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浙江海洋学院硕士(硕士专业)学位点介绍(3)

浙江海洋学院 /2014-03-21


1)水产养殖090801
本二级学科学位点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水产品安全养殖实验室”、“水产品营养与饲料实验室”、“水产养殖微生物学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现有正高职称12名,副高职称20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和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各1名,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名。近五年来,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获省部级奖5项;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多年来,学科紧扣区域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注重研究方向凝练和装备条件升级,研究特色明显、保障条件优越。现已形成了以浙江渔区主养品种安全、高效、规模化养殖为主题,以安全养殖理论体系和生态育种模型构建、苗种优质培育、重大疫病诊断与防控、养殖动物逆境生态生理和养成品质改良等为重点的研究格局。本学科将以推进我省水产养殖产业升级和产业经济增长方式优质化转变为切入点,以水产品安全养殖理论研究为核心,以种质种苗与高效养殖工艺、重大疫病研究为两翼,以良种生态选育、养殖生物逆境生理生态、病敌害预警防控和养成品质提升为重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培养的硕士生具有组织和独立开展科研、生产以及水产药物、饲料、苗种营销等方面的能力;能较熟练查阅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在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起到骨干作用。主要研究方向有:
①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与疾病防控
本方向以保障养殖生产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为切入点,主要开展养殖区域生源要素地球化学过程、养殖生物生态耐受与响应特征、养殖生态环境修复与优化、养殖环境容纳量与扩容途径、养殖生物逆境补偿机制与生物营养能量学、环境污染物与病敌害生物预警防控、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以及诊断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②水产动物繁殖与发育生物学
本方向以适养水生经济动植物和重要病敌害生物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适养生物的种质生物学、引种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苗种生物学;主要敌害生物的生活史型、繁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③水产养殖工艺与技术
本方向以实现养殖产品(含苗种)高效产出为着力点,主要开展养殖生物移植、养殖装备研制与开发、人工育苗、中间暂养和商品养成等养殖工艺与技术研究、养殖模式构建与技术参数优化、养殖工艺设计与参数优化、养殖生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研究。
2)捕捞学090802
本二级学科学位点依托“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捕捞学”浙江省重点学科。现有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13名,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2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多年来,在渔具渔法与渔业工程技术、渔具理论、渔船装备与技术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多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近20多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获省部级奖4项;出版著作、教材近10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拥有以船舶与渔具水动力实验室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的科研设施,20余个校外产学研基地。主干专业课程《渔具渔法学》等被列为浙江省精品课程。本学科注重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毕业后可在渔业领域或相关单位广泛就业。主要研究方向有:
①渔具渔法与渔业工程技术
主要研究现代负责任捕捞技术、现代设施渔业技术、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等。近五年,主持了“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东海区负责任捕捞技术研究与示范”、“浙南外海渔业资源与作业方式研究及其推广应用”、“浅海围网设施与生态养殖技术研究”等10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舟山市人民政府二等奖各1项;出版了《中国远洋捕捞手册》、《金枪鱼渔业》等多部著作,为我国渔具渔法和渔业工程技术等领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渔具理论
主要研究渔具设计理论、渔具计算、渔业生产调控技术等。近五年,主持了“柔性渔用网衣在波浪中的水动力特性研究”、“新型柔性浮式体对海水养殖网箱消波和分流性能的研究”、“柔性浮式防波堤在海洋设施渔业中的开发应用”等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舟山市人民政府二等奖1项等;出版了《计算渔具力学导论》、《渔具力学》等多部著作,为我国渔具设计理论和渔具力学等领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渔船装备与技术
主要研究渔船设计技术与方法、渔船综合节能减排技术与方法、渔船装备开发、渔船作业安全评估及污染控制技术、渔业机械等。近五年,主持了“渔船高效安全作业方式研究及其推广应用”、“渔船高效节能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金枪鱼延绳钓浮标定位系统的研制”、“渔轮起网机主动保护装置研究”、“台风灾害天气浙江沿海锚泊水域船舶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鱼苗自动记数系统研制”等一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进行了多种新渔船的研制与示范;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次、舟山市人民政府一等奖2次;出版了《渔船结构与船舶设备》、《渔船轮机及电气设备》等多部著作。
3)渔业资源090803
本二级学科学位点依托“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和“水产”省级重点学科,为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和浙江省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拥有东海区渔业资源与环境专家委员会专家、中日渔业委员会生物资源专家小组副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2名、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现有正高职称8名、副高职称11名、具有博士学位9名。
多年来,学科围绕东海渔场(特别是浙江渔场)开展渔业资源生物学、渔场调查与预报、渔业管理技术研究,特别是侧重于带鱼、上层鱼类、虾蟹类、头足类等资源动态及其变化机制问题研究。科研工作紧扣渔业发展需要,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服务,为主提出的伏季休渔、拖虾休渔期等管理方案,均被国家采纳并实施,在我国渔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科研队伍也不断培养与壮大,形成了浙江省唯一且在东海区具有重要影响的渔业资源中坚科研力量,对提高我省在该领域的国际国内地位、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针对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水域环境不断恶化等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学科围绕鱼类群落结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变化,渔业资源变动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相应机制,渔业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渔业水域环境评价与修复等重点内容继续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近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收录的有22 篇;出版著作5部。承担科研项目70余项,经费30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0项。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了1项省新世纪教改项目,建有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创新团队各1个。拥有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增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渔业资源生物学实验室、渔业资源与环境实验室、渔业遗传多样性实验室等学科实验室。毕业研究生可以在渔业、环保等科研和管理单位或部门广泛就业。主要研究方向有:

