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合肥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3-27

 1. 所属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代码:080804   获得授权时间:1994

2.学科、专业简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我校教育部所属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随着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及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电力变换节能技术的研究是本学科的特色和重点,本学科专业得到学校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其实验室建设和设备完善先进,产学研合作密切,多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省及国家 “十五”、“十一五”、“863”和“973”科技攻关项目多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多项。学科专业的科研骨干及指导教师队伍配置合理,团结年轻,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学科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努力为其创造学术研究环境和氛围,严格要求,理论和实践并重。

3. 培养目标(150字以内)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在专业方向和能力方面应做到: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

(2)具有独立担负本门学科领域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4. 主要研究方向(3-5个)

(1)光伏发电系统技术

(2)风力发电系统技术

(3)电力变换技术

(4)新型电力传动系统

(5)特种电源系统

5. 学制及学分

学制2.5年;课程规定总学分为28-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为16-18学分;跨专业及同等学力研究生需补修本科阶段至少两门主干课程,所修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6.课程设置方案: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7.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采取学分制,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研究生必须取得相应学分后才能进行论文答辩。必修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1)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

文献阅读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逐步安排文献资料阅读。每个研究生的文献阅读总量,一般不应少于40篇。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详细规定本学科研究生文献阅读的时间安排、中、外文阅读数量比例、阅读内容、考核方式等,有条件的可列出阅读参考目录。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需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答辩,原则上在第三个学期内完成。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详细规定本学科研究生论文选题要求、开题报告形式、开题报告内容、开题报告时间等。

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由导师进行考核,合格者取得1学分。

(2)学术交流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听8次以上学术报告,做一次1小时以上的学术报告,学院需成立考核小组,对该环节进行审定,合格者可取得1学分。

(3)创新实践

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从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情况,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请专利,撰写项目申请书,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研制新的机构、装置和产品,获得各类比赛奖励等方面提出研究生参与创新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学院需成立考核小组,对该环节进行审定,合格者可取得1学分。

(4)工作技术实践

工作技术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生的课程教学、辅导、实验、实习的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辅导,也可以是厂矿企业、科研部门、工程单位的生产、科研的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等。工作技术实践的具体实践内容及要求,导师应在制定培养计划时结合硕士生毕业后的基本去向进行确定。工作技术实践完成后,均应由负责实践的单位(校内为系、所或研究室)进行考核,写出评语,合格者给予2学分;

工作技术实践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在一个学期内进行。集中安排的时间不得少于3周;分散安排的总工作量学时数不得少于100学时。

对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在3年以上,并符合上述时间要求的硕士生,可以申请免修,由学院审查批准。

8.学位论文

执行《合肥工业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办法》及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学位论文应具有学术性、完整性、创新性、工程应用性。

本学科的学位硕士论文必须提前提交同一二级学科的其他导师预审,通过后方能办理答辩手续。院学位委员会组织对硕士论文和答辩情况进行抽查。凡经院学位委员会认定学位论文水平达不到标准或其培养、答辩过程不符合规范的将视为无效答辩,学院学位委员会不受理其学位申请。

9.论文发表

在学期间,以合肥工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上或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或申请1项发明专利(受理)或获批1项实用新型专利,且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10.能力要求

(1)具有坚实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和了解本专业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2)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与本专业相关的仿真软件,如MATLAB、SABER、PSPICE等,能够熟练地进行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的设计、计算、建模、仿真和调试;熟悉相应的工具软件和开发平台应用软件,具备DSP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及调试技能;

(3)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本学科的研究前沿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跟踪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研究工具;

(4)具备查阅文献资料和文献综述的能力,具有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学术观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4)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运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科技论文,并进行会话交流;

(5)具有严谨治学的作风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崇尚科学,具有崇高的学术道德,反对学术造假;

(6)在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等方面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与人沟通,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具有全面的素质修养,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艺术欣赏水平;

(8)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状态,符合时代对本专业高层次人才的素质需求。

 

11.其他说明

本指导意见当中未涉及到的其他方面要求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