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日,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评估报告(中文版摘要)》(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与过去30年相比,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总体呈现较低水平。与近30年(1990–2019年)均值相比,2020年较大自然灾害频次偏少4%,死亡人口偏少73%,受灾人口偏少50%,直接经济损失偏多29%。2020年全球极端气温频率低,但造成的死亡人口最多;洪水灾害最为频繁,比历史偏多43%,但造成的死亡人口偏少7%;风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较历史偏多64%;地震强震活动偏少,灾害损失较轻;森林火灾死亡人口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较历史偏多172%。区域上,2020年亚洲自然灾害的频次最高,其次为非洲;欧洲是因灾死亡人口最多的大洲,其次为亚洲;北美洲因灾经济损失最高、亚洲次之;发展中国家较之发达国家受自然灾害影响更重,主要影响的灾种为洪水和风暴。2020年,中国因自然灾害死亡人口在全球处于较低位置,直接经济损失占比处于全球中等偏上位置,基本匹配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洪涝灾害损失的排名高于其他灾害,且在全球洪灾损失中有较大占比。
《报告》指出,洪水灾害是2020年度影响全球的主要自然灾害。历史灾害损失分析结果表明,在洪水风险管理研究及实践中,除单次损失以外,还应重视累积损失;未来在加强防治中等强度及以上洪水事件的同时,还应高度关注小而频发的洪水事件以减小洪水导致的死亡人口。《报告》分析了2009-2018年中国洪水灾害损失情况,关注了2020年夏季发生的中国南方洪水灾害,并与典型历史洪水事件进行对比,发现中国通过一系列洪水灾害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减轻了重大洪水灾害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