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单目SLAM直线匹配增强平面发现方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近年来,机器人未知环境自主导航成为研究热点,基于单目视觉、多目视觉和激光雷达等的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算法正在快速推进[1-3]。单目视觉SLAM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适用于重量体积敏感的无人机、微小型机器人自主导航及可穿戴现实增强系统中。
目前,基于特征点提取与匹配的SLAM的方法研究日趋成熟。Davison等[4-5]实现了单目SLAM原型系统,为单目SLAM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Klein和Murray[6]提出了并行跟踪和地图构建 (Parallel Tracking and Mapping,PTAM) 方法,把跟踪和地图构建分为2个线程进行并行处理,用捆绑调整[7]替代了滤波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Tan等[8]通过在线选取关键帧提出了基于先验自适应随机采样一致 (prior-based adaptive ramdom sample consensus) 算法来提高相机的位姿跟踪准确性,实现了动态环境下基于特征点的单目SLAM。上述方法主要依靠单目图像帧间特征点匹配实现三维信息发现,由于图像特征点容易受到运动模糊及光照变化等噪声影响,基于图像特征点三维信息解算优化搜索计算负荷较重且容易出现不稳定现象[9]
无人机及机器人操作的环境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直线特征。由于直线的位置和方向信息不容易受到点噪声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用直线特征来优化SLAM制图和跟踪过程。Smith等[10]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直线提取方法实现单目SLAM,通过随机找出一个点作为一条直线段的起点,根据直线上像素点的曲率用扩展卡尔曼估算直线终点,进而得到完整直线段,由于卡尔曼滤波运算次数与像素点个数平方成正比,系统运算量大。Zhou等[11]提出了基于建筑结构直线特征单目SLAM方法,建筑结构直线实时约束了摄像头的位姿,消除了累积方位误差,在结构规范的室内环境下,三维信息发现效果较好,在建筑线条不明显的情况下,系统性能下降明显。Zhao等[12]减少直线描述参数,提高三维信息解算效率,由于仅使用了单一直线特征,空间环境信息描述不够完整,其直线匹配计算需要先验知识并通过手动输入参数完成。Jeong和Lee[13]提出了直线特征和角点特征相结合的单目SLAM制图方法,但未提供在实际环境中的测试结果,亦没有给出比较分析。Gee等[14]为单目SLAM系统引入了直线与平面特征,在小范围场景中采用随机抽样一致 (RANSAC) 算法提取平面,利用高层次几何特征提高了空间结构的描述效率,使用的RANSAC算法在有噪情况下生成的直线和平面空间误差较大,影响系统的鲁棒性。
引入蕴含高层次几何特征的直线和平面,可以有效降低单目SLAM地图构建过程中三维空间表达的信息冗余[15]。为实现高效稳定的单目SLAM三维信息解算,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J-Linkage算法,通过引入直线特征,并结合图像点特征,实现鲁棒性较高的三维空间平面发现,从而建立单目SLAM地图构建过程中的点线面结合的算法框架。
单目SLAM点特征的提取详见参考文献[5],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单目SLAM制图过程中直线提取方法和直线增强的三维特征平面点线结合聚类发现方法,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1 单目SLAM制图直线提取 为了实现单目SLAM制图过程中帧间线特征匹配, 本文采用分步滤除端点对齐的直线匹配搜索方法。文献[9]在分步滤除的基础上使用捆绑调整 (Bundle Adjustment,BA) 方法,优化搜索过程速度较慢。为提高解算效率,基于单目SLAM帧间图像纹理局部几何特征变化相对较少的特点,利用对极几何解算方法[16],以源关键帧候选直线中点为基准,将其投影到目标关键帧并得到相应对极线。在对极线周围形成矩形搜索区域,利用canny算子提取搜索区域中的直线边缘信息。通过对可能匹配的直线段进行分步滤除处理,滤除不符合匹配直线要求的边缘,得到最终的匹配直线。设变量Dt为搜索区域中边缘到对极线的距离,θt为搜索区域中直线与源直线所成的夹角,Ct为搜索区域中边缘曲率,Lt为搜索区域中直线长度。具体步骤如下:
1) 滤除与对极线的距离dDt的直线。
2) 滤除与源直线纹理特征[9]不符的直线。
3) 滤除与源直线所成的夹角θθt的直线。
4) 滤除边缘曲率cCt与长度lLt的直线。
在单目SLAM系统前后两帧关键帧中,通过分步滤除端点对齐的直线匹配搜索,为源关键帧的候选直线在目标关键帧中找到对应匹配直线,如图 1所示。
图 1 帧间直线匹配 Fig. 1 Inter-frame matching of line segments
图选项




