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王文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2016-01-27

  王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博导, 所长助理, 中德马普青年科学家进化基因组学小组组长,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 获学士学位。1992年在已故动物遗传学家施立明院士指导下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95年10月-1996年6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学者。1996年在施立明和吴鹤龄教授指导下在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8月至2002年7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生态与进化学系作研究助理暨博士后研究。2004年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人才基金。2004 年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2005 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学术成绩:

  在分子进化和基因起源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结果。近些年的研究一直紧紧围绕基因的进化和起源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为此,经过几年探索,发展出了一套研究新基因起源和进化的体系,将基因起源和发生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在我们发展这一途径之前,世界上仅零星知道几个年轻的基因。目前,通过系统搜寻,我们已鉴别到了数十个年轻基因,包括最近发表的猴王(monkey king)基因和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年轻的RNA基因——sphinx(司芬克斯)基因。在我们命名为 “猴王基因”的研究中,我们第一次阐明了基因分裂是如何实现的,此前生物学界早已有“基因分裂”的猜想,但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此外,该基因家族也告诉我们基因的调控序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sphinx的发现揭开了基因组中众多非蛋白编码RNA基因(ncRNA)起源发生研究的第一页。对sphinx及其所在果蝇4号染色体的深入研究推翻了遗传学界近百年的一个错误认识,即该染色体无交换重组。由于该染色体是当代分子进化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型,我们的工作使得相关教科书有必要作相应修改。相信我们正在研究的一大批年轻基因会为人类最终揭示基因产生的规律作出更多贡献。目前已经分别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Nature》、《Nature Review Genetics》、《Genetics》、《Mol Bio Evol》、《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一系列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Wang,W. et al.,2005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New Exons in Rodents. Genome Res. ( in press ) .

  彭立新,郑洪坤,李昕,杨爽,陈宏,王文2005 两个新外显子在锌指蛋白基因 zfp39 中的起源和进化,科学通报( 在印刷)。

  Lee , W. H., Li , Y., Lai , R. , Li, S., Zhang , Y., Wan g, W. 2005 Variet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the Bombina maxima Toad and Evidence of their Rapid Diversification . Euro. J. Immunol. 35: 1220-1229.

  Yu, J., Wang, J., Lin, W., Li, S., Li, H., … Wang, W. , et al. 2005 The genome of Oryza sativa: A history of Duplications. PLoS Biol. , 3(2): e38.

  Wang, W., as one of the authors in the Silkworm Genome Sequencing Consortium. 2005 A draft sequence for the genome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 ( Bombyx mori )。 Science 306: 1937-1940.

  李昕,杨爽,彭立新,陈宏,王文2004 新基因的起源与进化。科学通报,49:1219-1225.

  Wang, W., Yu, H., Long, M. 2004 Duplication-degeneration as a mechanism of gene fission and the origin of Drosophila new genes. Nature Genetics , 36 : 523-527 .

  Wang , W ., Thornton , K., Emerson, J. J., Long , M. 2004 Nucleotide variation and recombination along the fourth chromosome in Drosophila simulans. Genetics, 166: 1783-1794 .

  Long, M., Betran, E., Kevin, T., Wang, W . 2003 Origin of new genes: Glimpses from the young and old. Nature Review Genetics, 4: 856-875 .

  Wang, W. , Brunet, F. G., Nevo, E., Long, M. 2002 Origin of Sphinx , a young chimeric RNA gen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9:4448-4453.

  Betran, E., Wang, W. , Jin, L., Long, M. 2002 Evolution of the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processed gene in human and chimpanzee revealing the origin of a new primate gene. Mol. Biol. Evol. 19: 654-663.

  Wang, W ., Thornton , K., Berry , A., and Long, M. 2002 Nucleotide variation along the fourth chromosome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Science 295: 134-137.

  Wang, W. , Zhang, J., Alvarez, C., Llopart A., and Long M. 2000. The origin of the jingwei gene and the complex modular structure of its parental gene, yellow emperor , in D. melanogaster . Mol Biol. Evol . 17: 1294-1301.

  Wang, W. and Lan, H. 2000 Rapid and parallel chromosomal number reductions in muntjac deer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DNA phylogeny. Mol. Biol. Evol. 17: 1326-1333.

  Wyckoff , G., Wang, W. , and Wu, C.-I. 2000 Rapid evolution of male reproductive genes in the descent of man. Nature , 403: 304-309.

  Yu, H., Wang, W. (same contribution as the 1st author) , Fang, S., Zhang, Y-P., Lin, F.-J., and Geng, Z.-C. (1999)。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the Drosophila nasuta subgroup based on mitochondrial ND4 and ND 4L gene sequences. Mol. Phylogenet. Evol . 13: 556-565.

  Long, M., Wang, W. , and Zhang, J. 1999 Origin of new genes and source for N-terminal domain of the chimerical gene, jingwei, in Drosophila . Gene , 238: 135-142.

  Wang, W , Forstner, M. R. J., Zhang, Y.-P., Liu, Z.-M., Wei, Y., Hu, H.-G., Xie, Y.-X., Wu, D.-H., and Melnick, D. J. 1997 A phylogeny of Chinese leaf monkeys using mitochondrial ND3-ND4 gene sequences. Int. J. Primotol . , 18: 305-320.

  Wang, W. , B. Su, H. Lan, R.-Q. Liu, and Y.-P. Zhang. 1996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six species of Macaca inferred from ribosomal DNA variations. Chinese J. Genet . , 23: 247-254.

