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高考压力从哪里来?——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制度根源及其改革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高考压力从哪里来?——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制度根源及其改革方案
Where Does the Examination Pressure Come From?—— On the Institutional Causes of China's Deficit on High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heir Remedies 张千帆; 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中国的高考压力与应试教育最终是歧视性的办学管制造成的。歧视性管制人为将公立大学分为三六九等,并极大限制了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不仅人为造成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实质性稀缺,而且也造成了教育资源表面稀缺和大学"金字塔"更加陡峭,进一步缩小了考生的有效择校范围,严重加剧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不应求。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并让中国基础教育走上正道,必须落实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的平等原则,打破教育领域的歧视、垄断与不合理管制,把办学自由与平等机会还给社会。

关键词(KeyWords): 高考;;应试教育;;高等教育资源;;教育平等;;办学自由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千帆;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千帆、杨世建:“高校招生与宪法平等”,载《法学》2009年第11期。[2][匈]科尔内:《短缺经济学》(上卷),张晓光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3]吴小玮:“选拔‘最适合’的优秀学生——来自上海纽约大学自主招生的启示”,载《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12期。[4]宋争辉:“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非均衡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载《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5]马孝民:“一百年,河南大学的变与不变”,载《河南教育》2012年第10期。(1)对于家庭教育失败酿成的青年悲剧,见2010年关于药家鑫事件的全面报道,http://news.163.com/special/yaojiaxinan/.(1)《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在目前这种学习环境下,很难让未成年人没有“忧患”和“恐惧”。要让他们修养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排除来自外部的压力、烦恼、诱惑,让他们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宽松平和的环境里。(2)关于一位高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参见张辅良:“高考是罪魁祸首吗”,历史网2014年12月5日,http://www.lishiw.com/show/b YYepaW 3N9z6HN16.html.(1)例如参见杨东平等:“高考改革只迈出半步”,财新网2014年10月10日,http://opinion.caixin.com/2014-10-10/100736678.html.(2)参见新浪教育频道,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5-06-18/1435473862.shtml.(3)2015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700万人,其中本科为366万人,专科(高职)为334万人。报名人数为942万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4.3%,而北京地区录取率突破了80%,参见“2015北京高考考生人数67816人,录取率超80%”,http://www.027art.com/gaokao/HT-ML/1264034.html.(4)数据来自http://edu.21cn.com/gaokao/g_152_1159153-1.htm.(5)2015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严禁六类有偿补课,其中包括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参与授课等。然而,规定实施近一年,各种名目的“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仍然屡禁不止。例如“两位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被查”,《彭城晚报》2016年4月25日。(6)“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建立大约100所重点高校。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112所“211”院校,其中北京占了26所。“985”工程源自江泽民1998年5月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全国目前有39所高校,所有的“985”高校也都是“211”院校。事实上,即便“985”高校也不尽相同,而是被分为好几个不同等级,参见董希望:“将被遗忘的改革---1990年代我国大学改革的历史述评”,载《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7)“重点大学”可以有许多不同定义,教育部在1950年代圈定的“重点大学”范围后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照当下的社会认知,笔者认为“重点大学”最可靠的界定就是“211”院校,其中也包括“985”高校。(1)对于2015年的数据,参见http://www.4000985000.com/yjqy/1418.jhtml.(2)笔者并不主张,所有考生都有雄心冲击“重点大学”,有的考生能上“一本”或许即已满足,有的甚至都未必有此期望。但不可否认的是,上千万考生中必然有相当部分抱着非重点大学不上的心态,每年为数可观的“复读生”也可以作为这种心态的写照。