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MWR: 高层出流结构对垂直风切环境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指示意义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垂直风切变是影响热带气旋(TC)强度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前人研究表明,TC强度的可预报性会随着环境风切的增强而减弱,因此研究风切影响下TC的增强机制对改善TC的强度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光华研究员团队的博士研究生施东雷基于1980-2019年的TC最佳路径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不同强度风切变下TC增强速率和其出流层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TC的24小时最大风速变化率(ΔVmax)将TC个例分为四类:快速增强型(RI;ΔVmax≥30kt)、缓慢增强型(10≤ΔVmax<30kt)、中性型(-10<ΔVmax<10kt)和减弱型(ΔVmax≤-10kt);同时将环境风切强度分为强(>11ms-1)、中等(4.5~11ms-1)和弱(<4.5ms-1)三个等级。合成结果表明,在中等或强环境风切影响下,RI型TC在RI发生前TC逆风切一侧的高层出流有显著增强的趋势(图1中、下),较强的出流有利于阻挡高层的环境气流,使TC内区的局地垂直风切变减小,为RI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在弱环境风切下,上述出流阻挡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图1上)。
  进一步对比中等或强风切下RI和三类非RI TC后发现,逆风切一侧的高层出流强度随TC增强速率的加快而增强(图2)。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逆风切一侧高层出流强度与TC内区局地风切呈显著负相关(图3a,c),同时局地风切和TC的增强速率也呈显著负相关(图3b,d),这进一步证实了高层出流对环境风切气流的阻挡是TC增强的重要机制。
  本文结果表明高层出流结构对垂直风切影响下的TC强度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可用以改善TC的强度预报尤其是快速增强阶段的预报。以上研究成果近期接收发表于美国气象学会天气学权威杂志Monthly Weather Review上。
  引用:
  Shi, D., and G. Chen*, 2021: The implication of outflow structure for the rapid intensific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under vertical wind shear, Monthly Weather Review, DOI: https://doi.org/10.1175/MWR-D-21-0141.1.
  链接:
  https://journals.ametsoc.org/view/journals/mwre/aop/MWR-D-21-0141.1/MWR-D-21-0141.1.xml

图1(a-e)弱、(f-j)中等和(k-o)强风切影响下的RI事件发生前后48 h内200 hPa风场(流线)和全风速场(阴影,ms-1)的演变,图中紫色X符号代表风速最小值点

图2(a-d)中等和(e-h)强风切影响下的不同增强速率的TC个例中的200 hPa风场(流线)和全风速场(阴影,ms-1)图中紫色X符号代表风速最小值点

图3 (a, c)TC逆切变一侧200km半径内平均的径向风速和局地风切的散点图,红色实线为线性拟合结果,图左上角数字为相关系数。(b,d)局地风切和未来24-h台风增强速率的散点图、线性拟合和相关分析结果。上、下图分别为基于中等和强风切影响下的TC个例的结果。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环境 结构 博士研究生 大气 数字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GRL: 耦合大气海洋模式中双赤道辐合带模拟在CMIP6中的改善
    赤道辐合带 (ITCZ) 是位于赤道的一条纬向最大降水雨带。在中东太平洋,年平均ITCZ位于北纬6度且仅在北半球春季存在东南太平洋的雨带。然而,现有的耦合大气海洋模式,例如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CMIPs) 中的模式,大部分都存在东南太平洋的虚假雨带,被称之为“双赤道辐合带偏差”。  近日,中国科学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气候与环境研究: 热带太平洋海表能量收支平衡特征及其与两类ENSO事件的联系
    海表面热通量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全球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以及各圈层的能量平衡。两类ENSO增暖事件在海洋、大气中均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物理变化特征及其反馈机制,且对全世界的气候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这些现象都提示我们有必要对两类ENSO事件进行分开研究。然而,虽然海气界面热通量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研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IJC: 揭示海洋上层盐度季节变化的时空结构
    海洋盐度,是海水的核心物理参数之一,盐度的分布与变化可以作为全球水循环过程(降水及蒸发)和一些重要变率的指示因子,常被称为天然的“雨量计”。同时,盐度变化也能通过调整海水状态和海洋环流等过程,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过去,由于海洋盐度观测资料较为稀疏,针对全球尺度的盐度季节变化研究相对滞后。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RS: 北极与青藏高原上空云微物理对云辐射效应垂直结构的影响
    青藏高原(TP)和北极地区都是寒冷、脆弱的地区,对全球变暖十分敏感。然而,两个地区的云辐射效应(CRE)有何异同呢?两个地区云微物理分布对CRE的垂直结构又有何影响呢?  近期,上海师范大学燕亚菲博士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屹岷研究员、王晓聪研究员联合中山大学刘肖林博士采用CloudSat/CAL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GMD: 大气所25km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FGOALS-f3-H更好再现全球热带气旋活动
    热带气旋(TC)/台风/飓风带来的极端天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1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天气、气候和水极端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图集》,该书指出,在过去50年中,在死亡人数上全球十大灾害中有三起是热带气旋造成的,而经济损失排名前十的灾害中有七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AS: 大气河在2020年梅雨期极端降水背后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宽度大约数百公里,可绵延5000~6000公里,其输送的水汽量可与陆地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的流量相匹敌,故得名。在中纬度地区,尽管大气河只占所在纬圈长度的10%,却对向北的水汽输送的贡献达到90%以上。研究也表明,位于北太平洋的冬季大气河活动,对美国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大气科学: 西北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
    中国西北地区是最大的欧亚干旱区,也是气候环境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其降水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对干旱环境及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都具有特殊的指示意义。施雅风根据当地气温、降水量、冰川消融量等指标,提出中国西北地区正在经历着一次暖干向暖湿的转变,并推断西北东部在21世纪上半期也会向暖湿转变。从推断至今,已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EP: 城市草地是被忽视的大气N2O、NO排放源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面积也在迅速增加。城市草地,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有可能因为高度的人工管理(如灌溉、施肥)而对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和污染气体一氧化氮(NO)排放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城市的大气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GR-A: 对流解析模式对青藏高原大气水循环过程的模拟增值
    大气水循环是气候学研究的经典话题,但是如何提高大气水循环的模拟能力是气候模式研发领域的挑战性问题。这一问题在青藏高原地区尤为突出。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降水对局地和下游的生态及环流皆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的降水模拟普遍存在显著湿偏差。  此前研究认为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降水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TETON: 城市群上层大气存在高浓度含氧挥发性有机物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臭氧和颗粒物的协同防控,含氧类挥发性有机物(OVOCs)作为颗粒物和臭氧的共同前体物,迫切需要对其来源、形成机制和时空演变开展研究。但目前大部分观测都集中在近地面,针对其垂直演变鲜有研究。  大气所大气分中心唐贵谦副研究员团队在京津冀城市群(石家庄区域)开展了系留气艇大气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