    • 渔业资源生物学

以渔业资源种群生活史研究为基础,运用形态学、生态学、遗传学、海洋生物保护学原理,在渔业资源的种群数量变动、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响应机制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本方向以东海渔场虾、蟹类、鱼类和头足类的渔业生态学以及分子遗传方面研究为特色,对东海虾蟹类资源状况、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近五年主持了“东海虾蟹类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东海典型海域虾蟹类生物多样性及优势种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和“中国沿海日本蟳和双斑蟳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舟山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出版《舟山渔场渔业生态学》、《东海经济头足类资源》、《东海经济虾蟹类》和《东海区珍稀水生动物图鉴》等多部著作。
②渔业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
在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调查、监测基础上,利用数理模型和经验公式,对资源量和渔获量进行分析、计算、评估和预测,研究渔业资源种群动态,为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天然渔业资源,为制定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健全渔业管理制度及法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近五年,主持了、“渔业统计数据修正及非确定性评估方法的研究”、“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动态研究”等4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舟山市人民政府一等奖2项等。
③渔业水域环境评价与修复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增殖放流改造环境等人为的方法增加或改善资源补充量,人工鱼礁群区域海洋生态效应,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监控、水域污染控制、环境评价与预测技术,水域环境修复技术,环境灾害和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环境因子变动与渔业水体富营养化关系以及赤潮发生机理等。近五年,主持了“东海区名优种类增殖放流技术开发与示范”、“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海区环境问题研究”、“海洋环境下新型人工鱼礁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研究”、“舟山渔场渔业生态环境研究与污染控制技术开发”、“深水网箱养殖环境动态研究与清洁生产技术”等一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舟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发表、出版“东海北部鲐鲹中心渔场形成机制的统计学”、《远洋金枪鱼渔业》等论文(论著)多篇(部)。
4)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
本二级学科学位点依托“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为《中国渔业经济》期刊的协办单位,浙江省海洋经济学会会员单位,浙江省渔业经济协会的会员单位。本学科现有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室一个,仪器设备总值190多万元。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充足,能够满足本学科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多年来,本学科紧扣渔业发展需要,就舟山市水产品市场交易、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制及渔业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东海带鱼伏季休渔、拖虾休渔期等管理方案并被国家采纳实施,为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科地域特色鲜明,教、研成果丰硕,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在服务和推进浙江乃至全国海洋渔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急需渔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人才,未来就业前景相当可观。
本学科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20余名,博士13名。其中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享受政府津贴等人才3名。近五年,该团队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ISTP 收录的有15 篇,IE收录1篇,多篇论文获奖。出版著作数十部。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3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

相关话题/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