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陈晓松教授与合作者最近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从吉布斯提出的统计系综出发,基于复杂系统个体的观测或模拟数据,构建复杂系统的微观态和统计系综。以描述系统微观态的高维矢量作为列,系统个体的演化序列作为行,可以得到归一的统计系综矩阵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统计系综矩阵可分解为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统计系综矩阵可分解为
这里
 是本征微观态,
是本征微观态, 描述该本征微观态的时间演化,
描述该本征微观态的时间演化, 表示克罗内克积。
表示克罗内克积。 表示
表示 在系综中的概率,满足归一化条件
在系综中的概率,满足归一化条件 。系统集体行为由具有较大
。系统集体行为由具有较大 的本征微观态描述,若某个本征值
的本征微观态描述,若某个本征值 的热力学极限由零变为有限,类似于有限比例玻色气体处于最低能级时,系统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里统计系综发生本征微观态
的热力学极限由零变为有限,类似于有限比例玻色气体处于最低能级时,系统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里统计系综发生本征微观态 的凝聚,预示复杂系统发生了相变,相变的序参量由
的凝聚,预示复杂系统发生了相变,相变的序参量由 表示,涌现的新相由
表示,涌现的新相由 描述。
描述。该团队将本征微观态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三维伊辛模型(图1)、地球表面温度(图2、3、4、5)、中国股票(图6)价格三类不同的复杂系统,揭示了这些系统的集体行为及相变与临界现象,证实该理论框架可用于一般平衡和非平衡系统。本征微观态方法开辟了研究复杂系统集体行为的一个新途径,提供了一个可以研究复杂系统相变与临界现象的理论框架,统一地处理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相变。

图1 三维伊辛模型临界点本征微观态的空间分布,各行依次对应第一、二、三大本征微观态,各列代表三维正方体不同高度的截面

图2 地球系统表面温度的前六大本征微观态,它们分别对应年循环、海陆差异、赤道区域、非线性半年震荡(SAO)、厄尔尼诺等气候现象,具有显著的气候意义。

图3 地球系统表面温度的第二大本征微观态动力学演化在夏冬两季差值
 与全球季风指数(GMI)的对比。图中,黑线表示全球季风指数 (GMI), 红线表示第二大本征微观态动力学演化在夏冬两季差值。
与全球季风指数(GMI)的对比。图中,黑线表示全球季风指数 (GMI), 红线表示第二大本征微观态动力学演化在夏冬两季差值。
图4 地球系统表面温度的第三大本征微观态动力学演化
 。
。 在 70 年代中期发生演化趋势的转变,这与发生在 1976-1977 年的气候转变相一致。
在 70 年代中期发生演化趋势的转变,这与发生在 1976-1977 年的气候转变相一致。
图5 地球系统表面温度的第五大本征微观态动力学演化的滑动平均
 与海洋尼诺指数(ONI)的对比。图中黑点表示第五大本征微观态动力学演化的滑动平均, 滑动步长为一个月,平均窗口的长度为90天,红点表示海洋尼诺指数。
与海洋尼诺指数(ONI)的对比。图中黑点表示第五大本征微观态动力学演化的滑动平均, 滑动步长为一个月,平均窗口的长度为90天,红点表示海洋尼诺指数。
图6 中国股价前三大本征微观态的时间演化,分别与上证100指数(SSE100 Index)、上证能源指数(SSE Energy Sector Index),上证材料指数(SSE Materials Index)相对应,表明本征微观态方法可同时捕获整体与各行业门类的演化趋势。
文章已作为Editor’s Suggestion 发表在Commun. Theor. Phys. 73 (2021) 065603。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8/1572-9494/abf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