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GPNMB通过调控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表达影响黑色素细胞色素的生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6

赵兵令, 李亚楠, 陈天直, 刘颖, 常露程, 范瑞文, 薛霖莉, 王海东, 董常生. GPNMB通过调控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表达影响黑色素细胞色素的生成[J]. , 2017, 50(7): 1334-1342 https://doi.org/10.3864/j.issn.0578-1752.2017.07.016
ZHAO BingLing, LI YaNan, CHEN TianZhi, LIU Ying, CHANG LuCheng, FAN RuiWen, XUE LinLi, WANG HaiDong, DONG ChangSheng. GPNMB Affects Melanin Synthesis in the Melanocytes via MITF to Regulate the Downstream Pigmental Genes[J]. Scientia Acricultura Sinica, 2017, 50(7): 1334-1342 https://doi.org/10.3864/j.issn.0578-1752.2017.07.016

0 引言

【研究意义】黑素体成熟需要经历四个连续的形态变化时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它是参与黑色素合成、储存和运输特有的膜包围细胞器。黑色素合成包含一系列的氧化转化过程,酪氨酸经过几种醌中间体成为一个复杂的生物聚合物[1],这种聚合物由真黑素(黑色和棕色)和褐黑素(红色和黄色)组成。到目前为止,有150多个色素沉着相关的基因已经被确定,TYR、TYRP1 和TYRP2这些酶在黑素体中合成被人所熟知[2],然而在黑素体生物合成中其它一些结构蛋白的作用还不清楚,其中包括黑素体特异性结构蛋白GPNMB[1]。研究GPNMB在黑色素细胞对MITF下游相关毛色基因的影响,可为进一步弄清GPNMB对黑色素生成的机制奠定基础。【前人研究进展】GPNMB最初从低转移性黑素瘤细胞中克隆而来[3],是被定位于细胞表面和溶酶体膜的一种I型跨膜糖蛋白。相关资料报道,GPNMB也被命名为树突状细胞乙酰肝素整合素配体(DC-HIL)[4],骨激活素(OA)[5]以及造血生长因子诱导的神经激肽I型(HGFIN)[6]。它由三个结构域组成, 包括一个长的胞外结构域(ECD)、一个单独的跨膜结构域和一个相对较短的胞质尾区[7]。其中ECD具有GPNMB粘附所需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结构域[4,8]和多囊肾(PKD)结构域,其功能在GPNMB是未知的[9]。TOMIHARI等[8]发现GPNMB与黑素体蛋白PMEL-17(也称PMEL[9])重要的氨基酸同源,它的胞外结构域包含结合整合素的RGD结构域,以及它的胞内结构域有一个公认的内涵体和/或黑素体分选结构域,这些特性有助于黑色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粘附。有趣的是SELIM 等[10]也发现GPNMB作为细胞粘附分子、细胞表面受体、黑素体蛋白以及可溶性配体起作用。MITF是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蛋白家族的成员,除了与CACGTG序列的E-盒子结合外,还优先与CATGTG序列5′或3′有T碱基的E-box结合[11]。它直接调控相关色素基因的转录,包括TYR、TYRP1[12]、TYRP2(DCT)、QNR-71[13] (也称GPNMB[3])、PMEL-17[14]、AIM1[15]和OA1[16]等。GPNMB和Tyrp1基因突变可以引起DBA/2J小鼠的脱色素虹膜疾病[17]。RIPOLL等[18]认为,GPNMB启动子上MITF-结合位点(M-盒子)在不同哺乳动物物种是保守的,并且MITF过表达增加了基底层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期间的GPNMB表达。最新研究报道,ZHANG等[19]在MITF无关的条件下发现,沉默GPNMB可抑制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体的形成。GUTKNECHT等[20]利用MITF活性小分子抑制剂处理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降低了GPNMB 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明GPNMB的表达由MITF激活促进。ONO等[21]发现Na +/ K+-ATP(NKA)是GPNMB胞外结构域的一种新型受体,通过NKA酶激活PI3K/ Akt和MEK / ERK信号通路,对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切入点】有研究表明,GPNMB是独特的黑素体蛋白,未表明与任何形式的白化病相关[22]。GPNMB对PMEL和TYR等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影响[19]。迄今为止GPNMB在小鼠黑色素细胞调控MITF下游相关毛色基因影响色素生成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那么GPNMB的表达如何调控MITF下游基因影响色素的生成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目前尚不清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小鼠黑色素细胞中过量表达GPNMB,研究GPNMB过量表达后对MITF下游相关毛色基因表达及对色素生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山西农业大学羊驼生物工程实验室完成。

