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气所周连童研究员团队开展了热带太平洋热通量与海温的联系以及两类ENSO事件演变过程中热通量的异常演变特征及可能原因的研究。利用月平均的HadISST海表温度、NCEP再分析资料、OAFlux海表面热通量及相关物理量资料、NCAR/NOAA云量场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表热通量的年际特征,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传统El Nino和El Nino Modoki事件中湍流热通量的异常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子。在热带太平洋上,净热通量的年际变化最大振幅出现在赤道太平洋上,且主要取决于潜热通量和短波辐射通量的变化。本文还利用两类ENSO事件旺盛期海温指数对不同时期海面热通量场的偏回归分析,考察了热带太平洋海表面热通量与两类ENSO事件中海温的联系。两类海温指数对各时期热带太平洋净热通量的回归均表现为赤道太平洋上存在显著的负异常,在Nino3指数偏回归下的负异常范围和强度都较EMI指数回归的要大,且更偏于赤道东太平洋,而旺盛期海温对同期赤道东太平洋上湍流热通量的影响最大。
以上成果已经在《气候与环境研究》2021年第6期上发表:
刘智媛, 周连童. 2021. 热带太平洋海表能量收支平衡特征及其与两类ENSO事件的联系[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6(6): 591-607.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21.20113

图 3 1958~2009年合成的两类ENSO事件El Nino Modoki(左列)和传统El Nino(右列)的海温异常演变:(a、b)全年平均;(c、d)发展期;(e、f)旺盛期;(g、h)衰减期。等值线表示海温异常值,间距为0.5°C,零线和负值已省略;暖色(红色、黄色)和冷色(蓝色、浅蓝)分别代表正值和负值,深色(红色、蓝色)和浅色(黄色、浅蓝)分别代表通过99%和95%的信度检验
全文链接:
http://www.iapjournals.ac.cn/qhhj/cn/article/doi/10.3878/j.issn.1006-9585.2021.2011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