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讲义)——徐宗佩(8)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09-10-01

PV(+)=[a/(a+b)]*100%

阴性预测值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真正无病的概率

PV(-)=[d/(c+d)]*100%

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对诊断的干扰,帮助准确诊断。

拟然比( likelihood ratio,LR) :

患病人群中诊断结果的概率与无病人群中诊断结果概率之比

阳性拟然比,患病组真阳性率和未患病组假阳性率的比值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

LR(+)=[a/(a+c)]/[b/ ( b+d ) ]=Se/(1-Sp)

主观正确判断阳性的可能性是错判阳性可能性的倍数。

阴性拟然比,患病组假阴性率和未患病组假阳性率的比值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LR(-))

LR(-)=[c/(a+c)]/[d/ ( b+d ) ]=(1-Se)/Sp

表示试验错判阴性可能性是正确判断阴性可能性的倍数。

超脱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可重复使用,多用于难以诊断的疾病。

¨ 如 45 岁女性患者,因间歇性胸痛就诊,可能患有冠心病、食管及上消化道疾病、情绪紧张行胸痛。

¨ 文献记载 45 岁女性患冠心病的概率为 1% 。

¨ 验前比 = 验前概率 / ( 1- 验前概率) =0.01/ ( 1-0.01 ) =0.01 。

¨ 患者症状为典型心绞痛,其拟然比为 100 。

验后比 = 验前比 * 拟然比 =0.01*100=1 ;

验后概率 = 验后比 / ( 1+ 验后比) =1/ ( 1+1 ) =0.5 ( 50% )

患冠心病的概率为 50% 。

¨ 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 ST 段压低 2.2mm (拟然比为 11 )

¨ 验后比 = 验前比 * 拟然比 =1*11=11

¨ 验后概率 = 验后比 / ( 1+ 验后比 )=11/(1+11 ) =1/ ( 1+11 ) =0.91 ( 91% )。

¨ 患冠心病的概率为 91% 。

¨ 检测血 CPK 大于 80 单位,拟然比为 7.75 。

¨ 验后比 =11*7.75=85.25

¨ 验后概率 = 验后比 / ( 1+ 验后比)

=85.25/ ( 1+85.25 ) =98.8%

u 患冠心病的概率为 98.8%

u 可以确诊冠心病。

诊断方法比较

¨ 用 U 检验

U=(p1-p2)/s (p1-p2)

P1 、 p2 代表两个率,可以是灵敏度或特异性或准确度。

s (p1-p2) 为两个率相差的标准误。

s (p1-p2)= √ pq(1/ni+1/mi)

¨ i 为 n 或 m 的下角标 , 在比较灵敏度时, i =1 ;在比较特异性时, i =2 。

¨ q=1-p

¨ 代表灵敏度时, p=(a1+a2)/(n1+m1)

¨ 代表特异性时 , p=(d1+d2)/(n2+m2)

¨ n m 分别代表四格表中,列的合计数。

¨ 当 U 值 <1.96,P>0.05.

¨ 当 U 值 >1.96,P<0.05.

四、临床研究 (一)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病因学研究

应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二)前瞻性病因学研究

1 、配对对照设计

2 、长期随访纪录

3 、全面收集有关信息

4 、严格掌握条件

5 、准确评价病因效果

(三)临床评价研究

1 、纳入病例严格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2 、慎重考虑对照

空白对照:新发生的疾病

缺乏有效疗法的疾病

病情长期稳定,传统不做治疗的疾病(耳聋、近视眼

等)

标准对照:用目前通用的公认的治疗方法(中药、西药及其他疗法)

配对对照:自身疗前疗后对照

异体配对对照

相互对照:同时评价几种疗法

联合治疗的对照安排,要充分考虑交互影响问题。

3 、严格遵守医德

全面的安全性评价为基础

伦理委员会通过

患者知情同意

损害补偿机制

4 、适当安排指标

基础指标

关键性指标

安全性指标(毒副作用)观察要全面

(临床严重事件的报告制度)

5 、避免主、客观偏倚

盲法设计

安慰剂的安排

6 、科研设计类型的选择

配对设计(自体、异体)

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多水平。

随机区组设计:多因素间具有相关性时,以主要影响因素分区,次要影响因素用随机分组来抵消。

拉丁方设计:多种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时应用。

析因设计: 研究多种疗法的交互作用时应用。

其他:根据科研目的正确选择。

7 、多中心临床研究

统一方案、方法,分别和统一评价。

8 、循证医学研究方法

五、动物实验 (一)实验动物

标准实验动物

二级(清洁级)以上

生理病理条件符合要求

随机分组

动物室二级以上

(二)对照全面

空白对照

模型对照

实验对照(假手术组)

标准对照

不同实验水平的对照

(三)指标丰富

生理

生化

病理(电镜 )

( 四)实验结果的解释留有余地

有些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直接用于人类的疾病现象。

不同种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点。

对死亡动物要探索死亡原因。

新药研究:第三部分: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13 、与功效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4 、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一般药理研究的要求和内容

l 要求:

– 设 2—3 个剂量,低剂量相当于药效学的有效剂量。

– 给药途径应与主要药效试验相同。

内 容:

¨ 至少应观察以下三个方面:

– ( 1 )神经系统:观察给药后动物的活动情况、行为变化及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 2 )心血管系统:观察给药后对动物心电图及血压等的影响。

