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AUV自航对接的类物理数值模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自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UV)水下对接能解决AUV能源受限问题,延长其水下作业时间,使AUV在全生命周期内智能化,在军民海洋网络中发挥重要的远程作战和协同作业能力。这促进了AUV水下对接系统[1]的发展。分析对接系统的结构和后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对接过程中的流场干扰是对接失误的主要原因。采用类物理数值模拟方法是进行AUV自航对接操纵预报,揭示流场干扰细节的最佳选择。
基于类物理数值模拟进行海洋系统的操纵性能预报,最早由美国海军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这种数值模拟由于直接模拟高速旋转的推进器运动,导致模型非常复杂,网格尺度不一,高速与低速相对运动耦合,使数值模拟的计算时间步长较小,大大增加了数值计算量。同时各个部件交界面复杂,降低了数值精度。这限制了类物理数值模拟的发展。直到2010年以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和超算中心的快速发展,使类物理数值模拟有了实质的进展,主要采用重叠网格法在超算中心上运行。如Carrica等[2-4]采用离散螺旋桨对水面船舶的自航运动、自由深沉运动、横漂运动进行了操纵性模拟;Chase和Carrica[5]对全附体潜艇自航运动采用动态重叠网格法进行了数值模拟;Mofidi和Carrica[6]对集装箱船(KRISO Container Ship,KCS)带全附体桨舵的ZigZag操纵运动,采用移动舵和直接螺旋桨离散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沈志荣[7]对水面船舶操纵运动进行数值模拟。
重叠网格法和移动网格法都是运动边界模拟的方法。移动网格法发展较早,广泛应用于边界移动的数值模拟[8-12],如机载外挂物分离运动,二维机翼和三维机翼的振荡运动,火箭发射的二维模拟,鱼群中等幅度的摆动,AUV从鱼雷管发射和AUV水下对接等运动模拟。但是,相对于重叠网格的快速发展,已经应用于类物理数值模拟,移动网格则发展较慢,甚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主要是因为移动网格技术随着边界运动,网格跟着变形,导致网格畸变和网格大量更新,网格数增加,由此导致计算精度变差和计算时间增长,这限制了移动网格法在三维大位移高频响应问题中的应用[10],使移动网格技术主要应用于小幅运动、单自由度运动和二维运动等的模拟,还未曾出现关于高速螺旋桨推进的载体操纵运动的模拟。解决移动网格技术的难点是构建合理的网格,采用有效的动网格更新技术。笔者将探索一种多块混合网格结合动态层方法[13-14],采用与重叠网格法相似的子区域运动方法,在台式机上实现AUV自航对接的类物理数值模拟,从网格技术方面提高移动网格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本文将为航空和水下载体复杂操纵运动的类物理数值模拟提供方法,提高复杂载体系统的安全操纵范围。
1 模型和方法 1.1 数学模型 AUV水下对接系统模型如图 1所示。AUV为改进型类REMUS AUV。AUV直径d=0.191m, 长度L=1.74m。螺旋桨为MAU4-40桨,直径D=0.156m。dock包含开孔的圆锥结构nozzle和框架式的圆管结构tube两部分[12]。dock总长为0.84L, nozzle开口直径为5.6d, tube直径为1.8d。起始时刻AUV与dock的相对距离约为5L。其中:ABC点分别是对接入口点A、井口B和终点C。大地坐标系OXYZ的原点建立在初始时刻AUV的首部端点,OX指向AUV对接方向,OY垂直向上,OZ指向右舷。
图 1 三维对接系统模型 Fig. 1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docking system
图选项




1.2 多块动态混合网格法 网格系统为多块混合网格, 由多块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构成[15],如图 2所示。整个流场共划分为5个区域,其中区域①、③和④为结构网格区域,分别对应螺旋桨尾流拉伸区域,AUV及其边界层区域,AUV和dock之间的压缩区域。
图 2 AUV对接的对称面网格 Fig. 2 Symmetrical mesh for AUV docking
图选项




