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樊龙刚等-EPSL: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段古近纪地壳伸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青藏高原东北缘由山脉与盆地镶嵌而成,并以发育大规模逆冲和走滑断裂为特征(图1)。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形成时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它形成于始新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形成于中新世。因此,确定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形成时间对了解青藏高原如何侧向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1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地貌简图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樊龙刚与导师孟庆任研究员等合作,近年来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段多个古近纪盆地开展了沉积学和构造变形研究。通过详细和广泛的野外调查,发现在盆地基底和古近系层序中发育一系列不同规模的正断层,特别是基底正断层明显控制始新统底部沉积作用。对正断层的系统测量结果指示,它们形成于NW-SE伸展应力场。野外观察进一步揭示正断层在渐新统上部逐渐消失,指示伸展活动减弱和停止。古近纪与新近纪层序间存在一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指示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段在古近纪末发生隆升。对比华北地块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段新生代裂谷盆地发育史,发现它们发育时间和应力场基本一致。综合相关资料,该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构造模型,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段古近纪伸展构造受控于太平洋板块向西高角度俯冲和向东回撤作用(图2)。
  论文的亮点如下:(1)古近纪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段受伸展构造所控制;(2)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段在渐新世末开始形成;(3)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段与华北地块古近纪伸展构造皆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控制。

图2 古近纪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模型  
  研究成果发表于EPSL。 (Fan L G, Meng Q R, Wu G L et al. Paleogene crustal extension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NE Tibetan plateau [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9, 514: 62-74. DOI:10.1016/j.epsl.2019.02.036)(原文链接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控制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刘通等-CMP:古洋脊扩张速率对蛇绿岩多样性的绝对控制
    蛇绿岩(ophiolite)是构造就位于大陆之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1972年Penrose会议建立了理想的蛇绿岩剖面,自底部向上依次包括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辉长质)、席状岩墙(辉绿岩为主)和枕状/块状熔岩。然而全球范围内仅有少数蛇绿岩具有“Penrose型”岩石组合,大多数蛇绿岩中往往缺失某个或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姚卓森等-AM:构造背景对Ni和Cu元素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分配行为的控制作用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超镁铁岩相关的富含Cu、Ni的硫化物矿床,可用于区域构造演化和岩浆过程示踪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最初人们认为其形成于裂谷环境,而后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幔源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中不混溶硫化物液滴的熔离和汇聚作用,多与地幔柱作用及相关的大火成岩省事件有关。近年来,伴随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王旭等-EPSL: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壳结构与变形
    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横向扩展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现今有地壳通道流、块体挤出等不同的端元模型来解释高原的横向扩展。高原东缘和东北缘是高原横向扩展的前缘过渡带,在新生代发生了明显构造变形,该区也是我国大陆地震多发地带,研究其地壳结构与性质对认识高原隆升、北东向扩展以及孕震和发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Paterson G A等-PNAS:体磁畴稳定性控制古地磁场强度测定结果的可信度
    地磁场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阻挡了大量宇宙射线和太阳风高能粒子的侵袭。地磁场起源于地核流体的运动,作为矢量场,它包含方向和强度信息,其变化蕴含了地球内部运动的状态信息。地磁场古强度的演化是理解地球早期地核发电机和太阳系早期演化的重要线索。通过地质或考古样品的剩磁,可重建古地磁场的形态特征(例如偶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薛振华等-Tectonics: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中生代地壳增厚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其地壳发生了显著增厚。现今有走滑-逆冲推覆模式和Channel flow两种端元模型来解释地壳增厚。龙门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很好地记录了地壳增厚过程。沿龙门山分布了一系列新元古代基底杂岩,在走滑-逆冲推覆增厚模式中,这些杂岩属于基底卷入变形的厚皮构造;在Channel f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刘震等-EPSL:谁主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侧向生长,地壳流还是大型走滑断裂?
    青藏高原发育数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如北部的阿尔金断裂、海原断裂、昆仑断裂等,以Tapponnier为代表的****认为高原块体沿这些大型走滑断裂东向挤出和俯冲是高原东北向扩展的主要模式。但随着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结果中壳内地震波低速区(层)和电磁低阻区(层)的不断发现,研究者更趋向于采用地壳流模型解释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魏晓拙等-JGR: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球深部结构
    青藏高原的形成机理一直是地球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对于其内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陆陆碰撞与造山带形成过程。而青藏高原东北缘作为高原生长的前沿地区,是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的最佳地点之一。为此,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地球内部结构学科组硕士研究生魏晓拙、导师姜明明副研究员,与梁晓峰副研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青藏高原北缘平飘高空气球原位测量亚洲对流层顶气溶胶层
    夏季青藏高原是对流层低空物质向平流层输送的重要渠道,亚洲对流层顶气溶胶层(ATAL)的形成及扩散对气候系统能量平衡起重要影响。但是,现有ATAL研究主要基于卫星观测和模式模拟,亟需原位实测资料验证和深入分析。  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子课题(平流层长航时飞行原位及下投观测,X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控制全球温升水平将减缓中国地区旱涝灾害对人口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地区由于受到季风系统、复杂地形的共同影响,受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较大。在全球增温背景下,中国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一方面,其增温速率较全球平均更快,且其所处的东亚季风区是极端降水增加最强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地区人口密集,将极大的增加极端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预估并理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卫星和再分析水汽数据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及集合数据构建
    青藏高原由于巨大的冰川储量而被称为“亚洲水塔”,其上空的水汽循环过程对局地及下游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准确刻画青藏高原水汽的时空分布是研究亚洲水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基础。然而,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条件相对恶劣,青藏高原水汽缺乏长期连续的实地观测,鉴于此,卫星和再分析数据常作为替代产品被用于青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