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郑永唐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2016-01-27

  郑永唐,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一、简历

  郑永唐,1962年生,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并获医学学士学位,分配至赣南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任助教。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免疫学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资助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和群马大学进行HIV合作研究。1999-2005年其间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理系合作开展TCS抗病毒机制研究一年多。现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和ABSL-3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基地抗病毒天然药物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云南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云南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云南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云南省动物物学会理事、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云南省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动物学研究》和《中国天然药物》编委、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1996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199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学科带头人”称号。2004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二、主要学术成就

  从事免疫学、病毒学和抗HIV药物等研究20年,尤其在抗HIV药物、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病毒限制因子等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公认的成绩。目前主持和参与了包括“973”、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科学院和云南省的科研项目13项。

  建立了较完整从分子、细胞到整体动物的HIV研究方法和模型。与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60多家单位和俄罗斯、印度等4家国外机构开展了抗HIV药物、疫苗和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合作研究。筛选和研究了数千种来源于动植物和海洋生物的天然化合物、化学合成化合物以及基因工程药物的抗HIV活性,发现了酒花查尔酮、炭球菌素、黄芩甙锌、伪黄芩甙、五味子素、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大蹼铃蟾皮肤活性肽、2-硝基乙烯基苯和括楼蛋白等一系列化合物具有极显著的抗HIV-1活性。

  首次发现天花粉蛋白(TCS)有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作用,TCS抗艾滋病的效果可能与其选择性的细胞毒性有关。为了研究TCS抗HIV活性的构效关系,通过蛋白工程技术构建了17个TCS活性中心突变体、C末端突变体、抗原决定簇突变体及相应的PEG藕联化合物,随后检测这些突变体体外抗HIV活性。结果显示,活性中心突变体TCSM(120-123)与TCSE160A/E189A在失去绝大部分RI活性的同时,也几乎完全失去抗HIV活性。而另一个活性中心突变体TCSR122G,RI活性下降160倍,却仍保留一定的抗HIV活性。TCSC末端删除突变体(TCSC2,TCSC4和TCSC14)RI活性的下降与其抗HIV活性呈平行下降。这些结果表明TCS抗HIV-1活性与其RI活性显著相关,但似乎又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发现其抗HIV活性主要与核糖体失活的活性相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我们发现二个分别在C末端加上末端19个氨基酸延伸肽或KDEL信号肽的突变体TCSC19aa与TCSKDEL,虽然保留全部的RI活性,但却几乎完全失去抗HIV活性。表明有其它机制介入了TCS的抗HIV-1活性。TCS抗原决定簇位点突变后对TCS抗HIV-1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当在抗原决定簇突变体所引入的Cys残基上加上PEG20K后,这些突变体则降低了抗HIV-1的活性。发现TCS有抗HSV的作用,IFN和ACV有协同TCS的抗病毒作用。TCS的细胞毒性主要取决于胞内浓度,LDL受体介导的內吞作用使TCS进入细胞内。发现TCS可诱导MAPK的产生,MAPKJNK信号转导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CEP-11004有促进HIV-1复制的作用,可拮抗TCS对HIV-1复制的抑制作用。TCS还具有选择性诱导HIV-1感染细胞凋亡的作用。TCS抗HIV构效关系的研究获得2004年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参与研究的抗HIV-1新药“重组天花粉蛋白突变体”(北京翔天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5年1月17日获得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批件号:2005L00148)“西夫韦肽”(天津扶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于2005年4月12日获得SFDA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批件号:2005L01088)这二种药物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2004年4月8日我国第一种用于改善艾滋病症状的中药“唐草片”(北京奇杰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SFDA批准临床应用,参与了其临床试验中部分试验患者的CD4/CD8测定。目前有4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IV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评价。

  通过研究HIV-1限制因子TRIM5α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其与HIV-1感染关系,发现TRIM5α基因在进化中存在正选择作用。另外,还发现了在一种可以感染HIV-1的旧大陆猴中存在着与鹰猴一样的TRIM5α/CypA融合基因现象,但基因融合模式和表达剪切与鹰猴不同。因此,推测该融合基因与其感染HIV-1的特性具有重要的关系。建立了SIVmac239感染中国产猕猴的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为抗HIV-1药物、疫苗和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以基因工程重组HIV-1p24蛋白为免疫原,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HIV-1p24抗原的ELISA技术。建立了“云南省HIV毒种库”,收集了近千人份的HIV-1感染者PBMC、血浆、DNA、HIV临床分离毒株。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8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35篇),参编专著7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项,合作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猴艾滋病的诊断和国产猴群感染状况的调查”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4),“核糖体失活蛋白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1)。已培养毕业博士生4人,硕士生3人。

  目前研究方向是建立抗HIV药物研发的关键技术,充分利用西南动植物丰富的生物资源,重点筛选和研究天然来源的抗HIV天然化合物和天然药物,对抗HIV先导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的研究,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新药;建立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进行艾滋病发病机制、药物及疫苗的评价研究,为艾滋病的防治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治疗性基因修饰树状突细胞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建立云南省HIV毒种库,开展HIV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性、共感染等研究;研究天然免疫分子TRIM5在限制HI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三、近五年的主要研究论文(SCI论文,*为通讯作者)

  [1] Zheng YT , Ben KL, Jin SW. 2000, Anti-HIV-1 activity of trichobitacin, a novel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 Acta Pharmacol.Sin . 21(2):179-182

  [2] Zheng YT , Chan WL, Chan P, Huang H,Tam SC. 2001, Enhancement of the anti-herpetic effects of trichosanthin by acyclovir and interferon. FEBS lett. 496(2-3):139-142

  [3] Wang JH, Nie HL, Tam SC , Huang H, Zheng YT * . 2002, Anti-HIV-1 property of trichosanthin correlates with its ribosome inactivating activity. FEBS Lett . 531(2):295-298

  [4] Wang JH, Nie HL, Huang H, Tam SC , Zheng YT * . 2003, Independency of anti-HIV-1 activity from ribosome inactivating activity of trichosanthi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02(1):89-94

  [5] Zhang YJ, Wang JH, Li WH, Wang Q, Liu H, Zheng YT* , Zhang Y*. 2003,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venom L-amino acid oxidase with potential anti-HIV activit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09:598-604.

