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毅强导师简介 -
基本信息
目前指导研究生
在籍
- 博士研究生4人 (其中 2012级:1 2013级:1 2014级:1 2015级:1) 硕士研究生2人 (其中 2014级:1 2015级:1)
不在籍
- 博士研究生3人 (其中 2009级:1 2010级:1 2011级:1) 硕士研究生7人 (其中 2006级:2 2007级:1 2008级:1 2009级:1 2010级:1 2012级:1)
个人简历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起止年月
工作单位
职 务
职 称
2002年7月-至今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处长
研究员
2002年7月-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客座教授
2001年9月- 2002年7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院长助理
副教授
1999年7月-2001年9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讲师
1995.6-1996.6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
教研室主任(兼职)
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情况
起止年月
学术团体名称
职务
2007年3月-至今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理事
1999年10月-至今
北京市食品学会
会员
2005年10月-至今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专家顾问
成员
2003年9月-至今
《中国农村科技》编委会
委员
2005年10月-至今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评阅人
遴选学科专业
不公开
论文与专著
International peer-reviewd articles
1. Yiqiang Ge, Hong Yan, Yuangying Ni, Shaoxiao Wang, Tongyi Cai. Extraction of natural vitamin E from wheat germ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carbon dioxid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2, 50: 685-689
2. Yiqiang Ge, Yuanying Ni, Hong Yan, Yan Chen, Tongyi Cai. Optimization in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natural vitamin E from wheat germ.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2, 67(1): 355-359
3. Yiqiang Ge, Aidong Sun, Yuangying Ni, Tongyi Cai. Some 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defatted wheat germ prote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0,48(12):6215-6218
4. Yiqiang Ge, Aidong Sun, Yuanying Ni, Tongyi Cai.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defatted wheatgerm nutritive noodle. Europe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1,212:344-348
5. Ying CHEN,Zhenfu Wang, Yuan WANG,Yiqiang GE(Corresponding Author),Change of transgenic components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level in Roundup Ready soybean during bean curd preparation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SCI Impact factor:1.410)2007, online
6. Ying CHEN,Yuan WANG,Yiqiang GE(Corresponding Author),Effect of Critical Processing Procedures on Transgenic Components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Level during Soymilk Processing of Roundup Ready Soybean.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SCI Impact factor:1.220)2007,225(1):119-126
7. Ying CHEN,Yuan WANG,Yiqiang GE(Corresponding Author),Baoliang XU. Degradation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Genes of Roundup Ready Soybean During food Processi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5,53:10239-10243
8. Jun Li, Zhengfu Wang, Yiqiang Ge, Qingfu Sun, Xiaosong Hu. Clarification and sterilization of raw depectinized apple juice by ceramic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6,86(1):148-155