  Wang, W. , Su, B., Lan., H., Zhang, Y. P., Lin , S. Y., Liu, A. H., Liu, R. Q., Ji, W. Z, Hu. H. G., Xie, Y. X., and Wu, D. H. 1995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wo golden monkey species and three leaf monkey species within Colobinae inferred from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site variation. Folia Primatol . , 65: 138-143.

  Wang, W., Lan, H., Su, B., and Shi, L. M 1995 Random amplified DNA polymorphism in four minorities of Yunnan Province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40:158-163.

  Wang, W. , Liu A. H., Lin, S. Y., Lan, H., Su, B., Xie, D. W., and Shi L. M. 1994 Multiple genotypes of mitochondrial DNA within a horse population from a small region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 Biochemical Genetics , 32: 371-378.

  Wang, W. , Lin, F. Y. and Shi , L. M. 1994 Mitochondrial DNA polymorphism in th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Drosophila albomicans . I. Remarkable mtDNA polymorphism in th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Drosophila albomicans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 37:1329-1340.

  Wang, W. , Lin, F. Y. and Shi , L. M. 1994 Mitochondrial DNA polymorphism in th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Drosophila albomicans . II.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Chinese J. Genet . , 21: 147158.

  近期研究课题:

  在未来几年里,我们将主要围绕基因组中新基因及其功能起源和发生的机制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现阶段主要有以下三个研究课题:

  1、黑腹果蝇近缘物种新基因的筛选和分析 1993年,华裔学者龙漫远在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年轻的基因(Long等, 1993),对新基因发生的研究掀开了新的一页。他根据我国远古精卫溺死而又重生的故事,把这一基因称为“精卫”基因(jingwei)。近年来,又有大约10来个新基因被报道,包括申请者和龙漫远教授一道发现的司芬克斯(sphinx)基因(Wang等, 2002)。但这些为数较少的新基因还不足以让我们归纳和总结新基因发生的分子机制和进化过程的一般规律,我们还必须发现和研究更多的年轻基因。在基因组计划尚不会大量测定不同近缘物种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鉴别发现年轻基因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经过周密的设计和几年艰苦的努力,我们已建立了一整套能够快速、有效地发现和研究新基因的研究体系。司芬克斯和猴王基因正是通过这一体系发现的。在未来几年中,我们将与芝加哥大学的龙漫远教授实验室合作,计划利用目前可以获得的全部约6000个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cDNA(果蝇全部基因约为13600个),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黑腹果蝇及其8个近缘物种进行筛选。根据我们已做的工作,估计应能筛选到数十个候选的年轻基因。 在筛到候选基因后,我们将参照研究司芬克斯基因的思路,采用Southern杂交, 基因文库筛选,RACE, RT-PCR,及基因组DNA PCR等技术,对新基因的结构、功能、起源和分子演化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和推断新基因产生的最一般规律。

  2、高等灵长类和人类基因组中新基因的产生 利用人类基因组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搜索在人类基因组中新近产生的基因拷贝(即歧异度较低的拷贝);通过对代表性灵长类物种的分析,确定新基因产生的年龄,找出在大猿类,特别是人类中特有的新基因拷贝;探讨在灵长类进化和人类起源过程中,新基因发生的模式及其功能性后果。

  3、动物毒素基因的发生和进化 从分子构造和进化角度看,大多数动物毒素都是由物种或类群特异的基因编码的,因而也属于新基因的范畴。昆明动物所有雄厚的研究动物毒素中活性物质的力量。我们将与我所研究动物毒素的张云博士合作,结合上述新基因起源发生研究的基础,研究动物毒素新基因形成的规律,从而为新活性药物的筛选、乃至人工合成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4、哺乳动物性染色体的起源和进化 我们已建立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哺乳动物性染色体起源和进化的模型,估计会有重量级的研究成果。

  联系信息:

  电话:**(办),5193359(实验室)

  Email:wwang@mail.kiz.ac.cn

  地址: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邮编:650223

  实验室网页:www.kiz.ac.cn/wangw/

相关话题/昆明动物研究所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季维智
      季维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灵长类生物学研究。  1985-1987年赴美国俄勒岗灵长类研究中心和华盛顿史密研究院从事神经生殖内分泌和胚胎移殖研究。1995-1996,1997年为美国威斯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梁醒财
      梁醒财,研究员。  1982,广西大学生物系,理学学士。  1985,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理学硕士。  1988,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助理研究员。  1992,日本国立京都大学攻读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蒋学龙
      蒋学龙,男,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6年本科毕业后,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博士学位,1998-1999年于美国史密森研究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张亚平
      张亚平,男,中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生于云南昭通。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云南大学教授,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云南省细胞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张云
      1980,9-1984,7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4,8-1987,7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87,7-1992,9中国科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合培博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朱建国
      朱建国,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简历  1983年毕业于现中国热带农业大学(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物保护系。1996年4至10月 受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派到位于英国剑桥的&ldq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徐林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突触可塑性是研究学习记忆的最佳细胞分子模型。3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已充分证明突触可塑性参与了记忆的获取、巩固和提取。学习记忆涉及到大脑的许多区域和许多细胞分子过程,而突触可塑性是其中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宿兵
      宿兵,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比较基因组学学科带头人; 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辛辛那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赖仞
      1995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  2001年8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化学;  2002.4-2004年5月,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博士后;  200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马原野
      马原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认知病理障碍组学科带头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事灵长类脑认知行为的研究。已在《Science》等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发表、出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