由直线段对应端点的对极几何恢复直线的三维信息[16],如图 2所示。
图 2 对极几何三维直线生成 Fig. 2 Three-dimensional line generation based on epipolar geometry
图选项




源关键帧s和目标关键帧t对应相机中心分别为c1c2ps1ps2为源关键帧线段,pt1pt2为目标关键帧对应的线段,pG1pG2为通过对极几何恢复出来的三维空间线段。完成匹配后,利用对极几何即可解算出对应的空间线段pG1pG2。由于相机移动可能存在旋转分量,导致二维直线段的匹配产生误差,影响到空间直线段深度信息生成精度。因此,需要利用平面信息对其进行校验,进一步提升几何建模的效率和稳定性。
2 单目SLAM三维平面发现 Toldo和Fusiello[17]提出J-Linkage算法,在单一参数空间中实现多模型聚类。J-Linkage算法能够在初始样本空间噪声较大且不需要手动输入聚类模型个数的情况下,实现多模型空间聚类。但算法的复杂度较高,不利于地图数据量较大的单目SLAM系统多模型聚类。为了有效实现单目SLAM地图构建过程中的三维平面发现,本文提出了基于直线匹配增强的J-Linkage平面聚类方法。利用直线对平面的强约束特性,通过地图中的点特征生成最小采样集 (Minimal Sample Sets,MSS),用S{s1, s2, …, sm}表示,共包含M个模型,利用直线匹配增强进行平面发现,可以有效降低S中的样本个数。为了提高聚类有效性,对原始样本点集进行了空间低通滤波。
对样本点采样生成最小采样集S,如样本空间中某一点xi已经被选取,那么点xj被选取的概率为
(1)

式中:Z为归一化常数;σ为经验值[18-20]
假如一个样本空间维数为N,其中内点个数为Ni,那么生成一个基数为Q的最小采样集S,内点抽取概率为
(2)

式中:Ei为在第i(i=1, 2,…,Q) 次抽取一个内点的概率事件。
均匀采样情况下,第i次抽到内点的概率为
(3)

在实际应用中,首次抽取到内点的概率模型通常认为是均匀采样。
(4)

但随后第i次抽取内点,则是以式 (1) 结合条件概率模型式 (2) 进行抽取,所以第i次抽取内点的概率为
(5)

式中:α为内点间的平均欧氏距离;w为外点与内点的欧氏距离。
δ=Ni/Nδ为一个给定模型的内点的比例,如果Ni?Q,则有
(6)

w?α情况下,样本集S抽取外点的概率相应增大。按照上述概率模型,结合空间低通滤波后的地图样本点集PG{pG1, pG2, …, pGn},生成最小采样集S,具体步骤如下:
1) 从PG{pG1, pG2, …, pGn}中以式 (1) 为模型抽取3个不同的样本点 (pGi1, pGi2, pGi3)。
2) 判断3点是否共线,如果共线则返回到步骤1) 继续生成3个不同的样本点;否则,进入步骤3)。
3) 由 (pGi1, pGi2, pGi3) 得到一个平面标准方程:Ax+By+Cz+D=0。
4) 把对应平面标准方程的4个参数 (A, B, C, D) 加入到S
5)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完成最小采样集S的生成。
通过直线对平面的几何约束,利用直线特征几何特征对生成的最小采样集S进行滤除,降低S维数,加快聚类速度。如第i条直线方向向量为nli,线段起点为pG1i(x1, y1, z1),终点为pG2i(x2, y2, z2),S中第sj个法向量为npjsj(Aj, Bj, Cj, Dj),线段两点同时满足到sj距离dij < η,及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θ < φ
(7)

式中:ηφ为常数。
Vi为样本点pGi在最小采样集S上的倾向向量, Vi=[v1i, v2i, …, vMi], dijpGisj的距离,计算公式为
(8)


(9)

式中:ε为常数。
样本点集中的每个点对应的倾向向量构成倾向矩阵TN×M

进一步,聚类使用jaccard距离[17]作为判断2个向量相似程度的依据。设有倾向向量VkVl, 则这2个倾向向量的jaccard距离为
(10)

式中:为向量Vk中1的个数。
VkVl与运算结果向量
(11)