区域②为螺旋桨及其尾流场的非结构网格区域。区域⑤为包括dock的外围非结构网格区域。由于AUV尾部流场包括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以及AUV和螺旋桨耦合的复杂尾迹流,为捕捉其运动,对这部分区域进行网格加密,如图 3所示。整个流场网格总数为1.073×108:结构网格总数为5.03×107,非结构网格总数为5.7×107,其中螺旋桨区域②为4×107图 4为AUV带舵翼和螺旋桨的网格图。AUV对接dock过程中,区域①、②、③和④随AUV做直航运动,区域②同时随螺旋桨作旋转运动。交界面Interface6和交界面Interface7静止,紧邻动区域一侧分别进行拉伸和压缩。这种多块混合网格法,采用结构网格划分近场区域,应用子区域移动代替边界移动,有利于网格移动过程中近场网格质量保持,提高数值求解精度[16];同时采用动态层方法进行网格压缩和拉伸,有利于网格快速更新和网格数量的保持,提高数值求解效率。
图 3 AUV和螺旋桨尾部网格放大图 Fig. 3 Zoomed-in mesh astern of AUV and propeller
图选项




图 4 AUV网格 Fig. 4 AUV mesh
图选项




1.3 用户自定义函数 AUV自航对接过程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来实现AUV、螺旋桨和流域之间的力和速度传递。这包含3个UDF模块:螺旋桨模块、AUV模块和运动流域模块,具体流程如图 5所示。
图 5 UDF流程图 Fig. 5 Flowchart of UDF
图选项




1) 在螺旋桨模块中,螺旋桨以一定的初始速度V和转速n运动,产生推力T,将推力T存储到文本文件Fp中。
2) 在AUV模块中,读取Fp文件中的推力T,并传递给AUV,根据推力T和流场求解的阻力R,求解AUV 6DOF方程获得AUV新的速度V,将VR存入文本文件Fa中。同时AUV以速度V航行。
3) 在运动流域模块,区域①、②、③、④以速度V移动。
4) 交界面Interface6和Interface7紧邻动区域的网格采用动态层法分别进行拉伸和压缩。
5) 区域⑤的网格进行变形,各交界面传递通量。
重新更新流场、边界位置和速度,螺旋桨从Fa文件中读入新的速度V,从步骤1)开始循环,直到AUV航行到dock的终端C,此时航行距离LS=LEND(LEND为AUV起点到dock终点距离), 对接过程终止,保存所有中间变量TRV和LS等。
1.4 数值方法和验证 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非定常不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基于压力方法,2阶精度。时间离散采用隐式离散法,外循环时间步长为定时间步长,每步时间为螺旋桨旋转1°对应的时间,内循环迭代20步。湍流模型为两方程k-ω SST湍流模型。物面边界条件为无滑移条件。数值设计的难点在于数值模型的建立、多块混合网格的网格划分和组装、UDF程序的编写。在进行非定常AUV自航数值模拟之前,将定常收敛结果作为初始值进行迭代计算。本文的载体和螺旋桨的网格无关性验证见文献[12]。
为了验证本文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将螺旋桨敞水试验的水动力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如图 6所示, KT、KQ、Jη0分别为螺旋桨的推力系数、扭矩系数、进速系数和敞水效率。可见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将AUV自航达到匀速下的推进系数与多参考系坐标(Multiple Frames of References, MFR)的进行对比,两者误差在5%以内,见文献[16]。此外,对AUV由静止开始,在螺旋桨定转速300r/min推进作用下进行自航试验,将航速变化的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如图 7所示,两者吻合较好。这些验证了本文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的精度。
图 6 敞水试验的数值和试验结果对比 Fig. 6 Comparison betwee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open water tests
图选项




图 7 AUV自航速度曲线 Fig. 7 AUV velocity curves during self-propulsion
图选项




2 数值结果分析 数值模拟AUV自航对接过程,AUV在恒定转速300r/min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总迭代约28000步,历时约16s,最终速度达0.75m/s。对接速度满足对接碰撞需求(文献[17]要求对接速度小于1m/s)。根据AUV相对dock的位置变化,将AUV速度分为3段。远离dock阶段1:0~12s;近距离dock阶段2:12~14.4s;进入dock阶段3:14.4~16s。阶段1不受dock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阶段1为AUV的自航加速段,将此段与AUV单独在水池中的自航试验结果对比,如图 7所示,AUV起始加速度较大,最终速度渐趋于稳定。
图 8为AUV自航对接过程推力和阻力随速度变化。初始时刻,AUV速度为0,AUV阻力为0,螺旋桨推力最大。这与螺旋桨敞水性能一致。由于AUV推力大于阻力,AUV做加速运动。随着AUV速度增加,阻力增加,推力下降,速度仍然增加,但是加速度逐渐变小。最后,当推力和阻力接近时,速度达到近似匀速状态(见图 7速度曲线)。全对接过程中,当AUV进入dock后,阻力和推力有微小振荡。
图 8 推力和阻力曲线 Fig. 8 Curves of thrust and resistance
图选项