9. Yiqiang G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ient Foods, 1999 Oct. 11-14, Beijing
10. Jun Li,Yiqiang Ge, Zhenhua Zhang.(2002): Enhance the integral standard of the functional food in our country,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China-ASEAN Workshop on Technology Cooperation of Function Food, 2002 Sep. 9, Beijing
11. 陈颖、王媛、葛毅强、徐宝梁,2004. 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调控元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解变化的研究. The First ICMSF-China Food Saf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eijing 2004,Oct.21-22(通讯作者)
12. 陈颖、钱增敏、王晶、王媛、葛毅强、徐宝梁,2004.动物源性产品中疯牛病相关因子检测方法研究概述.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全球食品安全(北京)论坛(Global Food Safety Forum).北京 2004, November 18-19
Others13. 葛毅强,新时期农村科技工作的几点启示,农业科技管理,2006,25(6):61-64
14. 葛毅强、陈颖、张振华、胡小松,我国果蔬加工业发展之管见,食品科学,2005,26(7):270-274
15. 葛毅强、陈颖、张振华、胡小松,国内外果蔬加工业发展趋势,保鲜与加工,2005,2:1-3
16. 葛毅强、刘文利、倪元颖、廖小军、胡小松,6种国产膜在苹果汁加工中的应用比较,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2):91-96
17. 葛毅强,6种国产膜在苹果汁加工中的应用比较,食品信息与技术,2004,5:58-59(收录)
18. 葛毅强、倪元颖、张振华、乔旭光、黄雪松,生姜精油的研究新进展,中国调味品,2004,9:3-9
19. 葛毅强、倪元颖、张振华、乔旭光、黄雪峰,新技术在生姜、大蒜、洋葱深加工中的应用,中国调味品,2003,8:7-13
20. 葛毅强、倪元颖、张振华、乔旭光、黄雪峰、解放,生姜、大蒜、洋葱三种传统香辛调味料的研究开发,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7):59-64
21. 葛毅强、陈颖,中国食品工业如何融入全球经济,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4:9-13
22. 葛毅强、陈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与科技支持,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1-5
23. 葛毅强、陈颖,快步发展我国马铃薯加工业,中国马铃薯,2003,1:48-51
24. 葛毅强、蔡同一、胡小松,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研究新思路,饮料工业,2003,6(4):1-4
25. 葛毅强,进一步推动HACCP在我国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1,10-12
26. 葛毅强、刘文力、迟燕豫,界面渐进式冷冻浓缩在沙棘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2003中国国际饮料科技报告会论文集,60-64
27. 葛毅强、陈颖,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产业升级,农业科技导报,2002,4(6):60-63
28. 葛毅强、石晶晶、闫红、陈颖,米糠膳食纤维饼干的研制,粮油食品科技,2003,1:22-23
29. 葛毅强、蔡同一、胡小松,果汁二次混浊研究的新进展,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9):46-50
30. 葛毅强、陈颖,现代食品工业中的新型制造技术,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5:28-30
31. 葛毅强、倪元颖、闫红、郑如力、蔡同一,不同预处理条件对SFE提取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影响,食品科学,2002,23(2):91-94
32. 葛毅强、孙爱东、倪元颖、蔡同一,脱脂麦胚蛋白的制取和理化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02,17(4):20-24
33. 葛毅强,现代科技引领食品工业走向未来,中国食品报,2002-1-3,A4版
34. 葛毅强、蔡同一,麦胚——人类的天然营养宝库,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4:48-50
35. 葛毅强、倪元颖、蔡同一,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食品科技,2001,4:8-10
36. 葛毅强,苹果甜味剂的开发应用,保鲜与加工,2001,5:36
37. 葛毅强,西瓜及西瓜饮料制造,饮料工业,2001,4(4):18-21
38.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麦胚食品的研制开发,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2):207-211
39. 葛毅强,山楂汁饮料制造,保鲜与加工,2001,4:3-6
40. 葛毅强,西瓜饮料制造工艺,食品工业,2001,2:7-9
41. 葛毅强、蔡同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世界农业,2001,(2):45-48
42. 葛毅强、孙爱东、倪元颖、闫红、蔡同一,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SFE-CO2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中国油脂,2001,26(5):52-56