(12)

TN×M中,找出2个相似度最高的行向量合并为一个向量,直到所有行向量出现互斥,则聚类结束。
直线增强的J-Linkage算法步骤如下:
输入:
过程:
1:由式 (7)~式 (9) 生成直线增强的
2: for j={1, 2, …, N}:do
3: ?for i={1, 2, …, M}:do
4: ??计算pGj点到si的距离dji
5: ??根据dji结合式 (9) 得到每个点的倾向向量Vi
6: ??生成模型空间的倾向矩阵TN×M
7: ?end for
8: end for
9: repeat:
10: ??计算ViVj的jaccard距离满足dijJ最小
11: if dijJ < 1:
12: ??删除ViVj依据式 (11) 并添加ViVj
13: continue
14: end if
15: until dijJ≥1聚类结束
3 实验结果 本文实验场景为人工布置的实验台和室内设备堆积场景。系统硬件配置为Core i7 3.4 GHz四核CPU, 软件环境为Windows7操作系统,开发环境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编程语言为C/C++。
为了体现直线特征在单目SLAM制图过程的作用,首先使用传统单目SLAM制图方法进行三维点特征提取,然后使用点线结合的单目SLAM制图方法对相同场景进行了三维信息提取,如图 3所示。图 3(a)为包含二维图像纹理信息的特征点提取结果,图中的特征点用黄色标出。图 3(b)为在三维空间中呈现的特征点相对位置关系,图中可观测到的红绿白三色直线构造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为单目SLAM传感器相邻2次观测对应相机不同位置,以及三维空间网格平面红绿黄三色直角坐标系。图 3(c)为包含二维图像纹理信息的特征点和特征线提取结果,直线用蓝色表示。图 3(d)为在三维空间中呈现的特征点与特征线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看出,更为直观的直线特征所蕴含的空间几何信息对单目SLAM三维地图绘制具有重要价值。
图 3 点线特征对比示意图 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comparison between feature points and feature lines
图选项




为了评估参数ηφ对直线增强的单目SLAM三维制图的作用,对这组变量不同取值状况下聚类解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选定一个固定的φ,然后对η取不同值得到最小采样集样本内点概率曲线,以及最小采样集样本空间大小曲线;同理,固定ηφ取值不同而得到最小采样集样本内点概率及最小采样集样本空间大小曲线,如图 4所示。图中:P为内点概率;S为最小采样集维数。
图 4 参数ηφ影响S生成 Fig. 4 Influences of parameters to S caused by η and φ
图选项




图 4曲线变化关系,ηφ取值越大,最小采样集S样本空间维数越大,S在样本空间中内点抽取概率相应减小。S样本数量过少对应内点提取概率高,但可能剔除了有效sm,造成聚类失败。相反,S样本数量过大,运算复杂度高。选取参数如下:
(13)

进一步进行了基于点特征单目SLAM的J-Linkage三维平面发现和直线增强的J-Linkage三维平面发现对比实验,如图 5所示。
图 5 J-Linkage三维平面发现 Fig. 5 J-Linkage three-dimensional planes discovery
图选项




不同平面对应于不同的颜色表示,图 5(a)为基于点特征单目SLAM的J-Linkage三维平面发现结果,图 5(b)为对应的二维平面示意图,图 5(c)为直线增强的单目SLAM的J-Linkage三维平面发现结果,图 5(d)为对应的二维平面示意图。由于单目SLAM点云的稀疏特性,外点影响显著,直线增强的聚类效果优于单纯依赖点特征聚类方法。
为了进一步验证直线匹配增强的聚类算法在单目SLAM制图过程中的平面发现效果,在实验室内进行了不同场景下的多平面发现实验。图 6(a)为人工布置的实验台场景多平面发现, 图 6(b)为非实验台设备堆积场景多平面发现。
图 6 直线增强的J-Linkage三维平面发现 Fig. 6 Line enhanced J-Linkage three-dimensional planes discovery
图选项