1.1 试剂

黑色素细胞培养基(ScienCell,美国)、0.25%胰酶(solarbio,北京)、 RIPA裂解液(碧云天)、TRIZOL(Invitrogen,美国)、反转录 PCR试剂盒(TaKaRa,大连)、qRT- PCR kit(TaKaRa,大连)、GPNMB、MITF兔多克隆抗体(三鹰,武汉)TYR、TYRP1、TYRP2兔多克隆抗体(abcam,艾博抗上海)、OA1兔多克隆抗体(Santa Cruz)、eECL Western Blot Kit(康为世纪公司)。T-Vector pMDTM19 (Simple)、T4 DNA Ligase(TaKaRa,大连)。

1.2 材料

C57BL/6J小鼠黑色素细胞5代,慢病毒载体pLV.
Des3d.P/Puro(山西农业大学羊驼生物工程实验室提供)。

1.3 试验方法

1.3.1 小鼠GPNMB核酸序列检索和目的基因克隆 在NCBI中找出小鼠GPNMB mRNA的CDS区的核酸序列。利用Premier 5.0软件设计全长引物(华大基因合成),并进行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束后切下目的条带,送华大基因公司进行测序。
1.3.2 小鼠GPNMB克隆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GPNMB克隆载体构建:取Enzyme Solution(Solution I)5 μL,目的基因PCR胶回收产物4 μL,T-Vector pMD19(Simple)1 μL。混匀后在PCR仪中16℃过夜连接。冰浴上融化DH5α感受态细胞,取50 μL,将10 μL连接液加入其中,冰浴后金属浴热击处理进行转化。将AMP 40 μL、X-gal 40 μL、IPTG 32 μL加到LB固体培养基板表面,均匀涂布并晾干,每板涂转化后的感受态细胞80 μL,37℃培养12—16h。次日进行挑菌,37℃摇床200 r/min中培养12—16h后提取质粒,送华大基因公司测序确定克隆载体是否构建成功。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载体双酶切后回收的目的基因产物5 μL;表达载体产物4 μL;T4 DNA Ligase 1 μL。混匀后PCR仪中16℃过夜连接;其余操作同克隆载体链接。
1.3.3 黑色素细胞转染 黑色素细胞复苏后,待细胞生长到占六孔板面积60%—80%且为正常细胞,进行转染,设置1.0、3.0、5.0 μg DNA组(每孔的量)和空载组。首先,将200 μL不含血清双抗的培养基稀释7.5 μL转染试剂(X-tremeGENE HP DNA Transfection Reagent),混匀,室温静置5 min。其次,将1.0、3.0、5.0 μg DNA组分别加入上混合液中,混匀,室温静置15 min。最后,将上述混合物加到含有1 mL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板中且补足2 mL。37℃培养56 h,提取总蛋白和RNA进行测定。
1.3.4 黑色素含量测定 每组黑色素细胞用0.25%胰酶消化后收集,PBS冲洗2—3次,细胞计数后用0.2 mol·L-1 NaOH溶解黑色素细胞,使用475 nm波长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每组至少重复3次。
1.3.5 Real-time PCR检测 根据Genebank上小鼠的GPNMB、MITF、OA1、TYR、TYRP1、TYRP2和PMEL序列并利用Premier 5.0软件设计Real-time PCR扩增引物,并通过NCBI初步检测引物的特异性。引物由北京华大基因公司合成。引物序列和产物长度如表1
Table 1
表1
表1目的基因引物序列及 PCR 扩增条件
Table 1Sequence of premiers and conditions for PCR amplification
基因
Gene
引物序列
Sequence of premier (5′-3′)
PCR产物
PCR production (bp)
温度
Temperature (℃)
GPNMB

MITF

OA1

TYR

TYRP1

TYRP2

PMEL

β-Actin
F:GGGCATACATTCCCATCTCG
R:AGTGTTGTCCCCAAAGTTCCA
F:AGGACCTTGAAAACCGACAG R:GTGGATGGGATAAGGGAAAG
F:ATCAGGGCGTCGATCTGTTG
R:AGCAGGCCAAATGTCTGTTG
F:ACTTACTCAGCCCAGCATCC
R:AGTGGTCCCTCAGGTGTTCC
F: CTTGGAGGTCCGTGTATTTG
R: GACCGCATCAGTGAAAGTGT
F: CCAACGCTGATTAGTCGGA
R:GAAGAAGGGAGGGCTGTCA
F:GCTTGTAGGTATCTTGCTGGTG
R: AGGAGCGGGCTGTTTTCT
F: TTGCTGACAGGATGCAGAAG
R: ACATCTGCTGGAAGGTGGAC
215