AUV进入dock阶段3的受力和速度变化如图 9图 10所示。AUV进入A点后,其阻力稍微增加,AUV速度仍然增加,曲率稍微减小;经过连接点B,AUV阻力开始下降,直到阻力降到最低点D点,对应此区域的AUV的速度曲率增大;当AUV经过D点,直到终端C,阻力趋于稳定值,此时速度曲率又变小。dock对AUV影响的关键点是B点,在B点之前,dock阻碍AUV前进;在B点之后,dock吸附AUV对接。终止点C相对初始点A,AUV阻力增加2.4%,速度增加1.75%。整体而言,dock对AUV阻力和速度影响并不大。整个过程推力呈现微幅振荡,大小随速度增加略有下降。推力振荡的原因是由于尾部舵翼的非轴对称分布,其尾流场影响了螺旋桨的进流场,使推力出现周期性振荡[2]
图 9 AUV推力和阻力(在AC点之间) Fig. 9 AUV thrust and resistance (between point A and C)
图选项




图 10 AUV速度(在AC点之间) Fig. 10 AUV velocity (between point A and C)
图选项




图 11为AUV舵翼和螺旋桨尾迹的速度矢量图,螺旋桨进流场可见舵翼后的回流,其速度与AUV航行方向相同。螺旋桨叶片后方可见梢涡和毂涡的旋转方向。图 12为AUV对接非定常过程6个典型时刻(t=0.6, 3.2, 5.8, 10, 14.8, 16s)轴向速度云图。左侧为螺旋桨尾迹局部放大图,右侧为全图。由于螺旋桨尾部速度场变化明显,速度范围跨度较大,因此采用2个图例显示尾迹场。在t=14.8s和t=16s的2个云图中,采用二维图显示dock的速度流场。AUV自航对接过程中,螺旋桨叶梢曳出梢涡,梢涡强度随AUV速度增加而变弱。螺旋桨尾迹中靠近桨毂后方存在毂涡,与AUV速度方向一致,涡强随速度增加而增大。随着AUV航行距离增加,AUV尾迹线不断延伸,强度逐渐变小。当AUV进入dock(t=14.8s),AUV的首部速度场范围扩大,流体获得加速,AUV阻力增加。
图 11 AUV尾部速度矢量图 Fig. 11 Velocity vectors astern of AUV
图选项




图 12 AUV自航对接轴向速度云图 Fig. 12 Axial velocity contours in AUV docking by self-propulsion
图选项




图 13为AUV对接非定常过程的6个典型时刻(t=0.6, 3.2, 5.8, 10, 14.8, 16s)的三维压力云图。由图 13可见,螺旋桨刚开始定转速旋转时,AUV的速度还未显著增加,AUV表面的压力没有变化(t=0.6s)。随着AUV速度增加,螺旋桨叶面压力变小,如左侧图所示。而AUV表面出现了3个明显的压力区:AUV首部肩颈、平行中体和AUV尾部肩颈。AUV的平行中体压力稍大。首部肩颈和尾部肩颈处为低压区,随着AUV速度增加而范围扩大,压力下降(t=3.2, 5.8,10s)。AUV首部肩颈处的低压区表明:AUV首部驻点压力在增加。在大地坐标系下,AUV首部高压作用于流体,流体会向AUV尾部流动,高压越大,靠近高压区的AUV首部肩颈处的低压值越小,此处对应的速度越大,如图 12所示,摩擦阻力增加,则AUV阻力增加。当AUV首部进入dock(t=14.8s),nozzle上呈现高压分布。当AUV平行中体进入dock (t=16s),nozzle上呈现低压分布。这表明dock在AUV进入B点前后呈现相反的作用。B点之前,阻碍AUV航行;B点之后,吸附AUV对接。
图 13 AUV自航对接的三维压力云图 Fig. 13 Three-dimensional pressure contours of AUV docking by self-propulsion
图选项