43. 葛毅强、孙爱东、倪元颖、蔡同一,不同萃取条件对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SFE-CO2提取的影响,2001年北京市科协重大学术活动之一国际研讨会及青年优秀论文——21世纪人类食品面临的新问题学术论文集,2001,9:90-93
44. 葛毅强,超临界流体技术和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在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提取浓缩工艺的应用,2001年北京市科协重大学术活动之一国际研讨会及青年优秀论文——21世纪人类食品面临的新问题学术论文集,2001,9:127-134
45. 葛毅强、孙爱东、倪元颖、蔡同一,脱脂麦胚营养面条的研制,中国粮油学报,2000,15(6):54-57
46. 葛毅强、孙爱东、倪元颖、蔡同一,麦胚油中天然维生素E的分子蒸馏浓缩工艺的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00,4(1):1-6
47. 葛毅强,天然维生素E资源的开发利用,Food News食品与开发,2000,(1):22-23
48.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麦胚中a-、g-、d-三种生育酚异构体的HPLC测定,食品科学,2000,(5):58-60
49. 葛毅强、葛玮东,维生素E的生理保健功能,中国食物与营养,2000,(4):43-44
50. 葛毅强、孙爱东、倪元颖、蔡同一,不同萃取条件对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SFE-CO2提取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5):41-45
51. 葛毅强、蔡同一,建立我国果品产业采后增值工程(上),中国食品报,13/09/2000,A4
52. 葛毅强、蔡同一,建立我国果品产业采后增值工程(下),中国食品报,22/09/2000,A4
53. 葛毅强、孙爱东、倪元颖、蔡同一,天然维生素E微胶囊技术的研究,中国油脂,2000,25(3):37-40
54.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麦胚食品的开发应用,Food News食品与开发,食品产业2000年年鉴:119-121
55. 葛毅强、蔡同一,小麦胚芽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8):3-6
56. 葛毅强,应当如何确定博士论文选题,中国高等教育,2000,(22):32-34
57. 葛毅强、郑如力、蔡同一,脱脂麦胚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中国油脂,2000,25(4):53-56
58. 葛毅强,草莓汁饮料制造,农牧产品开发,2000,(3):25-28
59. 葛毅强、蔡同一,饮食治疗新途径,人民日报市场报,18/02/2000,B4
60. 葛毅强,复合蔬菜汁的研制,饮料工业,2000,(5):12-15
61. 葛毅强,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粉末的研制,食品工业,2000,(3):32-34
62. 葛毅强、蔡同一,麦胚食品的开发应用,中国食品工业,2000,7:34-35
63.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倪元颖、闫红,小麦胚芽的营养价值及开发思路,食品工业科技,1999,(1):52-53[美国《Chemical Abstracts》1999,131(9):608收录]
64. 葛毅强、蔡同一,把南瓜“吃干榨净”,中国食品报,1999年12月20日A3版
65. 葛毅强、孙爱东、倪元颖、蔡同一,我国果品产业采后增值工程的建立,北京食品学会“食品中的农业问题”研讨会,1999(食品工业科技,1999年增刊)北京食品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论文集,191
66. 葛毅强、孙爱东、倪元颖、蔡同一,脱脂麦胚花生酱的研制,食品工业科技,1999,(4):36-38
67. 葛毅强、叶强、陈颖,鲜食葡萄的采后生理及贮运保鲜,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35(6):507-512
68.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维生素E的研究新进展,中国食品添加剂,1999,(2):8-14
69.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天然维生素E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粮油食品科技,1999,(2):1-2[入选《新世纪科技论文》(农林牧卷),1999]
70. 葛毅强、孙爱东、闫红、李淑燕、蔡同一,脱脂麦胚蛋白饮料的研制,食品工业,1999,(2):16-17
71. 葛毅强、陈颖、孙爱东、蔡同一,微藻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前景,中国畜产与食品,1999,(2):80-81
72. 葛毅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食品工业科技,1999,20(6):19
73. 葛毅强、蔡同一,小麦胚芽应依靠科技综合利用,中国食品报,1999年3月3日2437期A3版(《食品文摘》1999,5收录)
74. 葛毅强、叶强、张维一,SO2对采后葡萄中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34(3):185-187[美国《Chemical Abstracts》1999,130(3):20收录]
75.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张欣,几丁质、几多胺在食品及医药工业的应用,中国食物与营养,1998,(4):39-40
76. 葛毅强、叶强、张维一,鲜食葡萄采后SO2熏蒸贮运保鲜,中国果树,1998,(1):47-49
77. 葛毅强、刘波、叶强、张维一,SO2对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抑制作用,植物保护学报,1998,(1):79-84(首届现代科技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入选《现代科技与管理优秀论文集》)