115

193

109

223

213

171

140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新窗口打开
按照TAKARA公司荧光定量试剂盒以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待反应结束后通过2-ΔΔCT法计算GPNMB、MITF、OA1、TYR、TYRP1、TYRP2和PMEL在不同试验组小鼠黑色素细胞的相对mRNA表达水平。计算得出的Real-time PCR结果均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SE)表示,试验组基因的表达量所示结果均由内参基因β-actin表达量进行校正,所有数据都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
1.3.6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方法 用蛋白裂解液提取黑色素细胞的总蛋白,检测蛋白的浓度,每孔上样总蛋白为300 ng进行SDS-PAGE电泳,电泳转移至NC膜,NC膜经5%脱脂奶粉于室温封闭1 h;用TBST稀释一抗MITF、TYR、TYRP1、TYRP2(1﹕1000)以及OA1(1﹕500)、β-Actin(1﹕2000),4℃过夜。次日用TBST洗膜后,二抗孵育,37℃水平摇床孵育1 h;用TBST洗膜。康为世纪公司eECL发光液(A液﹕B液=1﹕1),显色后暗室曝光,扫描分析获得的胶片。用Image-Pro Plus 6.0对目的条带进行灰度值分析,β-actin作为内参,目的蛋白半定量值=目的蛋白含量/β-actin蛋白含量(蛋白含量=目的条带面积×平均灰度),数据均用(Means±SE)表示,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小鼠GPNMB核酸序列获取和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在NCBI中获取目的基因的CDS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图1)。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后,为确保载体连接的准确性,对质粒进行了测序。在NCBI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结果显示:序列为小鼠GPNMB的CDS区,大小为1 725 bp,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GPNMB真核表达载体结构
-->Fig. 1Structure of over-expressing GPNMB
-->

2.2 GPNMB在小鼠黑色素细胞的转染

2.2.1 过表达GPNMB后黑色素细胞的形态特征 黑色素细胞接种6 h呈现贴壁伸展状态,次日呈树突状,培养时间越长突起越明显。待培养24 h后,细胞可达到75%—80%汇合,即可进行转染试验,此时细胞密集且无其他细胞污染。空载组(Vector- GFP)、试验组(Vector-GFP-GPNMB)与正常组(Control)相比形态和体积基本一致,树突无明显变化(图2)。
2.2.2 黑色素细胞转染效率观察 在黑色素细胞对数生长期进行转染,结果表明,5 μg DNA/孔转染效率最高,此浓度作为转染试验选用浓度(图3)。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GPNMB对黑色素细胞形态的影响
A 为正常培养的黑色素细胞(Control)(100×);B 为正常培养的黑色素细胞(Control)(200×);C 为只转染空载体的黑色素细胞(Vector-GFP)(200×);D 为转染GPNMB的黑色素细胞(Vector-GFP-GPNMB)(200×)

-->Fig. 2The effect of GPNMB on morphology of melanocytes
A. Normal melanocytes (100×). B. Normal melanocytes (200×). C. The melanocytes transfected with empty vector (vector-GFP) (200×). D. The melanocytes transfected with GPNMB (vector-GFP-GPNMB) (200×)

-->

2.2.3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PNMB在黑色素细胞系的转染效率 设计了3个试验组:正常组、空载组与试验组,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别进行转染,结果表明试验组GPNMB的表达量极显著的提高(P<0.01,图4)。
2.2.4 转染后黑色素含量测定 每组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含量检测结果经分析可知,空载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试验组黑色素含量明显增加,相对于空载组(Vector- GFP)黑色素含量增加1.34倍(P<0.01)(图5)。
2.2.5 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PMEL、MITF、TYR、TYRP1、TYRP2和OA1 的mRNA在黑色素细胞中的表达 使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GPNMB过表达对PMEL、MITF、TYR、TYRP1、TYRP2和OA1 mRNA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载组对比,试验组的PMEL mRNA升高1.59倍(P<0.05);MITF mRNA降低2.25倍(P<0.01);TYR mRNA升高1.65倍,变化不明显;TYRP1 mRNA升高2.35倍(P<0.01);TYRP2 mRNA升高1.60倍(P<0.01);OA1 mRNA升高1.5倍,变化不明显(图6)。由此可以得出,GPNMB过表达可以显著降低MITF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MEL、TYRP1和TYRP2的mRNA水平,但对TYR和OA1 mRNA影响不明显。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GPNMB转染黑色素细胞的效率
Control 组为正常培养的黑色素细胞;Vector-GFP 组为只转染空载体的黑色素细胞;Vector-GFP-GPNMB组为转染GPNMB的黑色素细胞。下同

-->Fig. 3The efficiency of transfected melanocytes by GPNMB
Control group: Normal melanocytes. Vector-GFP: The melanocytes transfected with empty vector. Vector-GFP-GPNMB: The melanocytes transfected with GPNMB. The same as below