– ( 3 )呼吸系统:观察给药后对动物的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的影响。

¨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应再选择其他相关检测指标。

15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根据药物毒性的特点,可选择以下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 ( 1 )最大给药量试验:动物(一般为小白鼠)不少于 20 只,雌雄各半,用拟推荐临床试验的给药途径,以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药量一日内 2—3 次给药,连续 7 天,观察并详细记录动物反应情况,计算出总给药量(折合生药量 g/kg) 。

¨ ( 2 ) LD50 测定:

¨ (给药途径)一次给药,观察并记录毒性反应,测定其 LD50 。

¨ 水溶性好的一、二类新药应测定二种给药途径的 LD50 。

¨ 给药后至少观察 7 天,记录毒性反应、体重变化及死亡时间分布,并对死亡者尸检,发现病变组织进行镜检。

¨ ( 3 )其他

¨ 近似致死量试验

¨ 固定剂量法试验

¨

16 、动物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 1 )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各一种,雌雄各半,啮齿类常用大白鼠,每组 20—40 只;非啮齿类常用狗或猴等,每组至少 6 只。

( 2 )剂量:

¨ 一般应设三个剂量。

¨ 低剂量应略高于主要药效研究的有效剂量,此剂量下不应出现毒性反应。

¨ 高剂量力求部分动物出现明显毒性反应。

给药途径和方法

¨ 原则同前

– 灌胃

– 掺食(非啮齿类)

¨ 试验周期在 90 天以上者,可每周给药 6 天。

试验周期

三、四类中药制剂;配方无毒性药材;无配伍禁忌;未经化学处理;在给药剂量大于 20g 生药 /kg 仍难以测出 LD50

– 用药周期在 7 天以内者,免做长期毒性试验。

– 用药周期 7 天以上者,可单用大白鼠试验,试验周期为临床用药周期的 2 倍以上。

– 反复长期用药者,按最长时间之行。

¨ 一、二类新药;含有毒药材;非法定标准药材;有配伍禁忌的三、四类中药:

– 两种动物

– 试验周期应为临床疗程的 3—4 倍。

– 啮齿类最长不超过 6 个月。

– 非啮齿类最长不超过 9 个月。

– 可先提交 3 个月的长期毒性试验报告,在临床研究期间继续完成全过程。

¨ 三、四类外用药;治疗局部疾患;不含毒性药材或有毒成份的,一般不做长期毒性试验。

¨ 但需做局部刺激试验、过敏试验。

¨ 必要时需做光敏试验。

¨ 可能影响胎儿或子代发育的药物,还应加做相应的生殖毒性试验。

¨ 17 、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18 、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19 、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第十一篇 中医科研发展思路 一、总体思路: (一)中医科学研究要满足中医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

1 .继承中医传统优势;

2 .发展和完善中医理论体系;

3 .拓宽中医临床实践领域,增加中医对人民健康事业的贡献度。

– “ 有为才能有位 ”

(二)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1 . 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达中医思想;

2 .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医诊疗技术;

3 .运用中医药理论技术治疗现代疾病;

4 .丰富现代生命理论;

5 .研究中医理论物质基础;

§ “ 适者生存 ”

§ “ 知识就是力量;怀疑才能创新 ”

¨ “ 科学的发展就是用那些新的不那么荒谬的谬误代替旧的谬误的过程? ”--- 恩格斯

二、中医科研方法学 问题:

中医科研方法贫乏,原来的观察、实践、思辨的方法已经很难对学科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目前主要借助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医问题,也难以解决中医学科的根本问题。

科研思路:

系统整理、总结中医传统科研方法,结合现代科技方法,根据中医学科发展要求创造新的、适合中医科学研究发展要求的方法。

¨ 理论研究可以结合模糊数学、系统论、控制论及计算机技术等。

¨ 实践及实验研究可结合现代生物、医学等方法。

避免

1 、 胶柱鼓瑟,裹足不前,不敢对中医传统科研方法进行创新。

2 、 邯郸学步、削足适履,不结合中医特点,盲目引用其他学科方法。

三、中医基础理论 1 .中医语言

问题:

中医理论古朴、模糊,表达不规范,不适应现代语言环境,影响人们对中医理论的理论。

如:心主血脉,脉(经脉、血脉),筋(肌腱、静脉),

¨ 科研思路:

在正确理解基础上,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表达中医思想、理论。

明确界定中医名词术语的内函、外延。

运用现代语言规律,丰富和发展中医名语术语。

2 .中医生命观

问题:

中医对生命、生理的认识肤浅,粗糙。对生命规律的把握尚较弱,存在自相矛盾的认识,如命门学说、三焦学说等。

¨ 科研思路:

①详细整理中医对生命、生理规律的认识;

②建立先进、可信、可行的科研方法,逐次验证中医对生命现象的解释;

③通过实验和临床实践,发展中医生命观。

¨ 如:

辨证生理学(中医体质学说)

经络循环理论

四、中医诊断技术

¨ 问题:

中医诊断技术落后,望、闻、问、切四诊局限在大体感觉和思考基础上,受主观成份影响较大,客观化标准化程度极低 。

¨ 科研思路:

引进、发展适合中医需求的人体生理、病理信号采集系统和分析、整合、判断体系,作为中医诊断的辅助技术。

¨ 如现有的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

(舌色测定、舌津液测定、舌苔测定分析系统,舌红外热象诊断体系)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