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ERL: 环流间协同作用对欧洲热浪的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在全球气候异常的背景下,夏季极端高温频发, 如2018年7月至8月初,长时间维持的热浪席卷欧洲,刷新了多地最高气温记录。北极圈内的最高气温超过了30℃,挪威的Badufoss和芬兰的Kevo站点气温分别达到33.5℃和33.4℃,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NOAA, 2019年)。
  而类似的极端事件,除了局地的气象条件支持外,异常的大气大尺度环流则为极端天气过程的激发创造了有利的背景条件。许多****重点研究了Rossby波和阻塞环流对欧洲热浪的影响。然而,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和阻塞的协同作用对热浪的影响尚未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NAO+(NAO正位相)和阻塞的协同作用对欧洲热浪的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有NAO+协同的欧洲阻塞和无NAO+协同的欧洲阻塞所对应的欧洲热浪的发生频率、持续性、强度和影响范围。总的来说,有NAO+协同的欧洲阻塞对应的温度正异常位于北欧和西欧,与2018年夏季欧洲热浪的空间特征类似;而无NAO+协同的欧洲阻塞对应的温度正异常主要位于欧洲的北部。有NAO+协同的欧洲阻塞有利于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热浪发生。这些结果与大西洋地区的纬向西风密切联系。有NAO+协同的欧洲阻塞对应上游北大西洋地区显著增强的纬向西风,有利于能量向下游频散以及欧洲阻塞的维持和加强。我们可以将增强的、持续时间变长的欧洲热浪归因于欧洲阻塞的维持和加强。值得注意的是,有NAO+协同的欧洲阻塞主体呈东北-西南倾斜状,有利于暖平流输送到西欧和北欧,而无NAO+协同的欧洲阻塞南侧为低槽,有利于冷空气入侵欧洲南部。
  进一步分析表明,NAO+的峰值超前于欧洲阻塞的最强日4天左右,欧洲高温的减弱滞后于欧洲阻塞的最强日1天左右。这些信号都可以成为持久欧洲热浪的潜在预报信号。如果NAO+过程期间有欧洲阻塞的胚胎形成,那么欧洲热浪很有可能发生,尤其是欧洲的西南部,应该提高警惕。此外,NAO和阻塞的协同作用特征也得到了CMIP6模式历史模拟资料的验证,表明这种协同作用并非观测中的偶然现象。
  
图1. 2018年7月1日-8月10日合成的(a)地面气温异常(单位:K)以及(b)500-hPa位势高度(等值线,单位:gpm)和500-hPa位势高度异常异常(填色,单位:gpm);(c)热浪强度、(d)热浪面积、(e)阻塞反气旋强度和(f)NAO指数的逐日变化。

图2.(a)有NAO+协同的欧洲阻塞和(b)无NAO+协同的欧洲阻塞以及(c)两者之差对应的地面气温异常;有NAO+协同的欧洲阻塞和无NAO+协同的欧洲阻塞对应的(g)高温强度和(h)高温面积的逐日变化。(d-f,i-j)和(a-c,g-h)类似,但是是CMIP6多模式集合平均的结果。
  文章链接: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aba6ad
  参考文献:
  Li, M., Y. Yao*, I. Simmonds, D. Luo, L. Zhong, and X. Chen. 2020. Collaborative impact of the NAO and atmospheric blocking on European heatwaves, with a focus on the hot summer of 2018.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5 (11).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欧洲 过程 大气 历史 信号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GRL: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污染过程区域输送特征研究
    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具有区域性和爆发性的特征,区域输送在重污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掌握不同气溶胶输送的时空尺度、 区分二次气溶胶本身及其前体物输送的影响是了解京津冀区域污染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可为合理制定管控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基于自主发展的三维空气质量数值模式NAQPMS,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GCB: 北极苔原春秋过渡季冻融过程差异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机制
    甲烷(CH4)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碳氢化合物,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北极苔原是北冰洋海岸与泰加林之间广阔的冻土沼泽带,其贡献着北极地区所有甲烷源排放的约45%,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北极的变暖速率比全球其它区域更快,温度升高加速苔原冻土中有机碳的分解,导致更多的甲烷排放。尤其是最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GMD: 大气所自主研发模型估算全球自然湿地甲烷排放
    甲烷(CH4)是全球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自然湿地是大气CH4的最大自然排放源。精准定量全球自然湿地CH4排放是当前“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研究的核心之一。然而由于对排放过程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全球范围的自然湿地CH4排放定量估算存在着极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E: HONO来源机制揭示华北大气氧化能力被严重低估
    大气亚硝酸(HONO)是对流层氢氧自由基(HOx=OH+HO2)的重要来源。白天HONO光解对OH自由基的贡献可高达60%以上,在加速气相化学反应的同时,可导致硝酸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等爆发性增长从而促进重霾污染发生。但气态亚硝酸来源尚未完全厘清,尤其是其非均相形成过程,探索其来源已成为大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GR-A: PV-Q观点揭示冬季青藏高原影响下游天气过程的新机制
    在大气科学领域的众多成果中,垂直运动方程和位涡理论是中纬度天气、气候动力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成就。近期,我所吴国雄院士团队通过提出一个新的准地转垂直运动方程,将垂直速度的发展与非绝热加热和准地转位涡平流联系在一起,并以2008年1月18-2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为例,解释了冬季青藏高原大地形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CC: 大气所研究解析半世纪以来海洋层结变化及其三维结构
    9月28日,中科院大气所联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宾州州立大学、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组成的国际团队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题为“Increasing Ocean Stratification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国际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CD: 持续性强降水的对流层顶早期信号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持续性强降水事件有增多趋势,对社会生产生活、人身安全和健康疾病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持续性强降水往往比短时强降水引起的洪涝灾害更严重,因此,捕捉持续性强降水事件的前兆信号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赵亮高工和肖子牛研究员重点研究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CP: 北京市大气黑碳气溶胶微物理特征研究取得新进展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中最主要的吸收性气溶胶,是除了CO2以外最重要的温室效应因子之一。 此外,存在于边界层上部的黑碳气溶胶能够加热边界层上部,抑制边界层发展,从而加剧污染。因此,对黑碳气溶胶光学特性(如吸收、散射)的认知对于准确的评价其气候与环境效应十分重要。大气黑碳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主要受其微物理特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GR: 大气所揭示罕见的闪电正地闪多回击特征和产生机制
    自然界的闪电一般分为发生在云中的云闪(约占全部闪电的2/3)和击中地面的地闪(约占全部闪电的1/3)。正极性地闪将云中的正电荷释放至地面,仅占所有地闪的约10%,虽然发生比例较低,但是正地闪的电流强度大、对地转移电荷量高,不仅对所击中的地面目标物造成强烈破坏,还会诱发地面高建筑物形成上行闪电,更有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2年北京MST雷达(香河站)大气水平风场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大气水平风场是研究大气动力特征、过程以及上下层之间的动力耦合的重要参数。MST(MesosphereStratosphereandTroposphere)雷达在大气风场探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可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风场廓线数据。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