78.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现代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2):57-61[《食品文摘》1998,5收录]
79. 葛毅强、孙爱东、倪元颖、蔡同一,食品增溶剂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科学,1998,19(5):17-21[《食品文摘》1998,5收录]
80.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倪元颖、张欣,食品乳化剂与增溶剂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工业科技,1998,(3):76-78
81.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食品增溶剂归属问题初探,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8,(3):27-29,37
82. 葛毅强、孙爱东、蔡同一,分子蒸馏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中国食品工业,1998,(12):30-32
83. 葛毅强、张维一,新疆“无核白”葡萄采后呼吸漂移的探讨,97’中国农产品贮藏加工学术年报,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348-351
84. 葛毅强、叶强、韩江,蓄冷在鲜食葡萄冷藏中的作用,中国果品研究,1997,(1):9-10[《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转载]
85. 葛毅强、张维一,鲜食葡萄采后SO2熏蒸及检测方法的评述,食品科学,1997,(4):59-62[《食品文摘》1997,4收录]
86. 葛毅强、张维一、陈颖、叶强,SO2对葡萄采后呼吸强度及内源激素的影响,园艺学报,1997,24(2):120-124[《Horticultural Abstracts》1998,68(4):399收录]
87. 葛毅强、张维一、叶强、陈颖、阮晓,SO2对葡萄一些酶活性、营养成分及膜透性的影响,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7,(2):48-52
88. 葛毅强、叶强、张维一、韩江,葡萄采后激素IAA、GA、ABA的测定,中国果品研究,1997,(2):29-30[《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转载]
89. 葛毅强、蔡同一,中国食品工业高技术产业的现状、发展问题及对策,食品科技,1997,(3):5-7[入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中国改革与发展文鉴》]
90. 葛毅强、张维一,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世界农业,1997,(7):37-38
91. 葛毅强、谭敦炎、张维一、田允温,SO2对鲜食葡萄采后熏蒸处理的组织解剖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97,17(4):516-521[美国《Chemical Abstracts》1998,128(9):504收录]
92. 葛毅强、张维一、吴继红、孙爱东,采后病原真菌的抗药性,果树科学,1997,增刊:87-91
93. 葛毅强、骆建敏、张维一、范兆田、黄纬,采后SO2熏蒸对鲜葡萄伤害的超微结构的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7,28(增刊):55-57
94. 葛毅强、叶强、张维一、潘建强,农大牌葡萄保鲜纸的保鲜效果及特点,新疆农业科学,1996,(5):219
95. 张媛媛、赵广华、葛毅强、陈芳、胡小松,食品中有机磷杀虫剂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2):114-120
96. 陈颖、葛毅强,“十一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0):88-92(通讯作者)
97. 霍江莲、李军、葛毅强、储晓刚,大豆中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多残留的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及质谱确证,分析化学,2006,34(z1):63-67
98. 王喆、于双民、葛毅强.中国农产品加工新实践.农业科技管理,2005.6:1~6(通讯作者)
99. 曾令琴、陈芳、吴继红、廖小军、葛毅强、胡小松,臭氧水降解苹果表面有机磷农药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2):16-19(通讯作者)
100.陈芳、曾令琴、葛毅强、胡小松,浓缩苹果汁中农药残留去除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9):66-69(通讯作者)
101.霍江莲、李军、葛毅强、祁彦、储晓刚,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农药.2006,45(4):222-226
102.陈颖、王媛、葛毅强,GM食品内外源基因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变化.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8):66-69(通讯作者)
103.陈颖、王媛、葛毅强、徐宝梁,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调控元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解变化的研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2):135-139(通讯作者)
104.李军、高海生、汪政富、葛毅强、三种致病菌在鲜榨苹果汁中的生存/死亡概率预测模型,中国食品学报,2006,4:11-18
105.李军、田卫、葛毅强、胡小松,二氧化氯对苹果表面E.Coli O157:H7杀菌规律的数学模型,中国食品学报,2005,5(2):48-54
106.于静、李景明、吴继红、葛毅强,葡萄酒芳香物质研究进展,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5,3:48-51(通讯作者)