-->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4GPNMB转染后黑色素细胞中GPNMB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
-->Fig. 4GPNMB mRNA levels and protein level in melanocytes transfected by the GPNMB
-->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5GPNMB转染后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含量
-->Fig. 5Melanin content in melanocytes transfected with the GPNMB
-->

2.2.6 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MITF、TYR、TYRP1、TYRP2和OA1蛋白在黑色素细胞中的表达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PNMB过表达对MITF、TYR、TYRP1、TYRP2和OA1蛋白的影响(图7),结果显示:与空载组对比,试验组的MITF蛋白降低1.59倍(P<0.01);TYR蛋白升高1.23倍(P<0.01);TYRP1蛋白升高1.05倍,变化不明显;TYRP2蛋白升高4.35倍(P<0.01);OA1蛋白升高1.31倍(P<0.05),由此得出,GPNMB过表达可以显著降低MITF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YR、TYRP2、OA1的蛋白水平,TYRP1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6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黑色素细胞中PMEL、MITF、TYR、TYRP1、TYRP2和OA1 mRNA的表达
-->Fig. 6Real-time PCR analysis of PMEL, MITF, TYR, TYRP1, TYRP2 and OA1 expression in melanocytes transfected by the GPNMB
-->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7Western blot 检测转染后黑色素细胞中MITF、TYR、TYRP1、TYRP2和OA1蛋白的表达
-->Fig. 7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MITF, TYR, TYRP1, TYRP2 and OA1expression in melanocytes transfected by the GPNMB
-->

3 讨论

表皮和眼部黑色素细胞以及眼睛的虹膜、睫状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黑色素合成发生在黑素体内[23]。黑素体的形成经历了形态学上可界定的几个阶段,起始于含纤维基质的无色素前体,终止于管腔内充满黑色素的成熟的黑素体[24]。受MITF调控的黑素体特异性蛋白有OA1、PMEL、TYR、TYRP1、TYRP2和GPNMB等[1,16,25]。OA1编码G蛋白偶联受体位于黑素体膜,控制黑素体的成熟与大小[26]。PMEL17发生在黑素体Ⅰ期和II期作为原纤维的结构基础,以及黑色素相关合成酶TYR、TYRP1和多巴互变异构酶(DCT)富集在黑素体III期和 IV期 [27-28]。AN等[29]发现GPNMB存在于所有阶段(I—IV期)黑素体,但主要位于成熟阶段III / IV期黑素体,且对晚期黑素体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黑素体的运输和/或转移到角化细胞有关[1]。GPNMB在不同种类的细胞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在黑色素细胞对色素生成的影响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本试验以小鼠黑色素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对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色素的生成进行相关性分析,丰富了GPNMB在不同物种细胞水平表达的差异性及影响。相关研究表明GPNMB是一种糖基化的跨膜蛋白,不仅影响小鼠青光眼和人的黑色素瘤的发育[8],还与人的黑色素瘤转移能力呈负相关[3]。在小鼠色素性青光眼中,GPNMB(GPNMBR150X)基因终止密码子提前突变可引起虹膜色素分散[17]。LOFTUS等[30]发现,GPNMB-MCS3包含两个MITF保守序列位点,其位点 5′大部分缺失显著降低了增强子的活性,说明这个位点在GPNMB转录调控有重要的作用。RIPOLL等[18]通过报告基因分析得出MITF共表达反式激活GPNMB启动子,然而GPNMB M-盒子突变阻止了MITF转录。本试验通过构建小鼠GPNMB过量表达载体,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对GPNMB通过调控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对黑色素的生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PNMB过量表达增加了MITF下游基因PMEL、TYR、TYRP1、TYRP2和OA1的表达;降低了MITF的表达,说明GPNMB表达与MITF无关。众所周知,在黑色素合成主要机制中,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激活其下游信号转录因子MITF刺激相关色素基因表达。由此可知,GPNMB过量表达可能影响GPNMB上游基因来参与MITF转录。这与ZHANG等[19]发现GPNMB对PMEL、TYR等表达影响的结果相符合。上述研究说明,GPNMB作为一种I型跨膜糖蛋白,对黑素体的生成以及黑色素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GPNMB在黑色素细胞的表达是否受其他调控路径和/或因素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论

通过GPNMB过量表达,在黑色素细胞中检测MITF下游相关色素基因,发现过表达GPNMB使PMEL、TYR、TYRP1、TYRP2和OA1的表达水平以及黑色素的含量升高,然而MITF表达水平发生了下降。本研究表明,GPNMB可能受非MITF调控路径调节色素基因进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这为进一步弄清GPNMB对黑色素生成发生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细胞 基因 结构 序列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