3 结论 本文应用多块混合网格结合动态层方法实现AUV自航对接dock的类物理数值模拟。该数值模拟在台式机(i5-6400 CPU @2.70GHz, 2.70GHz, 内存16.0GB)上以4个处理器并行计算,历时约14天(文献[2-5]采用超算中心计算,需要1个月)。数值仿真得出如下结论:
1) AUV从静止开始,在螺旋桨恒定转速300r/min的推进下,自航对接历时约16s,最终航速达到0.75m/s。
2) 螺旋桨旋转推进AUV自航中,桨叶叶梢向下游曳出梢涡,梢涡强度随AUV速度增加而变弱。靠近桨毂存在毂涡,与AUV的速度方向一致,强度随AUV速度增加而增大。AUV尾迹线随AUV航行距离增加不断拉长,强度逐渐变小。
3) AUV进入dock后,阻力和推力出现振荡。dock对AUV的影响以B点为分界点,在B点之前起阻碍作用;在B点之后起吸附作用。对接终止点C相对对接入口点A,AUV阻力增加2.4%,速度增加1.75%。
研究结果指出了dock对AUV对接阻碍作用是较小的,AUV无需增加额外推力就可以克服阻力航行到对接终端。此外,外部海洋环境会对AUV航行姿态、对接航向和dock开口朝向产生影响,下一步将重点研究,以提高真实海洋环境下AUV的对接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燕奎臣, 吴利红. AUV水下对接关键技术研究[J]. 机器人, 2007, 29(3): 267-273.
YAN K C, WU L H. A survey on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AUV underwater docking[J]. Robot, 2007, 29(3): 267-273. (in Chinese)
[2] CARRICA P M, CASTRO A M, STERN F. Self-propulsion computations using a speed controller and a discretized propeller with dynamic overset grids[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15: 316-330.
[3] CARRICA P M, FU H P, STERN F. Computations of self-propulsion free to sink and trim and of motions in head waves of the KRISO container ship(KCS)model[J]. Applied Ocean Research, 2011, 33(4): 309-320.
[4] CARRICA P M, HOSSEINI H S, STERN F. CFD analysis of broaching for a model surface combatant with explicit simulation of moving rudders and rotating propellers[J]. Computers & Fluids, 2012, 53: 117-132.
[5] CHASE N, CARRICA P M. Submarine propeller computations and application to self-propulsion of DARPA SUBOFF[J]. Ocean Engineering, 2013, 60: 68-80.
[6] MOFIDI A, CARRICA P M. Simulation of ZigZag maneuvers for a container ship with direct moving rudder and propeller[J]. Computers & Fluids, 2014, 96: 191-203.
[7] 沈志荣.船桨舵相互作用的重叠网格技术数值方法研究[D].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50-162.
SHEN Z R.Development of overset grid technique for hull-propeller-rudder interactions[D].Shangha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14: 150-162(in Chinese).
[8] 段旭鹏, 常兴华, 张来平. 基于动态混合网格的多体分离数值模拟方法[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1, 29(4): 447-452.
DUAN X P, CHANG X H, ZHANG L P. A CFD and 6DOF coupled solver for multiple moving object problems based on dynamic hybrid grids[J].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2011, 29(4): 447-452. (in Chinese)
[9] 张玉东, 纪楚群. 包含动边界的非定常流场动网格数值模拟[J]. 计算物理, 2006, 23(2): 166-170.
ZHANG Y D, JI C Q. Numerical methods with dynamic structured meshes for unsteady flows with moving boundaries[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2006, 23(2): 166-170. (in Chinese)
[10] 张来平, 邓小刚, 张涵信. 动网格生成技术及非定常计算方法进展综述[J]. 力学进展, 2010, 40(4): 424-446.
ZHANG L P, DENG X G, ZHANG H X. Reviews of moving grid generation techniques and numerical methods for unsteady flow[J]. Advances in Mechanics, 2010, 40(4): 424-446. (in Chinese)
[11] 吴利红, 封锡盛, 胡志强. 三维动态混合网格在AUV发射过程中的应用[J]. 船舶力学, 2010, 14(7): 717-722.
WU L H, FENG X S, HU Z Q. Application of 3-D hybrid dynamic grids to simulate the flow in AUV swim-out[J]. Journal of Ship Mechanics, 2010, 14(7): 717-722. (in Chinese)
[12] WU L H, LI Y P, SU S J, et al. Hydrodynamic analysis of AUV underwater docking with a cone-shaped DOCK under ocean currents[J]. Ocean Engineering, 2014, 85: 110-126.
[13] ZHAN J M, CAI W H, HU W Q,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the six-DOF anchoring process of gravity anchor using a new mesh update strategy[J]. Marine Structures, 2017, 52: 173-187.
[14] 郝继光, 姜毅, 韩书永, 等. 一种新的动网格更新技术及其应用[J]. 弹道学报, 2007, 19(2): 88-92.
HAO J G, JIANG Y, HAN S Y, et al. A new dynamic mesh updat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Ballistics, 2007, 19(2): 88-92. (in Chinese)
[15] WU L H, LI Y P, ZHANG H C, et al.Meshing impact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arine systems performance[C]//Proceedings of Oceans 2016.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2016: 1-6.
[16] 吴利红, 李一平, 刘开周, 等. 基于多块动态混合网格的AUV自航类物理数值模拟[J]. 机器人, 2019, 41(6): 706-712.
WU L H, LI Y P, LIU K Z, et al. Physics-ba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UV self-propulsion using multi-block hybrid dynamic mesh method[J]. Robot, 2019, 41(6): 706-712. (in Chinese)
[17] ROBERT S M, BRETT W H, LANCE M, et al. Docking control system for a 54-cm-diameter(21-in)AUV[J]. 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 2008, 33(4): 550-562.


