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科学简介和导师简介

皖南医学院 /2014-04-03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院,内科学专业经几代人努力,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学术风格的专业。从1989年始和药理、生理、中西医结合专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评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

心血管内科

 1.培养目标

    掌握心内科基础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与本科研究相关的科研能力培养,能独立开展临床或基础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申报科研课题。提高心脏介入性治疗能力,使其成为较全面诊治心血管疾病的专业人才。

 2.一般情况

    从1989年开始与药理学专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培养研究生30余人,其中4人获得博士学位,多人在省内外三甲医院工作获得一致好评。

 3.人员阶梯

    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及以下6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6人,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培养对象2人,获省政府津贴1人,全国百佳巾帼医师1人。

 4.现有实验条件

    附设有电生理室、DSA室、心脏超声室、CCU病房等。

 5.成果简介

    该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4项,省厅级科研课题14项,获得国家科技与发明奖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省厅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15部。有3人兼任专业杂志编委。

 6.研究方向

    高血压病防治研究及内洋地黄素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均深入到分子水平及心脏介入性治疗研究。

      7.导师简介

          王安才: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安徽省和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芜湖市内科学会常委,《疑难病杂志》编委,《皖南医学院学报》和《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从事心血管病学临床和教学20余年,发表文章20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主持或参加卫生部青年课题、国家“十五”公关课题等基金资助项目近10项,获省部级3等奖和厅市级2等奖6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

          曹蘅: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心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心血管分会常委;实用全科医师杂志编委;芜湖市政协委员。先后主持安徽省级、厅级科研项目数项,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得芜湖市科技进步奖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奖。皖南医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模范教师;全国首届巾帼建功模范医师称号;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柯永胜: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教育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5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在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四等奖共6项。担任六家国内外重点刊物的审稿人(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Cardiology, J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y, Acta Clinical Chemical,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Pakistan College Physician Surgeon)

 

消化内科

     1. 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掌握消化病学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临床技能,并能够独立从事消化病学的教学与研究及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

2. 一般情况:

消化病学专业硕士授予点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与南京铁道医学院消化专业联合培养消化专业硕士,后来与我校生理、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联合培养,2004年内科学硕士点批准后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已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24名。毕业后一部分研究生留院从事医疗、教学工作,部分被选送兄弟院校从事医疗、教学工作,部分考上博士生继续深造,少数出国工作,这些硕士研究生都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 人员阶梯:

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讲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6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

4. 现有实验条件:

消化内科现有消化病独立的病区、消化内镜中心、消化实验室和胃肠功能研究室。消化内镜中心有最先进的日本Pentax电子内镜5套(包括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和日本Olympus电子内镜1套,超声胃镜1套,日立590型B超1台,小C臂(X光机)1台。消化实验室拥有开展消化临床检验、生化和免疫检查的所有设备,胃肠功能研究室现有胃肠电图记录仪1台、瑞士美敦力胃肠测压仪1台、24小时食管PH监测仪1套。总价值800万元。

5. 成果简介:

近年来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厅课题、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皖南医学院课题和本院资助课题等8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6. 研究方向:

消化系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7.导师简介:

韩真: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皖南医学院内科学教研组副主任。安徽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专业特长:临床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学。尤其在消化内镜治疗方面具有精湛的技术。主持和参与省教育厅、皖南医学院及本院重点资助课题四项。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现为安徽省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 ;安徽省内科学会常委 ;安徽省肝病学会 常委 ;世界胃肠病学会会员;皖南医学院学报编委。

吴万春: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学历 消化内科副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第九届政协委员。本学科领域技术专长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学。省教育厅课题1项。发表论文10多篇。现为安徽省消化系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皖南医学院学报编委。

 

 

肾脏内科

1.培养目标:

在广泛掌握内科疾病基础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基础上,熟悉内科肾脏病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内科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肾脏穿刺、透析等相关技能;熟悉国内外肾脏病科研动态,能熟练掌握现代科研技术,独立开展临床及实验室科研,具备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素质,能承担医学系本科肾病专业讲课及内科带教实习;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协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医学院校、或省市级以上医院的高年助教、及住院医师工作。

2.一般情况:

本方向2000年招收研究生;内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时间为2005年。肾脏病专业方向研究生已经毕业3人,2人留在本院任临床医师,1人在北京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读研究生6人。

3.人员梯队:

