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分享(2)

北京师范大学 考研网/2015-10-11


  2、时间安排
  我第一轮复试是从大三下回校开始的,虽然上学期就开始记英语单词,但是正式的复习是从2013年2月末开始的,整个过程大概十个月左右(不包括复试)。第一轮复习读下来的教材大概有十多本,远不止上文所列举的那些。而且第一轮复习大家一定要认真,切不可遗漏知识点,读书时候不要随意跳来跳去,除非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握到重点难点了。大三下课会很多,我就经常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看自己的书,因为我是跨专业的,所以本专业的课程对考研实无帮助。第一轮复习5月4结束的,也就是青年节那天。
  第一论仅仅是把教材泛泛读了一遍,第二轮就开始做大量工作了。重点的知识需要识记,真题要不断翻阅,不断领悟,时事什么的也要尝试自己去解读,要学会和所学的知识相结合。需要指出的是,考研初期希望大家千万不要熬夜,所谓强弩之末不能攻缟素,考研是一场拉锯战,前期不可发力过猛。上学期基本上7点起床,学到晚上九点。暑假开始后,我才搬出去,一直到九月前,我都是十一点就睡了。只有到后期大纲出来后,才开始发力了。尤其我们这届大纲突然换了,当时大家都很手忙脚乱,但是其实核心的知识是不变的。
  十月后,开始第三轮复习了,所谓第三轮,就是要求对于每一个考点都要做到熟记于心了,反复记,反复忘,再反复记。也是从十月过后,我基本上每晚都开始熬夜了,白天就靠喝咖啡提神。虽然这样做似乎很蠢,但是不这样,时间真的不够用!在这里也提醒大家,政治不要复习太早,那样会占用专业课时间,政治等到大纲出来就可以了。十二月的时候,大家应该达到这样的标准了,即真题上考过的都会做了,并且今年可能考察什么,自己心里也要有数,要善于做自我预测。比方今年像中国治理问题、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东北亚局势等等这些,考前自己就知道了它们被命中的概率很大!所以诸君,一定要紧随事实,即使再忙也要关注。如果十二月还达不到这个标准,那就去专攻公共课吧,尤其像政治,后期升值空间很大。当然对于英语的复习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尤其是北京的英语会压分,这点也需要引起注意。
  考研会很累,每天晚上当你的室友已经躺下打电脑了,而你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白天上完课大脑也许已经很晕了,但是还是不忘要去图书馆记几个单词。每天过着图书馆,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夏天南方孩子待在自习室酷暑难耐,冬天北方孩子冒着大雪起早摸黑。从初试到复试,一直煎熬。
  而考研也是开心的。正如当时人大一个学长说的“在这里,你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谈论大国外交的人”(指他未考研前的本科学校),所以为了国关梦,心里会有很大的动力。我那个时候就经常一个走在路上分析各种各样的知识,比如俾斯麦大陆同盟体系是如何构建的,日本修宪利用的都是哪些手段,美国亚太再平衡会对中国周边产生哪些影响,诸如此类,乐此不彼。冬天的早上,室外零下二十多的气温,为了节省时间,我常常走路时候绷着一本书去图书馆,回忆着昨晚看的知识,哪里忘记了就翻起来看看。虽然手会冻得麻木僵红,但是知识真的记牢了!
  考前一个礼拜应该是大家最紧张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沉住气,不要去管周围人。心态真的很重要。还有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我那个时候考前头一天晚上,身边发生了太多事,我偏偏是个性子急躁的人,控制不好情绪,结果第二天带着一种很不好的心情进考场的,两门公共课一错再错,发挥的很差,只有到第二天专业课心情才调整过来了,但是最后毕竟影响到自己总分了,所以希望诸君引以为戒!
  考试要保持一个随和平常的心态,这一点我当时初试没有做到,不过复试扳回来了。

  四、复试
  成绩公布是2月25那天,学院公布复试分数是3月12号,然后18号就复试了,所以挺匆忙的。如果大家初试结束后,觉得成绩理想,就赶紧复习。觉得成绩不理想的,成绩公布后也应该看书了,切不可等到通知复试的时候!我当时是成绩公布的时候,复试准备了大概20天。国际关系专业主要考察的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我主要是把以前做的笔记回顾了下,翻了翻老师论文,还有像一些国际节目也要多看,最重要的是保持思考!
  复试那天,很多人都很紧张,大家都在翻着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考前再抱佛脚是没用的),那个时候我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因为别人都在紧张,所以我没有必要紧张。也就是毛爷爷说说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只要我认真复习了,那么这个时候当别人都在紧张,你不紧张你就赢了。当时抽签我是第二个进去的,前后大概40分钟左右。先是英语面试,然后是专业课回答。六个老师坐在你对面,问了五个问题:简述一下德班平台的基本情况;比较一下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俄罗斯为什么接受克里米亚公投;叙利亚问题的前因后果;描述一本你最喜欢的国关著作。所以都是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也很切合时事,只要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可以拿出一个满意的回答。

  
  ※来源:考研论坛

相关话题/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