图 6(a)左侧为直线增强的J-Linkage平面发现三维空间示意图,聚类的三维平面数量依次为1、2、3个。图 6(a)右侧为对应二维平面示意图。图 6(b)图 6(a)。由不同场景实验结果可见,结合了点线面几何信息的单目SLAM三维空间地图绘制具有较好的客观描述能力,在三维空间信息表达中可以有效降低冗余信息,为单目SLAM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4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单目SLAM的直线匹配增强三维平面发现方法。
1) 基于单目SLAM系统使用快速直线搜索匹配算法,有效实现二维直线提取与匹配。通过将直线特征引入单目SLAM三维地图构建过程,提高了单目SLAM制图稳定性。
2) 提出直线增强J-Linkage算法,在单目SLAM制图过程中生成多平面特征,点线面结合的地图构建方法,提高了地图描述效率。
从实验结果可知,本文提出的适用于单目SLAM的直线匹配增强三维平面发现方法相对于传统仅基于点特征单目SLAM制图方法,提高了制图稳定性和地图描述效率,适用于室内环境单目SLAM地图构建,但缺陷在于:适用于直线与点特征较丰富的环境,在纹理信息较弱的场景中效果欠佳。后续研究工作可以把直线和平面特征引入到单目SLAM跟踪部分,实现完整的点线面特征相结合单目SLAM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 SMITH R, SELF M, CHEESEMAN P.Estimating uncertain spatial relationships in robotics[M]//COX I J, WILFONG G T.Autonomous robot vehicles.New York:Springer, 1990:167-193.
[2] WOODFILL J, ZABIH R.A real-time vision system for robots in unstructured domains[C]//Sensor fusion IV:Control Paradigms and Data Structures.Bellingham, WA: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 1992, 1611:346-355.
[3] CHONG T J, TANG X J, LENG C H, et al. Sensor technologies and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5(76): 174–179.
[4] DAVISON A J.Real-time simultaneous localisation and mapping with a single camera[C]//9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03.Piscataway, NJ:IEEE Press, 2003:1403-1410.
[5] DAVISON A J, REID I D, MOLTON N D, et al. MonoSLAM:Real-time single camera SLAM[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7, 29(6): 1052–1067.DOI:10.1109/TPAMI.2007.1049
[6] KLEIN G, MURRAY D.Parallel tracking and mapping for small AR workspaces[C]//6th IEEE and 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xed and Augmented Reality, 2007.Piscataway, NJ:IEEE Press, 2007:225-234.
[7] TRIGGS B, MCLAUCHLAN P F, HARTLEY R I, et al.Bundle adjustment:A modern synthesis[M]//TRIGGS B, ZISSERMAN A, SZELISKI R.Vision algorithms:Theory and practice.Berlin:Springer, 1999:298-372.
[8] TAN W, LIU H, DONG Z, et al.Robust monocular SLAM in dynamic environments[C]//2013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xed and Augmented Reality (ISMAR).Piscataway, NJ:IEEE Press, 2013:209-218.
[9] KLEIN G, MURRAY D.Improving the agility of key frame-based SLAM[M]//FORSYTH D, TORR P, ZISSERMAN A.Computer Vision-ECCV 2008.Berlin:Springer, 2008:802-815.
[10] SMITH P, REID I D, DAVISON A J.Real-time monocular SLAM with straight lines[C]//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Machine Vision Conference 2006.London:British Machine Vision Conference, 2006, 6:17-26.
[11] ZHOU H, ZOU D, PEI L, et al. StructSLAM:Visual SLAM with building structure lines[J].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15, 64(4): 1364–1375.DOI:10.1109/TVT.2015.2388780
[12] ZHAO L, HUANG S, YAN L, et al. A new feature parametrization for monocular SLAM using line features[J].Robotica, 2015, 33(3): 513–536.DOI:10.1017/S026357471400040X
[13] JEONG W Y, LEE K M.Visual SLAM with line and corner features[C]//2006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Piscataway, NJ:IEEE Press, 2006:2570-2575.
[14] GEE A P, CHEKHLOV D, CALWAY A, et al. Discovering higher level structure in visual SLAM[J].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2008, 24(5): 980–990.DOI:10.1109/TRO.2008.2004641
[15] 缪君, 储珺, 张桂梅, 等. 基于稀疏点云的多平面场景稠密重建[J].自动化学报, 2015, 41(4): 813–822.
MIAO J, CHU J, ZHANG G M, et al. Dense multi-planar scene reconstruction from sparse point cloud[J].Automatica Sinica, 2015, 41(4): 813–822.(in Chinese)
[16] HARTLEY R, ZISSERMAN A. Multiple view geometry in computer vis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344-352.
[17] TOLDO R, FUSIELLO A.Robust multiple structures estimation with j-linkage[M]//FORSYTH D, TORR P, ZISSERMAN A.Computer Vision-ECCV 2008.Berlin:Springer, 2008:537-547.
[18] KANAZAWA Y, KAWAKAMI H.Detection of planar regions with uncalibrated stereo using distributions of feature points[C]//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Machine Vision, Kingston, 2004:1-10.
[19] ZULIANI M, KENNEY C S, MANJUNATH B S.The multiransac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etect planar homographies[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2005.Piscataway, NJ:IEEE Press, 2005, 3:153-159.
[20] ZHANG W, KǒSECKà J.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of multiple structures with outliers[M]//VIDAL R, HEYDEN A, MA Y.Dynamical vision.Berlin:Springer, 2007:60-74.


