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医科大学 /2014-04-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生,在完成指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后,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获取科学知识并从事研究工作等;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能够担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二、研究方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关怀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

4.和谐社会与中国公共政策创新研究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研究

三、学习年限

1.脱产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一般公共课学习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学习。

               第二学期:专业基础课学习。

    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专业课学习,查阅文献,确定选题,做开题报告。

               第四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参与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学年   第五学期: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撰写论文。

           第六学期:完成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

2.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4年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选题前必须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动态进行广泛调研,选题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并具有可行性;

2.开题报告。课题选定后,研究生必须在第3学期初提交开题报告,由研究生导师和学科有关专家5-7人组成答辩委员会进行开题报告的公开答辩,答辩合格者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科研和论文写作工作。

3.论文中期报告由导师全程负责。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与导师的联系,注重倾听导师的指导性意义和建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在第6学期按时完成论文写作,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答辩过程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5.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培养方式

1.学术活动

每位研究生应广泛阅读各种专业文献、资料和论著,按学院要求定期进行读书报告会,提倡研究生跨专业选修课程,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包括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参加学术研讨会等,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教学实践活动

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社会实践教学),不少于40学时。

3.科学研究

每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在导师指导下,较快地学会收集和分析专业资料、获取新的学术信息、独立地选择课题和对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提高科研和写作水平。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在中文核心或本科高等院校学报上发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

(二)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考试。

2.专业课采取笔试与专题学术论文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主要专业参考书

(一)经典文选目录: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专题文集》1-5卷,人民出版社,2009

5.《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

7.《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

8.《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9.《科学发展观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二)专业书籍目录:

1.《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郭德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汪青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田克勤,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5.《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张雷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肖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高 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8.《走进马克思》,孙伯鍨、张一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9.《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弗兰尼茨基,人民出版社,1982

10.《新发展观》,费朗索瓦·佩鲁,华夏出版社,1987

11.《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塞缪尔·亨廷顿,新华出版社,1999

12.《世界文明史》,威廉·麦克高希,新华出版社,2003

 

 

附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

专业代码:030503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总学时

学分

 

 

 

 

 

学术英语综合与听说

M2013001

80

4.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2013102

60

3.0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M2013066

36

2.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自然辩证法概论论(二选一)

M2013067/

M2013068

18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M2013101

40

2.0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M2013100

48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M2013103

48

2.0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

M2013071

40

2.0

专业进展课

M2013095

40

2.0

专业英语

M2013096

40

2.0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M2013105

48

2.0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M2013098

40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论专题研究

M2013109

36

2.0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问题专题研究

M2013112

36

2.0

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

M2013097

36

2.0

伦理学专题研究

M2013113

40

2.0

组织理论专题研究

M2013111

36

2.0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M2013114

36

2.0

学术报告

 

 

3.0

临床与教学实践

 

 

2.0

文体活动

 

 

1.0

填写要求:1.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且≥3门,专业进展课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选修课≥7学分且≥3门,学术报告3学分,临床与教学实践2学分,文体活动1学分,总学分≥33分。2.各专业每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均一致,非学位课程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有所不同。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