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量 -- 效关系,效果易于积累。
¨ 如:高血压病,一期不宜作为研究对象;二期可以。
¨ 患者不宜作为研究对象的情况:
并发症;危重状态;各种疗法无效;不能配合者。
3. 受试对象标准化
患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动物:标准物种及生理、病理状态。
细胞、菌种:标准。
4. 受试对象数量计数方法
5. 受试对象的集中性与代表性
力求一致,减少个体差异 ---- 集中性。
纯化对象,考虑构成的均衡性 — 代表性。
效果反应:
¨ 定义 :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所产生的反应或效应 , 称效果反应。效果反应一般通过指标来反映。
¨ 关于指标的一些要求 :
1. 指标的关联性 ---- 必须扣题
2. 明确指标的性质、种类、数目与条件
计数、计量;主观、客观
数目适当;条件严格掌握。
3. 指标客观化
主观指标客观化
4. 指标标准化
观察、操作、时间记录 --- 标准。
5. 灵敏、精确、特异
灵敏 ---- 迅速反应变化,用不同样品校正。
精确 ---- 现象与本质数量相应,用同一样品校正。
特异 ---- 无关因素干扰少。
重 复:
¨ 重现性 : 在同样条件下 , 能重复显示同样或类似实验结果的性质。
¨ 重复数 : 为使实验结论可靠 , 受试对象 ( 样本 ) 必须达到足够的数量。
重复的目的
– ①使均数与差值逼真
– ②使实验误差 ( 标准误 ) 确定合理
– ③使统计判断正确
– ④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
决定重复数的因素
– ①组间均数差值或百分率差值的大小
– ②标准差的大小
– ③反应指标的性质
– ④显著性检验的要求
– ⑤实验结果的可能性
– ⑥实验设计类型
重复数的估计方法:
¨ 经验法
¨ 临床实验
– 难治性疾病 :5-10 例
– 危重病症 :30-50 例
– 一般性疾病 :100-500 例
–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300-600 例
– 一般流行病学调查 :1000 例以上
¨ 动物实验
– 犬、猫等大型动物: 5-20 只
– 兔、豚鼠等中型动物: 10-20 只
– 大、小鼠等小型动物: 15-30 只
计算和查表法:
¨ 两样本率比较实验的样本数
– n=[(p1*q1+p2*q2)/(p1-p2)2 ]*(z α +z β )2
– n 为样本数
– p1 、 p2 分别为两样本率的估计值
– q1=(1-p1),q2=1-p2)
– z α、 z β为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的相应正 Z 值和负 Z 值
举 例
¨ 两种中成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 HBsAg 转阴率分别为 50% 、 30% ,拟取α =0.05 、 1- β ( 把握度 )=0.9, 问正式实验时每组所需病例数 ( 双侧实验 ) 。
¨ P1=0.5,p2=0.3,q1=1-0.5=0.5,q2=1-0.3=0.7, 查表 : z α =1.96, β =0.10, z β =1.28
n=[(0.5*0.5)+(0.3*0.7)]*(1.96+1.28)2==121
z α、 z β值表
-----------------------------------
z α
α、β ------------- z β
单侧 双侧
-----------------------------------
1% 2.32 2.58 2.32
5% 1.65 1.96 1.65
10% 1.28 1.65 1.28
20% 0.84 1.28 0.85
-----------------------------------
以计量资料为指标的实验样本数估计
¨ 配对实验
n=(S/D)2 *(z α +z β )2
S 为标准差的估计值, D 为差值的估计值
举 例
预实验某中成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升红细胞 2g/dl, s/D 约 2.75, 拟取α =0.05 、β =0.05, 正式实验需多少例患者 ?
s/D=2.75, z α =1.65,z β =1.65
n=2.752 × (1.65+1.65)2=83
u 两组成组比较实验的样本数
n=2*(S/D)2 × (z α +z β )2 +0.25 × (z α )2
S 为两组合并的估计值 ,D 两组均数的差值 (X1-X2)
举 例
预实验可知升血散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可升高白细胞 2000 个 / 微升 , 对照药黄芪为 1000 个 / 微升 , 标准差为 1800 个 / 微升 , 拟取 α =0.05( 双侧 ) 、β =0.10, 问正式实验时各组例数 ?