本方向有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5人,讲师4人,助教4人,硕士学位3人,硕士生导师2人,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

4.现有实验条件:

不详

5.成果简介:

近年来主持完成省政府学术技术带头人专项基金课题、省教育厅基金课题、省卫生厅基金课题、省教育厅中青年基金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国家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期刊20余篇。本方向完成的课题以第一主持人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第二主持人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二主持人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6.研究方向:

慢性肾小球疾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及实验研究。

我们完成了慢性肾小球疾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了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及实验系列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在正在进行肾小球疾病、肾功能衰竭实验研究。我们已经成功制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并进行相关干预治疗,以探讨其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7.导师简介:

张道友,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委员会委员、华东地区肾脏病协会委员、安徽省肾脏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教委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安徽省卫生厅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从事内科学医疗、教学及科研30余年,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著述10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核心期刊1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8部。主持完成课题4项,以第一主持人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第二主持人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二主持人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血液内科

1.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使其掌握各种血液病诊断、治疗、发病

       机理之间的一些基本知识。并扩大其对血液病发病机理相关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

       知识了 解。重点掌握对某些血液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并能加以分析

       总结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实验方法。了解血液病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使其最终成为能熟悉血液病知识能独立处理常见血液病和对疑难血液病加以分析的能力。

2.一般情况:

血液科于2002年起开始招收研究生;开始是挂靠生理学,于2004年授予学位点;已毕业研究生3人,2名留在本校附院工作,1名在浙江温州市医院工作,这些研究生在工作中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人员梯队:

学位点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生2名;硕士学位1人。

 4.现有实验条件:

我科有细胞室,主要仪器设备有:酶标仪、骨髓病理图象分析仪、荧光显微镜、显微镜摄像系统、切片机、基因扩增仪(PCR)、CO2培养箱等。可进行细胞培养;骨髓病理、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化;DNA基因检测;抗原、抗体、核酸蛋白质的检测。

5.成果简介:

目前承担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多发性骨髓瘤塑料包埋切片血管内皮因子表达的研究”,研究MM的发病机制中这些血管内皮因子可能所起的作用,并为采用抗血管生成治疗MM提供理论依据。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中这些血管内皮因子可能所起的作用,并为采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提供理论依据。围绕该课题工作已陆续发表论文6篇。

6.研究方向:

重点是开展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7.导师简介:

汪兴洪:1982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留校分配于弋矶山医院内科。1984年在浙医大参加全国血液病高级师资培训班学习,1年后毕业。1987年晋升主治医生;1993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98年晋升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血液病的临床、教学工作。现任中华医学会安徽省血液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风湿免疫科

1.培养目标:

通过前期基础学科学习,为系统掌握风湿免疫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对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科学研究,掌握研究生必备的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和结果分析,并能发表论文、申报课题;通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系统认识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初步具备临床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一般情况:

2006年作为新增专业招收一名硕士研究生。2006年7月附属弋矶山医院正式成立独立

的风湿免疫科,成为皖南地区唯一的能够系统、全面从事风湿免疫病科研和临床工作的三级学科。不仅为风湿免疫病患者提供专业水平的服务,也为有志于从事风湿免疫病专业的医学志士提供良好舞台。2007年是风湿免疫科作为独立的内科学三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开始。

3.人员梯队:

风湿免疫科现有副教授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专业杂志编委1人

 

4.现有实验条件:

学科以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心实验室为依托,具备能够进行细胞培养的CO2孵箱、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等设备,能够进行常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PCR扩增仪、低温冰箱、各型离心机等,还有酶标仪、电泳仪及其它必要的实验设备。

5.成果简介:

风湿免疫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LE合并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发病机理的研究(批准文号:30571740),共拥有科研经费50万元,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切实保障。已经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表论文5篇,其它国家级核心期刊5篇。

6.研究方向:

风湿免疫科的研究方向为: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主的各种风湿免疫病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的研究。通过系列研究,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发病机理”领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以SLE为主的各类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7.导师简介:

徐亮,医学硕士,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现为皖南医学院内科学副教授、附属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安徽省风湿病学会青年委员,“皖南医学院学报”编委,“现代免疫学杂志”和“中国临床药理杂志”特邀编委,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989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完成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课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发病机理的研究(编号:ZX01A03),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2005年作为负责人所申请的课题“SLE合并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资助强度为25万元,编号:30571740

相关话题/皖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