107.于静、李景明、吴继红、葛毅强,顶空固相微萃取法(SPME)在红葡萄酒香气成分测定中的应用研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6,3:4-9,15(通讯作者)
108.曾令琴、葛毅强、周传云、廖兴华,利用根霉和假丝酵母联合发酵生产甜酒的研究,酿酒,2005,32(4):36-38
109.曾令琴、葛毅强、周传云、廖兴华,泰国甜酒曲中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初报,中国酿造,2005,8:19-21(通讯作者)
110.曾令琴、葛毅强、周传云、廖兴华,泰国优质甜酒曲中根霉发酵特性的研究,食品科技,2005,3:14-16,30
111.张振华、闫红、葛毅强、倪元颖、蔡同一,超临界流体萃取葡萄皮精油的最佳工艺研究,食品科学,2005,26(3):94-97
112.陈颖、王媛、徐宝梁、葛毅强,抗除草剂大豆Roundup Ready外源基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变化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10-14.(通讯作者)
113.陈颖、王媛、徐宝梁、葛毅强, 食品加工工艺对大豆内源基因降解变化规律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05,20(4):60-64(通讯作者)
114.李军、汪政富、张振华、葛毅强、胡小松,鲜榨苹果汁陶瓷膜超滤澄清与除菌的中试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1:136-141
115.王媛、葛毅强、陈颖、徐宝梁,大豆加工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30(10):118-121 (通讯作者)
116.张振华、闫红、倪元颖、葛毅强、蔡同一,α-阿拉伯糖苷酶的酶动力学性质研究. 食品科技. 2004,10:16-19
117.李军、田卫、葛毅强、胡小松,腐生酵母菌在鲜榨果汁中的生长速率预测模型,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7):6-11
118.李军、张振华、葛毅强、胡小松,二氧化氯对苹果表面Listeria monocytogenes杀菌效果的研究,食品科技,2004,11:72-77
119.李军、张振华、葛毅强、胡小松,我国苹果加工业现状分析,食品科学,2004,9:198-204
120.张振华、闫红、倪元颖、葛毅强、蔡同一,超临界流体萃取葡萄皮精油的影响因素研究,食品工业(上海),2004,25(3):18-19,49
121.张振华、葛毅强、倪元颖、闫红、蔡同一,葡萄芳香物质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04,25(4):181-184
122.张振华、胡小松、葛毅强、李军、董杰,我国苹果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中国果树,2004,2:50-53
123.张振华、胡小松、葛毅强、李军,我国食品工业的集成创新策略,食品工业科技,2004,25(4):148-150
124.陈颖、苏宁、王丙武、徐宝梁、葛毅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基因玉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作物学报,2004,30(6):602-607
125.刘永泰、邱成利、葛毅强,日本农业普及制度与运行方式,中国农村科技,2004,5:40-42
126.陈颖、徐宝梁、葛毅强、李文彬,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安全性,生物技术,2003,13(5):40-42
127.章玉华、白凤梅、葛毅强、倪元颖,甘草酸的提取、精制及影响因素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03,24(12):66-68
128.张振华、葛毅强、李军、胡小松,关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的初步思考,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10):60-64
129.张振华、闫红、葛毅强、倪元颖、蔡同一,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超临界流体萃取葡萄皮精油影响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3,24(11):33-35,39
130.张振华、胡小松、葛毅强、李军,我国苹果加工业的发展思路、战略布局和优先领域,饮料工业,2003,6(6):23-26,31
131.张振华、胡小松、葛毅强、李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机遇与科技发展对策,食品科技,2003(10):3-6
132.张振华、葛毅强、倪元颖、闫红、蔡同一,葡萄汁芳香物回收工艺中酶解增香调控的研究,食品科学,2003,24(6):62-65
133.张振华、葛毅强、倪元颖、阎红、蔡同一,酶解处理对葡萄汁芳香物回收工艺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4):1-4
134.李军、陈颖、葛毅强,我国出口蔬菜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探讨,中国标准化,2003,1:20-21
135.李军、陈颖、胡小松、葛毅强,转谷氨酰胺酶对可食性大豆蛋白保鲜膜特性的影响,中国食品学报,2002,4:36-41
136.陈颖、王媛、刘博、徐宝梁、李军、葛毅强,大豆加工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PCR检测,中国食品学报,2003,3(1):61-66
137.陈颖、陈哲、徐宝梁、葛毅强,玉米加工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PCR检测,粮食与饲料工业,2003,2:44-46
138.陈颖、葛毅强、苏宁、徐宝梁,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6):82-86
139.陈颖、徐宝梁、葛毅强、李文彬,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评估,中国油脂,2003,28(7):72-74
140.陈颖、徐宝梁、苏宁、王媛、王丙武、葛毅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基因大豆方法的建立,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8):65-69