  *Shared correspondence author

  [6] Wang JH, Tam SC , Huang H, Ouyang DY, Wang YY, Zheng YT* . 2004, Site-directed PEGylation of trichosanthin retained its anti-HIV activity with reduced potency in vitro.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17(4):965-971

  [7] Wang Q, Wang YT, Pu SP, Zheng YT* . 2004, Zinc coupling potentiate anti-HIV-1 activity of baicali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24:605-610

  [8] Wang Q, Ding ZH, Liu JK, Zheng YT* . 2004, Xanthohumol, a novel anti-HIV-1 agent purified from the hop Humulus lupulus . Antiviral Res . 64(3):189-194

  [9] Wang YY, Ouyang DY, Huang H, Chan H, Tam SC , Zheng YT *. 2005, Enhanced apoptotic action of trichosanthin in HIV-1 infected cell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31:1075-1080

  [10] Zhang GH, Wang Q, Chen JJ, Zhang XM, Tam SC , Zheng YT *. 2005 , Anti-HIV-1 effect of scutellari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 334:812-816

  [11] Liu HL, Wang YQ, Liao CH, Kuang YQ, Zheng YT * , Su B*. 2005, Adaptive Evolution of Primate TRIM5α, a Gene Restricting HIV-1 Infection. Gene . 362 :109-116

  *Shared correspondence author

  [12] Zhao Y, Jin Y, Wang JH, Wang RR, Yang LM, Zheng YT *, Zhang Y*. 2005, A novel haem-containing protein with anti-HIV-1 activity from Bufo andrewsi skin. Toxicon . 46:619-624

  *Shared correspondence author

  [13] Ouyang DY, Chan H, Wang YY, Huang H, Tam SC , Zheng YT *. 2006, An inhibitor of c-Jun N-terminal kinases (CEP-11004) counteracts the anti-HIV -1 action of trichosanthin .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 339(1):25-29

  [14] Wang JH, Kong J, Li W, Molchanova V, Chikalovets I, Belogorseva N, Luk'Yabov P,。 Zheng YT *. 2006, A β-galactose-specific lectin isolated from the marine worm Chaetopterus variopedatus possesses anti-HIV-1 activity. Comp Biochem Physiol C Toxicol Pharmacol. 142(1-2):111-117

  [15] Qin XD, Dong ZJ, Liu JK*, Yang LM, Wang RR, Zheng YT *, Lu Y, Wu YS, Zheng QT. 2006, Concentricolide, an anti-HIV agent from the Ascomycete Daldinia concentrica . Helvetica Chemica Acta, 89:127-133

  *Shared correspondence author

  [16] Wang RR, Gu Q, Yang LM, Chen JJ, Li SY, Zheng YT *. 2006, Anti-HIV-1 activities of extracts from the medicinal plant Rhus chinensis . J. Ethnopharmacol. 105(1-2):269-273

  四、主要研究方向及基金来源

  1、TRIM5a在HIV-1感染中作用机制研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基因修饰树状突细胞抗HIV疫苗的免疫效果及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云南省HIV毒种库与实验研究技术平台的建设(“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4、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973、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

  5、抗HIV药物开发关键技术建立研究(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6、抗HIV药物的研发(863、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企业合作或委托)

  联系信息:

  电话:**

  传真:**

  实验室主页:www.kiz.ac.cn/immunology/

  Email:zhengyt@mail.kiz.ac.cn

  地址: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邮编:650223

相关话题/昆明动物研究所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季维智
      季维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灵长类生物学研究。  1985-1987年赴美国俄勒岗灵长类研究中心和华盛顿史密研究院从事神经生殖内分泌和胚胎移殖研究。1995-1996,1997年为美国威斯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梁醒财
      梁醒财,研究员。  1982,广西大学生物系,理学学士。  1985,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理学硕士。  1988,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助理研究员。  1992,日本国立京都大学攻读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蒋学龙
      蒋学龙,男,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6年本科毕业后,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博士学位,1998-1999年于美国史密森研究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张亚平
      张亚平,男,中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生于云南昭通。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云南大学教授,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云南省细胞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张云
      1980,9-1984,7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4,8-1987,7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87,7-1992,9中国科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合培博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朱建国
      朱建国,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简历  1983年毕业于现中国热带农业大学(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物保护系。1996年4至10月 受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派到位于英国剑桥的&ldq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徐林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突触可塑性是研究学习记忆的最佳细胞分子模型。3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已充分证明突触可塑性参与了记忆的获取、巩固和提取。学习记忆涉及到大脑的许多区域和许多细胞分子过程,而突触可塑性是其中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宿兵
      宿兵,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比较基因组学学科带头人; 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辛辛那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赖仞
      1995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  2001年8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化学;  2002.4-2004年5月,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博士后;  200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马原野
      马原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认知病理障碍组学科带头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事灵长类脑认知行为的研究。已在《Science》等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发表、出 ...
    昆明动物研究所 考研网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