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工业大学 /2014-03-31

 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05)

 

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

代    码:0852

 

一、学科介绍

冶金学科涉及从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到各种材料制备等研究领域,跨度大、综合性强。近些年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学科分支不断出现,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一大趋势,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的交叉推动了本学科向数字化及自动控制方向发展,与生物技术的交叉促进了生物冶金的发展。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高新技术的需要促进了冶金科学的发展,同时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市场竞争也给这个传统的基础行业的生存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使多组分矿产资源的一次和二次综合利用、短流程直接成材等环境友好的洁净生产体系以及生产高纯净、高性能、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基础研究更为迫切,涌现出许多新的基础研究方向,为冶金与矿业科学带来前景广阔的发展契机。

冶金学科是一级学科,是一门关于冶金资源开发利用、冶金工程和材料制备、钢铁材料生产过程的工程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大部分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化学变化、物质的传输、凝固和相转变过程以及相关工程技术问题。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协调发展,国内外在冶金反应工程学、冶金物理化学与材料物理化学新规律、新方法、新理论,冶金工业节能与环保、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物质分离与纯化新技术基础、矿物的转化与利用和外场及特殊条件下的冶金及材料加工过程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发了用模式识别总结以往的实践规律,以及特种耐火材料的研制;传输理论和模型有新的进展,冶金过程仿真在改造传统冶金工艺、发展冶金新工艺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探索集冶炼过程和材料加工成型于一体的近终型加工新技术及理论等。总之,在当前国际化竞争的大趋势下,迫切需要加强我国冶金学科的基础研究,积极开发绿色冶金、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我国冶金工业不断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本学科自1985年开始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1996年开始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997年被冶金部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2001年被安徽省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同年“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被批准为省重点实验室,2008年被确定为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2009年被安徽省确定为安徽工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两个首批建设学科之一。

该学科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知识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2名安徽省学科带头人,3名安徽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有11人次担任全国性学术团体理事(委员)以上职务,有5名担任省级学术团体理事(委员)以上职务。历年来该专业教师中由于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贡献而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有7人,其中国家级荣誉称号2人,省级荣誉称号3人。该专业共有7名教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3名教师被马鞍山市人民政府聘为政府科技经济顾问。

二、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二)重点培养研究生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三)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冶金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以工程应用为重点,主要为冶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冶金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五)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六)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1.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2年,在职攻读的一般为3~5年,包括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2.全日制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1年左右,实践训练环节8学分。在职攻读的课程学习采用“进校不离岗”的半脱产方式,到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

3.全日制学位论文可在学校完成也可在企业实习单位完成,时间为1年左右;在职攻读的学位论文在本单位完成,论文工作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践应用课题,时间规定为1.5年,最长不超过3年。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的双导师制。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选修合适的课程,并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课程应最低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6学分,非学位选修课不得低于14学分。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与培养过程的不同特点,各类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如下。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编 号

学时

学分

上课学期

备 注

 

必修课

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360037

18

1

1

 

2

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

10360030

60

2

1

 

3

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

10360030

60

2

1

 

4

研究生英语视听说

10360031

30

1

2

 

5

高等工程数学

10360021

60

3

1

 

6

数学建模

10360024

36

2

2

任选

一门

7

数值分析

10360012

36

2

1

8

冶金过程物理化学

08060213

46

2.5

1

 

9

冶金过程传输原理

08060214

46

2.5

1

 

10

专业英语

08060001

36

2

2

 

11

最新技术进展讲座

08060002

28

1.5

1、2、3

 

合     计

 

 

19.5

 

 

非学位选

1

冶金资源综合利用

08060003

28

1.5

2

 

2

第二外国语

08060010

36

2

2

 

3

热力学数据测定与计算

08060105

28

1.5

2

 

4

现代冶金理论与新工艺

08060107

36

2

2

 

5

现代冶金与材料

08060108

28

1.5

2

 

6

连铸理论与新工艺

08060109

28

1.5

2

 

7

铁水预处理与炉外精炼

08060110

28

1.5

2

 

8

数据处理及实验优化设计

08060112

36

2

2

 

9

冶金反应工程

08060203

36

2

2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编 号

学时

学分

上课学期

备 注

非学位选

10

外文文献选读及写作基础

08060208

28

1.5

2

 

11

冶金过程数学模型

08060212

28

1.5

2

 

12

计算机在冶金中的应用

08060210

28

1.5

2

 

13

湿法冶金学

08060301

36

2

2

 

14

冶金电化学

08060302

36

2

2

 

15

有色金属材料学

08060303

36

2

2

 

16

有色重金属冶金

08060304

36

2

2

 

17

有色轻金属冶金

08060305

36

2

2

 