141.张振华、蔡同一、倪元颖、葛毅强、阎红,a-鼠李糖苷酶最佳测定条件的建立及酶学性质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2,23(2):15-17
142.张振华、阎红、蔡同一、倪元颖、葛毅强,葡萄汁酶解增香调控的研究,食品科学,2002,23(5):63-66
143.陈颖、葛毅强、张利明、李文彬、孙勇如,哺乳动物防御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28(1):17-21
144.孙爱东、葛毅强、闫红、蔡同一,感官-气谱分析法对甜橙品种的鉴定研究,食品科学,2001,22(3):67-68
145.孙爱东、葛毅强、闫红、蔡同一,包装材料对橙汁中芳香组分的吸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2001,22(1):80-81
146.孙爱东、葛毅强、蔡同一,微胶囊技术生产固体甜橙精油的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1):59-63
147.孙爱东、葛毅强、闫红、倪元颖、蔡同一,甜橙键合态芳香组分的酶(酸)解解离方法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3):33-36
148.蔡同一、葛毅强、陈芳,三大高新分离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中国(天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保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11:28-33
149.孙爱东、葛毅强、闫红、蔡同一,橙汁的增香调控工艺的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01,1(1):41-45
150.孙爱东、葛毅强、倪元颖、闫红、蔡同一,不同来源的增香酶酶解橙汁(皮)中键合态主要芳香物质的效果分析,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11):1-4
151.闫红、葛毅强、倪元颖、蔡同一,小麦胚芽豆腐加工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1,增刊,53-55
152.蔡同一、闫红、倪元颖、葛毅强,葡萄汁主要芳香物的回收工艺的研究,2001年北京国际饮料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2001年9月,166-170
153.陈燕、闫红、蔡同一、葛毅强,生姜精深加工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1,17(3):107-110
154.陈燕、田泽、葛毅强、蔡同一,姜油树脂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营业学报,2001,23(4):338-341
155.孙爱东、陶吉寒、葛毅强,果蔬加工的增香技术,中国果莱,2000,(1):22-23
156.孙爱东、葛毅强、张欣、蔡同一,水果制品增香技术研究进展,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1):44-49
157.孙爱东、葛毅强、倪元颖、闰红、蔡同一,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甜橙皮精油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1999,(3):7-8
158.张欣、闫红、葛毅强、蔡同一,不同澄清方式对苹果浓缩汁中酚类物质的影响,食品科学,1999,(2):10-12(《食品文摘》1999,5收录)
159.叶强、葛毅强、王强、朱旋,采后不同品种葡萄中酚类物质的研究,中国果菜,1999,(1):14-15
160.孙爱东、尹卓容、蔡同一、景奉水、郝鲁江、葛毅强、陶吉寒,CO2超临界苹取技术提取月见草油的工艺研究,中国油脂,1998,23(5):40-42
161.倪元颖、葛毅强,水果产业需解决低效难题,光明日报,1999年1月20日第三版(《中国食品报》1999年2月3日转载)
162.倪元颖、葛毅强、蔡同一,我国果品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食品工业科技,1999,增刊:147-150(北京食品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163.闫红、葛毅强、李淑燕、倪元颖、蔡同一,小麦胚芽在面包中应用的研究,粮油食品科技,1999,(12):12-17[食品工业科技,1999,增刊:92-95(北京食品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164.孙爱东、葛毅强、蔡同一,预处理对SFE提取月见草种子、被孢霉菌丝体油脂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增刊:117-121
165.叶强、葛毅强,钙作用机理及钙制剂的研究进展,食品研究与开发,1998,(1):26-29
166. 张欣、葛毅强、蔡同一,苹果浓缩汁的后混浊,食品科学,1998,(1):22-24[《食品文摘》1998,7收录]
167.叶强、葛毅强、韩江,鲜果上市前的优化技术,世界农业,1998,(2):30-33
168.张欣、葛毅强、吴继红、蔡同一,食品风味与微生物,中国酿造,1998,(1):1-4
169.吴继红、张欣、葛毅强、蔡同一,特征远红外技术用于果蔬干制的研究,食品科学,1998,(8):26-29
170.孙爱东、葛毅强、蔡同一,天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生物学杂志,1998,15(5):4-7
171.陈颖、李文彬、葛毅强,对遗传工程技术发展中的道德伦理问题的反思,科技进步对策,1998,15(6):96-97
172.张欣、倪元颖、蔡同一、李景明、葛毅强,几种国产超滤膜在苹果汁澄清中应用的比较,食品工业科技,1997,(5):64-65
173.孙爱东、尹卓容、蔡同一、景奉水、郝鲁江、葛毅强,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被孢霉菌丝体油脂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997,13(3):225-229