S=1800.D=2000-1000=1000, z α =1.96 z β =1.28
n=2*(1800/1000)2*(1.96+1.28)2+0.25*1.962=69
u 随机区组比较样本数
n=2*(Mse/D2 )*(Q+z β )
Mse 为误差的均方
D 为组间差值
一般取β =0.05,z β =1.65.
Q 为两组均数在 P=0.05 时应为标准差的倍数 , 此外 , 可查 Q 值表
Q 值 表 ( α =0.05)
----------------------------------------------------------
组数 3 4 5 6 7 8 9 10
----------------------------------------------------------
Q 值 3.4 3.8 4.0 4.2 4.4 4.5 4.6 4.7
-----------------------------------------------------------
举 例
四种中成药降低血清转氨酶预实验得知误差均方为 30 单位 /dl, 组间差值 8 单位 /dl, 取α = β =0.05.
Mse=30,D=8, 查表 Q=3.8, z β =1.65
n=(30/82)*(3.8+1.65)2==28
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数的设置
t= ㄧ X1-X2 ㄧ / √ Sc × (n1+n2)/(n1*n2)
n1=n2 时检验效率最高
对 照:
¨ 对照原则就是 “ 齐同对比 ” 原则 , 即除被试因素外 , 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他条件尽量相同。
1. 对照的必要性
¨ 自然环境无法控制
¨ 疾病本身可以自愈
¨ 疾病存在波动性
¨ 新出现的疾病,自然病程未确定。
¨ 有些疾病与休息、营养有关
¨ 心理影响
¨ 治疗措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需要对照来抵消以上因素的影响。
2. 对照的形式
¨ 按时间
– 同期对照
– 历史对照
¨ 按对照物
– 空白对照
– 实验对照
– 标准对照
– 参考值对照
按对照方式
¨ 配对对照
¨ 交叉对照
¨ 相互对照
¨ 潜在对照
3. 对照的选择
¨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对照形式
目的在于排除干扰
如:复方丹参方的疗效判定 — 与标准药物对照 — 硝酸甘油
注射剂疗效 ---- 与其他剂型对照
与速效救心丸比较 ---- 相互对照
¨ 保证对照的可比性
均衡性是可比性的基础,保证均衡
¨ 力求对照完善
随 机:
¨ 1. 目的
保证组间的齐同性 , 减少抽样误差
保证统计处理结果有显著性 , 随机是数理统计的先决条件
2. 方 法
¨ 简单法
– 占阄 , 抽签 , 掷硬币等
¨ 随机表法
– 二组样本分配
– 多组样本分配
二组样本分配练习
¨ 总数 (N=)20, 每组 (n=)10
¨ 任选随机数字表一行或一列 , 如第 2--4 列 , 去除大于 N 的数字 , 结果为
17 17 17 20 6 8 13 9 13 8 6 8 15 2 17 18 6 12 3 4 10 7
¨ 根据编号依次对应随机数字 , 奇数为一组 , 偶数为另一组 , 如果其中一组已满 , 停止 , 余下的样本归另一组 .
¨ 结果 : 第 4 、 5 、 6 、 10 、 11 、 12 、 14 、 16 、 17 、 18 号归乙组,其余归甲组。
多组样本分配
¨ 用总样本数 N 处随机数字表的任意一行或一列 , 余数为 1—n(n 为每组样本数 ) 时归入第 1 组 , 余数为 (n+1)--2n 时归入第 2 组 , 余数为 (2n+1)--3n 时归入第 3 组 ,…… 余数为 ?—N 时归入最后 1 组 .