相关话题/空间 信息 地图 概率 系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ADS-B的航空器测高系统误差评估方法*
    2007年11月,中国民航在8400~12500m的高空航路实施了缩小垂直间隔(ReducedVerticalSeparationMinimum,RVSM)标准,将高空航路的垂直间隔从600m缩小到300m。RVSM的实施有效增加了中国民航高空航路容量,也对航空器的高度保持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集成电液制动系统助力算法及其功能验证*
    目前,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大多采用真空助力,少数汽车采用电动助力(如日产汽车公司的e-ACT制动系统[1])等其他形式的助力装置。采用真空助力制动的汽车需要发动机提供真空源,对于新能源车辆而言,需要另设相应的电机及真空泵来提供真空源,导致制动系统体积庞大、成本增加;采用电动助力制动的汽车在制动时无法切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IQ通道失衡对同时收发认知抗干扰系统的影响*
    数据链是网电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抗干扰性能直接影响网电空间作战效能。因此,研究高抗干扰性能的数据链对于提升网电空间的体系对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数据链抗干扰技术均属于盲抗干扰方式,即在系统设计之初就确定抗干扰能力,一旦敌方干扰超出数据链的干扰容限,则会造成通信中断,故不能完全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全程恒定基座姿态零扰动的空间机械臂轨迹规划*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发展,空间机械臂在航天器在轨维护、空间站在轨装配和空间目标捕获等复杂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为节约燃料消耗并提高任务可靠性,空间机械臂的最佳工作模式是基座的位置和姿态均不受控的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Free-FloatingSpaceRobot,FFSR)模式[4]。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网络控制系统有限频域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
    随着控制系统向规模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大量的交互数据影响着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网络控制系统中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网络实现[1],可有效解决数据交互问题,具有结构灵活、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好的优点,在航空航天、机器人控制和车辆工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产生的时延[2-4]、丢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高空平台通信系统中基于预测的小区切换算法*
    基于高空平台(HighAltitudePlatformStations,HAPS)的空基无线通信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正处于研究阶段的新型通信系统[1]。高空平台一般指固定工作在相对于地球高度在20~50km的平流层范围的飞行器平台,如飞机、飞艇等[2]。受到空间气流的影响和位置姿态保持技术的限制,高空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FMECA信息的测试性验证试验样本分配方法*
    基于故障注入的测试性验证试验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考核产品测试性水平的方式[1-3]。在确定试验样本量后,从故障模式集中将一定数量的样本选取并分配到产品的各个组成单元是试验的一项关键技术[4-6]。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基于产品的结构层次和故障率的分层抽样方法实施的样本分配,该方法能够有效反映受试对象的故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机会策略的多态系统视情更换决策*
    对于复杂多态系统,为有效的减少维修资源消耗,降低系统故障带来的运行风险,需要对其进行视情维修。视情维修(condition-basedmaintenance)是从系统或部件状态性能的角度,发现其具有失效征兆时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维修[1]。此外对系统内部件进行维修分析时,还需要考虑部件间的经济相关性,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空间立体信息缺失对机械臂遥操作任务的影响*
    当前以空间站机械臂、星球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遥操作机器人在国际空间研究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空间站建设和空间探索等任务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空间站远程机械臂操作系统主要由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控制[4-5]。由于空间位置的限制主操作员主要利用3个视频反馈系统进行调控,包括机械臂上摄像头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非稳态及多约束下多层级系统器材配置优化方法*
    随着国家利益对海洋的依赖性日渐加深,而海洋问题日渐尖锐化、矛盾化及复杂化,中国的重大关切和利益都已转向海洋,海洋安全关乎到海上通道安全、经济安全,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国防建设必须优先发展海军。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及舰船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海军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也对舰艇编队器材配置提出了新的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