174.张欣、孙爱东、葛毅强、吴继红、蔡同一,浓缩果汁及其后混浊现象,食品科技,1997,(5):28-30
175.张欣、葛毅强、吴继红、蔡同一,酶在果蔬汁加工中的应用,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7,13(3):13-15
176.叶强、葛毅强,葡萄采后病害及其SO2控制,新疆农业科学,1996,(4):184
177.于喜凤、葛毅强、乔建芳,新疆十字花科短命植物荒漠庭荠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6,15(1):28-32
专利
1. 王安、胡小松、倪元颖、葛毅强、廖小军、曲昆生、于东华,一种降低浓缩苹果清汁中棒曲霉素含量的加工方法,申请号:**.3
2. 倪元颖、王安、胡小松、葛毅强、曲昆生、于东华、章金英,一种防止浓缩苹果清汁褐变的加工方法,申请号:**.1
3. 胡小松、王安、倪元颖、葛毅强、曲昆生、于东华,一种消除浓缩苹果清汁二次沉淀的加工方法,申请号:**.8
4. 张辉、陈芳、廖小军、胡小松、葛毅强、周虹、顾大勇、倪元颖、李全宏、吴继红、于东华、曲昆生、包振,一种降低苹果汁中甲胺磷含量的方法,申请号:
标准
1. 王安、胡小松、于惠霖、倪元颖、葛毅强、廖小军、曲昆生,浓缩苹果清汁,标准号:Q/ADL 002-2003
论著
1.《温带·亚热带果蔬汁饮料制造》,主编,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80万字;
2.《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新技术应用》,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34万字;
3.《WTO与中国农业科技研讨会文集》,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0.9万字;
4.《中国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参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60万字。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项目
年度
项目种类
项目名称
2002.7-2005.12
国家863项目
高附加值天然调味料及香精制造技术与产品开发
2002.6-2005.12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优质鲜榨苹果汁和浑浊型苹果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2004.1-2005.12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滚动)
2002.6-2004.1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
2002.7-2002.12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主要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2002.6-2005.12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农产品深加工数据收集与展示宣传
1999.1-200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果汁中典型芳香成分的形态、变化及增香调控的研究
2001.1-2003.12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
中老年男性健康功能食品的研究与开发
2000.1-2002.12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
果汁中典型芳香成分的形态、变化及增香调控的研究
2001.1-2003.12
博士点基金
南瓜降血糖因子的提纯和功能鉴定
2001/01-2002/01
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
2004.1-2005.1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研究课题
‘十一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1999.1-2002.12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规划研究课题
以食品工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
2003.6-2005.12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主要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4.12-2005.12
农业科技园区专项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
2003.12-2004.12
农业科技园区专项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服务体系模式与政策研究
2002.9-2003.9
农业科技园区专项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能力建设与机制创新
承担的教学工作
2001-2002年
饮食文化概论
主讲
2001-2002年
现代食品高新技术
主讲
2001-2002年
功能食品
主讲
2001-2002年
焙烤食品工艺学
主讲
2002-2003年
功能食品开发
主讲
2002-2003年
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
主讲
2001-2002年
园产品加工工艺学
合讲
2001-2002年
农产品加工工艺学
合讲
2002-2003年
园产品加工工艺学
合讲
2002-2003年
农产品加工工艺学
合讲
2002-2003年
食品科学Seminar
专题
2001-2002年
指导本科毕业实践5人
导师
2002-2003年
指导研究生硕一1人
导师
2003-2004年
指导研究生硕一3人,硕二1人
导师
2004-2005年
指导研究生硕一1人,硕二3人,硕三1人
导师
2005-2006年
指导研究生硕一2人,硕二1人,硕三3人
导师
2006-2007年
指导研究生硕一1人,硕二2人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