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简介(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0-05-10

8.Ma, J., Tang. J., Li, S.-M, and Jacobson, M.Z. (2003). Size distributions of ionic aerosols measured at Waliguan Observatory: Implication for nitrate gas-to-particle transfer processes in the free tropospher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8(D17), 4541, doi:10.1029/2002JD003356.

9.Ma, J.,and Van Aardenne, J.A. (2004). Impact of different emission inventories on simulated tropospheric ozone over China: A regional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evaluation.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4(4), 877-887.

10.Ma, J.,Zheng, X.D, and Xu, X.D. (2005). Comment on “Why does surface ozone peak in summertime at Waliguan?” by Bin Zhu et al.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2(1), L01805, doi:10.1029/2004GL020868.

11. Ma, J.,Richter, A., Burrows, P.B., Nüß, H., and Van Aardenne, J.A. (2006). Comparison of model-simulated tropospheric NO2 over China with GOME-satellite dat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0, 593-604.

12. Ma, J., Guo X.L., Zhao, C.S, Zhang, Y.J, and Hu, Z.J. (2007). Recent progress in cloud physics research in Chin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4(6), 1121-1137.

 


琚建华:教授,博士

1978.2~1982.1,云南大学气象专业读本科;1982.2~1984.12,中山大学天气动力学专业读硕士研究生;1984.12~1998.4,云南大学地球科学系任教;1993.2~1994.2,英国里丁大学气象系访问学者;1998.4~2002.4,云南大学理学院院长;1996.8~1999.9,中科院大气所天气动力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9.10~2001.2,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气象系博士后;2002.4~2004.4,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2004.4月至今,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教授。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大气所博士生指导教师;2003年起任云南大学气象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2004年起任中国气象科学院博士生指导教师。

主要在研究领域:“亚洲季风与ENSO的相互关系”;“东亚夏季风与季节内振荡研究”;“气候年代际变化对中国降水和温度变化的影响”;“ENSO对我国降水和短期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旱涝与前期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40余篇学术论文,3部专著。

主要承担和参加过的科研项目:① 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② 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过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③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过3项国家“九七三”项目;④ 主持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托项目。⑤主持过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

主要获奖:获得过一次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

指导过14名硕士研究生,指导过3名博士研究生, 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方向:全球气候变化、季风气象学与海气相互作用。

 


宇如聪:博士生导师

男,1983年毕业于空军气象学院,1987年11月和1992年5月在中科院大气所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5年7月-1998年10月,2000年8月至11月以及2001年5月至8月在美国纽约洲立大学STONY BROOK 访问,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现为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该导师主要是结合中国区域天气气候特点开展数值模式的研发、诊断分析和模式评估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1)考虑中国区域地形特点,结合自主发展的水汽平流方案建立了一个对中国区域暴雨有较强预报能力的暴雨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在国内气象、水文、环境和军事保障的20多个科研和业务单位以及一些周边国家得到了较广泛的使用。国内学者应用该模式完成的学术论文近百篇。(2)组织和参与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设计出了一个能有效抑制气候漂移的海气耦合方案,并利用该方案协助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负责完成了国内第一个海洋环流和海冰耦合的北极区域冰洋耦合模式;组织对现有气候模式的评估和改进;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初步合作完成了一个模块化的全球耦合气候系统模式。(3)揭示了中国东部区域一些重要的气候和气候变化现象。比如:揭示了长江流域在全球中低纬度独特的中层云及其云辐射强迫特征,并根据该地区云的气候效应提出了一个陆地层状云的云辐射反馈机制;发现了东亚对流层上层相对全球变暖有冷的趋势,且因此导致的环流变化是造成中国东部降水“南涝北旱”和长江流域地面温度相对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现中国春季的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在非洲北部引起的温度变化信号东传有关。发表专著二部,论文60多篇。

    近期代表性论文:
Yu Rucong, B. Wang, and Zhou Tianjun,2004, Climate effects of the deep continental stratus clouds generated by the 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Climate. Vol.17, No.13, pp.2702-2713.
Yu Rucong, B. Wang, and Zhou Tianjun,2004, Tropospheric cooling and summer monsoon weakening trend over East Asi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 31, L22212, doi:10.1029/2004GL021270, 2004.
Yu Rucong and Zhou Tianjun, 2004, Impacts of Winter-NAO on March Cooling Trends over Subtropical Eurasia Continent in the Recent Half Centur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 31, No.12, L12204, doi:10.1029/2004GL019814, 2004.
宇如聪、徐幼平,2004,AREM及其对2003年汛期降水的模拟,气象学报,第62卷第6期,718-724。
Yu Rucong, Minghua Zhang and Robert D Cess, 1999, Analysis of the atmospheric energy budget: a consistency study of available data set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Vol.108, No.D8, 9655-9661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1、数值模式的评估和发展;2、中国区域气候和气候变化分析

