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5)
一、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本学科于1985年开始与东北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获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该学科由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物理等专业组成。
本学科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35人。近年来,承担了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经贸委项目、中韩等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宝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南京钢铁公司、济南钢铁公司等国家大中型企业科研项目。
本学科具体研究方向有:
1.金属塑性加工工程及理论 2.材料加工过程模拟及仿真
3.材料成型新技术 4.人工智能技术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
5.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 6.材料表面工程
7.新一代钢铁材料的焊接 8.计算材料学
9.新型能源材料 10.电磁屏蔽材料
11.磁性材料 12.功能陶瓷材料
13.无机非金属材料
二、培养目标
以培养研究生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重点培养基础性、探索性和学术性的科技创新拔尖人才。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材料制备、加工、组织与性能研究及机理分析等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具有从事材料科学研究、教学及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具有健康体魄。
5.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学制一般为2.5-3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5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五年。研究生入学后,在两周之内进行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来源、去向、导师的科研项目等情况确定培养类型、制定培养计划。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可以分阶段、也可以平行或交叉进行。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年限内课程至少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至少16学分,选修课应不少于14学分。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者须另外补修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1.课程设置:
序号 |
课程名称 |
编号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备注 |
|
学
位
课 |
1 |
自然辨证法 |
10360001 |
46 |
2 |
1 |
必修 |
2 |
科学社会主义与理论实践 |
10360002 |
30 |
1 |
1 |
||
3 |
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 |
10360030 |
60 |
2 |
1 |
||
4 |
研究生英语视听说 |
10360031 |
30 |
1 |
2 |
||
5 |
数值分析1 |
10360012 |
36 |
2 |
1 |
||
6 |
数理统计 |
10360015 |
36 |
2 |
1 |
||
7 |
弹塑性力学 |
08050304 |
54 |
3 |
1 |
根据 方向 选修 |
|
8 |
材料加工中组织性能控制 |
08050305 |
36 |
2 |
2 |
||
9 |
塑性成型数值模拟理论 |
08050306 |
36 |
2 |
2 |
||
10 |
固态相变学 |
08050301 |
36 |
2 |
1 |
||
11 |
材料热力学 |
08050203 |
36 |
2 |
1 |
||
12 |
计算材料学 |
08050302 |
36 |
2 |
2 |
||
13 |
现代表面工程 |
08050303 |
36 |
2 |
2 |
||
14 |
材料的结构 |
08050201 |
36 |
2 |
1 |
||
15 |
金属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 |
08050202 |
36 |
2 |
2 |
||
16 |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
08050204 |
36 |
2 |
1 |
||
17 |
无机材料的制备与合成 |
08050205 |
36 |
2 |
2 |
||
合 计 |
|
|
33 |
|
|
||
|
1 |
数据处理与优化设计 |
08050316 |
36 |
2 |
2 |
根据 方向 选修 |
2 |
人工智能技术在轧钢中的应用 |
08050311 |
36 |
2 |
2 |
||
3 |
物理模拟在塑性加工中的应用 |
08050315 |
36 |
2 |
2 |
||
4 |
有限元法应用 |
08050310 |
27 |
1.5 |
2 |
序号 |
课程名称 |
编号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备注 |
|
专 业 非 学 位 课 |
5 |
材料加工过程辅助设计及优化 |
08050307 |
36 |
2 |
2 |
|
6 |
模具设计及优化 |
08050319 |
36 |
2 |
2 |
||
7 |
MATLAB及其应用 |
08050317 |
27 |
1.5 |
2 |
||
8 |
现代显微分析方法 |
08050312 |
36 |
2 |
2 |
||
9 |
固体物理导论 |
08050313 |
36 |
2 |
2 |
||
10 |
现代工程材料 |
08050212 |
27 |
1.5 |
2 |
||
11 |
现代功能材料 |
08050309 |
27 |
1.5 |
2 |
||
12 |
特种焊接技术 |
08050308 |
27 |
1.5 |
2 |
||
13 |
激光材料加工 |
08050208 |
27 |
1.5 |
2 |
||
14 |
磁性材料 |
08050206 |
27 |
1.5 |
2 |
||
15 |
新型能源材料 |
08050211 |
27 |
1.5 |
2 |
||
16 |
屏蔽与吸波材料 |
08050324 |
27 |
1.5 |
2 |
||
17 |
先进无机材料 |
08050210 |
36 |
2 |
2 |
||
18 |
纳米材料 |
08050209 |
27 |
1.5 |
2 |
||
19 |
固体废弃物处理理论与技术 |
08050325 |
27 |
1.5 |
2 |
||
20 |
现代物理测试技术 |
08050326 |
27 |
1.5 |
2 |
||
21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08050327 |
27 |
1.5 |
2 |
||
22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
08050328 |
18 |
1 |
2 |
||
合 计 |
|
|
36.5 |
|
|
||
公共选修 |
1 |
科技文献读与写 |
10360032 |
30 |
1 |
1或2 |
滚动开出 |
2 |
高级英语口语 |
10360033 |
30 |
1 |
1或2 |
滚动开出 |
|
3 |
学术交流英语 |
10360035 |
60 |
2 |
1或2 |
滚动开出 |
|
合 计 |
|
|
4 |
|
|
||
补
课 |
1 |
材料科学基础 |
08050218 |
36 |
|
1 |
|
2 |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
08050320 |
36 |
|
2 |
|
|
3 |
斜横压原理 |
08050321 |
24 |
|
1 |
|
|
4 |
材料成型工艺分析 |
08050322 |
36 |
|
1 |
|
备注:
1.补修课程为非材料类及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课程,但不计算学分;
2.自2011级起,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等的可免修《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研究生英语视听说》,用非学位选修《科技文献读与写》、《高级英语口语》和《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3个学分冲顶学位英语的3个学分;
3.自2011级起: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号10360036 2学分 36学时 开课学期第1学期;原《自然辩证法》改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号10360037 1学分 18学时 开课学期第1学期;
4.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课程学分要求的基础上,任意选择我校:应用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4)中的数学类课程进行学习。
2.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环节为必修学分,一般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调查,要求提交总结报告由导师签字认可后交所在院系研究生秘书保管并计1学分
五、学术活动
原则上必须完成2次公开学术报告要求,且其中必须有一次是在院学科点及以上做的公开学术报告;必须参加8次各类学术活动。经考核合格后记1学分。考核方式见学院具体考核办法。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及修改、论文送审及修改、论文答辩及修改等)都应按总则中的有关条款执行。
学位论文及答辩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序号 |
内 容 |
时间安排 |
负责单位 |
1 |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报研究生学院) |
第3学期 |
院学位评定分委会 |
2 |
论文工作(20%以上的研究生在企业或 科研院所完成,含阶段汇报)科研院所完成) |
第3-6学期 |
院学位评定分委会 |
3 |
论文预答辩(系、学科组) |
第5学期末 |
院学位评定分委会 |
4 |
论文送审 |
第6学期初 |
研究生学院 |
5 |
论文答辩 |
校学位委员会开会前20天 |
答辩委员会 |
6 |
成果要求:在校期间发表与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申请专利1项。(具体标准由学科确定) |
||
7 |
根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会议时间安排定 |
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由导师根据其研究方向需要自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