(3)“985工程”二期经费分配也同样不平等,参见刘强:“关于‘211工程’‘985工程’存废之争的思考”,《高等教育管理》2015年第3期,第90-93页。(4)山东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两所“985”高校,以及加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校)有三所“211”高校。河南则只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两所“211”高校。参见“‘985工程’学校名单”,来源于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38/201112/128833.html,2016年4月25日访问。(1)在2015年10月31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举办的教育公平研讨会上,杨东平教授指出教育部门的政绩体制也是造成教学压力的重要直接原因,感谢他对这一问题的启示。但笔者仍然认为,造成考试与学习压力的终极根源是严重失衡的高等教育资源供需关系,而非地方教育部门的行政压力。(1)当然,某些“国立大学”在性质上属于部委和地方“共建”,譬如北大、清华之外的“985”高校,地方财政对于这些“国立大学”也有显著贡献。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可以按适当比例资助这些“国立大学”。(1)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前十位的世界顶尖大学中八所都是私立大学,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2)当然,这种竞争并非完全平等,公立大学是政府拨款供养的,私立大学则主要靠学费、捐款等渠道自食其力。这里的平等是指大学在设立、准入、招生方面的机会平等。(1)近年来,教育部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已加大投入,见教育部:“今年安排160亿支持中西部高校发展”,人民网2015年3月11日,http://edu.people.com.cn/n/2015/0311/c367001-26677223.html。然而,高等教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财政投入的西部倾斜一时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再说财政困难的不只是西部地区高校,而是全国各地高校的普遍问题,受到“985”、“211”等国家专项资助的高校毕竟只是极少数。与其针对特定地区的高校进行重点投入,不如对全国所有公立学校设定统一财政规划,将其公共财政收入限定在较小的浮动范围内。国立大学原则上由中央财政统一拨款,地方公立大学原则上由地方拨款,地方财力不足的由中央补贴。(2)吴应海:“高考志愿不分批次按专业大类填报益处有多少”,载2014年12月1日《广州日报》。(3)例如见钟欣:“北大才子‘杀猪’8年身家破百亿”,载2015年10月30日《西安晚报》。当然,“杀猪”并非失业,但是显然和北大所学专业并无关联,也用不着“北大才子”的招牌才能做大做强。这则报道中,当事人陈生的成功和北大学历没有必然关系。(1)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5-06-18/1435473862.shtml.(2)参见秦春华:“三个弊端严重影响高等教育质量”,载2015年10月13日《光明日报》。陈磊、王长喜:“高校扩招与教育质量问题研究”,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3)http://www.eol.cn/html/ky/report/a2.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6-05-01。(1)例如2015年秋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本科生13 327名,http://news.berkeley.edu/2015/07/02/berkeley-admits-morethan-13000-prospective-freshmen/。2015年注册的在校生中,研究生10708名,和北大等校相当,但本科生为27496名,http://opa.berkeley.edu/uc-berkeley-fall-enrollment-data。密西根大学录取本科生13611人,在校本科生总共28 312人,http://admissions.umich.edu/apply/freshmen-applicants/student-profile.(2)2016年4月17-23日,笔者曾访问日本大学法学部。“日本大学”名头很大,却是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大学,在全日本各地都设有分校,七八十年代鼎盛时期在校学生多达12万。后来因为人口的“少子化”趋势,2015年在校生总数减少到6.7万人,参见http://www.cd.nihon-u.ac.jp/about_nu/nu-digest/data/。我给本科生做讲座的大教室可以容纳900名学生,是国内一般院校大教室的三四倍,但也并不显得大得不可控。(3)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公室曾提出实行“同比例录取”,并以此为目标尝试了招生实践。当然,具体招生实践离“同比例录取”的目标相差甚远,后来似乎也未能坚持下去。参见田夫、孙建林:“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调研报告”,载张千帆、曲相霏主编:《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中国问题与国际经验》,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385-408页。(1)当然,为了防止放开时失控,也可以规定申请数量的上限,譬如8所或10所学校。(2)李琦:“未来高考或按专业录取不分批次”,载2014年11月30日《京华时报》。(3)“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应加大步伐”,载2016年5月1日《新京报》。(1)对于此类观点的综合,可见天涯社区的讨论:“外地孩子都在京高考,对北京孩子不公平”,http://bbs.tianya.cn/post-free-4393917-1.shtml.(1)孙云晓:“子女做家务可以提高智商和情商”,载2015年1月22日《中国妇女报》。(2)参见“张千帆谈随迁子女高考困境,学生面临教育歧视”,载“财新网”2011年5月26日。(3)张千帆:“随迁子女受教育权不宜与父母居住证类别挂钩”,载2012年11月26日《南方都市报》。(4)当然,招生指标的分配也在逐年调整。就北京大学招生计划而言,2009年分配给每万名北京考生的招生指标是安徽的71倍、河南的46倍。2015年,虽然北大在河南投放的指标有所减少,在安徽投放的指标从38增加到50(均不含医学部),而在北京的投放指标有明显减少。参见http://www.eol.cn/html/gkcx/jh2015/11/31.htm.

相关话题/教育 工程 北京 招生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