 


刘晶淼: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候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在南京气象学院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日本筑波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理水文专业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1995年-1998年在日本筑波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4月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作,2000年被聘任为研究员。

    现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计算物理学会计算大气专业委员会员、中国生态学会长期生态监测研究委员会会员。

    刘晶淼研究员多年来主要从事陆面过程中次网格尺度的非均匀性参数化方法、陆面过程模式及陆面过程模式中水文过程的描述、区域尺度和大尺度水循环、不同时-空间尺度生态、水文、大气相互作用及其与气候相互作用机制、相互影响的研究。近10 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6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自2000年以来,已经培养硕士生5名,协助其它老师指导博士生2名。
研究方向: 次网格尺度的非均匀性问题参数化方法、陆面水文过程模式、区域尺度和大尺度水循环、多时-空间尺度生态、水文、大气相互影响作用机制、相互影响的研究。

 


陈德辉:博士生导师

陈德辉博士,数值天气预报正研级高工。现任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总工程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并被聘为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数值预报专家工作组成员和亚洲THORPEX区域委员会联合主席。

陈德辉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5年赴法国深造。1989年获法国帕斯卡大学物理系气象学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法国国家气象研究中心从事了3年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他舍弃了国外舒适生活,毅然带领全家从海外归来,投身于祖国气象现代化建设事业,先后在国家气象中心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数控室副主任、主任,国家气象中心主任助理,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中国气象科学院院长助理,国家气象中心总工程师。

陈德辉博士长期从事数值预报研究和业务应用工作,负责完成了和主持完成了“八五”国家攻关“台风暴雨监测与预报”、国家气象中心“九五”科技攻关“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中国气象局“九五”重点攻关“三峡区域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等项目中的关键课题的研究,并分别获国家气象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工作奖。已完成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1项(“中国气象数值预报技术创新研究”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参加完成国家“973”重大基础项目2项;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十一五”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以及参加国家“973”重大基础项目1项。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选为人事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人才。

主要科技成就有:

曾先后提出了一个新的“预报性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改进的“湍流垂直扩散过程参数化方案”;

负责完成了“八五”攻关项目“台风数值预报模式研究及其业务应用”中复杂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移植研制;

主持完成了“三峡区域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和“基于神威巨型计算机的集合预报系统”的研制;

主持研制建立了以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T213L31为核心的国家气象中心业务数值预报系统,包括四维资料同化、全国区域暴雨模式、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业务数值预报监控与数据库系统;

提出了新一代“多尺度通用全可压非静力平衡数值预报模式框架科学设计方案,并组织队伍,依靠中国科学家的力量,国内首次自主研究建立了新一代全球/区域多尺度通用的数值预报模式。

先后在核心刊物发表文章50多篇,国际学术会议文稿20多篇,合著(主编)学术专著5部。

自2001年以来,主要获奖项目有:

2001年12月: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获奖项目:大城市灾害天气数值预报及释用方法的研究。

2002年6月,荣获(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光华青年奖”。

2002年8月,荣获中国气象局授予的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先进个人称号。

2002年12月,荣获中国气象局颁发的科技工作集体(课题组)奖,排名第一。获奖项目:《基于神威巨型计算机的集合数值预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003年1月,荣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授予的优秀工作奖。

2003年9月,荣获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的回国留学人员选进个人荣誉称号和回国留学人员成就奖。

2004年6月,荣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4年12月,荣获中国气象局颁发的科技开发工作一等奖,排名第十三。获奖项目:“有限区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GRAPES-3DVar)设计与应用试验” 。

2004年12月,荣获中国气象局颁发的科技开发工作二等奖,排名第五。获奖项目:“有限区域模式(GRAPES)并行处理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

2005年12月,荣获中国气象局颁发的科技开发工作一等奖,排名第一。获奖项目:“有限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GRAPES_MESO)研究设计与开发应用试验”。

2005年12月27日,荣获(863高新技术领域)浪潮高性能计算创新奖集体三等奖,排名第一。获奖项目:“数值气象预报高性能计算技术”。

2007年11月,获中国知识产权局确认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体专利一项,主要完成者之一。专利项目名称:《新一代数值预报系统(GRAPES)多尺度通用模式动力框架的理论设计与并行计算软件》,属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中国数值预报技术创新研究》成果。

2008年1月,荣获中国2007年度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奖项目名称:“我国新一代多尺度气象数值预报系统”。

 

 


周广胜:博士生导师

周广胜,男,1965年8月生,生态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IGBP-CNC)及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工作组组长,“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气象与环境学报”主编,“气象学报”、“应用气象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等刊物编委。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