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5年宁波大学面向港澳台研究生招生学位点介绍(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1-08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Z1 移动计算与人机交互

主要从事无线环境下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并进行系统与用户互动的技术与应用研究,是移动通信和计算技术的交叉领域,目标是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以多模态、虚拟化、智能化等交互方式提供给用户,具体研究包括移动服务、时空数据管理、传感器网络与信息融合、自然交互、视觉感知、移动终端图形图像技术、增强现实、情感计算等。

主要博士生导师:赵杰煜、刘箴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Z3 微纳信息系统

主要从事微纳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研究,包括集成电路基础理论、CMOS低功耗SoC设计,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纳米芯片设计技术、微纳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结构化ASIC设计方法、可重构芯片设计方法、量子器件与设计、纳米传感器设计研究,传感元件与信号处理芯片集成、SiP(System In Package)设计技术等,以及微纳信息系统技术在微纳通信、微纳网络、微纳信息计算等应用系统的研究。

主要博士生导师:夏银水、汪鹏君、胡建平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Z4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该学位点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极富创新和挑战的新领域。主要围绕信息的获取、传输、转换、处理和存储等高科技前沿领域,主要开展光纤、波导、薄膜等新型光子功能器件制备及性能分析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博士生导师:聂秋华、徐铁峰、戴世勋、董建峰、夏海平、王训四、谭瑞琴、陈红兵、周亚训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40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Z2 量子信息与通信

量子信息与通信是研究各种量子相干特性、量子计算、量子编码和量子信息传输等, 并探索量子信息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以及相应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等。该研究方向是由量子力学、信息科学、光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专业,研究内容较为广泛。根据国内外量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科研与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理学院物理系的创新特色, 主要从事如下三个方向的研究:

(1) 量子信息与量子调控

(2) 光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

(3) 非线性信息处理与器件

主要博士生导师:诸跃进、潘孝胤、周骏、段香梅、王能平、余洪伟、华达银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admissions/Mentor.aspx。

   诸跃进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现为宁波大学理学院执行院长、宁波市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磁纳米性质,光电功能材料及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复合体系自组装。先后在ACS nano, Phys.Rev.B,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潘孝胤研究员,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发展有效的解析和数值研究方法,预测材料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指导新材料和新器件原理的探索。发现受限小量子体系中的新现象和新效应,建立受限小量子体系的量子调控理论。已在Phys. Rev. Lett., Phys.Rev.A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周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光子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CNR)自动控制研究所、新加坡微电子研究所及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光子学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应用物理实验室从事访问研究。任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美国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Optics Section 编委。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子材料、光子器件设计与制备和金纳米材料表面等离子体特性研究。在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14篇,获第三世界科学院通讯表彰(TWAS  Newsletter, Feb.2002),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次,宁波市“劳动模范”。段香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意大利材料物理研究院(INFM)博士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物理系lecture。Applied Surface Science、Nanotechnology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的审稿人。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方法从事体材料及表面的研究,窄禁带半导体低维结构的自旋调控;共掺杂型高居里温度稀磁半导体的电子结构设计、磁性调控。王能平研究员, 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 德国明斯特大学和汉堡大学博士后。 在Phys. Rev. Lett., Nano Lett., Phys. Rev. A, Phys. Rev. B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主要研究方向: 运用非平衡格林函数理论,研究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电子输运和纳米线中的量子输运; 运用多体摄动理论计算表面电子激发态, 研究表面对光的吸收性质和表面吸附分子的光化退吸附。余洪伟教授,美国Tufts大学博士, 教育部高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教育部“****与创新团队计划”“量子效应及其应用”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其中《Physics Review Letters》, Phys. Rev. A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8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相对论量子信息,弯曲时空量子信息,量子理论基本问题,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引力与宇宙学。华达银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特别是从个体层次向系统层次的过渡中,随着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涌现的动力学行为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于各种复杂网络,研究复杂系统内信息发生信息传播与网络自适应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复杂网络系统结构涌现及其稳定演化的动力学行为;基于演化博弈论思想和平均场理论,探索复杂系统内各种不同层次结构转变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包括复杂系统内各种临界现象与合作行为。目前已发表SCI论文近四十篇,其中在Phys. Rev. E、Europ. Phys. Lett.、J. Chem. Phys.、J. Phys. Chem. C、J. Phys. A等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相关话题/港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