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炳宇,男,研究员。
199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
1998年获山东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8年11月至2003年9月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C. Niehrs教授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在博士后研究期间主要研究非洲爪蟾早期发育中Wnt信号的调控机制及其在早期发育中的功能。Wnt信号途径在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Dickkopf 1(Dkk1)是Niehrs实验室发现的一个分泌性Wnt信号抑制因子,但其作用机制一直不明。LRP6是Wnt的辅助受体,我们的研究发现正是LRP6介导了Dkk1对Wnt信号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大规模表达筛选,我们还发现了另一类Dkk1受体Kremen, 可与Dkk1协作抑制Wnt信号传递。上述工作阐明了一个全新的Dkk1抑制Wnt信号的作用机制,相关工作已在Nature发表(411:321-325, 2001; 417:664-667, 2002)。
本课题组主要以非洲爪蟾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脊椎动物神经诱导与图式形成的分子机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非洲爪蟾神经特异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
将采用大规模原位杂交技术筛选非洲爪蟾神经特异表达基因。通过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Niehrs实验室的合作,我们已获得了10余个神经特异性表达的新基因。下一步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原位杂交技术,详细分析其表达图式,并通过mRNA显微注射和Morpholino oligo阻断翻译的手段研究其过表达和功能缺失产生的表型,分析其在神经发育中的功能,同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理。
2.非洲爪蟾神经特异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
每一物种所独有的发育模式都是由其基因组中的发育程序精密调控的。要最终破解这一发育程序,除了对新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以外,必然要加强对存储于其基因组非编码序列中的转录调控信息的研究。随着许多模型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将会迅速发展。但在高等脊椎动物中,由于转基因技术通常试验周期较长,系统的大规模的启动子/增强子分析仍有很大困难。最新发展的爪蟾胚胎转基因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 爪蟾基因组草图将很快完成。这两点使得非洲爪蟾成为破解脊椎动物转录调控密码的最好实验模型。本研究将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和转基因技术等,系统分析非洲爪蟾部分神经特异表达基因的顺式调控序列,分析其整合来自于不同信号途径的转录调控信息的机制,重点研究神经管背腹轴图式形成的机制。
本课题组由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共同资助,诚挚欢迎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加盟。
近期发表论文:
1. Mao B. and Niehrs C. Kremen2 modulates Dickkopf2 activity during Wnt/LRP6 signaling. Gene,302:179-183 (2003)。
2. Mao B., Wu W, Davidson G, Marhold J, Li M, Mechler BM, Delius H, Hoppe D, Stannek P, Walter C, Glinka A, Niehrs C. Kremen proteins are Dickkopf receptors that regulate Wnt/beta-catenin signalling. Nature,417:664-667 (2002)。
3. Davidson G, Mao B., Del Barco Barrantes I, Niehrs C. Kremen proteins interact with Dickkopf1 to regulate anteroposterior CNS patterning. Development, 129:5587-96 (2002)。
4. Mao B., Wu W., Li Y., Hoppe D., Stannek P., Glinka A., Niehrs C. LDL-receptor-related protein 6 is a receptor for Dickkopf proteins. Nature, 411:321-325 (2001)。
联系信息:
电话:**(办)
Email:mao@mail.kiz.ac.cn
地址: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邮编:6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