被探测到。目前Insight SEIS记录的1个发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姚卓森等-JGR:岩浆成因橄榄石B型组构及其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
作为上地幔的最主要矿物相,橄榄石在地幔对流过程中发育塑性变形,体现于地幔包体和地幔橄榄岩中广泛存在的波状消光和膝折带等特征,其主要变形机制包括位错蠕变、扩散蠕变和颗粒边界滑移。在不同温压、应力、应变速率、含水量、粒间熔体存在与否等条件下,一种或多种流变机制主导橄榄石变形,形成不同的晶格优选定向,即橄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武澄泷等-EPSL:青藏高原中部下方印度岩石圈板片的撕裂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持续碰撞挤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青藏高原,多种地震学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印度岩石圈板片已俯冲至青藏高原中部,然而其俯冲的几何形态还存在较大争议。地震波速各向异性是地球内部形变场的直接证据,研究高原中部的各向异性可以为印度俯冲形态及相关动力学过程提供约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李玮等-JGR:滑坡链式灾害过程的地震学研究
滑坡作为山区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现代高精度对地观测技术,通过对比分析滑坡前后的地形、地物变化特征,即可很好地重建滑坡的滑移距离、体积等基本参数。然而,灾害性大滑坡具有速度快、规模大、机制复杂等特征,传统方法难以对滑坡的动态过程进行实时观测,从而阻碍了对滑坡致灾过程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樊龙刚等-EPSL: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段古近纪地壳伸展
青藏高原东北缘由山脉与盆地镶嵌而成,并以发育大规模逆冲和走滑断裂为特征(图1)。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形成时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它形成于始新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形成于中新世。因此,确定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形成时间对了解青藏高原如何侧向扩展具有重要意义。图1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地貌简图 中科院地质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刘伊克等-Geophysics:地震INTENSITY全波形反演
用于地下结构重建的地震全波形反演理论和方法,可用于探测地下小到裂缝、储层分布,大到断层、俯冲带、洋中脊,从几十米到几千公里深的地球结构,最近几年在勘探地球物理和地震学领域获得迅速发展。全波形反演理论由于同时考虑走时和振幅信息,能够极大地提高对地下结构的成像分辨率。然而传统全波形反演理论要求表征地下结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付博烨等-JGR:存在定向排列裂隙的饱和岩石的地震波速度频散与能量衰减
在非常规油气储层以及低孔渗储层中,裂隙对于储层中油气的运移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岩石中裂隙的识别与标定研究,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地震学手段由于能无损探测地下结构信息,常被用于识别标定岩石中裂隙的形态与展布规律。 通常情况下,岩石中的裂隙可视为由于应力作用产生的定向排列的二维线形饱和流体的散射体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王旭等-EPSL: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壳结构与变形
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横向扩展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现今有地壳通道流、块体挤出等不同的端元模型来解释高原的横向扩展。高原东缘和东北缘是高原横向扩展的前缘过渡带,在新生代发生了明显构造变形,该区也是我国大陆地震多发地带,研究其地壳结构与性质对认识高原隆升、北东向扩展以及孕震和发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