相关话题/运动 计算 结构 物理 技术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同步式GPS欺骗干扰信号生成技术研究与设计*
    目前,无人机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迅速增多,飞行频次和飞行范围急剧增加,在提供方便的同时对于飞行安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1]。民用无人机价格低廉、购买途径众多、操作门槛低、对起飞环境要求低,当前出现了大量黑飞无人机,一些未经审核的黑飞事件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无人机实施监测,必要时进行强制管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飞机燃油质量特性计算的截面自适应分割法*
    飞机燃油质量特性是指飞机所载燃油在不同飞行姿态下的油量、重心、惯性矩、惯性积等特性[1],对飞机燃油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判定及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改善飞行品质、保证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飞机燃油系统的方案设计阶段,通过计算燃油质量特性,能够确定燃油系统重心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是判定燃油系统设计方案可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矩阵带宽缩减技术在隐式间断有限元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数值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方法,间断有限元具有可以在非结构网格上达到高阶精度、适应于解不连续问题、可并行性强、与网格自适应技术兼容性好等优点,是近年来求解包括流动问题在内的各种双曲型问题的流行方法之一[1]。传统的间断有限元方法是一种空间离散方法,为了求解控制方程经空间离散后得到的常微分方程组,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多级次孔结构ZnMn2O4微球负极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储能装置,由于其安全性、长寿命和环保性,在过去几十年中备受关注[1-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是容量更高。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这么低的比容量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等大容量能源设备的需求。因此,开发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三维点云模型的空间目标光学图像生成技术*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主要航天强国均开展了大量的空间探测活动,美国政府更是发布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的太空政策指令。对于空间探测活动中执行交会对接、空间碎片清理、空间目标跟踪、行星软着陆等任务的空间飞行器而言,其通常需要利用自身携带的光学摄像机获取目标的光学图像,并利用计算机视觉、人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社团结构节点重要性的网络可视化压缩布局*
    网络可视化的目的是辅助用户感知网络结构,理解和探索隐藏在网络数据内部的规律、模式等[1-2]。然而,如果将所有节点和连边的细节信息完全展示在有限尺寸的屏幕中,会导致以下问题:①受屏幕尺寸限制,对于具有大量节点和高密度连边的大规模网络可视化来说,用户会陷入混乱重叠的节点-连接图中,难以识别和感知网络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边缘和结构的无参考屏幕内容图像质量评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屏幕内容图像(ScreenContentImage,SCI)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多媒体应用,如无线显示、远程教育、屏幕共享、实时通信等。由于技术和设备的缺陷,在压缩、传输、获取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各种失真,影响用户的体验。例如,当利用智能手机中的相机创建屏幕内容图像时,由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热力耦合问题数学均匀化方法的物理意义*
    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领域。众所周知,对于很多复合材料的宏观解,如低阶频率和模态,可以使用等应变模型或等应力模型[1]及其他均匀化方法[2]求解,但相对于宏观应力分析,细观结构分析要复杂很多。为了在计算精度和效率之间达到平衡,各种多尺度方法相继被提出,如数学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电阻抗层析成像的CFRP结构损伤检测*
    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FiberReinforcedPolymer,CFRP)不仅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高比模量、高比强度、耐腐蚀、抗疲劳、易隐形、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而且结构尺寸稳定和设计性好可以大面积整体成型[1-2]。因其独特、卓越的性能,CFRP已广泛地应用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SLM的模拟月壤原位成形技术*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LaserMelting,SLM)是随着激光技术发展及高亮度光纤激光器出现,从激光选区烧结(SelectiveLaserSintering,SLS)发展起来的一种增材制造技术。SLM利用高能束激光逐层照射预先铺覆好的粉层颗粒,使其熔化并固化成形,最终形成致密的三维零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