18

稀有金属冶金

08060306

36

2

2

 

19

知识产权基础

43010010

18

1

1

必修

20

信息检索

43010009

18

1

1

必修

21

现代企业管理

43010011

40

2

2

 

合     计

 

 

36

 

 

1

高炉炼铁原料制备技术

 

30

 

1、2

钢铁冶金同等学历及非冶金类学生

2

钢铁设计原理

 

50

 

1、2

3

钢铁冶金学

 

50

 

1、2

注:

1.补修课程为非冶金类及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课程,但不计算学分;

2.自2011级起,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等的可免修《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研究生英语视听说》并获得相应学分;

3.自2011级起: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号10360036  2学分  36学时 开课学期第1学期;原《自然辩证法》改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号10360037  1学分  18学时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在职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上课学期

备 注

必修课

1

自然辩证法

10360001

45

2

1

 

2

研究生英语

10360007

130

5

1、2

 

3

高等工程数学

43010006

60

3

1

新设

4

数值分析

10360012

36

2

2

 

5

冶金过程物理化学

08520501

54

3

1

 

6

冶金过程中的传输现象

08520502

54

3

1

 

合     计

 

 

18

 

 

非学位选

1

现代钢铁冶金技术

08520503

36

2

2

 

2

炉外精炼技术

08520504

36

2

2

 

3

现代炼铁新技术

08520505

28

1.5

3

 

4

现代钢铁冶金工程

08520506

36

2

3

 

5

连续铸钢原理及工艺

08520507

28

1.5

3

 

6

冶金熔体流动和传热数值计算

08520508

36

2

3

 

7

炼铁原理与工艺

08520509

36

2

3

 

8

冶金耐火材料

08520510

28

1.5

3

 

9

计算机在冶金中的应用

08060106

28

1.5

3

 

10

知识产权基础

43010010

18

1

 

 

11

信息检索

43010009

18

1

 

 

 

 

 

 

 

 

 

合     计

 

 

16

 

 

注:上课学期按照春季入学计算。

 

五、实践环节

(1)最新技术进展讲座。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选修最新技术进展讲座课,取得相应学分,缺席不超过两次(含两次)者,必须设法了解每次讲座内容,分别列出讲课纲要并写出学习心得,由导师签字验收;缺席三次以上(含三次)者,必须重新补修,否则不给学分,不予参加学位论文答辩。最新技术进展讲座的具体安排如下表:

序号

题        目

学 时

时 间

1

铁水预处理与炉外精炼

3

按教学计划

2

炼钢过程仿真技术

3

按教学计划

3

高炉炼铁新技术

3

按教学计划

4

纯净钢的冶炼

3

按教学计划

5

高炉专家系统

3

按教学计划

6

CSP薄板坯连铸技术

3

按教学计划

7

超高功率电弧炉新技术

3

按教学计划

8

炉窑长寿技术

3

按教学计划

9

冶金资源综合利用

3

按教学计划

10

冶金工业节能与环保

3

按教学计划

合计:28学时,1.5学分。

 

(2)创新实践。学科专业应根据学科特点,安排一定量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方式、地点、成果等具体要求由学科点确定报学院审批。

七、学位论文工作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的双导师制,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及修改、论文送审及修改、论文答辩及修改等)都应按《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的有关条款执行。

1.论文题目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或技术攻关研究专题,或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2.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论文应能体现学员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应注重研究成果在工程上的实用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学位论文答辩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4学期末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序号

内      容

时间安排

考核方式

1

文献综述(近15年国内外文献,主要是近5年的期刊)

第2学期末

导师或学科组

2

开题报告(报研究生学院)

第3学期9月初

导师、学科点、学院

3

论文工作

第3至4学期

导师或学科组

4

论文中期检查(报学院)

第3学期末

导师或学科组、学科点

5

论文预答辩和论文修改

第4学期4月

导师或学科组、学科点

6

论文内审,重复度检测

第4学期6月

导师、学院、研究生学院

7

论文送审和论文修改

第4学期5月

导师、学院、研究生学院

8

论文答辩和论文修改

第4学期6月

导师、学院、研究生学院

注:此表适用于全日制工程硕士。

 

序号

内     容

时间安排

考核方式

1

近15年国内外文献综述(报研究生学院)

第4学期10月

学科点、导师

2

开题报告(报研究生学院)

第4学期10月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3

论文工作

第4至6学期

研究生导师

4

论文审查

第6学期9月

学科点

5

论文预答辩

第6学期10月

学科点、导师

6

论文答辩

第6学期

导师与答辩委员会

7

答辩前必须提供相应的项目设计、产品开发或发表论文等的相关材料供审查

注:此表适用于在职工程硕士。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