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法治时代的教育公共政策:从“依法治教”到“教育法治化”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法治时代的教育公共政策:从“依法治教”到“教育法治化”
梁兴国; 1: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国的教育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正式发布,但这份引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公共政策,在教育法律问题上依旧沿用了过去"依法治教"的思路,这实际上是上世纪80、90年代"法制"建设时期的产物,对教育法律关系的认识并不成熟,在面向未来的教育政策中,应以"教育法治化"代替之。而且,法治问题不仅事关教育管理问题,当前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亟需法治化。法治化不仅提供了一种从整体上认识并思考教育现存问题的视角,同时也为改革和发展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路径。"教育法治化"应提升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关键词(KeyWords): 依法治教;;教育法治化;;教育改革和发展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梁兴国;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参见《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朱开轩同志在国家教委1997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国家教委199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2]参见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1]广东省教育厅召开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座谈会纪要,参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依法治校专题网站,http://www3.gdufs.edu.cn/gpxb/law/show.asp?id=149。[2]一些学者早已指出,“依法治×”将法治庸俗化了。参见秦前红、叶海波:“论民主与法治的分离与契合”,《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1期;韩大元:“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法制建设”,《上海法治报》2008年10月8日B05版。[3]何宗海:“教育改革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http://blog.china.com.cn/heeeezh/art/1050840.html。[2]中新社电:“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GDP4%系因财政收入低”,http://news.sina.com.cn/c/2008-03-25/175815222510.shtml。[3]我国无论是GDP还是财政收入,与发达国家都有差别是事实,但比起印度,我国算是富国,但为何印度的教育投入能达到7.1%而我国只有3.32%(2007年)?就中国国内而言,北京市无论是财政收入还是重教程度,教育经费投入都应达标,“但北京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也一直没有达到目标,2006年是3.1%,2007年是3.8%,2008年是3.5%”。这能说“财政收入不足是导致教育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吗?参见张魁兴:“教育投入不足与税收何干?”,东方网,http://pinglun.eastday.com/p/20090426/u1a4334029.html。[1]王明明:“教育危机促使中国社会阶层流动受阻”,载《商务周刊》2004年第17期。[2]劳凯声:“社会变迁中的教育法制———改革开放30年教育法制建设回顾与展望”,载《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22日第3版。[3]端木:“谁来解读‘教育投入不足’的悖论”,载《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5年第4期。[4]尹力:“论依法治教的实质”,载《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4期。[5]林雪卿:“谈依法治教中存在的几种片面认识”,载《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6]纪陶然:《口号中国》,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7]张国霖:“教育法治化的内涵要素”,载《教育评论》2001年第3期。[8]龚鹰:“对教育法治化的思考”,载《党史文苑》2004年第2期。[9]苏力:“司法解释、公共政策和最高法院———从最高法院有关‘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切入”,载《法学》2003年第8期。[10]张维平、马立武:《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11]姚云:“美国高等教育法治化演进及其特点”,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3月号。

相关话题/教育 公共政策 比例 北京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