¨ 各组例数不等时 , 仿此法均衡 .
¨ 如 : 将 15 名患者分为 3 组 , N 为 15,n=15/3=5
¨ 从随机数字表第 16 行第 6 个数字开始 , 以 15 处随机数字 . 得 :
15 例分 3 组的分配示例
------------------------------------------------------------------------
病人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随机数字 33 35 72 67 47 77 34 55 45 70 08 18 27 38 90
15 除后余数 3 5 12 7 2 2 4 10 15 10 8 3 12 8 15
初步分组 a a c b a a a b c b b a c b c
------------------------------------------------------------------------
¨ a 组为第 1 、 2 、 5 、 6 、 7 、 12 号病人, 6 例, b 组 5 例, c 组 4 例
¨ 用 a 组总例数 6 除下一个随机数字 16 余 4 ,将 a 组第 4 例病人转至 c 组,各组均衡。
¨ 随机排列表法
¨ 计算器法
– 两组:按 INV 或 SHIFT RAN 键,数字〉 =0.500 者归依一组 ,<0.500 者归另一组 .
– 多组 : 参见程序型计算器说明书
¨ 计算机法
– 各种统计软件均有随机方法
3. 随机性检验
¨ 当 Z 或 U 值 <1.96,P>0.05 时 , 是随机的 .
¨ 当 Z 或 U 值 >1.96,P<0.05 时 , 不是随机的 .
盲 法:
¨ 1 . 正确地选择对照物
¨ 2. 双盲设计的确定
¨ 3. 单盲设计的选择
¨ 4. 非盲设计
均 衡:
¨ 1. 均衡与分层
– 分层是增强均衡性的手段
¨ 2. 分层的依据
– 按主要影响因素分层 , 次要影响因素用随机来处理
¨ 3. 均衡性检验
举 例
¨ 中、西药治疗白血病对照实验已有 17 例分层情况 ( 预定 20 例 )
¨ -----------------------------------------------
¨ 性别 年龄 病 情 病 程
¨ ------------------------------------
¨ 男 女 中 青 轻 中 重 <=1 年 >1 年
¨ -----------------------------------------------
¨ 中药组 4 5 6 3 4 3 2 5 4
¨ 西药组 5 3 4 4 2 3 3 3 5
¨ 组差 1 2 2 1 2 0 1 2 1
¨ -----------------------------------------------
¨ 总组差 =12, 如来 1 男青年 , 病情重 , 病程 1.5 年 , 将其分入西药组 , 则总组差增至 16, 分入中药组则使之降为 8.
医学科研设计的注意事项:
¨ 1 . 合理地选择对照
¨ 2. 正确执行盲法
¨ 3. 适量安排重复
¨ 4. 切实做到随机
¨ 5. 认真搞好分层
第九篇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 一、配对设计
¨ 先将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受试对象配成对子 , 而后按随机原则给于每对中的个体施以不同的处理。
1. 自身对照设计– 自身前后对照
– 自身左右对照
2. 异体配对对照 二、交叉 ( 配对 ) 设计¨ 组别 第 1 次实验 第 2 次实验
¨ 第一组 观察组 对照组
¨ 第二组 对照组 观察组
¨ 病情相对稳定
¨ 实验间隔为药物代谢的 6—8 个半衰期
三、完全随机设计 四、随机区组设计 五、拉丁方设计¨ 三种疗法 ( 甲、乙、丙)治疗某病实验设计
¨ ----------------------------------------------------------
¨ 年龄 老年 中年 青年
¨ ----------------------------------------------------------
¨ 急性 A B C
¨ 亚急性 B C A
¨ 慢性 C A B
¨ ----------------------------------------------------------
不完全拉丁方设计(乔敦方)
三种药物(甲、乙、丙);每组动物给药二次
------------------------------------------------------------
分组 1 组 2 组 3 组
-------------------------------------------------------------
第 1 次给药 A B C
第 2 次给药 B C A